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豆葉片染病,葉上散生深紅褐色小斑,注意炭疽病

2020-12-08 騰訊網

9月22日,雲南昆明市的一位種植戶朋友在農管家發布了一組蠶豆病害的圖片。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下面是農管家老師們給出的答覆:

李普選(陝西鹹陽,擅長果樹栽培與園林花木)

炭疽病,咪鮮胺+異菌脲,拿敵穩,吡唑醚菌酯防治。

盧芃源(西南林業大學,擅長植保技術,果樹種植)

注意炭疽病,可用 42·8%氟菌肟菌酯1500倍液 10%苯醚甲環唑1500倍液 25%吡唑醚菌酯1500倍液 75%肟菌戊唑醇4000/6000倍液 45%咪鮮胺750/1000倍液 22·5%啶氧菌酯, 也可以用咪鮮胺丙森鋅,咪鮮胺異菌脲,吡唑醚菌酯。結合二氫鉀或者胺基酸葉面肥交替用藥。

毛維山(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擅長葡萄、柑橘、石榴、棗樹種植)

炭疽病,防治方法:用溴菌腈,咪鮮胺,氟環唑,四氟醚唑,啶氧菌酯,苯甲·溴菌腈,苯醚甲環唑,醚菌酯,苯甲·醚菌酯防治。

昌盛(廣東省韶關市,專研南方果蔬栽培病蟲防治)

炭疽病,作物病害表現:高溫高溼易感染;防治方法:愛苗,咪鮮胺,阿陀,炭潔,大生,託布津。

農管家病害詳解——蠶豆炭疽病

一、危害症狀

為害蠶豆葉、莖及莢。葉片染病初在葉上散生深紅褐色小斑,後擴展為1—3(mm),中間淺褐色,邊緣紅褐色,病斑融合成大斑塊,大小10mm,病斑圓形至不規則形,多在葉脈範圍內,病葉很少乾枯;莖和葉柄染病,初生紅褐色小斑,由幾mm擴展到10多mm梭形至長形斑,中間暗灰色,四周褐色,稍凹陷;莢染病開始產生紅褐色至黑褐色小斑,後漸擴大,最後形成多角形或圓形斑,病斑中央灰色,四周紅褐色。分布較廣,多零星發生,嚴重時病株率可達20%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產量。

二、發病規律

病菌主要以菌絲潛伏在種皮下或以菌絲體隨病殘體在地面上越冬。翌年播種帶病種子引致幼苗子葉或嫩莖染病,病部產生的分生孢子通過昆蟲及風雨傳播蔓延進行再侵染。豆莢染病,病菌透過莢殼進人種皮,致種子帶菌,成為翌年初侵染源。氣溫17~20%,相對溼度100%利於發病,生產上溫涼多溼或多雨、多露、多霧及地勢低洼、密度過大、土壤黏重發病重。

三、病害病原

稱菜豆炭疽菌,屬半知菌類真菌。有性態為菜豆小叢殼,屬子囊菌門真菌。在MA培養基上菌落圓形,平坦,邊緣整齊,氣生菌絲稀疏,團絮狀,白色,菌落背面不變色;菌落中散生菌核狀子座,內生子囊殼;子囊殼近球形,無喙,無側絲,大小160—180(μm);子囊簇生,棒狀,直或稍彎,大小43.5—53.8 x 10.2—12.8(μm),子囊壁單層,頂部略厚,成熟後壁消解;子囊孢子臘腸狀,無色單胞,兩端漸狹,端鈍圓,具1油球,大小20.5~26.5x 3.8~5.1(μm),附著胞褐色,四邊不規則,大小12.8x 7.7(μm),寄生在蠶豆等豆科植物上。在PDA培養基上,菌叢褐色或黑褐色至近黑色,生長速度慢於膠胞炭疽菌,氣生菌絲褐色,培養基背面黑色,黏分生孢子團蜜黃色,在扁豆上具剛毛,分生孢子梗分枝或不分枝,產孢細胞瓶梗狀;分生孢子單胞無色,圓筒形兩端鈍,大小8—10x 3.5—4.5(μm),萌發時產生棍棒形至近圓形附著胞,淺褐色。除侵染蠶豆外,還可侵染扁豆、刀豆和豇豆。

四、防治方法

一、選用抗病品種,選留無病種子,從無病莢上採種,必要時進行種子消毒,用45℃溫水浸種10分鐘或40%福馬林200倍液浸30分鐘,然後衝淨晾乾播種。二、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以減少菌源。三、提倡使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生物有機複合肥。重病田實行2—3年輪作,適時早播,深度適宜,間苗時注意剔除病苗,加強肥水管理。

防治藥劑參考:

60% 甲硫·異菌脲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40-60克/畝 噴霧

40% 腈菌唑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4000-4800倍液 噴霧

46% 氫氧化銅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稀釋1500-2000倍 噴霧

75% 肟菌·戊唑醇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10-15克/畝 噴霧

60% 唑醚·代森聯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1000-2000倍液 噴霧

2%,4% 嘧啶核苷類抗菌素 水劑(低毒) 使用1)500-600毫升/畝、2)250- 噴霧

325克/升 苯甲·嘧菌酯 懸浮劑(低毒) 使用30-50毫升/畝 噴霧

25% 苯醚甲環唑 懸浮劑(低毒) 使用30-40毫升/畝 噴霧

22.5% 啶氧菌酯 懸浮劑(低毒) 使用35-45毫升/畝 噴霧

12.5% 氟環唑 懸浮劑(低毒) 使用2000-2400倍液 噴霧

42.8% 氟菌·肟菌酯 懸浮劑(低毒) 使用20-30毫升/畝 噴霧

400克/升 克菌·戊唑醇 懸浮劑(低毒) 使用1000-1500倍液 噴霧

35% 氟菌·戊唑醇 懸浮劑(低毒) 使用25-30毫升/畝 噴霧

相關焦點

  • 蘋果炭疽病如何防治?看完這篇文章心裡有數了!
    蘋果炭疽病除危害蘋果外,還能危害葡萄、梨、櫻桃、核桃、刺槐等。常見症狀1、主要危害果實。發病初期,果面出現淡褐色水浸狀圓形小斑點,然後迅速擴大成深褐色病斑,病斑表面凹陷,病組織呈漏鬥狀向內擴展,腐爛果肉剖面呈圓錐狀。果肉變褐色,有輕微苦味。
  • 辣椒果實病斑呈褐色水漬狀,溼度大時邊緣有軟腐狀,是炭疽嗎
    呂蘭華(山東省聊城市 擅長南方果蔬植保技術) 炭疽病危害。建議選擇用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稀釋1000倍液、20%咪鮮胺乳油稀釋1000倍液,噴施防治。5—7天噴施一次,連噴2次。注意事項:注意均勻噴施,輪換用藥。
  • 草莓炭疽病的危害症狀及發生特點,附綜合防治技術!
    草莓炭疽病是草莓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也種植戶非常頭疼的一種病害,一旦發生很難控制,今天給大家整理了一些草莓炭疽病的綜合防治技術,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其主要危害匍匐莖、葉柄、葉片、託葉、花瓣、花萼和果實。染病後的明顯特徵是草莓株葉受害可造成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枯死。 匍匐莖、葉柄、葉片染病,初始產生直徑3~7毫米的黑色紡錘形或橢圓形潰瘍狀病斑,稍凹陷;當匍匐莖和葉柄上的病斑擴展成為環形圈時,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溼度高時病部可見肉紅色黏質孢子堆。
  • 草莓炭疽病防治需要保護、治療相結合!定植初期用保護劑預防
    草莓炭疽病重在預防,尤其是感病品種要在雨季節來臨前用藥,雨後特別是大的風雨過後都要用藥防治;有一定抗病力的品種,也要經常檢查草莓匍匐莖、託葉等易感病部位,發現初始病斑立即用藥防治,強颱風暴雨天氣後尤需警惕。視發苗量多少,用足藥液量,根頸部也要噴淋到藥液,以保證防治效果。除育苗期外,草莓定植期也有炭疽病發生,生產上要做到帶藥下田(如移栽前用藥液噴淋或蘸根),並在定植初期施用保護劑預防。
  • 聽說草莓炭疽病開始猖獗?染上了咋辦?要農業化學生物防治相結合
    炭疽病在草莓上的危害非常嚴重,一旦發生,可能會面臨絕產的後果。尤其是育苗季,一旦發生炭疽病,整塊苗田的苗子很可能全部染病,根本不能作為生產苗使用。該病主要在高溫高溼的條件下爆發,對於南方地區來說,雨季高溫給炭疽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生長環境。病菌侵染的最適溫度為28-32℃,相對溼度90%以上。
  • 【作物病害】圖解斑枯、葉枯、莖枯、蔓枯、立枯、青枯、枯萎有啥...
    這裡需要注意立枯病與猝倒病的區別,它們都是育苗期常發生的病害。  區別點  猝倒病常發生在幼苗出土後、真葉尚未展開前,產生絮狀白黴、倒伏過程較快,  主要危害苗基部和莖部。    被害株最初表現為部分葉或植株一側葉片,中午萎蔫下垂,似缺水狀,但萎蔫葉早晚恢復,後萎蔫葉片不斷增多,逐漸遍及全株,致整株枯死。
  • 葡萄葉片有很多黑色斑點,到底是病害還是蟲害?詳盡圖譜分析來了
    小褐斑病:病原菌為座束梗尾孢,病斑比前者小,定型後僅有2~3毫米,有時葉背病斑處還可見黴層,發病後期引起葉片早衰,落葉嚴重。對於褐斑病預防時可噴施代森錳鋅、代森鋅等,發病初期可用吡唑醚菌酯、嘧菌酯、肟菌·戊唑醇、丙環唑等,注意重點打葉背。
  • 炭疽病的防治技術
    馮濤(安徽省六安市壽縣):炭疽病危害 建議使用肟菌戊唑醇或氟矽唑或苯甲丙環唑防治。 呂蘭華(山東省聊城市陽穀縣):炭疽病危害。建議選用苯醚甲環唑、溴菌腈、咪鮮胺、啶氧菌酯、甲基託布津等配合桔皮精油噴施防治。
  • 防治作物白粉病、褐斑病、炭疽病等病害的配方
    主要危害葉片,也危害莖和穗子。發病初期為白色病斑,而後顏色逐漸變為淺棕色,可通過自交或雜交形成黑色的子囊殼 。一般情況下部葉片比上部葉片多,葉片背面比正面多。黴斑早期單獨分散,後聯合成一個大黴斑,甚至可以覆蓋全葉,嚴重影響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陳代謝受到幹擾,造成早衰,產量受到損失。這些年,白粉病禍害過的作物一般來說,不同植物上的白粉病病菌屬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