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裡最不起眼的草藥攤,攤主堅守20年,只為一個承諾

2020-12-05 劉懸念故事

小區附近的菜市場,有一家草藥攤,攤位偏僻,沒有招牌與貨架,擺賣十分隨意。若非專程尋找,很難會發現它的存在。偶然一次機會,劉懸需要購買新鮮的枸杞樹根,問遍附近的親朋好友,最後才找到這家有故事的草藥攤。

攤主姓孟,大家都稱呼他為老孟。老孟年近五旬,理著板寸頭,白髮很少,皺紋也不多,看起來十分精神。說起草藥攤的事,老孟表面上波瀾不驚,劉懸卻能發覺,他的眼眸開始有些渾濁。

南方多溼氣,草藥攤販賣大多是祛溼降火的田間草藥。新鮮的雷公根,剛挖的枸杞樹根,乾燥的車前草等,品類可不少。平時散客不多,夏季每天也就十多位,冬季則更少一些。大客戶是附近的涼茶店、甜品店和小吃店,價格會便宜,但走量大,而且很穩定。他們會在固定的時間過來,稱好重量,現場結算。

平均每個月的淨收入為三四千,對老孟來說,這已經足夠他自己很好地生活。草藥攤的貨源並不難找,以前要聯繫草藥種植戶和田間收購商,現在城裡有了專門的草藥批發部。

每天凌晨四點,老孟便會起身,然後開著三輪車,趕到二十公裡外的草藥批發部進貨,挑選剛運輸過來的草藥。回到菜市場時,通常還沒到六點半。路邊的腸粉店已經開門營業,老孟總會點上兩條,配上一杯熱氣騰騰的豆漿。

吃飽喝足,等菜市場的卷閘門打開,他便起身離開腸粉店。第一時間將草藥搬到攤位上,然後快速停放好三輪車。忙完這一切,新的一天,才算正式開始。午餐和晚餐都靠一口小電飯鍋解決,以攤位為餐桌,伴著喧囂飽餐一頓。

除了在家睡覺和外出進貨,老孟大多數時間都守著草藥攤。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裡早已是他第二個家。20年前,老孟意氣風發。剛結婚沒多久,就當上紡織廠的工段長,愛情事業雙豐收。結果一場意外,打碎了他的人生。

妻子上樓時不慎滑倒,後腦勺撞到欄杆角,流了許多血。老孟當時正在工作,得到消息趕到醫院時,妻子已經不省人事。沒熬過第三天,妻子便走了。老孟瞬間失去所有希望。他辭掉工作,走上樓頂,想要結束痛苦的一生。幸好一位住在頂樓的老人勸下了他。

住在頂樓的老人無兒無女,在菜市場開了一家草藥攤,經常要到鄉間收購草藥。重新拾起生活的老孟,主動去幫老人守攤。沒多久,兩人便形同父子。天天守著草藥攤,老孟看到了菜市場的熙熙攘攘,見證無數人來人往,開始領悟到屬於他自己的人生。

老人對老孟說:「如果你決定留下,就要好好守著草藥攤。如果你想離開,就放手過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新人生。」老人去世時,老孟大哭三天,然後正式接過草藥攤,開始履行對老人唯一的承諾。打那以後,除非菜市場整修,老孟每天都會照常守著草藥攤。

老孟覺得,守著草藥攤,不僅僅是對老人的承諾,也是對自己的承諾。在菜市場守了20年的草藥攤,曾經有不少人給老孟介紹對象,結果全被他婉言拒絕。

對於將來的打算,老孟說會繼續守著草藥攤。等自己真正老了,就將草藥攤送給有緣之人。帶上自己的所有積蓄,週遊世界。最近幾年,他從未停止過學習,只要有點名氣的地方,風土人情如何,他都了如指掌。

有人說,菜市場是一座城市的靈魂。也有人說,菜市場就像一個大雜燴。無論規模大小,雞鴨魚肉和水果蔬菜都是標配,五穀雜糧、油鹽醬醋和乾貨海鮮也很常見。

也許菜市場的味道並不好聞,充滿各種氣息。外面也不那麼光鮮亮麗,甚至絲毫不起眼。普通得如同呼吸一般。普通的我們,人生不也正是如此嗎?

相關焦點

  • 氣球射擊攤撞上天津「治槍患」 攤主:命不好
    李晉說自己很「背運」,9月份因為企業破產剛剛找到一個新工作,就是在李公祠大街親水平臺替人盯氣球射擊攤兒,盯了不到一個月。熟悉情況的天津當地人士說,李公祠大街親水平臺是天津市幾處民間著名的氣球射擊攤群落之一。這些射擊攤位於天津著名的海河大悲院碼頭斜對面,不到200米處是天津地標「天津之眼」。
  • 秘魯人生活離不開草藥 第C02版:文化廣場 20150721期 濟南日報
    從清晨喝的草藥熱飲,到無聊時嚼的草藥柯卡葉,可以說,草藥在秘魯人的生活中有著無法替代的地位。菜市場就能買到草藥  秘魯的多種氣候條件和不同的地理環境,使它成為一個大型珍稀植物的倉庫。在秘魯大約有2.5萬種各類植物,其中1400種具有藥用價值。秘魯草藥不在藥房出售,而卻在菜市場、早點攤、街邊小攤隨處可見。
  • 早上6點的重慶菜市場,我看到了生活最真實的模樣
    對於菜市場,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是小販此起彼伏的吆喝聲?還是滿地菜葉和一不小心就濺一身的髒水呢?又或者是那股魚腥味和脫水的乾貨味交織在一起,複雜得令人昏厥的氣味呢?在大多數人的刻板印象裡,菜市場遠不如超市的便捷、高級。但也有人認為,超市不過是食材的冷(停)藏(屍)室(間),食物最本源最具生命力的美好一面,還是得去菜市場尋覓。
  • 機器人導購 攤主直播賣菜 武漢菜場升級智慧型高端市場
    武昌沙湖一菜市場,90後攤主小李正通過網絡直播賣菜。一品一碼,每一種生鮮,可以深度追溯到田間地頭,讓經營戶和消費者感受安全、放心。一場疫情,促使我市菜市場、生鮮市場進行更加嚴格的管理,也加速一批老市場改造升級,湧現一批創意、創新和誠信於一身,具有文化特色的高端農貿市場。智慧型、網絡化經營的菜市場在全市應運而生。
  • 菜市場裡吃秤頭幾成潛規則 柳州曝光短斤少兩商家-廣西新聞網
    菜市場裡吃秤頭幾成「潛規則」「柳州物價」官方微信曝光一批短斤少兩商家記者張存立 攝廣西新聞網-南國今報記者王小丁 見習記者劉思藝  策劃:王小丁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但菜市場買菜,卻不一定給夠秤砣。1月14日晚間,柳州市物價局通過官方微信「柳州物價」對一批菜市場攤點短斤少兩、變相漲價的行為進行曝光,被曝光的菜市有近10家,其中抽檢的16個攤位均存在短斤少兩行為,最為觸目驚心的是,有的攤位1斤(500克)竟吃了125克的秤頭。
  • 上鋼菜市場無電扇如暖棚 顧客攤主大呼「熱煞了」
    東方網8月8日消息:入夏以來,申城氣溫屢創新高,然而在一處人流擁擠的菜市場內,卻找不到一個電風扇。昨日,讀者方先生致電本報熱線,反映上鋼菜市場內「熱煞人」。   據方先生說,上鋼菜市場平時顧客很多,每天早上6時就開始排起長龍,但長期以來市場內不僅沒有安裝空調,更是連一個電風扇都見不到。
  • 魚攤上不起眼卻超好吃的6種海魚,魚攤老闆:資深吃魚人!
    雖然海魚有很多種,但是有一些海魚雖然不起眼,但是魚肉卻非常鮮美。魚攤上不起眼卻超好吃的6種海魚,魚攤老闆:資深吃魚人!海魚1:龍利魚不少人其實還真心不知道這種魚叫龍利魚,因為這種魚長的薄薄的一片,看去好像沒什麼好吃的。
  • 早市坑爹「中藥」攤 去年的「託兒」成今年「攤主」繼續騙
    原標題:早市坑爹「中藥」攤 去年的「託兒」成今年「攤主」繼續騙   東北網齊齊哈爾7月10日訊進入夏季,越來越多的市民都喜歡起早到龍沙早市逛逛。在早市可以買到物美價廉的蔬菜水果和日用品,然而,不少江湖騙子也「相中」了龍沙早市。逛龍沙早市的老人們,成了他們瞄準的「獵物」。
  • 一個承諾 40年的堅守 任保堂和內弟的故事
    任保堂為內弟按摩腿部一個承諾,40年的堅守,他們沒有血緣關係,但是他們卻情同手足。40年前嶽父嶽母相繼去世,6年前妻子又撒手而去,如今的任保堂已經73歲,他40年如一日的陪伴和照顧68歲內弟,僅僅就是為了一個承諾。
  • 海洋裡最不起眼的生物,存活至今6億年,卻擁有毀滅人類的潛力?
    水母作為海洋之中的一個生物,是非常常見的。但是你們知道嗎,燈塔水母到現如今已經存在著6億年還要久!而且燈塔水母擁有者一個最為厲害的技能,那就是「返老還童、永生不死」,而這樣的技能只到現如今我們人類也沒有破解。
  • 三位攤主自述:我在北京鬼市擺地攤,一天賣貨收入上千
    01「我擺攤十年淘過最貴的物件就賣了兩千塊」李春生 出攤:10年 前職工作:攤主李春生下午出攤開門紅一個東北的老顧客笑鬧著從李春生手裡搶過來一把金色的鎖,李春生要價30塊,顧客給價20塊,李春生不吐口,顧客一邊開玩笑損李春生,一邊仔細瞧著李春生的眼色,眼見李春生笑得咧開嘴,便立馬從錢包裡掏出手機,準備掃碼付款,嘴裡不忘逗悶子,「你要是剛從不逗我,我就多給你5塊錢了。」於是,這把鎖,20塊錢成交。
  • 最不起眼的魚,營養價值很高,20元1隻,熬湯喝最好
    最不起眼的魚,營養價值很高,20元1隻,熬湯喝最好。海鮮產品一直是我們許多人喜愛和追捧的美食,尤其是現在交通發達,不管是內陸還是離海較遠的城市,都可以吃到海鮮,魚類是我們吃的最多的海鮮產品,種類也是比較多,這也讓很多小夥伴搞不明白哪種魚適合燉湯呢?
  • 不起眼的火爆生意有哪些?
    不起眼的火爆生意有哪些 1.我以前見過一個不起眼卻很暴利的小買賣,當時在我工作單位的邊上,有一對夫妻做豆油生意。有兩間小房子,裡面就是打油的機器,夫妻自己打油,然後就在鎮上賣,豆餅也就賣給當地養殖戶餵魚,由於夫妻倆起早貪黑地幹,而且買賣公平,從不短斤少兩,對人熱情。價格較優惠,因此,生意十分興隆,有時候大家排著長隊來買油。
  • 農村一種不起眼的野草,外形像馬齒莧,到處都是,作用可不小
    農村一種不起眼的野草,外形長得像馬齒莧,農民稱它為「血見愁」,到處都是,作用可不小,你認識嗎?農村,什麼不多,就是野生植物最多,山上,馬路邊,田間地頭放眼望去,各種雜草叢生,這其中有人們喜歡吃的野菜,也有很多可以用來治病的草藥,但也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雜草,更別說它們的作用了,其實很多小花小草,在農村隨處可見,可就是不知道它的用途,比如說農村這種到處都是的「臥蛋草」。
  • 北京城區最具人氣花鳥魚蟲市場 老攤主講述十裡河天嬌「血脈」
    城區最具人氣的花鳥魚蟲市場周六上午的天嬌市場最熱鬧。市場一進門處的通道裡,一隻只高壓鍋冒起熱氣,熱氣穿過鐵管架子,為一袋袋熱帶魚保暖。霧氣蒸騰的市場裡站滿了趕早來逛市場的玩家,透明的塑膠袋裡一雙雙玲瓏剔透的魚眼,與袋子外面一雙雙目不轉睛的人眼比賽著專注。時至中午,熱帶魚批發的商戶們收攤,葫蘆、核桃等文玩小店裡、攤位上又熱鬧起來。
  • 杭州一男子去農貿市場買魚,懷疑活魚被調包,女攤主剖魚「斷案」
    杭州一男子去菜市場買魚,懷疑活魚被老闆調包,剖開後啞口無言!去菜市場買過魚的人都知道,攤主幫你挑選好魚之後,會多次問你要不要這條魚,確定要了之後,會把魚敲暈,然後稱重。可能有些人不明白攤主為什麼要把活魚敲暈,直接上秤不就行了嗎?其實這裡面有經驗可學。
  • 逃離辦公室,混到菜市場,擺個燒烤攤,一次蛋疼的創業嘗試
    當時在小區的菜市場裡面找了個地方,跟一個買菜的老闆說好了,他的買菜棚子門口給我留下一小塊地方支烤串爐子,老闆的冰櫃我也可以用來放串,然後自己在網上訂了個電烤串的機器,買齊了其他盆盆罐罐,設備就算備齊了。按照諮詢的套路,下一步就該生產試驗品,做口感測試了。
  • 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聽不一定為虛
    眼睛看見的真的都是真的嗎耳朵聽見的都是虛的嗎前段時間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視頻,開頭是一個包租婆正在菜市場收錢,身後面跟著兩個男,包租婆走到一個買菜的菜攤前,收了錢還把買菜的稱給砸了,菜攤的菜主像她求饒,也無動於衷 ,每走到一個攤位就狠狠地把錢拿走。走到菜市場門口 門口有一個乞丐二話不說就把人家趕走了這一幕被人拍下來發在了網上,很快就火了都在罵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