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惹螞蟻》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倍受附近小惡霸欺負的小男孩由於心裡不平衡,轉而欺負草坪裡的一窩螞蟻。而這個螞蟻社會的巫師在不堪自己的家園一次又一次被破壞的情況下研製了一種藥水把這個小男孩變成螞蟻一般大小,並把他抓回蟻穴。蟻后裁決小男孩留在螞蟻王國,學習他們的生活方式,了解他們的社會,直到從內心深處便成一隻合格的螞蟻才能重獲自由,回到自己的家。之後發生的種種驚險奇異的故事,終於讓小男孩認識到,人類社會中,每個人只照顧自己和自己的家庭,而不是像螞蟻社會那樣每個成員都全心全意為捍衛整個種族而努力,是不對的。在經歷各了一系列轟轟烈烈的危機之後,小男孩終於成功地獲得了蟻族的尊敬和愛戴,被解除了魔法,並且回到正常生活後打敗了欺凌弱小的小惡霸。
變成螞蟻那樣大小的盧卡斯開始為自己之前裝大人的籤單跟在之前的破壞蟻穴的行為贖罪,學著理解跟認識做為一個更微小的個體,生存是多麼不易.最後在難得團結起來的諸多昆蟲合作下,把所謂的滅蟲人弄成了半大不小的侏儒.然後盧卡斯深刻的認識到團結就是力量這一我們熟知的道理,以及"只有心靈才是決定強弱與否的重要因素"這個我總結出來的感想,在自家的院子上,成功的嚇跑了原來每當遇上就欺負他的大胖子。
「差異性讓社會更強大」,這是螞蟻對盧卡斯說的話。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有其存在的價值,他們在社會中各司其職,分工明確,各職位本質上並無高低貴賤之分。雖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好士兵,但一日在士兵的職位上,就應該一日做好士兵的本職工作,將社會,將大多數人的利益最大化。我不由想起兒時鄰居劉婆婆:當時每棟樓都會有一個負責守樓、並負責周圍清潔的人,劉婆婆就是我們這棟樓的守樓人。當時他們五點即可下班,劉婆婆每天下班後都要檢查一遍周邊環境,確保地面上沒有垃圾。雖然是很小的舉動,但在我兒時的記憶中卻留下了深刻的影響。這便是所謂的盡職盡責吧。所以無論是醫生教師工程師,還是工人農民拾荒者,但凡堅守崗位盡職盡責者,都值得我們敬佩。
如果人人皆如此,社會可能發展得更快。然而,有的人更多的是考慮自身的利益,不惜損人以利己。無論是投機取巧的商人官員,還是好逸惡勞的小偷騙子。浮躁的社會讓人變得更加急功近利:科學工作者搞科研,不是為了發展科技,而是藉此加官進爵;官員在其位不是為了為民請命,而是只知中飽私囊;廠家生產商品,不是為了改善人們生活品質,而是只求自身利潤。
在這個童話故事裡,我看到了一個團結的王國的美好,看到了螞蟻世界裡的互助,看到了善良與邪惡的對抗,看到了相信的力量。這些就足以讓我回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