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目前正在進行最為重要而且較難的力學內容:功和功率。由於這兩個概念比較抽象,初學這部分內容的學生很容易犯這樣那樣的錯誤。所以,對於功和功率的基本概念要深刻理解把握!
今天我們主要通過一道做功題,來歸納總結一下學習「功」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首先,我們要會判斷物體是否做功:
力學裡所說的功包括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要注意,「作用在物體上的作用力」和「物體通過的距離」必須針對同一物體而言。即W=FS這個公式中的三個物理量具有「同體性」,而且要注意「同時性」,發生距離的過程必須對應相應的力!
也就是說,不做功的情況有很多,要注意下列三種不做功的情況:
1.有力無距離。即「勞而無功」。比如說用力推動物體,但是物體沒有移動,則推動物體的力沒有對物體做功。
2.有距離無力。即「不勞無功」。比如說物體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勻速運動,由於水平面上沒有阻力,則沒有動力,則沒有力對物體做功。
3.力與距離垂直。即「垂直無功」。比如背著書包在水平路面上運動,重力以及背書包的託力對書包都沒有做功。
另外,利用功的公式進行計算時,必須注意以下問題:
1.一定要明確是哪個力對哪個物體做功(或者說哪個實力物體對受力物體做功);
2.公式中的F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S是物體在力F作用下移動的距離。
3.公式中的F在物體沿力F方向移動距離S的過程中,始終作用在物體上,其大小和方向不變。
4.各物理量的單位要統一,W的單位是J,F的單位是N,s的單位是m。
請看下面這道初二物理試題:
在學生做完本題之後,經過批改才發現,竟然幾乎半數學生出錯,這些學生都以為小明做的功只是克服一袋米的重力所做的功,也就是說他們都忘記了小明自己也需要克服自身重力才能上樓。其實,往深了說,或許不是這些學生忘記了這一點,而是這些學生誤以為題意要求的是小明背這一袋子米所做的功。
學習了功的知識之後,如果不進行一定題量的訓練,學生們是很難對這部分內容加以深刻理解的,總是會在認知上存在或多或少的誤差。不但本題容易出錯,還有相關的很多類型題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比較容易出錯的。由於功是中學物理中的一個最為重要的力學概念,特別是以後學習高中物理時會學到「功能關係」,在力學、電學、磁學中都會涉及到功的應用,所以,對於初中物理功能知識,一定要打下牢固的基礎,通過各種類型的習題鞏固落實。
中學生朋友們,中學物理不簡單但也並非很難,只要用心、聯繫生活、樂於總結,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就一定能夠學好物理。為了美好的未來,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