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D技術半導體工藝領域發展及應用

2020-12-04 電子發燒友

ALD技術半導體工藝領域發展及應用

發表於 2018-02-13 03:16:00

由於低溫沉積、薄膜純度以及絕佳覆蓋率等固有優點,ALD(原子層澱積)技術早從21世紀初即開始應用於半導體加工製造。DRAM電容的高k介電質沉積率先採用此技術,但近來ALD在其它半導體工藝領域也已發展出愈來愈廣泛的應用。

高k閘極介電質及金屬閘極的ALD沉積對於先進邏輯晶片已成為標準,並且該技術正用於沉積間隔定義的雙倍暨四倍光刻圖樣(SDDP、SDQP),用以推廣傳統浸潤式微影的使用以界定高密度邏輯暨記憶體設計的最小特徵尺寸。本產業正在轉換到三維結構,進而導致關鍵薄膜層對ALD的需求。

過去在平面元件中雖可使用幾個PVD與CVD步驟,但就閘極堆疊的觀點而言,過渡到FinFET元件將需要全方位的ALD解決方案。FinFET大小尺寸及控制關鍵元件參數對後閘極(gate last)處理的需求按14nm製程需用到全ALD層。有趣的是,使用FinFET減緩了效能提升對介電質EOT縮放的需求,並且可用較緩慢的速度調整閘極介電質厚度。

二氧化鉿(HfO2)的厚度對於最新一代的元件已縮小至15埃以下,再進一步的物理縮放將會導致層形成不完全;對於二氧化鉿的縮放,10至12埃似乎已達到極限。然而,利用能提升閘極堆疊k值並且能使用實體較厚層之添加元素,本材料可預期延續使用於更多代工藝,藉以降低穿隧漏電流。

FinFET為解決平面結構中某些關鍵整合難題的有效方式,尤其是控制短通道效應以及使用輕摻雜或無摻雜通道控制隨機摻雜擾動。然而,對於先進位程節點,鰭部寬度已低於微影限制並且需要ALD層以供間隔定義之雙倍光刻圖樣界定(SDDP)鰭部結構。

線緣粗糙度和CD圴勻度在鰭部定義中扮演關鍵的角色,鰭部變異會使元件或晶圓之間的臨界電壓產生擾動。必須有效控制鰭部的蝕刻以在最小化鰭部高度變異的同時使晶體損害降到最低。由於鄰近鰭部的陰影效應會對離子布植技術造成影響,鰭部的均勻摻雜會有挑戰性。電漿摻雜也有類似問題。

將鰭部做成錐狀可以解決前述問題,並同時解決覆蓋性閘極介電質與金屬沉積的憂慮,但下一代最終仍需要利用高摻雜、一致性、ALD層之固態摻雜之類的新穎方法以持續縮放鰭部。

在FinFET、多閘極元件中,Fin的側邊與上部為主動通道區。因此,高k閘極介電質與金屬閘極必須以最小厚度及物理特性變異予以沉積於鰭部。變異將導致電晶體彼此之間產生臨界電壓變異和效能變異,或使鰭部的電流承載能力降低。另外,閘極接點金屬必須對閘極腔提供無空隙填充物。逐層ALD沉積快速地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唯一技術。

在標準平面替換閘極技術中,金屬閘極堆疊已由ALD、PVD以及CVD金屬層的結合所組成。ALD用於覆蓋性關鍵阻障物(critical barrier)與功函數(work function)設定層,而傳統PVD和CVD用於沉積純金屬給低電阻率閘極接點。

隨著FinFET之類三維結構的出現,全方位ALD解決方案對於介電質、阻擋層與work function設定層以及閘極接點具有關鍵性。最大熱預算持續壓低,且理論上金屬沉積必須在低於500℃的溫度下進行。純金屬之熱ALD於此溫度範圍具有挑戰性,以及大部份將於此溫度形成純金屬的母材並不穩定,會在沉積期間把雜質混入金屬內。

然而,電漿增強型ALD(PEALD)的使用極具優勢,因此這一技術能以混入最少雜質的方式進行純金屬之低溫沉積。直接或遠端電漿兩者皆可用於沉積純金屬,但靠近閘極區使用電漿仍留有某些憂慮。本產業持續評估不同低溫金屬母材用以對藉由ALD沉積純金屬提供一個適用於所有溫度的解決方案。

三維架構和較低熱預算的結合對於特定關鍵薄膜沉積應用將需要由CVD與PVD移向ALD。在傳統PVD與CVD技術領域中,我們已觀察到對ALD替代的強烈關注。在不久的將來,可完全預期ALD擴展至MEOL與BEOL的應用。ALD母材的開發至關重要,尤其是在金屬沉積空間中,以供交付特性與PVD/CVD基線效能匹配的薄膜。

除了確保ALD母材具有足夠的反應性,母材的穩定度與蒸氣壓力具有關鍵性。若ALD大量取代傳統的PVD和CVD技術,未來ALD母材的開發在化學供應商、設備製造商以及元件製造商之間需密切配合,以確保這些薄膜能以可再生、生產保證的方式沉積。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ald 文章
    泛林集團先進技術發展事業部公司副總裁潘陽博士 分享了他對這個話題的看法。圖 1. 原子層工藝中的所有半周期反應是自限性反應。技術節點的每次進步都要求對製造工藝變化進行更嚴格的控制。最先進的工藝現在可以達到僅7 nm的fin寬度,比30個矽原子稍大一點。半導體製造已經跨越了從納米級到原子級工藝的門檻。工程師現在必須關注結構的尺寸變化,僅相當於幾個原子大小。
  • ALD技術在未來半導體製造技術中的應用
    由於低溫沉積、薄膜純度以及絕佳覆蓋率等固有優點,ALD(原子層澱積)技術早從21世紀初即開始應用於半導體加工製造。DRAM電容的高k介電質沉積率先採用此技術,但近來ALD在其它半導體工藝領域也已發展出愈來愈廣泛的應用。
  • 2年後的格芯在特色工藝領域狀況如何?
    在最近格芯召開的2020在線技術大會上,格芯中國區總裁及亞洲業務發展負責人Americo Lemos在接受電子創新網等媒體採訪時透露格芯在特色工藝領域穩步前行,目前格芯有5家200mm晶圓廠 和5家300mm晶圓廠,格芯提供的工工藝節點從300nm延伸到12nm,以格芯位於德勒斯登的Fab1為例,它提可以提供22FDX、28SLP、40/45/55NV以及BCDLite工藝服務,格芯計劃在
  • 一文看懂半導體雷射器的技術發展及應用領域
    一文看懂半導體雷射器的技術發展及應用領域 工程師姚遠香 發表於 2018-06-18 18:15:00 半導體雷射器俗稱雷射二極體,因為其用半導體材料作為工作物質的特性所以被稱為半導體雷射器。
  • 半導體雷射器發展方向及其應用分析
    2017年3月15日,由OFweek中國高科技行業門戶主辦,OFweek雷射網承辦的「OFweek 2017中國先進雷射技術及應用研討會」在證大麗笙酒店二樓木蘭廳正式舉辦。來自雷射產業鏈從業人員共聚一堂,一起探討雷射技術發展及產業趨勢。
  • 功率半導體的市場應用及發展趨勢預測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11/393684.htm  功率半導體器件也叫電力電子器件,它的作用是進行功率處理的,是處理高電壓、大電流的。IGBT和功率MOSFET器件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電力電子器件,作為新型功率半導體器件,在計算機、通訊、消費電子、汽車電子等領域廣泛應用。
  • 全球半導體技術發展路線圖解析
    三是集成電路高端設備的進步帶動了相鄰技術領域的發展,大大降低了平板顯示器、微機電系統傳感器、無線電設備和無源器件等設備的成本。在此條件下,系統集成商再次控制了系統設計和產品集成。  四是網際網路應用和移動智能終端的崛起,帶動了光纖電纜的廣泛部署和多種無線技術的發展,實現前所未有的全球移動互聯。
  • 深挖熱電技術應用需求 半導體致冷晶片切入應用藍海
    近年來,大到外太空探測,小到日常生活中的車載冰箱,熱電材料應用的發展越來越好。而在此領域已經發展20多年的廣東富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富信」),更是把該項技術瞄準到通訊、醫療等更多應用領域。據統計,富信年產製冷晶片1000萬片、製冷系統700萬套、熱電終端產品100萬臺的生產能力,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熱電產品製造基地。其熱電終端產品除佔據國內市場外,更銷往包括歐洲、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及日韓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是聯合國合格供應商之一。在推動產業發展上,富信除了本身持續的技術研發創新外,還與順德職業技術學院聯合開展校企合作,主辦了「富信杯」工業設計大賽。
  • 淺談功率半導體的技術與未來產業發展(一)
    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功率半導體在相關電源電路中的應用已經不可替代。尤其是在當前太陽能著力發展的時代,功率半導體更是大踏步向前,雖然目前有著氮化鎵與碳化矽等更好的材料,但由於價格以及相關因素的緣故,功率半導體器件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會起著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們就功率半導體的技術以及未來的技術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希望能給大家提供必要的幫助。
  • 一文看懂半導體雷射器發展歷程及應用現狀
    雷射技術已成為現代生活中不可替代的技術之一,不論是工業加工、醫療美容、光纖通信,還是近年來火熱的無人駕駛、智慧機器人等,都與雷射技術息息相關。今天我們主角是半導體雷射器,小編將帶大家一起回顧它的發展歷程及應用現狀。
  • 安森美半導體寬禁帶技術 – 支持大趨勢應用
    安森美半導體寬禁帶技術 – 支持大趨勢應用 使用諸如碳化矽(SiC)等材料的寬禁帶半導體技術正在興起,為重要的高增長終端應用領域如汽車DC-DC和電動汽車車載充電器以及太陽能、不間斷電源和伺服器電源帶來顯著的好處和增強的可靠性。
  • 半導體材料應用有哪些_半導體材料應用領域介紹
    半導體材料的應用 半導體材料的早期應用:半導體的第一個應用就是利用它的整流效應作為檢波器,就是點接觸二極體(也俗稱貓鬍子檢波器總之,半導體材料的發展迅速,應用廣泛,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技術的發展,半導體材料的應用將更加重要和關鍵,半導體技術和半導體材料的發展也將走向更高端的市場。
  • 大功率半導體雷射器封裝技術發展趨勢及面臨的挑戰
    作者:劉興勝,楊林,張豔春(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陝西 西安,710119)  本文綜述了現有高功率半導體雷射器(其中包括單發射腔,bar條,水平陣列和垂直疊陣)的封裝技術,並討論其發展趨勢。分析半導體雷射器封裝技術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並給出解決問題和迎接挑戰的方法和策略。
  • 中國半導體IC製造產業現狀與創新應用對半導體行業的發展
    趕超邏輯 在面對國際廠商製程的進度越來越先進,以及我國現在面對國外高端設備限制出口和本土IC製造設備落後、和人才缺乏的情況下,要趕超國際巨頭還需要很多時間以及行業經驗的累積,但是中國作為半導體產業需求的巨大終端市場,趕超國際廠商並不是不可能,在網際網路發展到今天為止,舊的網際網路以信息為基礎產業的產業鏈,逐漸發展成現在提出的萬物互聯產業鏈
  • 在SEMICON China 2020上探討功率及化合物半導體技術及發展前景
    並相應介紹了縱慧芯光技術的發展路線,尤其是VCSELs在雷射雷達中的應用。成都海威華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春江圍繞《化合物半導體的毫米波通信應用》主題,提出5G通信的中頻段商用之後,能夠為移動通信帶來更大帶寬的毫米波通信走到臺前,特別是低軌衛星通信的巨大進展。毫米波通信器件的近期市場包括微波通信與衛星通信。遠期來看,毫米波通信器件還將應用在微波通信、衛星通信以及5G通信市場。
  • 聚焦半導體照明及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發展「風向標」
    論壇聚焦國家科技新政策、新戰略、新方向,繼續緊跟產業技術發展趨勢,促進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和應用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引領第三代半導體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提供全球範圍的全產業鏈合作平臺。在延續往屆成功經驗基礎之上,兩大盛會交相輝映,合力為業界獻上一場年度產業盛宴。
  • SiC功率半導體器件技術發展現狀及市場前景
    打開APP SiC功率半導體器件技術發展現狀及市場前景 發表於 2018-05-28 15:33:54 本文首先介紹了SiC功率半導體器件技術發展現狀及市場前景,其次闡述了SiC功率器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最後介紹了SiC功率半導體器件的突破。   SiC功率半導體器件技術發展現狀   1、碳化矽功率二極體   碳化矽功率二極體有三種類型:肖特基二極體(SBD)、PiN二極體和結勢壘控制肖特基二極體(JBS)。
  • 雷射旋切鑽孔技術在半導體行業的應用
    引言隨著工業技術的高速發展,高準確度微小孔應用在各行業中,其發展趨勢是孔徑小、深度大、準確度高、應用材料廣泛(如高強度、高硬度、高韌性、高熔點的金屬、陶瓷、玻璃、高分子材料、晶體等物質)。傳統的微孔加工技術主要包括機械加工、電火花、化學腐蝕、超聲波打孔等技術,這些技術各有特點,但已經無法滿足更高的微孔加工需求。
  • 半導體材料加工技術發展趨勢
    一、半導體材料加工技術的現狀。 根據《2019年集成電路行業研究報告》的數據信息,優秀工藝(28nm及以下)佔市場48%,其他完善加工技術佔52%。完美的加工技術在半導體材料和加工晶片領域可以被認為是流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