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女,漢族,中共黨員,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學專業2014級博士。廣東省優秀共青團員,曾參加廣東省「五四青年座談會」,向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匯報科技創新心得。研究以計算機模擬及半導體外延生長為主,已在SCI收錄期刊中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9篇為第一作者;獲授權發明專利5項。
目標明確 持之以恆勇爭先
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王海燕在剛入學華南理工時,便給自己定下了目標與方向:首要任務是認真學習,確保成績達標;慢慢接觸科研,尋找自己興趣方向,並為之做好準備。每個月她都根據自己實際學習情況去制定和調整計劃,合理安排時間,做到科學且有效地學習。課上做到認真聽講,緊跟老師思路;課下獨立思考,在認真完成作業的基礎上,善於總結歸納,提煉重點。所謂耐心之樹,結黃金之果,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讓她在每學期末從容應對每一門考試,在競爭激烈的創新班中,連續三年均獲得了智育排名前三的理想成績。
厚積薄發 潛心科研出碩果
在學校的支持與培養下,她通過學生科研項目的契機,開展關於無機發光半導體材料及LED器件方面的研究。研究初期以計算機模擬為主,為了追趕進度,團隊晝夜不分地實驗,嚴格按照既定計劃推進,最終攻克了研究瓶頸,相關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在SCI收錄的Crystal Growth & Design(一區)中,並獲得了1項授權發明專利。值得一提的是,她對傳統設計方案進行創新,提出了一種新思路,通過大量模擬計算與實驗,最終獲得了一種新型的LED圖形化襯底,相關成果已成功發表在SCI收錄期刊中,並獲得了1項授權發明專利,此成果還曾被國際半導體工業界權威雜誌Semiconductor Today做專題報導。進入博士生階段後,她的研究以半導體材料外延生長及機理研究為主,大量的實驗計劃、龐大的數據體系、複雜的理論機制充實著她的研究生生活。在其導師李國強教授的指導與帶領下,王海燕也參與到與其它研究機構、各大企業的合作當中,努力做到科學研究與生產實踐「兩手抓」。
目前她已在SCI期刊上發表了20餘篇論文,其中9篇為第一作者;獲得5項授權發明專利,10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還有近10項發明專利正在實質審查當中;曾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排名第五)及廣東省機械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排名第三)等獎勵。
挑戰自我 投身實踐促創新
古語有云「學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事」,在實踐中求真知,方能提高對事物的洞察力和看待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她通過參與課外實踐活動,如機械設計大賽、廢舊工藝品製作大賽等,提高動手能力,更體會到了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她曾連續多次參加「挑戰杯」系列競賽,在首次參賽時,就已獲得廣東省第十二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的佳績。前期紮實的研究積累,助他們團隊在各項比賽中披荊斬棘,收穫了全國大學生新材料創新設計大賽特等獎、廣東省材料創新大賽一等獎及廣東省「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銅獎等重大獎項。她的團隊追求進步,越戰越勇,第二次衝擊「挑戰杯」科技競賽獲得全國二等獎。
全面發展 努力成為新時代創新驅動生力軍
不僅是「學霸」博士,王海燕還熱心學生工作和班級事務,曾擔任創新班班長一職,盡心盡力為班級服務,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讚賞。曾兩次當選學院每月之星,多次參加新老生交流會,樂於把自己的學習心得、校園體會分享給師弟師妹們。她還積極參與組織各類活動,如院際羽毛球賽、班際籃球賽、院徽設計大賽及各類講座等。因綜合能力出眾,曾獲得「中國電信獎學金·天翼獎」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先進個人標兵」、2016年「廣東省優秀共青團員」等稱號,連續三年獲評為華南理工大學「三好學生」、「優秀共青團員」,曾被選為華南理工大學 「十大卓越創新創業團隊」、「十大共青團員標兵」。
在2015年的五四青年節,她被選為大學生學術菁英代表參與了省委省政府舉辦的五四青年座談會,與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同志及其他領導進行面對面交流。對於這份難得的經歷,她在表達感恩之餘,也分享了自己的收穫:「通過這個座談會,我深切認識到,作為創新驅動發展的生力軍,我們新一代青年的發展主題離不開創新創業、學習實踐。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身處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浪潮中,更應勤於學習實踐,努力把知識轉化成服務社會的真本領。」
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全國兩會參加廣東團審議時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在未來的日子裡,王海燕將一如既往砥礪前行,用創新詮釋青春的真諦,爭取早日成為優秀的科研創新人才,為推動國家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貢獻自己更大的力量。
所獲獎勵:
在校期間3次獲得國家獎學金;
獲「中國電信獎學金·天翼獎」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先進個人標兵」;
廣東省優秀共青團員;
華南理工大學十大學生共青團員標兵;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第五);
廣東省機械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第三);
曾獲第十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等;
(責編:張夢(實習生)、熊旭)
圖解:一張"教育成績單」 看砥礪奮進的五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教育事業取得了歷史性進展,總體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人才,提高了全民族素質,推進了科技創新、文化繁榮,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貢獻。 【詳細】
「雙一流」建設名單落地:非新無以為進,非舊無以為守這次「雙一流」高校遴選採取競爭優選、專家評選、政府比選、動態篩選的方式,是認定「雙一流」建設高校,而不是確定「雙一流」身份。「雙一流」建設,從方案設計之初就強調不是終身制,不是固化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