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保堂為內弟按摩腿部
一個承諾,40年的堅守,他們沒有血緣關係,但是他們卻情同手足。40年前嶽父嶽母相繼去世,6年前妻子又撒手而去,如今的任保堂已經73歲,他40年如一日的陪伴和照顧68歲內弟,僅僅就是為了一個承諾。
內弟尚安軍今年68歲,從小患小兒麻痺,天生就是左手和左腿彎曲,生活不能自理。任保堂和妻子結婚以後,由於妻子家中只有殘疾弟弟一人,再無男丁,於是他擔當起照顧嶽父嶽母的責任。1971年嶽父離世,8年後,1979年嶽母相繼離世,照顧弟弟的責任就落到了任保堂和妻子的肩上,任保堂這一接手就是40多年。
任保堂攙扶著內弟在院子裡散步
3月13日,楊家坪村,三月太陽照射在並不寬敞的院落裡,空氣中還稍微有點寒意,院落裡顯得格外的溫暖。73歲的任保堂攙扶著腿腳不便的68歲尚安軍在自家院子裡散步,兩人如親兄弟一般。院落裡的公雞好像知道我們要來,成群結隊的跑來迎接。 這就是記者在夏縣瑤峰鎮韓家後行政村楊家坪自然村的院落裡看到的和諧一幕。
收拾妥當後,任保堂接受了黃河新聞網的採訪。任保堂回憶:那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任保堂與尚好樣結為夫妻,因嶽父嶽母膝下只有一個獨苗,天生就是左手和左腿彎曲,生活不能自理,嶽父家裡裡外外的事都落在這個女婿的身上。1971年3月嶽父因病去世,時隔8年,嶽母撇下這個殘疾兒子入土為安。從此,任保堂和妻子尚好樣商量後,乾脆把殘疾弟弟接到自己家裡。40年來,任保堂默默地牢記著嶽父嶽母生前的句句囑咐。
內弟尚安軍吃著姐夫任保堂做的熱騰騰的面
每天任保堂都會變著法的給內弟做飯
「你弟弟就是我弟弟,我願意照顧他,我只要還能動就一定會管他。」這是任保堂經常給自己妻子說的一句話。就是這樣一句承諾,一照顧就是40年。
六年前,與任保堂恩愛一生的妻子因病離世,這對他來說無疑是致命打擊。妻子的突然離世,讓任保堂無法接受,很長一段時間將自己關在家中,不與人接觸,此後一直沉默寡言,心情低落。子女們心疼父親但也只能默默地陪著他,疏導他,帶他出去走走,緩解心情。任保堂才慢慢地從悲傷中走了出來,重新扛起了照顧內弟的責任。
「我答應過嶽父嶽母,還有我老婆,在我還能動的時候,就一定會照顧他,現在他們都走了我也要履行自己的承諾。」
在子女的眼裡,父親一直是他們學習的榜樣,父親始終用著自己言行踐行著承諾。子女們拿來好吃的,他總是先給舅舅吃,自己卻一點都捨不得吃。任保堂收入僅靠自己的幾畝地,生活並不富裕但是他依然把省出來的錢花給弟弟看病上。
任保堂為內弟洗衣服
「如果沒有我姐夫他們一家人,我都活不了這麼久。」 尚安軍雖然言語並不是很清楚,但是這幾句話我們聽得非常清楚。這是他發自內心的感謝,也是他最想告訴我們和大家的話。
懂事的孩子們:「別亂說,舅舅,你就是我們的家人,如果以後父親身體不好,不能照顧你了,還有我們呢,我們會一直照顧您,讓九泉下的老人們安心。」
在村子裡說起任保堂照顧內弟的故事,鄉裡鄉親都會豎起大拇指,稱讚他是一個好男人、好姐夫,好榜樣。
任保堂的故事已經被當地人傳承為佳話,他的故事也告訴我們人間什麼是大愛,什麼是承諾。我們堅信人世間只有這種愛是最偉大的愛,這種情是最真的情。也正因為這種愛和這種情才使得我們這個社會充滿了陽光和溫暖。 (黃河新聞網運城頻道記者尹智慧 楊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