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安德特人簡稱尼人,通常被認為是現代歐洲人祖先的近親,從大約12萬年前開始,統治著現在的歐洲地區,以及亞洲西部。然而到了3萬年前,尼安德特人卻奇怪的滅絕了。所以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現代人類根本不知道尼安德特人曾經存在。
直到1829年,科學家們才在比利時發現了一個不同於現代人類的古人類頭骨化石,又於1859年,在德國尼安德特山谷的一個山洞中,發現了頭蓋骨和其他骨骼化石。於是科學家們便以尼安德山谷為名,將這種古人類命名為尼安德特人。此後在歐洲各地,東到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南到巴勒斯坦,又不斷有尼安德特人的生活痕跡被發現。
根據這些發現,科學家推測,尼安德特人至少在23萬年前就已經出現,和現代人祖先在同一時空內共存了很長時間。最輝煌時期,曾廣泛分布在亞歐大陸西部。但對於尼安德特人如何滅絕,學界始終沒有一個定論。具體的猜測有兩種。
第一種猜測,是因為環境的改變,造成了尼人滅絕。這種推測認為,尼人的滅絕就和恐龍滅絕的原因是一樣的,由於地球在三萬多年前,發生了末次冰川期,整個歐洲都籠罩在寒冷之下。寒冷的天氣,導致土地貧瘠,動物減少,尼安德特人的生存環境也不斷惡化,必須費力地奔跑,才能得到些許食物。
這時候,尼安德特人顯然不能適應這種攝食環境的改變,又隨著冰川蔓延至整個歐洲,尼安德特人最終走向了滅絕。這種環境改變說,等於是洗清了現代人祖先是滅絕尼安德特人「元兇」的說法。而長久以來,很多科學家都認為,尼安德特人的滅絕,就是現代人祖先造成的。
第二種猜測,被智人滅絕說。尼安德特人大約在三萬年前走向滅絕,而這個時間點,正是智人進入歐洲的時候。所以有科學家認為,尼人在和智人的競爭中,長期處於劣勢,逐漸被驅趕殺戮,躲到了歐洲西部的一角直布羅陀一帶,最終被徹底滅絕。持這種觀點的科學家有很多,其中就包括一個美國遺傳學家喬治丘奇。
丘奇是美國哈佛大學的遺傳學家,長期進行尼安德特人的相關研究,他認為現代人的祖先,就是滅絕尼人的「元兇」,並不是什麼環境改變的原因。雖然在遠古時期的生存競爭中,這種殺戮很正常,但丘奇始終認為,智人對尼人的滅絕負有責任。而且他還認為,尼安德特人的腦容量大,肯定比智人更聰明,他們的思考方式,也能使人類受益。所以他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用現代技術,復活尼安德特人,這種技術就是克隆。
此人宣稱,復活尼安德特人的技術已經成熟,他有能力做到,他已經從尼人的骨骼化石中,提取到了足夠的DNA,可以再造尼人的種群DNA。現在DNA技術相較於以前,讀取速度已經快了一百萬倍,而且人類也已經成功克隆了很多動物,所以他認為,有能力復活這種古人類。丘奇宣稱,他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技術,技術條件已經成熟,最大的問題是,要找到一個勇於冒險的女性志願者,具體的說,也就是找一個代孕媽媽。只要能找到,他就有信心,讓滅絕已達三萬年的尼安德特人重新回到這個世界。不過這個勇於冒險的人,他始終也沒有找到,而且也根本不可能找到。
主要原因也很簡單,丘奇的這種行為,根本就是反進化的行為,屬於一種對自然法則的違逆。假如他真的能夠成功,很多問題也會接踵而至,比如尼安德特人到底是什麼?根據尼人的骨骼化石發現,尼安德特人確實比早期現代人的腦容量要大,不過腦容量大,並不意味著他們更聰明。
此外,尼安德特人體貌也與現代人不同,除了膚色和現代歐洲白人類似之外,他們平均身高為一米五到一米六,長相也比較醜陋,他們額頭扁平,下頜骨大,門齒呈鏟形,許多尼人的牙齒都是發育不良,唯一比現代人優越的地方就是四肢更強壯。而且尼人早已滅絕三萬年,即使復活,也難以適應現在的環境,很難存活,只能淪為人類研究的樣品,這不僅違背自然法則,也不符合道德倫理。所以丘奇的想法註定不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