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攤主自述:我在北京鬼市擺地攤,一天賣貨收入上千

2020-12-06 首席人物觀

作者:倪文

編輯:江嶽

停開半年的鬼市終於迎來了2020年的第一次開張。

《辭源》釋「鬼市」為:夜間集市,至曉而散,故稱鬼市。北京的八大鬼市,如今僅剩下這大柳樹這一處。鬼市一周只開兩次,分別在周三和周五,目前,鬼市只有每周五對外開放,攤位大多出售古玩和電子產品,也出售一些雜物。

6月5日下午兩點一開門,熙熙攘攘的人群就不斷地湧入市場,這裡聚集著湊熱鬧的人、淘貨的人,也有到此進貨的人。

有兩個專門在工地擺攤的攤主,帶著推車,上面整齊疊摞著二十幾本筆記本電腦和幾個破損的鍵盤,電腦用一根粗麻繩捆了兩圈,以此固定。一個攤主負責上前尋貨、問價,另一個則一邊捧著裝滿筆記本的紅色包裹,一邊看管已收穫的戰利品。

這場「掃蕩式」的進貨耗時不過一個小時,二人歸置好貨品後又空手返回,進行第二輪掃蕩。

這裡仿佛是地攤盛世,卻幾乎沒有蹭「地攤經濟」熱度的攤主。在鬼市的攤主多是經營地攤的老生意人,做的長久的有十餘年,入行短一些的也有三、四年。

對比其餘集市,鬼市的地攤多了一層神秘,又販售著種種可能。但一走近,便可知,人間的嬉笑怒罵、真真假假皆容於此,這裡才是最地道的江湖。

01

「我擺攤十年

淘過最貴的物件就賣了兩千塊」

李春生 出攤:10年 前職工作:攤主

李春生下午出攤開門紅。一個以5塊錢單價收來的電子書,被李春生以300塊的價格賣出兩個。兩個顧客出價是按一半的價格對半砍,從500塊砍到300塊,末了又跟李春生軟磨硬泡,一聲一聲的喊「大哥」,李春生這才同意讓他們添四十塊,帶走一塊電子表。

倆顧客對此次的狩獵很滿意,嬉笑著付了款,臨走不忘跟李春生打趣,「哥,您看這三百四十塊錢還得倆人分兩次付,別跟別人說。」

這樣的熱鬧在李春生的攤位並不少見。

一個東北的老顧客笑鬧著從李春生手裡搶過來一把金色的鎖,李春生要價30塊,顧客給價20塊,李春生不吐口,顧客一邊開玩笑損李春生,一邊仔細瞧著李春生的眼色,眼見李春生笑得咧開嘴,便立馬從錢包裡掏出手機,準備掃碼付款,嘴裡不忘逗悶子,「你要是剛從不逗我,我就多給你5塊錢了。」於是,這把鎖,20塊錢成交。

討價通常以這種熱鬧的形式進行,彼此不會讓場子冷下來,也絕不輕易讓步,都在耗著等對方鬆口的那一刻,直到買賣成交。

李春生對定價沒有規矩,「瞎叫唄。」

李春生愛做這一行的生意,為的是自由。一周只出一次攤,其餘時候要麼待著,要麼走街串巷去收貨。

因淘到寶物而「一夜暴富」的經歷沒在李春生的身上發生。收老物件十年,李春生收過最高價的是一個硯臺,以200塊的價格收入,最後被人以2000塊的價格買走。

早幾年,李春生的地攤生意一直賠錢,但賠的是小錢,圍繞著幾千塊錢打轉,不超過一萬,承受得起。

近兩年,生意順了,賣得好的時候,一天能賣出五、六千塊。

直到2020年出現這災難——疫情讓李春生在家待了近半年,過的是吃老本的日子。他沒有上門生意,也不用朋友圈售貨,出門擺攤才能賺出生活費。

「你倒是給個價啊!」李春生衝著一個顧客吼道。

這是一名女顧客,在攤位前的木盒子裡,挑選著鋼筆。鋼筆顏色有黑有藍,有的外表磕掉了漆,有的腦袋、身子分了家。

女顧客問了價格後沒有還價,沉默著,正準備走開,聽見李春生這聲喊叫,才低聲回了句,「不要了,品相不好。」

「那你問什麼價!?」李春生氣不過,嘟囔著。

李春生準備了三箱貨,以防生意火熱,能及時補貨,但除了賣出電子書後補了一次貨,中間的兩個小時裡,他沒再打開過箱子。

02

「一個人看攤看不過來

我叫來了同院的老大爺」

王海 出攤:4年 前職工作:富士康工人

王海的攤位離成片的電子產品攤位有段距離,但按照鬼市入口-出口的路線走,王海的攤位是第二家專門賣電子產品的攤位。

圖:王海的攤位

「今天人不算多。」王海一邊說著,一邊快速地掏出一個黑色的皮錢包,塞進剛收的一百塊。只見一疊厚厚的紙幣撐得錢包已經脹開,錢都是整錢、新錢,在陽光下的映襯下,紅色紙幣顯得格外乍眼,錢包合是合不上了,王海把錢包對摺,又快速地把錢包歸置好。

「下午也就賺了兩千來塊錢。錢包裡的錢是從家裡拿出來的,放出租屋裡不安全。」王海嘀咕了一句,又吼了一嗓子回復顧客的問價,「表十塊。」

盜竊是王海要時時刻刻提防的。這也讓王海在看守攤位時,異常機敏,目光所及的範圍內,他能記住每個在自己攤位前停留看貨的人,顧客碰過的物品他不忘在客人離去前掃一眼,已確認東西是否完整無恙,無丟失。

儘管如此,自己攤位上偶爾也會發生失竊的現象。「之前一天丟了八個顯卡,一個顯卡我能賣出680(塊錢),二手手機也丟。」

王海的攤位鋪開的面積大,從最左排的兒童玩具、中間的電子書、收音機到最右側的手機、樂器,裝箱要裝四箱,拉貨要用帶鬥的電動三輪車。也因此,王海一天要交上150或者200塊的攤位費,比別人貴出五十甚至一百。

王海的攤位聚集的人很多。一撥人離開,又一撥人圍過來,每一撥都幾乎把整排攤位站滿。

有時候,扒手也利用攤位前生意的興旺開始動作,有的佯裝看貨趁機把值錢的小件順走,有的直接把手伸進顧客的口袋和背包。王海遇見過兩三次扒手偷顧客,他沒有直說,只是朝著扒手的方向吼一聲價格,把對方嚇走。

疫情前,王海出攤的次數不比其餘攤主頻繁,他平均一個月只出兩次攤,其餘時候都在收貨。他的收貨周期更長,因為除了去廢品站、地攤淘貨,他還要驗貨、清洗並簡單修理電子產品,這些都要花費大把時間。

時隔半年,鬼市開門第一天,他近期不打算去收貨了,而是把手裡屯的貨都賣掉。王海叫來住在同院的老大爺,同他一起看攤位,他擔心攤位因看不過來而被扒手盯上,眼下,他擔不起這種損失了。

03

「我喜歡藝術」

喜旺 出攤:7年 前職工作:服務員

喜旺在聊起音樂、審美、老物件時侃侃而談,語調輕快上揚,當稀稀拉拉的顧客從攤位前走向他,撥弄琴,問價,再離開時,他再續起剛剛未講完的故事時,需要持續幾秒的停頓緩神,分享故事的興致也在遞減,眼神裡顯露出一絲落寞。

喜旺失策了。開攤三個小時,一把吉他也沒賣出去。他帶了六把吉他,中間四把要價五十,最左側一把要價最貴,是一把手工制琴,要價四百。

「沒淘到更好的貨,只能選這批貨了。」

喜旺和吉他有緣。

喜旺本是東北人,但因為來北京太早,說起話來,北京口音要濃許多。

2007年來北京,喜旺揣著一百塊錢,從哈爾濱出發,路費花掉78塊錢。來了北京,他第一站去的是圓明園。

「(古蹟)別看殘了,我就喜歡。」喜旺花了二十塊錢,換來了一張圓明園門票和一張園內留影紀念的照片。

剩下兩塊錢,他買了瓶水,以水充飢,晚上睡前門的木頭椅子上。

他擁有第一把吉他是在四個月後,他拿到了當服務員的第四個月的工資——400元,他去王府井的一家琴行為自己挑了一把全新的吉他,吉他是藍色的,售價180元。

拿到吉他的喜旺開始去地下通道出攤。飯店晚上九點左右下班,喜旺下了班的去處就是地下通道,每天唱兩到三個小時,唱的多是老歌,收入從幾十到幾百之間不等。

賣唱的日子裡,他認識了西單女孩,也遇見了六小齡童。喜旺記得很清楚,那天晚上,六小齡童穿著一件呢子大衣,戴著一頂八角帽,「那種都是年齡大的人才戴那種帽子。」喜旺緊跟著補充了這一句,來回憶那日的相遇。

六小齡童衝喜旺笑了一下,往他的吉他套裡放了一百元,又留下了一句,「小夥子不錯,有發展。」

喜旺記得那一晚依舊唱了齊秦的一首歌《不讓我的眼淚陪我過夜》,賺的也最多——將近七百塊,比自己一個月的工資還多。

喜旺對走藝術這條路動了心思。

2008年,喜旺去北京電影製片廠當群眾演員,當群演當時是一天20塊錢,勉強掙個餬口錢。

「我什麼機會都想找。」喜旺眼睛直勾勾地看著地下,神情有些恍惚。他沒注意到一旁指著皮箱問價格的顧客,顧客吼了兩嗓子,連帶著旁人提醒,喜旺才回過神來。

「五百,這是民國的箱子,皮的。」聽見價格,顧客點頭,道了謝,快步離開。

孤單與飄搖是喜旺前半生的人生主課題。老物件是他唯一的慰藉。

2013年,喜旺開始做老物件的地攤生意,他時常「流竄」於各個胡同,經驗和進貨本錢也是這個時候積累的。

2016年,喜旺終於有了自己的一家老物件的店,開在街道,面積大概24平方米,一個月房租一千三,他在櫃檯前搭了床鋪,吃住都在店裡。

生意愈做愈久,喜旺進貨的層次也越來越高,參考的標準是投入的金錢成本。「幹這行進貨,錢多錢少都行,一兩千能進貨,幾百塊錢也能進貨。」喜旺說道。

喜旺成批地收貨,有過一次就支出五六千塊錢的經歷。那次是押「封箱」,即箱子裡的物件不公開,顧客只能根據商家其餘的貨去判斷這箱東西的價值。

喜旺幾乎沒失過手。他業餘時間愛看古玩類的書籍,擺攤的時候也向各個老師傅請教,收貨時更是天津、北京、河北及周邊四處跑,他不甘心只去廢品站裡淘玩意兒。

喜旺談到自己的戰績時,是有些自豪的,「箱子裡有三樣(寶貝)就能把這一堆賺回來了。」

2017年,喜旺一面照顧店面,一面去鬼市擺攤,朋友圈裡也賣貨。只可惜,這種同時擁有「許多」的喜悅,沒能維持太長時間。

2018年,店面所在的建築被拆除,喜旺不得不重新為自己搭築希望。他用了幾個月時間才把曾經店裡屯的貨徹底賣出去。

喜旺像是講完了一段故事的結尾,他停下來,不再說話,拿起離他最近的那一把手工吉他,彈奏了一會兒。

天逐漸黑了,鬼市統一打開了牆壁的射燈,光斑打在地面上,並不明亮,從遠處望去還是黑壓壓一片,攤主們紛紛打開自己準備的燈。

喜旺靠到了深夜十二點才撤攤離開。好在,最終的結果是好的。深夜,客源慢慢上來,喜旺一個晚上賣出一千多塊,與平時的收入相差不是太多。而賣出去的物品裡,也有他彈奏過的那把手工吉他。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春生、王海、喜旺皆為化名)

相關焦點

  • 廣州天光墟:見不得光的「鬼市」裡,藏著城市的另一面!
    在天光墟,什麼都可以賣。「江湖」上的人,又把它稱為「鬼市」。傳說中的「鬼市」,販賣著奇珍異寶,或是些「見不得光」的東西,沒有任何燈光照明,逛「鬼市」需提著燈,只照貨,不照人,買賣全在黑暗中進行,不多問不討價,兩廂情願,錢貨兩清。唐朝鄭熊在《番禺雜記》有「海邊時有鬼市。半夜而合,鳴而散,人從之多得異物」的記載,可見「鬼市」也實實在在的存在過。
  • 午夜12點後才開市,太陽升起前必須收攤,南京「鬼市」究竟賣啥?
    午夜12點後才開市,太陽升起前必須收攤,南京「鬼市」究竟賣啥? 這裡的攤主,從來不會吆喝,就靜靜地坐在攤位上,等待顧客的來臨,若你看中什麼東西,可以直接問價,但你絕不能問攤主的背景,更不能問東西的來歷,而且你若沒有買的念頭,就不要問價,否則會被人瞧不起。
  • 40歲大姐發現新商機,窩窩頭裝進真空袋賣10塊錢,一天收入上千元
    40歲大姐發現新商機,窩窩頭裝進真空袋賣10塊錢,一天收入上千元窩窩頭,中國北方地區常見的麵食,過去是窮苦人的主糧。採用天然綠色的五穀雜糧為主要原料,其中的纖維素含量很高,具有刺激胃腸蠕動、加速糞便排洩的特性,可防治便秘、腸炎、腸癌等。
  • 北京城區最具人氣花鳥魚蟲市場 老攤主講述十裡河天嬌「血脈」
    至秋蟲下來的季節,劉新生曾經一個月跑了三趟山東收蛐蛐,帶回龍潭湖市場擺攤。忙活下來一算,這一個多月掙了上百塊錢。妻子嫌他不顧家,「我給她買了一臺洗衣機。」他回憶,當時收藏觀念尚未深入人心,龍潭湖市場上不乏奇人奇物。「涿州馬」馬老爺子擺攤賣鳥籠子,籠子邊緣可以踩上去一個人,下來之後再看,籠子絲毫不走形;清代初年手藝人趙子玉的蛐蛐罐,當時不過幾十塊錢;「我花100塊錢買過4把老葫蘆。」
  • 什麼才是擺地攤的正確方式?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6月4日電 (彭婧如)成都、武漢、九江瑞昌…… 中國眾多城市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這種人間的煙火氣,可能是早起的一碗豆漿,是深夜的十個羊肉串。這讓「地攤經濟」相關話題成熱搜專業戶,刷爆了朋友圈。  地攤美食車隊排隊入場、城管主動來喊擺攤……地攤比消費券還管用,刺激了大家的味蕾。
  • 北上廣沈公布任意擺地攤點為假,如何合規速看看最新政策
    理性擺攤,切勿跟風人類天生就有跟風盲從的基因,也是很普遍的,看見別人種小麥賺錢,方圓百裡都種小麥,看人家養雞賺錢,方圓百裡都是養雞的,看人家開超市賺錢,小區內10家開十家超市,擺地攤也是,看人家和購買五菱車和新松機器人賣貨
  • 賣彩虹圈原來那麼好賺!擺攤一天能賺1800
    擺個地攤,不用租門面,不用辦各種證件,投入小,想想怎麼也能賣倆錢,於是我就在網上找了個小廠家進了一箱擺起攤來,那時候一箱彩虹圈買的是396元,還以為買得挺實惠,誰料現實給了我重重一擊。  我擺了3天,去了鄭州市區7個地方擺地攤,交通費就花了我30來塊,買飲用水6元,在外吃午飯25元,投入成本加起來近500元。
  • 藥品「鬼市」黑幕:鹽水冒充胰島素 澱粉用來治血栓
    藥品「鬼市」大揭秘:真藥、假藥、過期藥,互相交換。  李先生家住在湖北省十堰市,他的父親因為做了心臟手術,必須每天服用一種叫做波立維的藥。這種藥主要是用於支架手術前準備和手術後,防止支架血栓的出現,是一種血小板聚集抑制劑。2015年初的一天,李先生偶然路過一家藥房,看到裡面剛好賣這種藥,而且價格比醫院的140元一盒便宜了20元左右。
  • 三個淘寶暴利創業項目,月入3萬的創業者自述(精)
    三個淘寶暴利創業項目,月入3萬的創業者自述(精) 今日頭條2019-04-24 11:23:12 閱讀(37745)
  • 鞭炮零售利潤能高達40% 攤主並不賠錢
    記者採訪中有不少攤主反映,鞭炮這幾年的銷售趨勢是緩慢下滑的,越來越不好幹,而且這種生意與天氣有很大關係,要是天氣寒冷或下雪,賣得就不好,弄不好就會賠錢。可是,鞭炮生意一年不如一年,為何零售商還連年賣?記者採訪發現,作為高危行業的煙花爆竹銷售,零售利潤能高達40%。
  • 華爾街英語:擺地攤也要擺出國際範兒
    但是,地攤你也擺我也擺,到底該怎麼脫穎而出呢?華爾街英語教你從了解地攤的英語開始,把地攤擺出國際範兒!攤主用英語怎麼說?vendor 小商販,銷售商vend是賣的意思,用於正式場合舉例:vending machine 自動售賣機street vendor 街邊的小商販
  • 我要辭職去擺地攤!那「擺地攤」用英語怎麼說?So easy!
    畢竟現在上面支持擺地攤拉動經濟嘛!風口都來了,還不得飛一把?本期咱們來說說相關的一些英文表達吧!我要辭職去擺地攤!那「擺地攤」用英語怎麼說?So easy!跟隨潮流說英語,用英語和老外討論身邊事。Vendor是在一個小攤位(stall)或推車(cart)上賣報紙、香菸或食物等東西的人。具體發音見文末的英文卡片哦。
  • 擺地攤的基督徒,看了都想哭
    我擺過。小時候,父輩們批發西瓜要開著三輪車去外地,大概是其他鄉鎮或者外縣,對我來說是遙遠的外地。一車西瓜拉回來之後,我就跟著去擺攤。擺攤地址一般選在公路邊,交通繁忙的路口,還要有樹蔭的地方。天氣越熱,西瓜越好賣。來來往往的行人,還有騎自行車的人,頂著炎炎烈日,熱得口乾舌燥,就可能停下來買個西瓜。
  • 中國深圳突現「神秘鬼市」,學者:時代的象徵
    其實鬼市最早來源於傳統古玩市場的一種交易市場,每到特定的時間,都會有著全國各地攤販來此處交易擺攤,最早是在北京的琉璃廠附近搶佔攤位,而深圳這個「鬼市」便是華強北的夜攤市場,因為凌晨開張並且在天亮便會散場,所以也時常被人們叫做「鬼市」。
  • 打工仔沒時間擺攤,咱們可以學學說「擺地攤」
    隨著全國兩會閉幕,又炒熱了一個概念:擺地攤!充滿了煙火氣息,此前全國各地為了保持市政整潔,禁止擺攤,如今,總理一聲令下,地攤經濟回歸了,擺地攤合法啦。政府希望通過這個政策幫助企業消耗庫存,幫助人們在疫情期間增加收入,帶動商品的流通,為遭受疫情打擊的地方經濟注入活力。擺地攤在英語裡怎麼說呢?來看看國外官方新聞報導是怎麼寫的?
  • 古代的集市:除了廟市、茶市、馬市、鬼市等,還有很多種叫法
    《周易》:「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鬼市呢,則是始於唐朝的一種特殊集市。因為唐朝有宵禁的規定,晚上不能隨隨便便在外面瞎逛。所以午時左右,有專職人員擊鼓300下,然後大家進入集市買賣,等到了日落前三刻,大概戌時就擊鉦(古代銅製樂器,和編鐘比較像)300下,集市就要關閉了。可有的人還要買賣東西怎麼辦呢?
  • 遊樂大師:廟會擺地攤,投球基礎知識,空桶投球,巧力投球,投桶
    走出喬司,開始賣西瓜。結果,跟西瓜一樣滾蛋了。沒有攤位,東奔西走,沒有資本,這麼一點點西瓜,滾蛋吧。好在派出所還保留了我那一輛偉大的三輪車。年輕力壯,那就拉貨吧。貨拉拉這些我是沒有資格了,牌照不夠水平。守在物流市場,批發市場,撈到了一家業主。一個月不到,貨物綁起來超過大卡車高度的我那偉大的三輪車掉落一包貨,這一賠款就毛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