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賣菜人返鄉過年,魔都市民要麼節前囤菜或節日裡去飯店吃飯,要麼外出旅遊,去菜場買菜的市民明顯減少了,賣菜人和買菜人稀疏,菜場裡顯得格外的清靜。但由於不能過多過久儲藏,馬大嫂們還是會從初二或初三開始,適當補充蔬菜和鮮活水產品。
寧海東路菜場二樓蔬菜區昨天約有1/4的櫃檯在營業,上櫃品種從菠菜、芹菜、青菜、塔菜到豆苗、草頭等應有盡有。雖然買菜人不多,但記者卻發現很多馬大嫂會買一兩斤塔菜回家,一次購買數量不多,但買塔菜的人卻不少。一位市民買了一斤青菜又買了一斤塔菜而後離開菜場,另外一位市民買了一把芹菜又買了3元塔菜。上午8點半前後,在寧海東路菜場買菜的7位市民中有3位手裡拎著塔菜。
人民路菜場昨天同樣很安靜,與平日喧鬧的場景形成很大反差,該菜場當天還在營業的有六七個攤位。一位攤主反映,這兩天來她這裡買菜的市民中有1/3會買塔菜,好像春節裡好多上海市民鍾愛塔菜。
為啥買菜的人不多,拎塔菜的人卻不少?人民路菜場一位老管理解釋了其中的原因。原來,上海人習慣把塔菜叫「塔庫菜」,是「脫苦菜」諧音。很多上海市民習慣在新春佳節吃塔菜,是為了討口彩,希望在新的一年裡不再受苦,可以過上好日子。
民俗學家薛理勇認為,春節吃塔菜是一種民俗,是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祝福、期盼和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