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炭疽病又名苦腐病、晚腐病。是蘋果生長和貯藏期間的主要真菌病害。在我國各蘋果產區均有發生,尤其是夏季高溫多雨地區,發病十分嚴重,感病品種病果率可達30%-70%。蘋果炭疽病除危害蘋果外,還能危害葡萄、梨、櫻桃、核桃、刺槐等。
常見症狀
1、主要危害果實。發病初期,果面出現淡褐色水浸狀圓形小斑點,然後迅速擴大成深褐色病斑,病斑表面凹陷,病組織呈漏鬥狀向內擴展,腐爛果肉剖面呈圓錐狀。果肉變褐色,有輕微苦味。當病斑直徑達1-2釐米時,病斑表面從中心開始向外生長成黑色小粒點,呈同心輪狀排列。
2、在雨後或天氣潮溼時,小黑點處圖片表皮湧出緋紅色粘稠液滴,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盤。嚴重感病時,數個病斑相連,致使全果腐爛,最後失水幹縮成黑色僵果。
3、晚秋染病,由於氣溫低而擴展停頓,形成深紅色小斑,中心有一個褐色小點,在運輸和貯藏期間條件適宜時將繼續發病。枝條發病多發生在潛皮蛾危害的部位、細弱枝基部或果臺枝,形成褐色病斑,表面也產生黑色小點,後期皮層龜裂,木質部裸露。
病原
蘋果炭疽病的有性階段屬子囊菌亞門的圍小叢殼菌,無性階段屬半知菌亞門的膠孢炭疽菌。在田間常見到的是無性階段。分生孢子盤散生或聚生,同心輪紋狀排列,埋生於寄主表皮下,後突破表皮。分生孢子單胞,無色,橢圓形或筒形,兩端圓或一端略尖。
發病規律
病菌主要以菌絲在病枯枝、死果臺和小僵果等處越冬。翌年溫溼度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並藉助風雨傳播。發病後每個病果又成為新侵染中心,反覆多次侵染,造成病害流行。
果實生長前期,氣溫較高、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有利於病菌孢子產生、擴散與侵染,後期發病較重。7-8月份高溫多雨有利於病斑擴展和病菌的再侵染。
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
冬季落葉後,徹底清除果園中的病果、僵果,尤其是掛在樹上的病僵果。徹底清除枯死枝、衰弱枝、死果檯燈帶病菌部位,搞好枝形修剪,規範樹形,改善蘋果株距間的通風透光條件。
2、藥劑防治
加強水肥管理,降低果園溼度,增強樹勢,提高果樹的抗病能力。在病菌侵染前,適時噴藥保護果實。第一次噴藥時間應根據降雨早晚和空氣中孢子出現的時間確定,華北地區一般從蘋果落花後半個月開始,黃河故道地區適當提前,東北適合推後。以後每間隔15-20天噴灑一次,直至8月上中旬。
防治較好的藥劑有1:2:200波爾多液,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80%噴克800倍液,4%農抗120的600-800倍液等。需要注意的是,波爾多液與退菌特交替使用時,應間隔20天以上,以免發生藥害;銅製劑避免在幼果期尤其是落花後一個月內使用,以免果面產生果繡。
【本文原創:三農小參考,關心三農百態,歡迎大家關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