第十三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候選人王海燕事跡

2020-12-02 人民網

王海燕,女,漢族,中共黨員,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學專業2014級博士。廣東省優秀共青團員,曾參加廣東省「五四青年座談會」,向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匯報科技創新心得。研究以計算機模擬及半導體外延生長為主,已在SCI收錄期刊中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9篇為第一作者;獲授權發明專利5項。

目標明確 持之以恆勇爭先

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王海燕在剛入學華南理工時,便給自己定下了目標與方向:首要任務是認真學習,確保成績達標;慢慢接觸科研,尋找自己興趣方向,並為之做好準備。每個月她都根據自己實際學習情況去制定和調整計劃,合理安排時間,做到科學且有效地學習。課上做到認真聽講,緊跟老師思路;課下獨立思考,在認真完成作業的基礎上,善於總結歸納,提煉重點。所謂耐心之樹,結黃金之果,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讓她在每學期末從容應對每一門考試,在競爭激烈的創新班中,連續三年均獲得了智育排名前三的理想成績。

厚積薄發 潛心科研出碩果

在學校的支持與培養下,她通過學生科研項目的契機,開展關於無機發光半導體材料及LED器件方面的研究。研究初期以計算機模擬為主,為了追趕進度,團隊晝夜不分地實驗,嚴格按照既定計劃推進,最終攻克了研究瓶頸,相關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在SCI收錄的Crystal Growth & Design(一區)中,並獲得了1項授權發明專利。值得一提的是,她對傳統設計方案進行創新,提出了一種新思路,通過大量模擬計算與實驗,最終獲得了一種新型的LED圖形化襯底,相關成果已成功發表在SCI收錄期刊中,並獲得了1項授權發明專利,此成果還曾被國際半導體工業界權威雜誌Semiconductor Today做專題報導。進入博士生階段後,她的研究以半導體材料外延生長及機理研究為主,大量的實驗計劃、龐大的數據體系、複雜的理論機制充實著她的研究生生活。在其導師李國強教授的指導與帶領下,王海燕也參與到與其它研究機構、各大企業的合作當中,努力做到科學研究與生產實踐「兩手抓」。

目前她已在SCI期刊上發表了20餘篇論文,其中9篇為第一作者;獲得5項授權發明專利,10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還有近10項發明專利正在實質審查當中;曾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排名第五)及廣東省機械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排名第三)等獎勵。

挑戰自我 投身實踐促創新

古語有云「學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事」,在實踐中求真知,方能提高對事物的洞察力和看待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她通過參與課外實踐活動,如機械設計大賽、廢舊工藝品製作大賽等,提高動手能力,更體會到了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她曾連續多次參加「挑戰杯」系列競賽,在首次參賽時,就已獲得廣東省第十二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的佳績。前期紮實的研究積累,助他們團隊在各項比賽中披荊斬棘,收穫了全國大學生新材料創新設計大賽特等獎、廣東省材料創新大賽一等獎及廣東省「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銅獎等重大獎項。她的團隊追求進步,越戰越勇,第二次衝擊「挑戰杯」科技競賽獲得全國二等獎。

全面發展 努力成為新時代創新驅動生力軍

不僅是「學霸」博士,王海燕還熱心學生工作和班級事務,曾擔任創新班班長一職,盡心盡力為班級服務,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讚賞。曾兩次當選學院每月之星,多次參加新老生交流會,樂於把自己的學習心得、校園體會分享給師弟師妹們。她還積極參與組織各類活動,如院際羽毛球賽、班際籃球賽、院徽設計大賽及各類講座等。因綜合能力出眾,曾獲得「中國電信獎學金·天翼獎」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先進個人標兵」、2016年「廣東省優秀共青團員」等稱號,連續三年獲評為華南理工大學「三好學生」、「優秀共青團員」,曾被選為華南理工大學 「十大卓越創新創業團隊」、「十大共青團員標兵」。

在2015年的五四青年節,她被選為大學生學術菁英代表參與了省委省政府舉辦的五四青年座談會,與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同志及其他領導進行面對面交流。對於這份難得的經歷,她在表達感恩之餘,也分享了自己的收穫:「通過這個座談會,我深切認識到,作為創新驅動發展的生力軍,我們新一代青年的發展主題離不開創新創業、學習實踐。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身處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浪潮中,更應勤於學習實踐,努力把知識轉化成服務社會的真本領。」

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全國兩會參加廣東團審議時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在未來的日子裡,王海燕將一如既往砥礪前行,用創新詮釋青春的真諦,爭取早日成為優秀的科研創新人才,為推動國家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貢獻自己更大的力量。

所獲獎勵:

在校期間3次獲得國家獎學金;

獲「中國電信獎學金·天翼獎」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先進個人標兵」;

廣東省優秀共青團員;

華南理工大學十大學生共青團員標兵;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第五);

廣東省機械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第三);

曾獲第十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等;

(責編:張夢(實習生)、熊旭)

推薦閱讀

圖解:一張"教育成績單」 看砥礪奮進的五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教育事業取得了歷史性進展,總體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人才,提高了全民族素質,推進了科技創新、文化繁榮,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貢獻。 【詳細】

「雙一流」建設名單落地:非新無以為進,非舊無以為守這次「雙一流」高校遴選採取競爭優選、專家評選、政府比選、動態篩選的方式,是認定「雙一流」建設高校,而不是確定「雙一流」身份。「雙一流」建設,從方案設計之初就強調不是終身制,不是固化的。【詳細】

相關焦點

  • 第十五屆(2017年度)感動吉林人物揭曉 黃大年、南仁東等當選
    頒獎現場  1月20日14時,由新文化報、吉林年鑑、長春國際會議中心主辦,吉林省榆樹錢酒業有限公司、新文化志願者協會協辦的第十五屆(2017年度)感動吉林頒獎典禮在長春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黃大年、南仁東,範淑霞、王鐵柱、劉建軍、張超凡、牛勝國、「洮寶」大學生創業團隊、安圖曹志宇和王巖松兩位民警、汪清的李才、石鳳珍、李紅穎一家獲得了第十五屆(2017年度)感動吉林人物稱號,吉林農業大學精準扶貧團隊獲得年度致敬人物稱號。
  • 蘇州科技大學2019大學生年度人物出爐!
    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新時代大學生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學校於近期評選產生了十位我校2019年大學生年度人物,他們中有勤奮好學、積極進取的學業先鋒;有善思敢行、勇於創新的創新達人;有自立自強、自信樂觀的勵志榜樣;有積極主動參加抗擊疫情的志願服務者。
  • 2015年度科技創新人物候選人揭曉:屠呦呦在列
    近日,「中央電視臺2015年度科技創新人物」候選名單正式出爐,推選委員會從82名有效候選人物中評選出20名,其中生物醫藥領域包括了中國幹細胞領域的大牛裴端卿研究員、不久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研究員、領導我國在境外進行疫苗臨床研究實現
  • 「出彩河南人」2020感動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候選人評出
    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陳小平)12月24日,記者從「出彩河南人」2020感動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宣傳推介活動組委會獲悉,2020感動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候選人(集體)已正式產生。即日起,公眾可通過「大象新聞」客戶端進行宣傳點讚。
  • 福建14名學生擬被推薦為「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
    9日,省教育廳網站發布關於第十五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擬推薦人選名單的公示,在各高校和設區市教育工委推薦的基礎上,經審核研究,現將第十五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擬推薦人選名單予以公示。快來看看,有你認識的嗎?
  • 【通知】關於舉辦「第十三屆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的通知
    【通知】關於舉辦「第十三屆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的通知 2020-12-23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度中國數位化貢獻人物之科技抗疫先鋒徵集,開始啦!
    2020年度中國數位化貢獻人物之科技抗疫先鋒徵集,開始啦! 2020年度中國數位化貢獻人物之科技抗疫先鋒徵集,開始啦!自成立起來,我們始終扮演著「發聲筒和擴音器」的角色,已經連續舉辦三年中國數位化貢獻人物。今年,我們更加聚焦疫情下的企業數位化轉型標杆,2020年度中國數位化貢獻人物之科技抗疫先鋒徵集,正式開始!
  • 第十三屆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舉辦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趙秀紅 通訊員 梁生)11月22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辦、北京交通大學承辦的第十三屆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在該校物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成功舉行。
  • 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李萬君頒獎詞 事跡簡介
    這是2月8日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為來自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級技師李萬君公布的頒獎詞。李萬君與孫家棟、張超等共同當選「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由新文化報社、吉林年鑑、吉林省圖書館聯合主辦的第十四屆(2016年度)感動吉林十大人物評選活動,連續報導了20位候選人的事跡。2017年1月,經過讀者投票及專家評審,13號候選人李萬君成功當選感動吉林年度人物。
  • 安徽藝術學院「大創項目」首次入選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
    中國教育在線訊  日前,由教育部高教司主辦的2020年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入選項目名單公布,共遴選出學術論文202篇,經驗交流項目200項,創業推介項目58項,共計460項。安徽省6項經驗交流項目入選,其中由安徽藝術學院美術設計系老師陳虹指導的15級視覺傳達設計(專升本)嚴明、郭宇同學的項目《VR虛擬實境空間展示設計》入選。
  • 華僑大學這位學子,獲評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
    由教育部、人民日報社共同指導人民網、光明日報社教育部、《大學生》雜誌以及中國大學生在線聯合主辦的「第十五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推選展示結果揭曉華僑大學學子林克斌獲評第十五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林克斌是華僑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
  • 他是2020年度法治人物中唯一的福建候選人
    ——《民法典》頒布實施2020年是實施全民普法工作的第35年「七五」普法成果豐碩2020年也是實現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三年為期目標的決勝之年2020年還是舉辦「年度法治人物」評選活動的20周年30位年度法治人物候選人為法治高歌「2020年度法治人物」評選活動以人物事跡為核心,結合年度法治大事件,展現波瀾壯闊的法治進程和法治成就,通過這一年度法治正義力量的集合與人格化展示,促進全國公民法治意識的提升和整個社會法治氛圍的強化。
  • 第十三屆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舉行—新聞—科學網
    11月22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辦、北京交通大學承辦的第十三屆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在北京交通大學成功舉行。
  • 「60位感動天津人物——海河驕子」候選人事跡(組圖)
    國內外發表論文730餘篇,完成研究項目60餘項,獲國家發明二等獎、國家教委及天津科技進步二等獎4次,中科院特等獎、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第36屆尤裡卡國際發明博覽會金獎,最高榮譽獎「一級騎士勳章」,獲專利10多項。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七至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十一屆天津市政協副主席,第十二屆天津市政協委員,民進第八、九屆中央委員,民進第十、十一屆常委。
  • 譚旭光等榮膺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工程科技是推動人類進步的發動機,是產業革命、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有力槓桿。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主管,目前已是第十三屆,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極大地激勵了我國工程師、科學家從事工程科技研究、發展、應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 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名單揭曉
    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名單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今年,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由核動力專家彭士祿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頒發給了為抗疫做出重大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另有39位專家因在各自領域取得突出成績而榮膺光華工程科技獎。
  • 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
    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在京揭曉。核動力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士祿獲得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新增設的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頒發給了為抗疫做出重大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另有39位專家因在各自領域取得突出成績而榮膺光華工程科技獎。
  • 第十三屆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在北京交通大學舉辦
    新華網北京11月23日電 22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辦、北京交通大學承辦的第十三屆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成功舉辦。  當天,參賽選手分時段進行了題目展示與答辯。競賽組委會授予呂斯驊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特別貢獻獎」。徐平代表競賽組委會向呂斯驊教授頒發「特別貢獻獎」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始於2008年,是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辦的大學生學科競賽,至今已由北京交通大學連續承辦十三屆。
  • 華南理工大學李莎獲評2020年中宣部、教育部「最美大學生」
    中國教育在線訊 日前,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聯合遴選出10位大學生,授予「最美大學生」榮譽稱號,將生命定格在大山深處的華南理工大學第21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李莎同學獲此殊榮。  發布儀式  先進事跡發布儀式於1月11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行。
  • 第十五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入圍候選人|復旦大學 蔣龍泉
    人物簡介蔣龍泉,03爭當先鋒模範蔣龍泉200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15年9月入學起,擔任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2015級博士生黨支部書記。作為支部書記的他帶領支部黨員,帶動身邊黨員結合計算機專業特點開展黨建工作,讓更多黨員發揮專業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