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豪蘇軾說:「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歐陽修也曾說,「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當下書籍浩如煙海,品種繁多。
學會如何閱讀一本書,已經成為孩子們求知路上一項必不可少的技能。
今天小夢老師就來教大家如何閱讀——
學史可以看成敗、鑑得失、知興替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史書就要給大家推薦《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
《明朝那些事兒》作者是當年明月。2006年3月在天涯社區首次發表,2009年3月21日連載完畢,邊寫作邊集結成書出版發行,一共7本。
本書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故事。
作者尊重史料,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
孩子們讀完這7本,會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有一個大致的輪廓,也會形成自己對人物的喜好和厭惡,培養價值觀。
閱讀方法如下:
1、按照時間為線索,將明代十七個皇帝挨個列出,並對其主要事跡進行一個概括。
2、十七帝中不乏一些沒有作為的皇帝,而其將、相的光輝蓋過皇帝,在後世史書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對於這些突出的王侯將相,可以根據他們的提出的理念、實行的政策以及對於朝局的影響,與他們輔佐的帝王排在一起,形成對比。
3、對於這種小說式的歷史書籍,有時候「聽書」比「看書」更有效果。
可以從網上找來音頻,利用音響或者耳機進行「閱讀」,更有助於吸收書中的知識。
當然,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在聽到感興趣的人物的橋段時,要用筆記下來,這樣才能記得更深。
4、是否真正閱讀一本書,可以通過講給他人聽來進行檢驗。
如果能完整地將一個人物介紹給其他朋友,那麼讀史的閱讀方法已經學有所成。
科學給予孩子們想像的翅膀
科學書籍對於培養孩子們的想像力,進而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具有不可磨滅的作用。
近來,電影《流浪地球》紅遍半邊天。
其實,該影視作品是根據劉慈欣先生的書籍改編而來,講述了龐大的地球逃脫計劃,逃離太陽系,前往新家園。
孩子們仔細閱讀之後,不由自主地會發出這樣的疑問:
「地球之外有生命的嗎?」「真的有外星人存在嗎?」「其他星球是什麼樣的,我和朋友們還能繼續一塊玩嗎?」
當孩子們有這些問題的時候,作為家長,千萬不要隨意敷衍他們,要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教他們廣開思路,自己去書海中像尋寶遊戲那樣尋找答案。
對於這類科學書籍,閱讀方法是:
1、由家長挑選經典的電影,陪同孩子們去感受電腦特效模擬出來的書中所描繪的場景,去感受那些從未見過的畫面;
2、動用多種感官,鼓勵他們寫「影評」,不需要多專業,像日記那樣寫出自己當時所觀所思所想即可;
3、最後找到該電影改編對應的書籍,通讀一遍。
就像「大家來找茬」的遊戲一樣,找出原著書籍和改編電影的區別。
一邊努力回想當時影片呈現的場景,一邊透過書上的文字去構築另一個場景,兩相碰撞,交相輝映,特別利於孩子們立體思維的養成。
故事書也可以很有趣:小故事,大道理
對於故事書,強烈推薦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
《格列佛遊記》通過荒誕的冒險故事,塑造了小人國、大人國、巫人島、慧駰國等國度,給孩子們一雙想像的翅膀,故事娓娓道來,孩子們能體會到身臨其境的奇妙感覺。
通過閱讀這本書,孩子們會明白:
人類並非不可戰勝,在小人國裡,你是大人;在大人國裡,你就十分渺小。
另外,《格列佛遊記》不僅批判了社會現狀,也批判了人性,這些深層次的理念則需要家長親自品讀之後,結合自身的理解告訴孩子。
故事書的閱讀方法主要採用情景再現,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
閱讀方法如下:
1、到網上搜索該書的優質音頻,下載下來。家長在孩子們入睡之前,可以模仿音頻講述;
2、對於細節部分著重渲染,然後像電視連續劇那樣,在每一章節的高潮部分戛然而止,引導孩子們自己從書本上去探尋,當成「預習功課」;
3、當下一次講述開始前,孩子們會很驕傲地告訴家長:「昨天主人公遇到了什麼,最後怎麼樣了」。
此時,家長要從講述者轉化為傾聽者,鼓勵他們把他們讀到的故事情節告訴你。
這種閱讀方法,孩子們對於故事本身記得特別牢固,而且也學會了和別人交流、講故事,一舉多得。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對於戲劇作品,老舍先生的《茶館》描繪了一幅人生百態,給孩子們展現了生動的人物場景。
雖然人物眾多,但每個人性格鮮明,能夠聞其聲知其人,「三言兩語就勾出一個人物形象的輪廓來」。
這種作品迎合了孩子們喜歡看熱鬧的心態,家長們可以陪孩子一起閱讀,遇到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隨時講解給孩子們聽。
經典小說開啟精彩人生
對於小說作品,《桃花心木》、《熱愛生命》都是挺不錯的選擇。
林清玄先生的《桃花心木》,借物喻人。
引出了「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鍊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的道理,點明了文章的主旨,有利於鍛鍊孩子們的心性。
《熱愛生命》是美國文學家傑克·倫敦的作品,該書通過講述一個孤獨的淘金者在荒原上陷入困境,最後克服困難,得以生存的故事。
展現了人性的偉大和堅強,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的熱愛與敬畏。有利於孩子們的冒險精神的鍛造。
孩子們為什麼要讀「經典小說」?
現在書籍泛濫,有許多披著「小說」的外衣,實則內容膚淺、低俗,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挑選好書:一挑作者,二挑翻譯,最後看出版社。
對於經典小說,最重要的閱讀方法就是感同身受,愛其所愛,憎其所憎。
具體方法是:
在閱讀的同時,旁邊鋪陳一張白紙,先用鉛筆畫出場景,填上人物,最後孩子們根據自己對書中人物的理解、情節的走向用各種顏色的畫筆,為人物、場景塗上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