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區最具人氣花鳥魚蟲市場 老攤主講述十裡河天嬌「血脈」

2021-01-13 北晚新視覺網

苦笑,嘆息,告別,互相留個電話,最近,這樣的場面在十裡河天嬌市場裡的顧客、商戶之間不斷上演著。從改革開放之初自發形成的龍潭湖市場,至「亞洲最大鳥市」的玉蜓橋市場,到華威橋畔「華聲天橋」,再到今天的天嬌,40多年的歷史在玩家、商戶手中「傳承」下來。尤其是阜成門橋北側官園市場搬遷後,這裡已是公認的、城區最具人氣的花鳥魚蟲市場。然而春節前,天嬌市場外貼出了「騰退」的通告。

市場內蟈蟈、蛐蛐、油葫蘆、扎嘴、金鐘、黃蛉、竹蛉叫聲此起彼伏。城區最具人氣的花鳥魚蟲市場

周六上午的天嬌市場最熱鬧。市場一進門處的通道裡,一隻只高壓鍋冒起熱氣,熱氣穿過鐵管架子,為一袋袋熱帶魚保暖。霧氣蒸騰的市場裡站滿了趕早來逛市場的玩家,透明的塑膠袋裡一雙雙玲瓏剔透的魚眼,與袋子外面一雙雙目不轉睛的人眼比賽著專注。

時至中午,熱帶魚批發的商戶們收攤,葫蘆、核桃等文玩小店裡、攤位上又熱鬧起來。市場東側的葫蘆攤位首尾相接,一把把曬得發紅的老葫蘆被擺放在錦盒裡,彰顯著他們不凡的身價;一對對核桃則被裝進精緻的密封袋,享受著保持溼潤的禮遇。

沿著過道蜿蜒數百米,蟈蟈、蛐蛐、油葫蘆、扎嘴、金鐘、黃蛉、竹蛉叫聲此起彼伏。

「周末逛逛十裡河,一會兒再去潘家園走走。咱爺們兒家住左安門,守著這兩個好玩的地方,這是個福氣。」逛市場的先生說著,與面前鑲葫蘆口的劉大姐互相加了個微信,「甭管去哪,您告訴大家一聲,在您這兒鑲了幾十個葫蘆口,您的手藝我放心。」

走在市場裡時常能聽到商戶、攤主們與顧客聊天,互相留下聯繫方式。

在十裡河村委會對面的宣傳欄記者看到了這張通告,「開展十裡河天嬌文化城的功能疏解工作……對相關單位或個人實施騰退。」同時間騰退的還有十裡河板材城。實施期限則是2017年1月至3月。記者就此欲採訪十裡河村委會,工作人員告知,此為根據上級安排做出的騰退計劃,目前尚無未來走向的規劃。近日村委會已多次派出廣播車,在市場門口進行宣傳。

京城老攤主講述市場「血脈」

「秋趣」葫蘆文玩小店門口,劉新生大叔擺著自己的鳴蟲攤。他不僅是這裡最老的商戶,也是從改革開放初年龍潭湖市場時代,跟隨著市場一路走來,並落腳天嬌市場的老攤主。他回憶了自己近40年的「玩樂擺攤史」。

劉新生是1954年人,從小就愛玩。改革開放後,今龍潭路鐵道橋西側開始出現了少量花鳥魚蟲攤位,經過幾年發展形成規模。

市場裡時常能聽到商戶、攤主們與顧客聊天,互相留下聯繫方式。

上個世紀80年代,劉新生改行跑業務,到處進貨開會,時常坐火車。趁著這樣的機會,他在山東下車,到寧津附近開始倒騰蛐蛐。至秋蟲下來的季節,劉新生曾經一個月跑了三趟山東收蛐蛐,帶回龍潭湖市場擺攤。忙活下來一算,這一個多月掙了上百塊錢。妻子嫌他不顧家,「我給她買了一臺洗衣機。」

他回憶,當時收藏觀念尚未深入人心,龍潭湖市場上不乏奇人奇物。「涿州馬」馬老爺子擺攤賣鳥籠子,籠子邊緣可以踩上去一個人,下來之後再看,籠子絲毫不走形;清代初年手藝人趙子玉的蛐蛐罐,當時不過幾十塊錢;「我花100塊錢買過4把老葫蘆。」這些物件現在市場價格,都得成千上萬了。

1997年龍潭湖一帶整治、花鳥魚蟲市場搬遷到不遠處的玉蜓橋畔的時候,牡丹鸚鵡又著實火了一把。劉新生和老玩家們回憶,漂亮的鸚鵡從攤位上的稀罕物、每隻幾千元上萬元,至成為隨處可見的大路貨,一夜之間其身價下跌不止10倍,最終跌至每隻鳥1塊錢,乃至於一位囤了貨的攤主跳樓自殺。「好東西多,好手藝人守規矩。」龍潭湖市場的段子,至今都為很多人津津樂道。

2001年,因玉蜓橋市場臨近鐵路,「進京第一形象工程」將玉蜓橋市場拆除,原地拆遷改建為小花園。商戶們有的奔了華威橋西路南的華聲天橋市場,有的奔了久敬莊一帶的市場,還有的到安樂林路北的一家市場落腳。

華聲天橋市場早在1999年就成立了,但直到2002年,市場才真的有了起色。緊接著,這塊地方蓋高樓的消息就傳來,2006年,市場搬遷到了十裡河橋畔。2008年前後,市場改名為「天嬌」。

劉新生也跟隨者老龍潭湖市場的腳步,經歷了玉蜓橋、華聲天橋的時代。此時他已內退,明正言順地繼續經營著自己的鳴蟲攤位。「在龍潭湖擺攤的年代,生怕單位會知道。」

他感覺到了市場的變化,「社會上興起了收藏熱,北邊潘家園舊貨市場也熱鬧起來了。那些有年份的好東西,越來越難見到了。」

現在劉新生擺攤的地方是「秋趣」店鋪門前。這麼多年他一直傍著「秋趣」這家小店,因為店主張大叔是他從龍潭時代便結識的同行好友、老哥哥。抽著煙的劉大叔抬眼皺眉,回想起30年前,「我擺攤賣蛐蛐,老哥在一旁賣鳥具,大嫂子手裡拿著鉤針鉤葫蘆的毛線套。」生意做著做著,兩家都開始倒騰些葫蘆蟲具,更是互相依偎。

當年用鉤針鉤葫蘆套的大嫂子姓王,被顧客們稱作王姐,她也是十裡河的著名人物——王姐給鳴蟲葫蘆砸底的手藝相當地道,活幹的也仔細。

劉新生算了算,至今,和他一樣從龍潭湖一直堅持過來的老商戶大概還有十多戶。春節之前騰退的消息,讓劉大叔整個春節過得不安生,不得不琢磨著再找個地方。「我還跟著老哥哥傍著幹。」

從天津自行車廠到北京的鑲口小攤

在天嬌市場裡逛逛,最常聽到的除了北京話,便是天津話。無論是葫蘆攤主還是熱帶魚攤主,其中相當一部分都來自天津。

天津人劉鳳英生於1965年,被很多葫蘆愛好者稱為「大姐。」她在過道裡擺著一個葫蘆鑲口小攤,用她的話說,這個小攤是真正的「產銷一條龍」,因為「姐夫」長期在家裡負責進木料、車葫蘆口等幕後工作,她則動手將口蓋安放至打磨過的葫蘆上。

春節前,天嬌市場外貼出了「騰退」的通告。

劉鳳英原工作在飛鴿自行車廠,是大鏈盒的烤漆工。2000年從工廠下崗。2002年,夫妻來北京擺攤,「北京比天津好幹。天津收入相對低,不像這裡,愛玩的人多,同樣的東西市場價格比天津高。」

那年冬天,兩口子在附近租了一處地下室。「當工人旱澇保收,忙不忙都不愁。」可自己做生意,「忙了愁太累,閒了愁不掙錢。過年這幾天算是能睡個安穩覺,要不然腦子一直都得轉悠,自己幹的活得自己走腦子。」

夏天玩葫蘆人少,兩口子在家做口蓋為冬天準備材料,「一整天就幹這個了,沒有個休息日。高興了吃完晚飯還幹呢。」丈夫說。冬天,劉鳳英穿著棉襖坐在攤位上從早到晚,手臉通紅地忙活。

當年二三十塊錢的葫蘆口,十多年過去,已經漲到了百十來塊錢;兩口子在北京折騰一冬天的收入,也從兩三萬塊上漲到十萬塊上下。說到這一冬天要安多少個葫蘆口蓋,劉鳳英想了想,「沒數過,得有1000個吧。」

帶著孩子的一家三口從攤位旁邊經過,劉鳳英笑呵呵地打招呼,「閨女那麼大啦。」回過頭來,「從還沒結婚,小夥子就在這兒玩,現在都帶著孩子來逛了。」

「就說你吧,」大姐對攤位前站著的另一位小夥子說,「沒媳婦時候你多苗條,就是現在的三分之一啊——豎著說三分之一的身材。」小夥子笑著,「嗯,原來是二條,現在是五條了。」

劉鳳英頗具代表性的笑聲,蓋過了附近攤位上的蟈蟈叫聲。

15個春秋過去,每年冬天,劉鳳英仍然在市場附近租房,從秋末堅守至初春才回天津,兩口子都很喜歡北京的文玩市場環境。「想起當出剛來北京那會兒,都是眼淚。好不容易有了人氣兒,好了幾年,現在又要拆啦,弄得我心裡拔涼拔涼的。」這些日子大姐也在附近找地方。

「劉大姐,您不錯,看來後半輩子都要獻身給北京的文玩事業。」旁邊的小夥子說。

「獻身……說的我多偉大啊。」大姐又樂了,「其實想想……也確實挺偉大的。」

漸行漸遠的花鳥魚蟲市場

近年來,北京的多家花鳥魚蟲文玩市場都隨著城市改造的步伐,越搬越遠。2009年,與十裡河同具備高人氣的官園市場搬遷至紫竹橋畔、北窪路旁;2012年春,亦於改革開放初年自發形成的三路居市場搬遷;2015年底,二環路以內最後一家成規模的花鳥魚蟲市場即陶然江亭市場停業。

這些市場停業後,原地均再度形成了規模不大的、自發的市場。

採訪中記者發現,天嬌市場中相當一部分攤主仍然打算在十裡河至潘家園一帶的其他市場中尋找落腳點。

 

來源:北京晚報 北晚新視覺網 記者 張碩

相關焦點

  • 花鳥魚蟲市場竟然有人賣鷹
    本報濟寧6月13日訊(記者 嶽茵茵 通訊員 文方華) 6月13日上午,濟寧市森林公安局接到群眾舉報後,在濟寧花鳥魚蟲市場將一位販賣鷹隼的老人抓獲,同時在另一處攤位發現了十幾隻野生鳥類。當日下午,森林警察與愛鳥人一起,在北湖新區將鷹隼和野生鳥類放生。
  • 北京森林公安突查多家花鳥魚蟲市場 繡眼鳥、大山雀國寶也敢賣?
    今天上午,市森林公安來到朝陽區天驕文化城、雅園國際花鳥魚蟲市場等非法出售國家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的頻發地區進行突擊檢查。突擊檢查中,執法人員先後查獲了繡眼鳥、大山雀、綠頰錐尾鸚鵡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北京市重點保護野生鳥類數隻。
  • 瀕危動物六角恐龍現昆明花鳥魚蟲市場
    而在昆明的花鳥市場裡,六角恐龍卻能隨意販賣。走訪六角恐龍很好賣昨日上午,在春苑花鳥市場裡,記者找到了楊女士報料銷售六角恐龍的店鋪。這條六角恐龍長十五六釐米,通體泛白夾雜淡淡的紅色,長有4條腿。「它嘴巴兩邊各長了3條須,看起來像角,所以叫六角恐龍。」這家店鋪老闆解釋。老闆說,六角恐龍每條售價45元。
  • 老周谷堆,曾經的「鑽石批發市場」!
    以前說到批發水果蔬菜的地方,一定繞不開位於南一環路與巢湖路交口的百大周谷堆批發市場。這裡曾經是各類蔬菜、水果、水產品、畜禽肉類、糧油、禽蛋幹調等交易為一體的綜合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就像絲綢之路一樣,這裡曾經是一個城市生活溝通最緊密的窗口。
  • 青島史上最全的年貨批發市場攻略
    人氣居高不下的大超市,大潤發超市人氣應該在青島算得上前幾名,購物還有班車接送,經常有活動,高中低檔都有,大眾化消費多一些。最重要的是同類產品,他家促銷最多、價格最實惠!另外小編還找到一些專門的批發市場,想採購食品、茶葉花鳥魚蟲服裝……的看過來!食品農副產品、副食
  • 現在的花鳥市場真讓人大開眼界
    這兩天,兜兜逛逛上海普陀、寶山、黃浦、楊浦區幾大著名花鳥魚蟲市場,將會被一陣又一陣此起彼伏的「蟈蟈唱」所吸引:「嘖嘖嘖」叫,「唧唧唧」鬧,還有「呱呱呱」笑,「聲音清脆的有嗎?」「我要挑只男中音!」「綠的好還是咖啡色好?」圖說:現在這個季節,蟈蟈成了鳴蟲界最搶手的大王。郭劍烽 攝樂呵呵的蟲老闆,一手攥放大鏡一手摘圈蟲籠,連應答帶比劃吆喝自己鳴蟲的品相。
  • 賣鸚鵡被判刑 也攔不住鸚鵡交易市場「欣欣向榮」
    今天,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探員兵分多路,分別對網絡交易平臺和北京的實體花鳥魚蟲市場進行探訪,結果發現:活體鸚鵡交易體量龐大且遍及全國。而根據國家林業局發布的相關規定,小太陽鸚鵡既不在人工馴養之列,也不能進入市場交易。  全文3100字,閱讀約需6分鐘。
  • 舟山最大的花鳥市場將於明年開工!
    (原標題:舟山最大的花鳥市場將於明年開工!) 舟山最大的花鳥市場要來啦! 這個花鳥市場在哪?多大?
  • 無視野生動物交易禁令,花鳥市場野生鳥類交易暗流湧動
    然而,記者走訪發現,伴隨著花鳥市場的復市,八哥、畫眉、暗綠繡眼鳥、歌鴝等三有鳥類,又悄悄地出現在了花鳥市場中,野生鳥類交易暗流湧動。更令人擔心的是,隱藏在花鳥市場內的野鳥交易,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悄然「復市」在嵐靈等花鳥市場,野鳥交易正悄悄「復市」。
  • 花鳥市場裡的小土貓,30塊錢一隻,卻沒人願意買
    網友前兩天在花鳥市場閒逛,然後發現了這隻土貓。這隻土貓攤位上一個人也沒有,而隔壁賣美短的被圍得水洩不通。網友表示很困惑,這貓也不醜啊,難道是價格太貴了?然後網友便諮詢攤主,這隻貓多少錢。攤主:只要30塊錢。網友更驚訝了,這麼好看的貓,而且只要30塊錢。居然沒人要!真是太讓人震驚了!
  • 花鳥魚蟲亦有情
    招待我們的老堡壘戶看了看,說:「這棵山丹丹有十三年了。」「十三年了?咋知道?」「山丹丹長一年,多開一朵花。你看,十三朵。」山丹丹記得自己的歲數。我本想把這棵山丹丹帶回呼和浩特,想了想,找了把鐵鍬,把老堡壘戶的開滿了藍色黨參花的土臺上刨了個坑,把這棵山丹丹種上了。問老堡壘戶:「能活?」「能活。這東西,皮實。」
  • 花鳥市場在賣長相奇怪的鳥 它是國家保護動物鳳頭鷹
    浙江在線杭州3月27日訊(首席記者 童俊 通訊員 楊蔚)27日上午10點多,採荷派出所接市民舉報,稱江幹區花鳥市場某攤位在出售一隻長相很奇怪的鳥,疑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鳳頭鷹。  接到報警後,民警項海鋒趕到了市場。  攤位10多個平方,經營各類觀賞魚和八哥、畫眉等鳥類。
  • 三位攤主自述:我在北京鬼市擺地攤,一天賣貨收入上千
    北京的八大鬼市,如今僅剩下這大柳樹這一處。鬼市一周只開兩次,分別在周三和周五,目前,鬼市只有每周五對外開放,攤位大多出售古玩和電子產品,也出售一些雜物。6月5日下午兩點一開門,熙熙攘攘的人群就不斷地湧入市場,這裡聚集著湊熱鬧的人、淘貨的人,也有到此進貨的人。
  • 機器人導購 攤主直播賣菜 武漢菜場升級智慧型高端市場
    東湖高新區關南生鮮市場,一品一碼,每一種生鮮,可查詢價格及蔬菜來源等信息。武昌沙湖一菜市場,90後攤主小李正通過網絡直播賣菜。一品一碼,每一種生鮮,可以深度追溯到田間地頭,讓經營戶和消費者感受安全、放心。
  • 2020年八大最具人氣鋼筆評選!
    經過千人的鋼筆愛好者的投票統計,票選出2020年八大最具人氣的鋼筆。此次的評選定義為書寫工具的日用型鋼筆上,減少了一些調侃意味濃厚的奢侈品鋼筆。>按動尾鈕就可以變為書寫狀態,很多人心中的實用性No.1,插入手帳的完美搭配萬年筆, Decimo系列是採用鋁製筆桿,覆珠光金屬漆的18K按動金筆,在國內同樣是capless系列中人氣最好的子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