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市民鍾愛塔菜 節日部分菜場蔬菜品種豐富

2020-12-04 金投網

春節賣菜人返鄉過年,魔都市民要麼節前囤菜或節日裡去飯店吃飯,要麼外出旅遊,去菜場買菜的市民明顯減少了,賣菜人和買菜人稀疏,菜場裡顯得格外的清靜。但由於不能過多過久儲藏,馬大嫂們還是會從初二或初三開始,適當補充蔬菜和鮮活水產品。

寧海東路菜場二樓蔬菜區昨天約有1/4的櫃檯在營業,上櫃品種從菠菜、芹菜、青菜、塔菜到豆苗、草頭等應有盡有。雖然買菜人不多,但記者卻發現很多馬大嫂會買一兩斤塔菜回家,一次購買數量不多,但買塔菜的人卻不少。一位市民買了一斤青菜又買了一斤塔菜而後離開菜場,另外一位市民買了一把芹菜又買了3元塔菜。上午8點半前後,在寧海東路菜場買菜的7位市民中有3位手裡拎著塔菜。

人民路菜場昨天同樣很安靜,與平日喧鬧的場景形成很大反差,該菜場當天還在營業的有六七個攤位。一位攤主反映,這兩天來她這裡買菜的市民中有1/3會買塔菜,好像春節裡好多上海市民鍾愛塔菜。

為啥買菜的人不多,拎塔菜的人卻不少?人民路菜場一位老管理解釋了其中的原因。原來,上海人習慣把塔菜叫「塔庫菜」,是「脫苦菜」諧音。很多上海市民習慣在新春佳節吃塔菜,是為了討口彩,希望在新的一年裡不再受苦,可以過上好日子。

民俗學家薛理勇認為,春節吃塔菜是一種民俗,是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祝福、期盼和嚮往。

相關焦點

  • 冬筍、塔菜、矮腳青,除了「老三樣」,春節還有哪些「青頭」能嘗鮮?
    此外,盒馬還與崇明稻田打霜菜基地籤訂了定植協議,希望有更多品種豐富軟糯香甜的打霜菜為市民的年夜飯菜單加碼。春節期間,堪比肉價的蔬菜價格一天一變,市民採購的緊迫感也與日俱增,那麼今年的蔬菜保供情況如何?上海蔬菜集團業務管理部負責人介紹,春節期間,集團批發供應總量預計43.5萬噸,其中蔬菜26萬噸,涵蓋超180類品種。
  • 滬暴雨後不怕沒菜吃:客菜充裕 郊菜價格微漲
    受暴雨影響,昨日本地產綠葉蔬菜價格微漲。邵劍平攝  「半斤雞毛菜幾鈿?哎,一下雨菜就貴了。」這是昨天記者在地處黃浦區瞿溪路的萬有全半淞園菜場裡看到的一幕。連續幾場大暴雨,會不會影響上海市民吃菜?記者獲悉,上海已經形成了「客菜為主、郊菜為輔」的大市場大流通格局,因此災害性天氣雖然影響市郊蔬菜生產,但客菜供應充裕價格穩定。不過,後續如果有持續暴雨或者高溫天氣,郊菜價格就會出現較大波動,有關部門正在密切監控,確保市民吃得上綠葉菜。  市場客菜為主,供應不成問題  大暴雨會否把地裡的菜都打爛了?
  • 今冬第三輪寒潮將至 滬上蔬菜產銷供應如何?
    據悉,此前由於兩輪持續寒潮低溫凍害,上海地產露天蔬菜凍害嚴重,部分老舊大棚蔬菜發生輕度凍害,蔬菜上市仍受到一定影響。 寒潮同時還由北至南席捲全國,連續不利天氣對蔬菜市場供應帶來了較為嚴重的挑戰。根據分析,價格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是周邊產區受寒潮影響,本地及周邊蔬菜價格「因寒而起」;二是全國多地先後出現持續降溫、降雪的情況,南菜北運的需求會繼續增加;三是南方部分蔬菜受前述氣候影響,產地價格有所上升,如福建等地上市蔬菜推遲,尤其是辣椒特別明顯,產區收購價格普遍高於往年;四是進入秋冬季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反覆,部分地區又出現聚集性疫情,也對蔬菜的產、銷以及需求等帶來一定的影響,帶動價格的上升
  • 白鱘滅絕了為什麼菜場有售?專家:這是美國匙吻鱘
    菜場裡賣的匙吻鱘和白鱘很相似 胡先生 攝白鱘滅絕的消息,牽動著眾多市民和讀者的心。「新聞裡說白鱘滅絕了,但為什麼在菜場見到了它們的身影?」武漢市民胡先生給長江日報記者發來照片,照片中魚的體型與滅絕的長江白鱘很相似,都有一個長長的嘴巴。
  • 鎮江:菜場裡的超大絲瓜是轉基因蔬菜?真相是這種蔬菜優點多
    今天(16日),有市民向記者反映,鎮江市區某農貿市場出現一種巨型絲瓜,與平時常見的絲瓜有較大區別,市民對此感到可疑,認為很可能是轉基因蔬菜。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最終從相關農業專家那裡獲悉,市民的擔心是多餘的,這種巨型絲瓜是外地引進品種,可以放心購買。此外這種巨型絲瓜還有不少優點。
  • 白鱘滅絕了為什麼菜場有售?專家這樣說……
    菜場裡賣的匙吻鱘和白鱘很相似 胡先生 攝白鱘滅絕的消息,牽動著眾多市民和讀者的心。「新聞裡說白鱘滅絕了,但為什麼在菜場見到了它們的身影?」武漢市民胡先生給長江日報記者發來照片,照片中魚的體型與滅絕的長江白鱘很相似,都有一個長長的嘴巴。
  • 白鱘滅絕了為什麼菜場有售?專家:是美國匙吻鱘
    菜場裡賣的匙吻鱘和白鱘很相似 胡先生 攝白鱘滅絕的消息,牽動著眾多市民和讀者的心。「新聞裡說白鱘滅絕了,但為什麼在菜場見到了它們的身影?」武漢市民胡先生給長江日報記者發來照片,照片中魚的體型與滅絕的長江白鱘很相似,都有一個長長的嘴巴。胡先生說,照片是上月15日在古田三路拍的,當時看到一家路邊菜攤上有小販在賣魚,而魚的品種並不常見,就隨手拍了幾張照片。白鱘滅絕的消息,讓胡先生想起了之前拍的照片。他問:「這是白鱘嗎?」
  • 機器人導購 攤主直播賣菜 武漢菜場升級智慧型高端市場
    黃陂區木蘭鬥笠哥智慧農貿超市,工作人員正對售賣蔬菜進行抽檢。東湖高新區關南生鮮市場,一品一碼,每一種生鮮,可查詢價格及蔬菜來源等信息。近日,記者探訪我市多家改造升級後的農貿市場看到,設計風格各異的菜市場布局按功能分開,乾淨整潔,商品琳琅滿目,讀書角、休息區、盡顯文化特色書香味濃,年輕一代經營戶利用網絡平臺,各顯其招,菜攤直播、抖音帶貨、書香菜攤、機器人導購、市民坐在家裡點擊外買平臺,快遞員送菜上門,市場經營氛圍活力四射。眾多經營戶一改往日坐等客來的經營模式,紛紛拓展銷售渠道,與時俱進融入時代潮流。
  • 深圳10倍量增加蔬菜供應,229家農貿市場貨源充足
    2020 年 1 月 27 日下午,記者從各大商超關於深圳肉菜供應保障的專項會議上獲悉,深圳將以 10 倍量增加蔬菜類供應量。此外,深圳 229 家農貿市場均正常營業,貨源充足,市民可就近購買。深圳市副市長黃敏表示,市政府部署各大商超今天全力增加供應,147 個蔬菜基地全力供菜,今明兩天陸續抵達。義工組織將協助分菜提升供菜效率。
  • 台州:「限塑令」升級 部分菜場超市提供可降解塑膠袋
    農貿市場也用免費發放環保袋的方式,呼籲市民「買菜少用塑膠袋」,實現源頭減量。   不過在菜場,不可降解塑膠袋依然被廣泛使用。記者看到,前來買菜的顧客大都空手而來,買一樣菜裝一個塑膠袋。   市民:平時來買菜,會不會考慮帶購物袋?沒有。為什麼?習慣了,買這個,這個有塑膠袋在。反正菜場有了,自己也不會想要帶?對。
  • 南方特有一作物畝產2千斤,枯死後才能挖,10元3斤春節最好賣
    導讀:南方特有一作物畝產2千斤,枯死後才能挖,10元3斤春節最好賣以前冬季天氣冷的時候蔬菜少,那時候人們很早就開始囤冬儲菜,特別是北方地區的人,囤大白菜、土豆、大蔥之類的蔬菜,一囤就是一個月的用量。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有了溫室大棚的存在,各種各樣的蔬菜,在過年期間都能吃到。尤其是南方地區,原本氣溫就高一些,能吃到的新鮮蔬菜品種也就更多了。在南方有一種蔬菜,它是埋在地裡長的,採挖方式和水果馬蹄差不多,它們兩者的收穫季節也很相近,都是臨近春節收穫。這種南方蔬菜有「地慄」的稱呼,俗稱地裡的板慄,估計很多北方人都沒見過,它就是茨菇。
  • 新型綠葉「長壽菜」受到市民歡迎
    □紫金山/金陵晚報記者 付昱  近日,在南京各大菜場和超市有一種新型蔬菜很熱銷,每斤六塊錢,去遲 了還買不到,市民們稱之為「長壽菜」
  • 除白菜等少數地產菜,目前市場上九成蔬菜都是外運而來 從一份...
    「從10月末開始,我市本地蔬菜便進入了『稀有期』,為了保障菜籃子供應,從那時起,外運蔬菜便陸續進入我市市場,與本地菜一起,保障市民餐桌的供應,隨著地產菜的減少,外運菜的量日漸增多,從11月份開始,市場上90%以上的蔬菜為外運菜。」九區批發市場「蔬菜一站式銷售平臺」經理祖傳波介紹說。
  • 春節遇上暖冬節後蔬菜雞蛋價格雙雙下降 現近幾年最低
    2017年2月7日訊,春節過後,菜價下降明顯。新發地市場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蔬菜的加權平均價是每公斤2.72元,比春節前的2.98元/公斤下降8.72%。北京節後蔬菜雞蛋價格雙雙下降 劉平 攝「降了,確實是降了。」
  • 時蔬貴瓜菜俏 蓬蒿菜菠菜新量少質高比魚貴
    那就是各類瓜菜。冬瓜、絲瓜、苦瓜三大類瓜菜,目前在農貿市場撐足市面。新上市的時令綠葉菜,更因「少而精」,賣出了每500克7元的高價。   記者昨天在普陀、長寧一些農貿市場發現,各類瓜菜仍然放在了絕大多數蔬菜攤位的最顯眼位置,除了最尋常的冬瓜、絲瓜、苦瓜外,南瓜、菜瓜、節瓜、西葫蘆也很搶手,銷售情況遠遠好過葉類蔬菜。
  • 超市冰櫃裡的速凍蔬菜,可能比菜場賣的蔬菜更好
    原創 高博文、傑梨米 丁香生活研究所 收錄於話題#搞搞清楚5#食物8大家是不是都有過買了蔬菜忘記吃,最後全爛在冰箱的經歷。如果不是經常做飯,其實速凍蔬菜很值得買,還能解決囤菜問題。
  • 「有機蔬菜」或摻假 網售有機標籤3分錢一枚
    但是,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農業專家昨天卻對記者透露:其實,南京市面上一些漂亮的「有機蔬菜」可不一定「有機」,很多人花大價錢買來的「有機菜」,可能只是「精品菜」或者「生態菜」;而即便部分打著標籤所謂的「有機蔬菜」,也可能並沒有通過國家認證。
  • 合肥:買完菜不放心 菜場裡可隨手送檢
    到菜市場買完菜,你心裡是不是這樣犯嘀咕?昨日上午,合肥市在翠庭園菜市場正式啟動食品安全「你點我檢」「你送我檢」活動。從現在起到12月31日,合肥市食藥監部門於每個月第一周的星期三,在全市農貿市場民生工程快檢室內,食藥監部門將免費為市民檢測農殘、獸藥及非法添加藥物等。
  • 氣溫下降火了冬儲大白菜,有市民早上6點多排隊開搶
    不時有後來的市民加入隊伍,到早上8點左右,排隊的市民已經有60多人。超市專門有三四名員工負責稱重、收錢,但寒冷的早晨還是讓不少市民覺得進度有點慢,「應該一人賣蔥、一人賣白菜,這樣快一些。」隊伍裡有的市民一邊催促前面的人,一邊高聲向店裡提示。
  • 上海戰高溫用噴霧為蔬菜保鮮 魚蝦泡洗冰澡(圖)
    記者昨天走訪本市幾大農產品批發市場,現場直擊田頭的農副產品如何在酷暑之下保質保量地送到市場,保證市民菜籃子豐富。  菜  田間裝噴霧、遮陽篷降溫  高溫天氣席捲而來,使得本市郊區綠葉菜生產受到影響。」  「上個月出現了四次強降雨,寶山、青浦、金山等郊菜的產量大幅下降,二級批發市場的蔬菜主要來自這些郊區,因此受影響比較大。許多二級蔬菜批發市場增加了在我們一級市場的批發量,所以上個月蔬菜的供應量大,價格較高,郊菜批發價平均每公斤為1.7—1.8元,客菜是1.75元每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