罌粟殼有什麼危害 怎麼識別食物是否加了罌粟殼

2020-12-05 三九養生堂

不知在多少年前,便流傳麻辣燙、火鍋等街頭美食中存在罌粟殼,經常吃的人容易上癮。甚至新聞也報導過此類事件。但是近來又有人說火鍋中存在罌粟殼,這是怎麼回事呢?

有顧客在火鍋的湯料中發現類似罌粟殼狀的物質,漂浮在表面上,所以才有了這種誤解。

其實此「殼」非彼「殼」,我們在湯料表面能夠看到的是一種稱之為「草果」的調味料,作為調料,草果用於燉肉、煮湯,具有除食物羶味、腥味和增加菜餚風味的作用。

而如果作為中藥材,草果可以溫中健脾、消食順氣,改善腹脹、腹痛、噁心、咳嗽多痰以及去口臭。

所以,大多數火鍋店都會採用草果,尤其是打著藥膳的菜餚,經常用到它。

不過,草果的外形咋看會與罌粟殼類似,所以才出現這種誤解。

如果商家在火鍋中添加罌粟殼,是得不償失的行為。首先,罌粟殼沒那麼容易買到的,即便中藥房有賣,也需要醫生的處方。

其次,罌粟屬於禁止種植的植物,即使你能夠通過不法途徑買到,價格也不便宜,商家以利益為最大追求,不會做得不償失的事情。再者,一旦在食物中添加罌粟殼被舉報,面臨的可不止停業整頓這麼簡單。

據網友計算,想要利用罌粟殼讓顧客上癮,大約得喝下6升的火鍋料,相信沒人能做到。

如果真的擔心食物中添加了罌粟殼,我們可以採用以下辨別方法:

1.罌粟殼的外形橢圓,大小如鵪鶉蛋,但一端的頂部有9-12瓣冠狀物。草果則不存在冠狀物,果殼表面有豎的皺紋。

2.如果食物真的添加足以上癮的罌粟殼,那麼食用後,人體容易產生心跳加速、臉部發紅、不易入睡的現象。

3.如果實在不放心,可以將食物送到相關部門檢測。即使食用了此類食物也不必擔心,非多次食用,不會造成上癮問題,多喝水即可。

容易上癮,還可能是辣椒在作祟

我們吃麻辣鴨脖、麻辣火鍋等,如果覺得容易上癮,看到容易流口水,可能是辣椒的作用。

人在吃辣之後,大腦會分泌一種內啡肽的物質,這種物質會令人愉悅。吃得越辣,內分泌分泌越多,當長時間不吃辣,或辣度降低時,內啡肽分泌減少。所以,不少人每隔一段時間便會選擇吃辣味食物,並且越吃越不怕辣,簡單的也可以理解為嗜辣成癮。

本篇文章版權歸三九養生堂所有,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相關焦點

  • 火鍋好吃是罌粟殼作祟?專家:網傳圖把草果當罌粟殼
    但是最近卻有傳言稱,這種自熱火鍋的發熱包可能對人體健康有害。「自熱火鍋的加熱包與我們常用的暖寶寶類似。發熱包不直接與食物接觸,如果盛放食物的器皿不會在高溫下遷移釋放有毒物質,那麼對食物而言,就是安全的。」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說。自熱火鍋的原理,是通過發熱包內的生石灰、碳酸鈉和水反應快速放熱,提供最初的熱量,再通過鐵粉、鋁粉、鎂粉持續氧化放出熱量。
  • 罌粟殼吃了對人體有什麼危害?怎麼識別食物有沒有加罌粟殼?
    首先,加罌粟殼不會對火鍋店有任何好處。  偶爾有幾個傻店家買了罌粟殼放進去,被食品安全流通部門查出來後,檢測顯示:火鍋湯裡阿片類生物鹼和嗎啡含量低於10mg/L。俗話說,拋去劑量談毒性是耍流氓,阿片成癮至少需要一次攝入60mg,也就是說要喝6L火鍋湯才會上癮。你當自己是水牛嗎?
  • 罌粟粉是什麼,有什麼危害?
    根據記者連日對廈門火鍋業市場進行暗訪,發現有店家公開售賣辣椒精、火鍋紅、一滴香和飄香劑,並聲稱廈門火鍋沒有一家不加這些添加劑。同時,據記者測算,大概只要三五元的成本,就能做成一份大骨鴛鴦鍋。罌粟可是製取毒品的原料,罌粟粉也是一樣的吧。還有其他各種的添加劑,這叫人怎麼敢吃呀!一、罌粟粉是什麼?
  • 罌粟殼泛濫:哪顆「黑心」造了「舌尖上的毒品」
    將罌粟殼作為調味品在食品中添加,在一些地方頗為流行,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記者在陝西、四川、上海等地調查了解到,一些小飯店在火鍋、麵皮、小龍蝦等食品中添加罌粟殼,可使食客上癮或者對身體造成慢性傷害。
  • 火鍋底料中驚現罌粟殼?虛驚一場 它和草果長得相近
    罌粟殼頂端有放射狀排列呈圓盤狀的殘留柱頭,基部有短柄。微博網友Joe稱,在橫店某火鍋店吃火鍋吃到了罌粟殼,老闆娘不承認,自己拿去藥店確認過了,是罌粟殼。該微博裡還配上了一枚果子的特寫圖片。看到這樣的微博,網友們表示驚訝,也有人表示質疑,問:「你怎麼知道這是罌粟殼?」Joe回應說,自己拿去藥店確認過,還拿給開火鍋店的表哥看過,表哥說,這是罌粟殼,東陽很多火鍋店都用的。這枚果子到底是什麼呢?火鍋店都使用罌粟殼嗎?
  • 罌粟和虞美人,罌粟殼與草果傻傻分不清楚?我來教你如何簡單區分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此類新聞,一些熱心民眾舉報鄰居種植「罌粟花」,或商家在火鍋底料裡添加「罌粟殼」,結果警察過來確認,發現是一場烏龍事件,所謂「罌粟花」和「罌粟殼」其實是虞美人和草果。罌粟殼VS草果作用不同草果是多年生薑科豆蔻屬草本植物的結晶,為合法的食物調料,具有特殊濃鬱的辛辣香味,可去腥除羶,增進菜餚味道。另一方面,草果也可以做藥用,具有溫中健胃、消食順氣等療效。
  • 火鍋裡有「罌粟殼」?草果:這鍋我不背!
    但長時間以來,坊間都流傳著火鍋店老闆會在湯裡加「罌粟殼」讓食客上癮的傳言。這真是草果背的一口大鍋了。你見過的果子是這種嗎?別擔心,這不是罌粟殼。只看外形惹的禍草果的果實呈兩頭稍尖的橢球形,截面略呈三稜形,而且身上也具有很多凸凹不平的溝槽。草果裡面含有幾十粒聚在一團、有稜有角小黑石子一般的種子。草果及其結構。
  • 罌粟的背後,有哪些毒化危害?
    三四月份是罌粟幼苗種植和銷售等違法行為的高發期,隨著禁毒宣傳力度的增大,毒品的危害逐漸被廣大人民群眾所熟知,但是很多人對毒品原植物的種植不甚在意,特別是大煙苗識別性相對不強,很多地區有食用陋習,甚至部分地區的菜市場就有批發零售的行為。其實,毒品原植物種植,一株也違法,非法種植可能面臨罰款、拘留、甚至刑事處罰。
  • 2015年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烤肉店使用罌粟殼
    甌海區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聯合公安機關對該店進行了突擊檢查,現場查獲混有罌粟粉的調味料20克、罌粟殼350克。經查,賴中超為拉攏回頭客,自2014年8月,在加工滷肉時採用將完整罌粟殼放在湯料包裡置於滷湯中,或將罌粟殼碾磨成粉末,混入其他香料,直接撒在滷肉上等方式,進行非法添加。
  • 食物中發現疑似罌粟殼 看上去很像其實是草果
    街角那家其貌不揚的餐飲店怎麼就門庭若市呢?最近,有消費者舉報,稱在某餐館用餐時,在食物中發現了疑似罌粟殼的物質。接舉報後,下城區市場監管局文暉所執法人員並沒有立刻前去餐館,而是第一時間與公安部門取得聯繫。
  • 常被誤認成罌粟殼,入秋後很多人去摘,一斤20元,不少人吃過
    那麼,這一種藥材究竟是什麼呢?讓我們來看看吧。其實,這種藥材的名字叫做草果,別稱為草果仁和草果籽。草果在我國運用歷史十分悠久,在宋朝左右就被人們用於入藥,如今主要分布在雲南和貴州等地,是當地藥材市場的大宗產品之一。新鮮的草果聚集在一起有些像蜘蛛的眼睛,對那些有密集恐懼症的朋友來說可謂是不敢接近的存在。新鮮的草果有些像我們熟悉的紅棗,但它的表皮較為光滑。
  • 常見毒品有哪幾種?啥特徵?河南警方教你如何識毒辨毒!
    不要以為毒品離我們的生活很遠,每年公安機關公布的有關新增吸毒人員和毒品犯罪的數據案例都讓人觸目驚心,所以識毒、辨毒對社會公眾來說很有必要。讓我們一起牢記下面有關毒品知識,遠離毒品危害吧!  什麼是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