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陂區木蘭鬥笠哥智慧農貿超市,機器人導購員「鬥笠小妹」,對市場內布局、功能駕輕就熟,帶領顧客購物。
黃陂區木蘭鬥笠哥智慧農貿超市,工作人員正對售賣蔬菜進行抽檢。
東湖高新區關南生鮮市場,一品一碼,每一種生鮮,可查詢價格及蔬菜來源等信息。
黃陂區木蘭鬥笠哥智慧農貿超市,乾淨整潔、布局合理的購物環境。
武昌沙湖一菜市場,90後攤主小李正通過網絡直播賣菜。
一品一碼,每一種生鮮,可以深度追溯到田間地頭,讓經營戶和消費者感受安全、放心。顧客可在市、區、市場「三級聯網」的市場監管部門平臺對商家進行「點讚」或「投訴」。
農貿市場背後是民生脈動,一直備受政府重視。一場疫情,促使我市菜市場、生鮮市場進行更加嚴格的管理,也加速一批老市場改造升級,湧現一批創意、創新和誠信於一身,具有文化特色的高端農貿市場。智慧型、網絡化經營的菜市場在全市應運而生。
近日,記者探訪我市多家改造升級後的農貿市場看到,設計風格各異的菜市場布局按功能分開,乾淨整潔,商品琳琅滿目,讀書角、休息區、盡顯文化特色書香味濃,年輕一代經營戶利用網絡平臺,各顯其招,菜攤直播、抖音帶貨、書香菜攤、機器人導購、市民坐在家裡點擊外買平臺,快遞員送菜上門,市場經營氛圍活力四射。眾多經營戶一改往日坐等客來的經營模式,紛紛拓展銷售渠道,與時俱進融入時代潮流。
走進江夏區藏龍島慈農香生鮮市場,感覺一股現代商業氣息和濃濃的「書香味」,32歲的攤主餘聰,閒時坐在菜攤位旁閱讀《四書五經》,身後的柜子裡放著《西遊記》等十幾本書籍,她笑著說:「要與孩子共同成長」;攤主戴亞甫正在錄製抖音,推銷自己的貨物。
市場配備WiFi、圖書區,騰出3個攤位設置休息區並安裝了6個不鏽鋼的桌椅,市場攤主的孩子們放學後,可在這裡讀書做作業。
東西湖區長青街農投惠萬家團結生鮮市場慈農香生鮮市場,「菜大全」攤位外賣平臺負責人王吉勇正忙著在各個菜攤間組織電商平臺所需貨源。
黃陂區木蘭鬥笠哥智慧農貿超市,機器人導購員「鬥笠小妹」,對市場內布局、功能駕輕就熟,可以帶領顧客在蔬菜區、肉類區、水產區選購食品。
市民紛紛表示,機器人做導購員,很新鮮,也很智慧,讓人感受到市場提檔升級,不只是室內環境、設備,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服務水平,為傳統的農貿市場注入了高科技創新元素。輕鬆支付、快樂賣菜,讓市民在農貿市場有了逛街購物的體驗,徹底改變人們對傳統農貿市場的固有印象。
據了解,經過此輪改造升級,武漢建成19家現代商超化菜場、143家智慧化菜場、156家標準化菜市場,淘汰一批不達標菜市場,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向國內超大城市看齊。
記者劉斌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