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歷史新課綱大砍中國歷史篇幅,民進黨當局高官否認「去中國化」

2021-01-09 騰訊網

臺灣開學後,最新啟用的的「2019課綱」初二歷史課本內容被大砍,包括唐朝之前的2400年以1600字講完,三國、魏晉南北朝徹底消失,政權轉折和重要史實一概沒有編入,引發議論。臺當局「教育部長」潘文忠昨日狡辯稱「新課綱要培養學生成為世界公民」,並否認有「去中國化」的問題。

有島內歷史老師向媒體投訴,開學後最新版的初中二年級歷史課本被大量刪減,「三國消失,武后不見」,臺媒經查證發現,新課本第一章「從商周到隋唐的國家與社會」刪到只剩短短4頁,2400年歷史僅以1600字講完,歷史人物幾乎只提到秦始皇,漢武帝等人匆匆帶過,課程簡化到「令人髮指」的地步。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翻開臺灣新版初二上學期歷史課本,以翰林版而言,第一章「從商周到隋唐的國家與社會」正文僅短短4頁,其中「從部落到封建」這一小節沒有夏朝,只講商朝到西周,600年歷史不到300字完成。「從封建到帝制國家」這一小節講述東周到漢末,800字講完,著墨稍多的是秦始皇和法家之治,接下來正文就轉到漢武帝提倡儒家和薦舉孝廉、曹魏時期九品官人法和唐代科舉。

對於課綱引發的爭議,潘文忠聲稱,「2019課綱」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重視理解、探索到解決問題;課程方面,初中歷史是通史,高中則以主題式編書,不同於過去歷史採明確分域。

他狡辯稱,不論臺灣史、中國史或世界史,在國際互動的趨勢下,區域互動都非常密切,因此新課綱也特別強調分域之間的關聯性;「2019歷史課綱」並沒有「去中國化」,反而是要引導學子對所屬未來世界,藉由認識臺灣,進而了解中國與世界歷史,並從中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累積「世界公民」的涵養。

綜合島內媒體報導

相關焦點

  • 蔡英文政府灌輸「臺獨史」犯眾怒 臺教育界奮力搶救中國歷史
    民進黨當局自2016年5月上臺以來大搞「文化臺獨」,在教育領域「去中國化」,灌輸「臺獨史」,最近更大幅刪減初二歷史教科書中國歷史的內容。從事歷史教育工作36年的臺北市內湖區中學老師曹若梅,多年來每次課綱改革,都用標記記錄其中的變化。她說,「新課綱撕裂兩岸,表明『臺獨』勢力要從根上刨斷兩岸歷史連結。」 曹若梅向大公報表示,她在7月底接觸到新的歷史課本時已相當震撼,「當時以為自己眼花了:唐朝之前的2400年竟以1600字講完。臺當局辯稱『略古詳今』,但其實連太平天國等一系列內容也被刪除了。」
  • 中國史幾被消失 台歷史教科書「獨」害島內下一代
    原標題:民進黨一手炮製中國史幾被消失台歷史教科書「獨」害島內下一代島內人士抗議民進黨當局將中學歷史課本「去中國化」。資料照片新學期伊始,島內有歷史老師投書媒體,痛陳新版初中二年級歷史課本中國歷史被大量刪減,「三國消失,武后不見」,其行徑令人髮指。
  • 人民日報海外版:台歷史教科書「獨」害島內下一代
    人民日報海外版9月15日消息,新學期伊始,島內有歷史老師投書媒體,痛陳新版初中二年級歷史課本中國歷史被大量刪減,「三國消失,武后不見」,其行徑令人髮指。島內輿論指出,民進黨當局為推動「去中國化」和「文化臺獨」,不斷刪改課綱篡改歷史,其直接結果之一是讓歷史教育失去知興替、明得失的意義,讓島內下一代變得淺薄無知。
  • 臺灣初二歷史教材大幅刪減中國古代史,三國等內容被刪除
    臺灣初中二年級所用的新課綱歷史教材中,中國古代史部分被大幅刪除,課程被簡化到「令人髮指」的地步,從商周到唐朝2400年的歷史「僅用1600字講完」,三國等歷史時期隻字未提。 為了推動「去中國化」主張,淡化中國歷史,培養所謂的「世界公民」,民進黨當局對初中歷史教科書下手了。
  • 蔡英文又拿歷史教課書「撒氣」!民進黨的數典忘祖怎能改變真實歷史...
    張大林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日前,民進黨當局推動編修的初中二年級歷史課本,引發島內輿論一致撻伐。有臺媒痛批,「狂野的歡愉將有殘暴的結束」,綠營恣意屠殺歷史教育、違逆學術倫理,終將被歷史本身反噬。陳水扁當局將中國歷史歸入世界史,把1945年以前的「中華民國史」列為中國史,並將之後的部分列為「臺灣史」。同時,這期間的歷史教科書公開否認《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企圖製造「臺灣地位未定論」。此後執政的馬英九曾試圖對課綱進行「微調」,但卻遭到民進黨方面強烈反對,並煽動「反課綱運動」,迫使馬當局妥協。
  • 央視海峽時評:民進黨當局與美方勾連是飲鴆止渴自取滅亡
    央視海峽時評:民進黨當局與美方勾連是飲鴆止渴自取滅亡 9日下午,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阿扎抵臺。這是6年來美國首位訪臺的內閣成員。
  • 「去中國化」鬧騰臺灣(組圖)
    還有幾十天,一貫以「臺獨」為綱領的民進黨就要下臺了。「執政」8年,民進黨的「臺獨」小動作一直沒有間斷,「去中國化」可以說是其慣用伎倆。就在不久前,臺當局要將「中國文字」將改為「漢字」、「國語文」改稱「華語文」;4月1日,臺「教育部」還要將閩南語改名為「臺灣閩南語」……這8年,一波又一波的「去中國化」浪潮,著實鬧騰了臺灣。
  • 民進黨當局 「豪豬」也自嗨(日月談)
    民進黨當局又一次集體自嗨,山呼感謝,只因美通過「臺灣保證法」,提出「對臺軍售常態化」。這種頻繁上演的戲碼透著十足的詭異:有人掏空腰包購買過期的廢銅爛鐵,讓人賺得盆滿缽滿,還要卑微地鞠躬致謝,被外人忽悠成「豪豬」去對抗同胞,還要沾沾自喜,可不可笑?
  • 民進黨「去中國化」又邁出危險一步!只要能和中華扯上關係,蔡英文...
    中國網評論員 唐華蔡英文當局多年來企圖通過一系列「去中國化」操作,推進「漸進式臺獨」,這一次似乎惦記上了臺北故宮。此前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12月1日,臺「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又跳出來闢謠稱絕無此事,「請外界勿再以訛傳訛」。不過,傳言未必就是空穴來風。民進黨在出臺爭議政策前,有先向媒體放風試探輿論水溫的傳統。
  • 臺網友:臺灣曾被日本荷蘭侵佔 但中國文化永不變
    臺灣網友質疑稱,「部分『臺灣人』說自己不是中國人,卻有著中國漢文化的節日與習俗」。馬英九在臉書發文,直指臺當局在開時代倒車。有臺灣網友也質疑稱,「部分『臺灣人』說自己不是中國人,卻有著中國漢文化的節日與習俗」,「被荷蘭人和西班牙人佔領過,也沒在路上看到一堆白人;被日本殖民過,但沒有日本人的傳統神道教的信仰和天皇文化」。我們是石頭裡蹦出來的?「國文課綱」一事並非偶然。
  • 「屈原是楚國人不是中國人」民進黨昆蟲學議員胡言亂語,引島內群嘲
    端午節源頭來自越南》的「延伸閱讀」,文章認為「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是誤會,其實越南才是原始起源國」,這篇文章發表在「小英教育基金會」網站,該網站的董事長是蔡英文本人。如此言論讓民進黨桃園市議員王浩宇也瞬間高潮,他點讚了高閔琳的帖子後繼續言之鑿鑿,「(屈原)還是楚獨份子,想要脫離周朝獨立。」
  • 臺當局新「護照」放大「TAIWAN」字樣 蔡英文叫囂:強化辨識度
    來源:海外網蔡英文(臺媒資料圖)海外網9月2日電為了「去中國化」,臺灣民進黨當局在新版「護照」上搞起了小動作,把封面上的「TAIWAN」字樣放大。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蔡英文還叫囂,這是在「強化辨識度」。此舉遭到臺網友諷刺,民進黨又在暗戳戳地推「獨」了,國民黨也表示,此舉是司馬昭之心。據臺灣「聯合新聞網」等媒體報導,臺立法機構日前通過提高「護照」上「臺灣」、「TAIWAN」辨識度的提案。臺「行政院」今天(2日)公布了新版「護照」的樣式。具體改動包括,放大「TAIWAN」字樣並將「TAIWAN」及「PASSPORT」字樣緊鄰,以強調為「臺灣的護照」。
  • 臺灣歷史課本大幅刪減中國古代史,「三國鼎立」時期的內容甚至完全...
    有島內歷史教師向臺媒反映,由於新課綱把「中國史」改為「東亞史」,臺灣初中二年級學生拿到的新歷史課本中,中國古代史被大量刪減,「三國鼎立」時期的內容甚至完全消失。臺媒查證後發現,新課本第一章、從商周到隋唐的歷史被刪到僅剩4頁,2000多年歷史僅用1600字就講完了,課程簡化到「令人髮指」的地步。延伸閱讀臺灣小學課本宣揚「加入聯合國」?
  • 終於,臺當局做了一件最不該做的事情!島內民眾忍無可忍,行動了
    近段時間以來,臺當局為謀「獨」小動作不斷。先是進一步嚴審、 限制陸資赴臺投資,圖謀對兩岸經濟交流進行切割。隨後又恐嚇、阻撓島內人士參加即將於9月19日開幕的第十二屆海峽論壇。就在近日,臺當局又做了一件最不該做的事。
  • 國臺辦發言人妙引古詩詞回應臺灣課本「文白之爭」:「去中國化」不...
    13日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安峰山連引三句古詩詞為「為什麼要學古文」作出註解,以此評點臺當局和島內「獨」派勢力意圖刪減高中課本文言文比重一事。這段精彩應詢話音剛落,記者席中發出了會心的笑聲,隨後在網上更贏得人們熱烈「點讚」。安峰山強調指出,在教育和文化領域搞「去中國化」,圖謀割裂臺灣與中華文化的血脈聯繫,只會傷害臺灣社會、荼毒臺灣年輕一代,這樣做是不得人心的。
  • 一周侃:"去蔣""去孔"又"去中" 蔡英文要做歷史好裁縫!
    上一周借2·28紀念日火力全開的民進黨,雖然遭到了島內民眾和輿論的諸多抗議和批判,本周依然餘威不減,邪勁十足。不但要掘蔣家老底兒,甚至要拆了孔子的臺。已經被「綠色」意識形態衝昏頭腦的綠營大小妖怪,就像是吃了興奮劑的瘋狗,凡是嗅到一絲一毫的「中國味兒」都要撲上前去瘋咬一通。
  • 強行給臺生洗腦?蔡英文送出的「懶人包」,實則在「去中國化」
    文丨梁延 審丨暗藍自香港國安法施行以後,民進黨當局連日來還在執迷不悟的指責香港國安法,極力宣揚所謂的「赴港風險」。在民進黨的「防疫雙標」下,自6月29日起外籍人士已經可以在申請通過後赴臺,而被忽略的陸配子女,至今無法與家人團聚。
  • 被蔡英文新課綱算計,臺灣學子重新背上殖民主義枷鎖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睿】兩岸輿論多數認為臺灣當局在高中歷史課綱操作「去中國化」,這樣的說法當然沒錯。而且,這個所謂「去中國化」的工程,在教育上至少進行了二十多年,培養了蔡英文口中一整個世代的「天然獨」。
  • 臺新「護照」放大「TAIWAN」字樣 蔡英文叫囂:強化辨識度
    據人民日報海外網消息,為了「去中國化」,臺灣民進黨當局在新版「護照」上搞起了小動作,把封面上的「TAIWAN」字樣放大。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蔡英文還叫囂,這是在「強化辨識度」。此舉遭到臺網友諷刺,民進黨又在暗戳戳地推「獨」了,國民黨也表示,此舉是司馬昭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