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上如何講歷史

2020-12-05 人民網

  教學困境

  由於在升學考試中成績佔比較低,歷史課並不受重視,教師慣性地沿用陳舊的教學方法

  穿越劇對歷史教學的影響是好是壞?

  「這個問題還真不好說。」初中歷史教師劉威的回答讓人有些意外。

  「按理說,作為歷史老師,並不願意學生去接觸這些胡編亂造的影視劇,擔心影響他們對歷史的認識。但另一方面,卻有不少原本對歷史沒啥興趣的孩子,因為穿越劇主動去了解歷史,比如不少孩子就很好奇《步步驚心》中的四爺(清雍正帝)在歷史上到底是個怎樣的人。」課堂上沒能引起學生興趣,卻因為一部流行電視劇而發生逆轉,劉老師多少有些尷尬。

  有著類似尷尬的豈止劉老師。由於在中考、高考等升學考試中,成績佔比較低,歷史課在實際教學中並不受重視,教師慣性地沿用陳舊、單一的教學方法,一段段鮮活的歷史變成了一個個生硬的知識點,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趙亞夫認為,目前我國的歷史教育現狀並不樂觀,概括地說,就是有課堂教學沒歷史教育,有書本知識沒文化內涵。多數老師習慣於機械地傳授課本知識,不懂得如何讓學生感知歷史,難以激發學生興趣,更談不上培養歷史思維能力。近些年,伴隨著國家的課程改革,中學歷史教育有所進步,但問題仍然不少。

  歷史教育的不足,其實已經在社會中有所反映。趙亞夫說,「比如近些年的民國熱,由於各種原因,存在美化民國時期和民國人物的傾向。這種現象就與歷史教育的缺失有一定的關係。我們的歷史教育只是簡單地傳授知識點,學生對一段歷史和人物缺乏縱向和橫向的比較認識,所以很容易被網絡上熱炒的觀點左右,不少人成了民國熱的跟風者也就不奇怪了。」

  激發興趣

  如果教師僅僅照本宣科,學生收穫的只是一個個知識點,要跳出課本,引導學生感知鮮活的歷史

  廣東省東莞市的歷史教師夏輝輝沒有想到,她在歷史課堂上虛構的一個人物「帕帕迪」會引起這麼多的效仿與爭議。

  在嶽麓版歷史教材中,《歷史(必修一)政治文明進程》的第六課是《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主要介紹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變遷。由於所涉歷史年代久遠,概念生疏,這堂課並不好講。

  苦思冥想後,夏輝輝大膽虛構了一個叫「帕帕迪」的農民,以他的生活為線索帶學生進入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陶片放逐法、蘇格拉底之死、女性不享有民主權等概念被生活化地呈現,本來生澀的歷史知識一下子變得鮮活起來。

  為了讓這個虛構的人物更加貼近史實,夏輝輝在後續的教研工作中,又查閱了大量史料和研究著作,以確保最大程度地尊重歷史。

  夏輝輝的做法在成為中學歷史教學改良範本的同時,也招致諸多反對聲。同樣是希望將中學歷史課上好,改變以往「填鴨式」的知識灌輸模式,一些專家更強調歷史老師的博學多識和對歷史知識的嚴格遵循,認為夏輝輝的教學有人造史料之嫌。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鄭林認為,歷史是複雜的,應該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理解一個歷史事件,如果教師僅僅照本宣科,學生收穫的,只能是死記硬背的知識點,要跳出課本,引導學生去思考,甚至是探索史學知識。

  經常出差調研的鄭林,對於一堂歷史課一直記憶猶新,在人教版高中《歷史2(必修)》中,對於瓦特改良蒸汽機的描述只有短短的100餘字,但這位授課老師,卻從一本十分專業的歷史研究著作中,將瓦特改良蒸汽機的詳細過程找了出來。原來,瓦特並不是一拍腦袋,就將蒸汽機改良成功,而是經過長達20多年的努力,其間經歷了投資人破產等一系列困難。講臺下,學生們聽得入迷,也收穫了課本以外的道理,原來科學發明並不是一蹴而就,還有學生就此聯想到了創業:「原來創業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瓦特這樣的牛人都需二次創業。」

  塑造史觀

  學生在建構歷史觀時,面臨的主要問題,不是歷史知識的匱乏,而是在海量信息的衝擊下,難辨是非

  2011年新修訂的《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中規定,掌握歷史知識不是歷史課程學習的唯一和最終目標,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養的基礎和載體。通過歷史學習,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激發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自豪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看來,歷史教育僅僅有趣還不夠,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客觀理性地認識歷史,形成正確的歷史觀。

  比如新課標中要求學生「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這一點如何在教學中體現?人大附中歷史教師李曉風列出了一個自己教學中的嘗試。

  「高中歷史教材中,對於夏商周政治制度的演變,描述比較簡略,著重解釋了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通過在課堂上講解西周的分封制大大強化了國家的概念,是『中國』這一概念的最初形成期,這一課本上沒有的內容,讓學生對於『中國』這一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在趙亞夫看來,真正的歷史教育是要教會學生反思,就是學會批判性思考。在網際網路時代,中學生在建構自己的歷史觀時,面臨的主要問題,不是歷史知識的匱乏,而是在海量信息的衝擊之下,沒了自己的主張。「辨明是非需要學生具備批判性思維,而這正是中學歷史課堂所缺少的。」

  趙亞夫認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要儘量避免空泛的說教,應該找到學生易於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比如,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關注普通民眾,從普通人、普通事裡尋找範例,這比僅僅講課本中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更能夠撼動學生的心靈,激發他們探索問題的欲望。更為重要的是,這樣做,不至於讓今天的人游離於歷史,無論是歷史上的榮耀,還是歷史上的恥辱,都與我們有關。歷史教育因為有了這類反思才有意義,這才是歷史教育的真價值。」

  「此外,還要打破以往死記硬背的做法,引導學生學會用史料說話,避免『史從論出』。」趙亞夫說。

  李曉風認為,目前中學歷史教育的整體水平,距離新課標的高標準還有不小的差距,教師水平的良莠不齊成為一大掣肘。趙亞夫透露,他的團隊正在著手制定國家級的《歷史教師培訓課程標準》(初中),希望通過規範教師培訓工作,有針對性、實效性地提升中學歷史教師的教學水平。

  《 人民日報 》( 2015年09月01日 12 版)

相關焦點

  • 馬英九給陳水扁「上歷史課」:沒有劉銘傳,我們現在可能都講法文
    有媒體注意到,作為在場唯一的民進黨籍臺北市長,陳水扁再度發揮其口才,一開口就講時事、劉銘傳,仿佛上歷史課一般提醒大家:「沒有沈葆楨,臺北不能變成府城;沒有劉銘傳,我們現在可能都講法文。」不過,民進黨當局上臺後,竟然妄圖抹殺這段歷史——今年7月間,剛開幕的「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上的介紹,竟稱「臺灣鐵路之父」是1906年的「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遭人痛批:「臺獨政權」不拜日本人,要怎麼過日子?要怎麼活下去?
  • 雙語講歷史:上一堂課 收穫真多
    時間:12月9日10:20~11:00   地點:市第二外國語學校初二(10)班  授課教師:尤玉平  授課內容:人民教育出版社版8年級歷史上冊《紅軍不怕遠徵難》  聽課感受:中英文結合教學,激發了學生對歷史知識和英語的求知慾;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使授課更加生動、靈活
  • 鬱慕明:若進「立院」,必修正蔡英文歷史課綱
    鬱慕明痛心表示,當年李登輝、陳水扁篡改歷史,後來蔡英文變本加厲,加速扭曲課綱,這是臺灣年輕人「斷根」的禍源。鬱慕明誓言,新黨未來若進入臺「立法院」一定會修正歷史課綱,並帶動其他「立委」跟進「撥亂反正」。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3日報導,鬱慕明說,「1937年日軍進入南京城,開始舉世震驚的大屠殺,保守估計至少30萬同胞罹難。
  • 一堂特殊的歷史課,日本教師為中國學生講述和平故事
    作為南京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攜手國際友人,共建和平之都"系列活動的一環,12 月 27 日,日本"社團法人日本歷史教育者協議會"代表團來到南京金陵中學及南京市第一中學,日本教師們為中國學生帶來了特殊的歷史課,並與中方歷史教師進行了教育交流。
  • 大學教授"顏值爆表" 用《羋月傳》講歷史(圖)
    他是一名有清華大學博士後學歷的歷史老師;他穿風衣,圍圍巾,顏值爆表;他上課講熱門影視劇在他的課上,《盜墓筆記》《羋月傳》被當成教材,布置的作業要做成「竹簡」。  歷史可以很好玩   用熱門電視劇講歷史「黃歇就是戰國四公子,估計比羋月小20歲,他們倆幾乎沒可能談戀愛。史書上也從未有春申君掉下懸崖記載。」這不是追劇粉絲的討論會,而是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鵬宇的一堂歷史課,之前,他還在課堂上給同學們講解《盜墓筆記》和古代墓葬知識。
  • 我懷念只用一張嘴就能讓學生聽入神的課堂,而非老師不講學生上臺
    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我最愛上的就是歷史課。那時候,我們還沒有電子黑板,還沒有那麼多課堂活動,僅僅靠老師一張嘴,就能讓全班人聚精會神45分鐘。當我成為老師的時候,我去很多地方,聽了很多的課,那時候,學生上臺講了半小時,老師站在一邊,僅僅插了幾句嘴,亂糟糟一節課過去了。我知道,這叫做翻轉課堂。
  • 來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補一堂歷史課
    來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補一堂歷史課 信息來源:宣傳部 發布日期:2020-12-02 09:00 【字體:大中小】
  • 台歷史新課綱大砍中國歷史篇幅,民進黨當局高官否認「去中國化」
    有島內歷史老師向媒體投訴,開學後最新版的初中二年級歷史課本被大量刪減,「三國消失,武后不見」,臺媒經查證發現,新課本第一章「從商周到隋唐的國家與社會」刪到只剩短短4頁,2400
  • 高中歷史教材出現引力波、量子論……你顫抖了嗎?
    相對論、量子論、引力波……這些複雜的物理學知識點出現在高中歷史課本中。今天,在南京第九中學,歷史老師、物理老師跨越學科邊界同上一堂課。專家表示,如何把握考試與教材的銜接,倒逼著老師們要跨學科教學。
  • 我國歷史上各朝代名稱的由來
    》上朝代名稱編的。編口訣時間是1971年,我那年15歲,對歷史特別感興趣,這是因為看《三國演義》、《水滸》等書引起的。可沒想到,這讓我後來對歷史學科著迷。本來應該是當歷史老師的料,可在恢復高考前兩年,我當了兵,還是偵察兵,和文化教育沒了關係。不過,我還是利用訓練休息時間,給戰友們「侃」歷史。有時講「三國」和「水滸」時會遇上「對手」,「僵」不下去就「打」了起來。
  • 史上最牛歷史老師講課視頻上網 一夜成名(視頻)
    「又一個孩子被我引上了歧途。」在得知小雯已經考上歷史系文物和博物館管理專業之後,袁騰飛搖了搖頭。其實袁騰飛第一次給學生講歷史是一次很失敗的經歷。大一時,他給一個初中歷史興趣小組講北京歷史。頭天他在宿舍裡試講了好幾遍,沒想到第二天一上課,學生根本就不愛聽,「我那時上課特別木訥,照本宣科,就想把知道的都告訴他們。」
  • 批判性思維在歷史學科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而批判思維是歷史創新思維的前提, 因為, 創新往往就是建立在對舊有思想或事物的批判的基礎之上的。 2. 有利於培養學生信息辨析能力 21世紀是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如何對信息進行篩選、辨別, 也需要學生具備批判性思維。如果沒有批判性思維能力, 學生就只能處於被動接受、盲目順從、人云亦云的狀態。
  • 一個歷史人物生卒年背後的故事
    這位老師眉目清秀,二十出頭的年紀,一副近視鏡掛在橢圓的臉上更顯相當濃厚的書卷氣,只見他口若懸河、妙語連珠、滔滔不絕地正在講歷史課,講解的內容是甲午中日戰爭,老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興味盎然。老師正講在興頭上,突然閉口而立,若有所思,一眾學生看著老師不解其意。
  • 聯合報:臺「反課綱」是在清洗下一代的歷史記憶
    聯合報:臺「反課綱」是在清洗下一代的歷史記憶 2015-06-25 11:33:32臺灣以「反黑箱」為名的反2014課綱運動,最近沸沸揚揚,但它其實卻在強制清洗下一代民眾的記憶,讓他們忘卻自己的歷史及現狀之由來。  事實上,這場運動的主角,其實是對人生與世界仍十分懵然的青澀高中生,他們才開始接受教育,因此,為政治目的而在幕後遂行操弄者,更顯得用心可鄙。
  • 從《足跡——銀幕上的新中國故事》看青年演員如何解讀歷史
    除卻電視劇和電影,近日電影頻道剛剛開播的大型專題片《足跡——銀幕上的新中國故事》也是通過對具有重大時代節點、反映新中國各方面建設成就和人民精神面貌的經典影片的一次梳理和回顧,通過新視角、新老影人介紹訪談、影片外景地故事發生地重訪的形式,勾勒出了新中國70年的光影足跡。青年演員如何為歷史代言?
  • 歷史動力學:如何用歷史大數據預測未來?(上)
    歷史動力學:如何用歷史大數據預測未來?(下)要對歷史建模的生物學家在2010年的第一期裡面,科學期刊《自然》展望了未來10年會有哪些令人眼花繚亂的進展。到2020年,連接到網際網路的實驗性設備可直接監控我們的大腦信號,並藉此來推斷我們想搜索查詢什麼。
  • 美國歷史是鬧著玩的!拜登重新定義電燈:黑人發明的,不是愛迪生
    同時他還抱怨,"為什麼我們的歷史課上不教歷史"?這句話不僅美國人懵了,外國網友也坐不住了,合著美國歷史就是鬧著玩的?現在說到電燈泡的發明者,都會想到愛迪生,這是全世界公認的。但實際上,從嚴格意義上講,最初電燈的發明者還真不是愛迪生。
  • 2020廣州車展 聽模型收藏前輩講汽車史
    [愛卡汽車2020廣州車展原創]本屆廣州車展,除了各個品牌亮相新車外,愛卡小屋也為大家奉上了眾多精彩內容,舉辦了多場深入專訪。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幸邀請到了資深卡友,汽車模型前輩玩家蔡葵先生,在車展現場通過直播方式,和現場、線上的愛卡粉絲們分享了自己收藏車模背後的歷史故事,上演了一堂生動形象的汽車歷史課。
  • 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歷史故事
    認識歷史離不開考古學。12月1日,《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文章指出,縱觀歷史,中華文明具有獨特文化基因和自身發展歷程,植根於中華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與時代共進步,有著旺盛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