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這麼一條河流,因被賦予異常濃厚的宗教色彩而為芸芸眾生頂禮膜拜,它就是恆河;很少有那麼一個地方,因其神秘獨特的引力而令無數教徒心馳神往,它就是瓦拉納西。
地處印度東部的加爾各答,是一座遐邇聞名的大城市,屬印度第二大城市、東海岸最大的港口。整個城市,可以說就是一個活脫脫的巨大博物館——它有文字記錄的歷史,是從英國東印度公司進入開始的。因此,這裡見證著二三百年間這座城市乃至印度這個國家的滄桑運變,展示著多元文化的流向與交融,坦陳著現代文明的亮色與落後生活形態的斑痕,紛雜得說不出它最明顯的特質和表徵到底是什麼。
對於我們來說,之所以特別關注加爾各答,還因為它是雲南與之建立交流合作關係的西孟加拉邦的首府,昆明飛往該市的航班早已開通,只需短短兩個半小時便可走進這裡、融入其中,故而它是我們觀察和走向印度的第一個窗口,獲得的也當然是第一印象。
飛機在夜空中穿行,除了混沌的巨幕裹覆和轟鳴的馬達聲伴隨,既看不到什麼也聽不到什麼。到達加爾各答的上空,透過舷窗俯視,星星點點的燈火升騰起活躍的生機。走出機艙,一股熱烘烘的氣浪撲面而來。當地時間午夜已過,從機場到市內人車稀少,從車窗外望去,沿途多是古老的西式建築、不土不洋的樓舍、破舊不堪的貧民窟,在昏黃的燈光映照下顯得斑駁陸離,給人些許陌生感和神秘感。
一早起來,眼前的加爾各答比夜晚明快鮮活得多。坐落在恆河下遊胡格裡河兩岸的這個城市非常開闊,街道上綠樹成排。所到之處,最顯眼的莫過於市政府、高等法院、威廉堡、聖保羅教堂、維多利亞紀念館等這類西式建築,與低矮陳舊、參差錯落的其他建築形成強烈的對比,十分直觀地見證著大英帝國殖民時代的威權,特別是高大宏偉、富麗堂皇,矗立著維多利亞女王雕像的紀念館,凸顯著一種君臨天下的不凡氣勢。加爾各答早就是商業貿易重鎮和金融中心,直到今天,這裡的現代城市氣息仍然很濃厚,黃麻、金融等傳統產業長盛不衰,IT等新興產業發展迅速,由此不難想見昔日作為印度首都重地的繁華。
人傑地靈、文化發達,彰顯著加爾各答的一大亮點。這裡是印度現代文學和藝術思想的發源地。從1913年泰戈爾成為亞洲首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開始,這方水土上相繼誕生了羅拉德·羅斯、特雷莎修女、阿瑪蒂亞·森等幾位諾貝爾獎得主。正因為如此,加爾各答有了「智慧之都」、「光明之都」美譽。有這樣一批光彩奪目的巨擘大家,作為歷史名城的加爾各答乃至文明古國的印度,當然足以為之自豪。
泰戈爾故居自然是非去不可的地方。這是一個很大的院子,高大寬敞的樓房前分別安放著泰戈爾和他父親的塑像,四周綠樹成蔭,喇叭裡播放著泰戈爾創作的音樂,處處瀰漫著一種濃濃的詩情畫意。懷著敬仰的心情,細細觀瞻這位大師出生、讀書、作畫、歇息到辭世的一間間房舍,一個睿智靈達、才情不凡的仙蹤偉影,仿佛就在眼前閃耀。剛剛參觀完畢,一陣驟雨降臨,悶熱難當的天氣為之一變,心境爽朗無比。泰戈爾的文學人生,不就是這般源源不絕地開啟和撫慰著世人的心靈麼?中國人十分熟悉和熱愛泰戈爾,他的詩作被廣泛傳頌。1924年他訪問中國時曾經抒發過火熱的激情:「新時代已經來到了,就站在我們面前,等著我們去歡迎,我們不能再讓它等候了。讓我們,中國和印度,聯合起來吧;讓歡迎偉大時代的歌聲從中國和印度響起來吧!讓我們兩個國家把歡迎的燈點起來吧,迎上前去吧!……」今天站在泰戈爾的故居吟誦起這些詩句,真是韻味無窮。
在加爾各答,提供另一種視角和獨特感受的,還有豪拉火車站。穿過胡格裡河上的大橋來到這裡,真是大開眼界。印度的鐵路運輸比較發達,眼前的這個火車站,其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英帝國的東印度公司,歷來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每天有上百萬人流匯聚於此。在這裡舉目四望,候車廳、過道上、站臺旁,全是密密匝匝的人群。忙於上車的旅客往來穿梭,婦女們一手抱著孩子,一手提著花花綠綠的行囊,一點不累的樣子;等候的人則坐在地上不慌不忙地呆著,什麼也不幹,只是不時翹首望一眼鐵軌的盡頭;幫忙運送大件貨物的,多是五六十歲的男人,他們赤裸著黝黑的上身,穿著破舊的拖鞋,頭上頂著大件東西,腰板卻挺得筆直。讓人驚訝的是,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中呆了3個來小時,偌大一個火車站,不見什麼管理人員維持,可一點也不覺得喧譁吵鬧,抽菸的人也極少見到,人們各走各的,各等各的,如此的平和從容,簡直讓人不可思議。
登上火車,一樣的秩序井然,人們安靜地坐下吃東西或是躺下,說話聲音都很小,整整一夜,只有列車呼嘯前行的鳴奏。我們的目的地是恆河一帶的瓦拉納西。溯源而上,或許在新的發現中,能獲得在加爾各答沒能找到的更多答案。
(來源:雲南網 編輯:陳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