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酉州古城北門這家餐館剛開始試營業就火了?」「啥情況?」「不但裝修上檔次,價格還親民,最重要的是,裡面有嘿多種火鋪,好多人都去拍照打卡哦。」
坐落於古城之巔的酉陽火鋪菜,在試營業伊始就成為了網紅打卡地,它攜著數代酉陽人的記憶而來,將土家族的「火鋪文化」演繹到了極致。火鋪,酉陽人民都知道,但火鋪菜為什麼會這麼火?裡面到底有哪些名堂?
酉陽溫度 不可磨滅的火鋪記憶
在屋裡挖一個長約五尺、寬約三尺、深約一尺五的土坑,用石塊沿坑的四周內壁嵌進去,坑的中間架一個鐵三角,三角下是一年四季不熄的火種,三腳上吊一個大鼎罐,鼎罐裡焐著洋芋飯和擺不完的「龍門陣」。
這便是在酉陽人記憶裡不可磨滅的火鋪模樣,十幾年前,在土家族人聚居的酉陽,火鋪是當地每家每戶的標配。
火鋪是土家人的多功能廳,不僅兼作廚房暖屋,還是聚眾議事之處。尤其是逢年過節,一家老少在火鋪上,團圓吃年夜飯,熱熱火火,其樂融融。無數在外的遊子,對家鄉最深的眷戀,也是那圍坐一桌、其樂融融的溫暖情景。「過年回家,一定要向盤火鋪火,吃頓火鋪飯!」
火鋪燃燒著土家族故鄉的溫度,是土家族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形態,更是土家族家庭不可或缺的一種民族符號。它濃縮著土家族的生產生活和民風民俗,宛如一部濃縮的土家史。
地標美食 十八般武藝匯聚一席
位於渝黔湘鄂四省(市)交界處的酉陽,有靠山吃山珍的武陵山系,也有靠水吃河鮮的酉水河、烏江和阿蓬江,自然而然的融合了四川菜、貴州菜、湖北菜、湖南菜以此而形成的特色菜系,美食家二毛把它稱為邊緣菜系。
在這些邊緣菜系中,有許多依然還沿襲著在如今的中華大地上並不多見的古老食俗與工藝,火鋪菜就是這樣的存在。
黔江雞雜、秀山米豆腐、梁平張鴨子……在各個區縣都在大力打造地標美食的當口,火鋪菜的應運而生必將結束酉陽沒有地標美食的歷史。
烤、煎、蒸、煮、燜、燉、炒、煨……一桌火鋪菜,便匯聚了 「烹飪」的十八般武藝,讓食客享受舌尖最極致的感受。有人說,通往幸福的路,有千百條,地道美食是其中「捷徑」,而酉陽火鋪菜無疑就是「捷徑」中的最短線段。
巴適得板 邊侃邊吃杯酒聚好友
走進酉陽火鋪菜,擇一火鋪,七八親友,隨意落座。金黃閃亮的稻草墩,黝黑髮光的三腳架,古色古香的木桌子……沏一壺苦蕎,一邊天南海北地聊天,一邊慢慢翻看菜譜,時間之河,猛然逆流,仿佛又回到在火鋪邊嬉戲的童年。
這裡的桌很奇特,上有一大一小的洞,這是神來之筆。
大洞裡,「坐」著一個湯鍋,咕嘟咕嘟,正冒著泡,香氣四溢,是令人食指大動的牛肉火鍋雞。夾一片牛肉,軟糯中又有勁道,輕輕一咬,美汁爆滿味蕾。小洞裡,煨著酉陽鼎罐肉,肘子皮彈軟,肉色金黃,醇香粉嫩,盈潤鮮亮,一口皮配一口肉,好吃到「燃」,巴適得板。
此外,肥腸鐵鍋雞雜麻中帶辣,一口肥腸,一口雞雜,令人吃得酣暢淋漓,毛孔都舒坦起來;鮮嫩無比的幹燒江團,隱隱還有酉水的甘甜;豉油秋葵,口感爽脆,洋溢著草木清香;一道米豆腐娃娃魚也令人叫絕……一口魚肉,一口時蔬,一筷子熱菜,一筷子涼菜,這是對胃的最高禮遇。
幾口好肉下肚,自然少不了館中佳釀「二毛紅」,三十年的老窖清香優雅,滋味綿長,深呷一口,龍門陣便可擺起來了。酒足了,該飯飽了,這裡的米飯是用鼎罐煨出來的,還是童年記憶裡的香噴可口。
在酉陽火鋪菜,在美食的極致享受裡,感悟飽含鄉愁的汁水,品讀民俗學的調料。
火鋪文化 嘗美食聽詩歌賞美景
酉陽火鋪菜,味焉恆久,道也綿長。
酉陽火鋪菜坐落於古城之巔,這裡可以俯瞰全城美景。餐廳分為三層,二樓適合各類喜宴的承辦,三樓適合家庭聚餐、朋友聚會,四樓則適合商務宴請。
店中隨處可見「火鋪」元素,傳統、現代、傳統與現代結合等各種火鋪應有盡有,可以說這家餐館將土家族的「火鋪文化」演繹到了極致。
走到落地窗前,放目遠望:酉州古城一覽無遺,吊腳樓鱗次櫛比,燈籠飄搖;桃花源若隱若現,金銀山巍峨雄偉,青翠如玉。推開木窗,清冽的空氣湧入口鼻。五臟六腑滿是氧離子,清心洗肺。
如果恰巧詩人二毛在店裡,恰巧他願意接受你的邀請入席。我們便可一邊品嘗美食,一邊聆聽他朗誦自己的詩歌,聽他講述趣解美食創意、水煮酉陽故事、精燉莽漢詩派軼聞。拿這些下菜下酒,此樂何極!
二毛何許人?一個逛菜市場的狂熱分子,一個收集菜譜的癮者,一個看到上佳食材就像看到絕色美人一樣兩眼放光的漢子,一個用月光做佐料、以愛為料酒烹飪的詩人。有斯人,才有斯菜,必有斯菜。
然後,我們或醉而臥,或詠而歸,或暢遊古城,或細賞桃源……
策劃:朱俊峰 易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