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的國產電影《活著》,根據著名作家餘華的同名小說改編,介紹這部電影前,先給大家講講這本小說。
《活著》小說封面
小說講述的是主人公福貴艱難坎坷的一生的故事,他從原本是地主階層,但是由於嗜賭輸掉了所有的家產,最後淪落到被抓壯丁加入解放軍參加戰爭。
最後雖然回到家中,但是家裡一貧如洗,沒有了往日地主生活的富足和快活,從此,福貴悲慘的人生就此開始。
兒子、女兒、女婿、妻子、孫子陸續死去,最後只有一頭老黃牛陪伴。
鞏俐在《活著》飾演福貴妻子家珍
故事描寫了主人公的悲慘命運的同時,也刻畫了主人公堅韌不拔,對生活樂觀向上的精神世界,故事告訴了人們在人生的困境當中如何坦然面對,樂觀向上,並且故事也對「活著是為了什麼?」這一長久的哲學問題的做出了詮釋。
小說是1993年首次出版,不到1年的時間,同名電影就上映了。影片由張藝謀執導,葛優,鞏俐主演。
電影《活著》海報
在這部影片中,葛優飾演主人公福貴,劇中葛優將這個角色刻畫的活靈活現,他將書中福貴的形象完美地演繹了出來,從影片開始生活糜爛,吊兒郎當的人物形象,到後面的滄桑老頭形象轉變,這一漸變的過程,每一個動作細節,每一個表情,都體現了他專業的演出水平。
那一年,葛大爺憑藉這部電影的出色發揮,獲得了第4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同時也是第一個獲得此獎項的中國演員,從這一刻,一代中國電影的傳奇也由此誕生。
影片大體都尊重原著,不管是從人物的刻畫還是事件的發展,但電影畢竟屬於改編,很多細微的元素在電影裡沒有展現出來,尤其是最後的結局,電影做了很大的閹割。
電影結局的時候,福貴的妻子、孫子和女婿都健在,小說裡面,福貴所有親人都離開了,就連孫子也不明不白的被自己餵的豆子噎死,此外,小說對於他們一家那個非常時期的困苦生活,那種絕望的情景,更加表現的淋漓盡致,電影因為國情等技術原因,遠遠無法表現不了這些。
但這些都不能否定這部電影所體現的元素,電影相對於原著,也有它獨特的魅力,電影加入了輕鬆搞笑的氛圍,例如福貴的兒子為了整蠱父親,在他的茶水裡加辣椒,使得福貴追著兒子滿街跑。
影片給人的感覺更有代入感,尤其是經歷過那個年代的老一輩,會更有感觸。
也許導演張藝謀去除小說的悲慘結尾,是想給觀眾留下「希望」這個關鍵的元素,讓大家都有遐想的空間,將大家心中所嚮往的美好結局留了下來。
這部影片在豆瓣的評分為9.2,也被一部分人推崇為張藝謀最優秀的電影,電影獲得了第4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以及第1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影片獎,鞏俐也因此片獲得了該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