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峰
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圓滿完成,真正地做到了面向全球。從2007年,第一顆北鬥衛星發射升空,至今在太空中已經有55顆,對全球形成覆蓋,這樣的密度和數量,通過快速持續傳輸修正數據,計算出的位置信息也越加精確,可以達到米級以下。這樣高精準導航定位,可以在氣象預報、災難搜救中提供支援,在生活出行,甚至軍事農業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當然最重要的作用還是體現在軍事領域,精準打擊只是開始,這種舉國之力奮鬥十幾年才完成的創舉連俄羅斯都羨慕。

總有崇洋媚外的人認為,我們的北鬥不如GPS,雖然GPS它確實強大,但總歸已經幾十年了,而我國北鬥擁有後發優勢,技術手段更加領先。北鬥的全球組網成功,可以說此時我們的北鬥完全可以取代GPS系統了。凡是2015年以後的國產手機幾乎全部支持北鬥,目前也只有蘋果等國外手機都不支持北鬥導航。實際上,國內的安卓手機,大部分支持北鬥和GPS等聯合導航,可以說是起到了互補的作用,在導航定位上更加精準。

從測試結果來看,北鬥目前開放明碼提供的民用導航定位精度為10米,在亞洲是5米,但是如果在中國境內,藉助於地基增強系統和5G通信,這一精度可達到1米甚至是釐米級別!這將是遠遠超過目前GPS二代的精度。其實在我國境內北鬥已經替代美國GPS的能力,目前也已經提供全球服務,未來取代GPS也只是時間問題。目前我國軍用領域完全使用我們自己的北鬥。在民用領域的應用正在逐漸擴大市場份額。如果美國GPS人為地給中國的定位降低精度,中國北鬥隨時可以完全把GPS替換掉。

美國的GPS使用了24顆衛星就完成了全球組網,而我國北鬥30顆才達到同樣的效果,是北鬥衛星的性能不如GPS嗎?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北鬥首創的三種軌道混合星座,30顆衛星是三個部分,定位數據相互補充,保證了精度更加準確。相較而言,GPS只擁有兩條軌道,在定位功能上要差上不少。

國產的全球導航系統可以保證軍事應用,維護國家安全,精準打擊只是最基本的應用,俄羅斯自己的導航系統已經破敗不堪,當然羨慕我國的北鬥了。中國的北鬥不會就此止步,我們目前正在論證下一代導航系統,據相關媒體報導,北鬥四號已經在醞釀中。2035年,我國將建設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衛星體系,進一步提升信息服務能力,為人類走得更深更遠做出中國貢獻。我們用十五年時間趕超美國四十年的步伐,屆時,才是真的中國的北鬥,世界的北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