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尚無實控人的券商屢被股東減持,解禁後累計套現超20億元

2021-01-20 界面新聞

記者丨劉晨光

第一創業(002797.SZ)證券頻繁遭遇股東減持。

近日,第一創業公告稱,其第5大股東浙江航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航民集團)計劃在半年時間內減持不超過5385萬股公司股份。

公告稱,該減持股份佔第一創業總股本比例不超過 1.28%。其中,通過集中競價方式進行減持的,任意連續 90 個自然日內減持的股份總數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 1%;通過大宗交易方式進行減持的,任意連續 90 個自然日內減持的股份總數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2%。減持原因是航民集團主業升級、產業布局調整等。

據界面新聞記者統計,此次是自2019年5月股份解禁之後,航民集團第4次實行減持計劃。歷史公告顯示,第一創業分別於2019年5月、12月、2020年7月發布的三份減持公告。

東方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根據航民集團歷年減持股價均值和競價交易的流通股數乘機之和,該公司累計減持第一創業股份套現6.31億元。

圖:航民集團減持情況(圖片來源:東方CHOICE)

上交所官網顯示,2019年5月,第一創業有5個股東解除了限售。包括彼時的前三大股東,包括華熙昕宇投資有限公司(簡稱華熙昕宇)、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首創集團)、能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能興控股)等。

第一創業2019年一季報顯示,華熙昕宇彼時為第一創業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5.41%、首創集團為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3.27%,能興控股為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為8.49%。

此後,華熙昕宇、能興控股也開始進行減持。

歷史公告顯示,2019年6月,第一創業297,334,400 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 8.49%)的股東能興控股計劃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的 6 個月內(含6個月期滿當日)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 105,072,000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不超過3%)。彼時給出的原因是產業布局調整。

此外,2019年8月,第一創業公告稱,持有539,718,400 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 15.41%)的股東華熙昕宇計劃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的 6 個月內(含6個月期滿當日)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 105,072,000 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不超過3%)。彼時給出的減持原因是經營業務發展需要。

東方CHOICE數據統計顯示,能興控股和華熙昕宇分別累計減持8.48億元和7.04億元。由此計算,第一創業三大股東自2019年5月解禁之後,累計減持額度超過了20億元。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首創集團並沒有因此而減持,反而相比於2019年一季度末時股份又有一定增加,從2019年一季末的464,686,400股,增加到2020三季度末的ji534,686,400。

根據第一創業2020年三季報,首創集團已升任第一大股東,不過持股比例相對於一季度末時有所減少,佔比12.72%。

圖:三季報末前六大股東

此前有市場傳言稱,第一創業與首創證券將要合併,首創證券因此推遲了正在進行的IPO計劃,因為兩家券商首創集團都有持股,屬於「一參一控」,受到市場格外關注。不過,彼時第一創業及時進行了否認,指出沒有任何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首創證券也進行了否認。

值得留意的是,第一創業本身處於沒有實控人的狀態。

公司在2020年半年報中坦言,公司無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股權結構較為多元,公司的經營方針及重大事項的決策無任何單獨一方能夠決定和實質控制。

資深投行人士何南野告訴界面新聞,導致股東頻繁減持的原因,一是對公司長期投資價值的不看好,使得股價略有上漲,或者達到心理價位後,股東就有減持的動力。二是股東本身產業結構調整,需要收縮或調整戰線,或自己資金鍊較為緊張,會選擇出售券商上市公司的股權。

「從第一創業的基本情況看,去年六七月大漲以後,第一創業短期已沒有進一步上漲的動力,股東此時減持是較為合適的選擇。同時,股東產業結構調整,可能也是股東減持的重要原因。」何南野補充道。

東方CHOICE數據顯示,2020年6月1日-7月31日,第一創業股價漲幅為58.86%,如果將截止日期換成今年1月15日,股價累計漲幅則為18.16%,這說明,該公司股價在此期間升高之後,有所回撤。截至1月15日收盤,第一創業股價為8.07元/股。

一位投行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過了限售期,隨時可以減持,都拿了這麼久了,減持也很正常。」此外,他表示,近期也有一些券商股東進行減持,有一些持股量不大,也沒話語權的股東,只當作一般財務投資處理,逢高賣出。

在何南野看來,第一創業一直沒有實控人,雖然是第一大股東,但佔比太低,不足以控制公司。「華熙是一家民營企業,減持說明不看好公司未來發展或者是投資結構調整。第一大股東還是有用的,但需要持股大點,最好超過30%,這樣可能對公司形成更強的掌控力。」

至於未來股東可能存在的減持情況,第一創業方面向界面新聞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

相關焦點

  • 創業板解禁三大軌跡
    股市低迷下,股東和高管的瘋狂減持套現,或將在2012年愈演愈烈。西南證券分析師張剛表示,在2012年滬深兩市將獲解禁的公司中,181家創業板公司解禁市值為1199.95億元,佔板塊流通A股市值的比例高達52.2%,創業板公司解禁壓力堪憂。創業板解禁壓力從何而來?
  • 邁為股份股價「一飛沖天」股東高位減持套現
    不過,與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以現金方式認購股份形成反差的是,邁為股份3個持股5%以上的股東卻在過去三個月內密集高位減持公司股票。8月3日,邁為股份披露,蘇州金茂新興產業創業投資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蘇州金茂」)減持計劃實施完畢,期間共減持邁為股份股份260萬股,本輪減持後還持有1749982股。
  • 主業獲利能力持續惡化 三夫戶外實控人及高管減持動作頻繁
    但事與願違,2015年末上市的三夫戶外在2017年就陷入了虧損,儘管次年順利扭虧,但從其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來看,公司連續三年扣非淨利潤虧損,去年前三季度仍未能實現盈利。長江商報記者粗略計算,上市至今,三夫戶外雖然營業收入累計達到21.31億元,但淨利潤1967.06萬元,扣非後淨利潤更是僅有360萬元。另一方面,三夫戶外重要股東減持絲毫未見手軟。
  • 合眾思壯股東李亞楠再拋935.5萬股 累計套現逾5億元
    合眾思壯股東李亞楠再拋935.5萬股 累計套現逾5億元 2015-03-02 23:12:21 來源:中國證券網 作者:李公生
  • 中糧生化再遭控股股東減持
    不過,中糧集團的減持之手再度伸出,昨日晚間公告顯示,5月14日至5月18日中糧生化控股股東大耀香港有限公司(下稱「大耀香港」)減持公司800萬股。這已是今年5月以來大耀香港第四次減持中糧生化股權,而大耀香港為中糧集團的全資控股子公司。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近期中糧集團還相繼減持旗下上市公司中糧屯河、中糧地產的部分股權,累計套現金額近19億。
  • 美的集團實控人何享健套現56億 用於建設非營利性醫院
    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3日訊 11月21日,美的集團(000333.SZ)披露《關於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減持公司股份的公告》顯示,公司於2020年11月20日收到公司控股股東美的控股及一致行動人何享健出具的《股份減持的告知函》。
  • 光學元件龍頭歐菲光淨利大增超20倍,套現8億後,控股股東還要減持嗎?
    7月13日晚間公司公告稱,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50億元-5.50億元,同比增長2043%-2519%。在業績大增的背後,是董事長的退位,是公司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的集體減持。過去的一個月,歐菲光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至少套現超過8億元。
  • 晚間公告:國海證券復牌後遭三大券商賣出近2億元
    萬豐奧威:實控人因慈善捐贈需要 套現近10億  萬豐奧威1月20日晚公告,公司實控人吳良定因其個人對慈善公益事業的捐贈需要,1月20日通過大宗交易減持500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74%,減持均價為19.16元/股,減持金額達9.58億元。此次減持後,吳良定持有公司1047.58萬股,佔公司總股本0.58%,仍為公司實控人。
  • 光啟技術超100億市值限售股將解禁,多位股東計劃減持
    由於流通股份的大量增加,這類公司限售股解禁對自身股價影響相對較大。從解禁股份的類型來看,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有16家,定向增發機構配售股份有11家,股權激勵限售股份有4家,首發一般股份、首發機構配售股份3家,追加承諾限售股份上市流通1家。光啟技術是本周限售股解禁規模最大的公司。公司解禁日未到,便有多位股東於近期披露了減持計劃。
  • 實控人欠債2億美元,約定股份解禁後償還,中星技術上市就為割韭菜?
    華誼兄弟創始人王中軍居然公開對媒體稱,「一個創業者套現或減持股票是個太正常的事情,如果不減持股票,那這個創業幹什麼,難道死了之後把錢捐出去還是留給我兒子嗎,我覺得還是要享受生活」。 好嘛!你享受生活,考慮過韭菜的感受嗎?有能耐把業績做上去,和大小投資者一起分享公司成長的收益,你愛怎麼減持就怎麼減持。
  • 大家人壽一年多來首度減持招商銀行 陸續套現超11...
    來源:券商中國作者: 劉敬元 馬傳茂 在今年持續減持多個重倉股後,大家人壽「瘦身」加碼,已觸及重倉的核心金融股——招商銀行。券商中國記者從港交所披露信息獲悉,12月17日,大家人壽賣出了1930多萬股招商銀行A股,對招行持股數量降至12.32億股。
  • 新項目傳聞飛了半年股東套現10億多...
    然而,在這次姍姍來遲的回應前,金城醫藥股價已經歷一輪暴漲,兩個月翻了一倍多,第一大股東曾通過減持套現超10億元……在股東頻頻減持以及業績不佳的情況下,金城醫藥的股價並沒能維持在高位,自7月底開始持續下滑。11月28日,金城醫藥報收於21.44元/股,已較最高點折半。
  • A股新型「套現者」:「人造牛」與洶湧概念泡沫
    今年2月28日至8月27日,公司重要股東至為投資、致璞投資合計減持135.9萬股;9月4日,至為投資擬再度減持21.6萬股;9月23日,高管蔡福春公告已減持35萬股,還有15萬股在路上;10月9日,致璞投資擬再度減持6.7萬股。合計套現規模近億元。
  • 中文在線遭重創,兩股東要減持不超過15%股份
    然而下面這家企業的股東更擔憂的事情發生了—— 中文在線發布了《關於持股 5%以上股東股份減持計劃的預披露公告》 ,稱公司在1月7日收到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啟迪華創,以及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兼董事長童之磊控制的文睿公司出具的《股份減持計劃告知函》,因為資金籌劃的需要,在未來六個月內,前者創計劃通過協議轉讓、大宗交易或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 72,729,531
  • 北鬥星通15名股東套現14億 分紅僅是募資的6%誰在偷笑?
    來源:投資者網《投資者網》謝瑩潔北京北鬥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北鬥星通」,002151.SZ)實控人周儒欣曾為公司畫下這樣的藍圖:「北鬥星通未來形成一個大體量的汽車電子板塊,以及若干隱形軍。預計到2020年整個公司營收達到100億。」如今夢想恐要化作泡影。2020年前三季度,北鬥星通只達成目標的25%。
  • A股減持榜:套現3609億居歷史第二高 339人實現「小目標」
    81家公司股東套現逾10億元  年度股東減持金額最高的是永泰能源,其控股股東永泰控股於2016年7月、9月連續大幅減持所持永泰能源股票,持股比例從減持前的41.67%降至32.41%,合計套現約47億元。對於減持的原因,永泰集團稱是出於集團整體業務發展和自身資金需求考慮。
  • 美的大股東減持1%股份 套現56億!資金用途公布:建非營利性醫院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陳書玉 美的集團控股股東減持套現55.93億元,擬用於建設非營利性醫院11月20日晚,美的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美的控股及一致行動人何享健於9月3日和11月20日通過大宗交易累計減持公司股份7028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00%
  • 澳弘電子IPO:營收增長緩慢 實控人「倒騰」子公司股權套現3000萬
    在閱讀該公司提供的上市資料時,《電鰻財經》注意到,該公司的實控人通過幾次轉讓子公司的股權讓實控人家族套現3000多萬元。此外,在2017年和2018年,實控人家族通過幾次分紅合計分走了4.35億元。  另外,在營業收入增長大幅放緩的情況下,澳弘電子的毛利率卻「異常」高於同行公司的平均水平。
  • 公告精選:水井坊實控人擬要約收購股份 多家公司實控人或變更
    預定收購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20.29%,要約價格為62元/股,較公司最新收盤價溢價22.63%。基於要約價格為62元/股的前提,此次要約收購所需最高資金總額為61.46億元。  三聚環保:控股股東、實控人擬變更  三聚環保(300072)6月25日晚公告,公司控股股東海澱科技近日完成股權結構調整,海澱國投持有海澱科技的股權將增至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