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是大自然送給我們最大的厚禮,以其純粹的顏色成為最接近大自然的珍品。
翡翠也是古典雅致的代表,有著與生俱來的美感。
在翡翠界,有一句話:一刀窮,一刀富,一刀披麻布。
假如一塊翡翠原石被切垮了,很多人覺得它的品質會變低,就只能當垃圾一樣丟掉,或者石沉大海。
其實不然,即使是切垮的原石,經過精雕細琢或者裝飾以後,會呈現意想不到的結果。
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來看一下一塊切垮的原石起死回生的蛻變過程。
這一塊原石表面看起來很髒,色澤也不純粹,有很多雜質,而且種很嫩,水也幹,但有一條很豔的春色。
很明顯,這塊原石切垮了,按照很多人的思維,肯定覺得不值錢了,會自認倒黴,就此丟棄了。
但是,請睜大眼睛仔細看,經過簡單的打磨,整塊料子的色澤分布還是很不錯的。
根據料子的整體形狀和色澤分布進行規劃,勾畫目標雕刻飾品的線條。
下一步是個大工程,也是最最關鍵的一步——雕刻。
大工程結束,是不是很驚豔?
來看一看360°無死角展示。
巧妙的雕刻,可以說是巧奪天工了,無論從哪一面來看,都足夠驚豔。
一塊看似無用的毫無生機的切垮的原石,經過精雕細琢,竟然活了過來,呈現給我們一個春色濃豔的擺件,生機盎然。
本是一塊又髒又雜的不起眼的原石,成品卻是一株鬱鬱蔥蔥的植物。
冷豔的紫色,靜謐的綠色,純潔的白色,在同一株植物上各司其職,完美結合,毫無違和感。
帶給我們最直觀的感受是不斷生長的生命,蒸蒸日上,欣欣向榮。
所以,從這一塊翡翠的化腐朽為神奇,我們也不難看出,在翡翠界,太早下結論太過草率,對於翡翠本身來說也是不公平的。
其實,每一塊翡翠也都是有生命的,不信?擦亮雙眼,請繼續往下看!
懸崖碧水,努力向上生長的松樹,以及被樹蔭庇護的帆船,讓人忍不住聯想這後面的故事:
水面以上的崖壁靠水面以下堅實的基礎支撐著才能屹立不倒,崖邊向上生長的松樹也是靠著崖壁的託舉和供養茁壯成長的。
樹下的船,船裡的人都借著靠著樹的遮風擋雨平平安安,同樣的,船裡的人身後的家庭也是靠著他的庇護健康成長,衣食無憂的。
一塊沒有生命的原石,又髒又黑,只有一點點翠色,種很嫩底很髒,卻在精雕細琢之後預示著如此深刻的生命的意義,著實驚豔。
再看這一件作品,一般翡翠人的做法是取綠色,把白的部位丟掉。
可這件作品,雕刻得非常巧妙,充滿了人性光輝。
無論是人類社會還是自然界,母親對孩子的守護,大抵是這個世界上最讓我們動容的了。
即使從成品,我們也不難看出,這一塊原石的成色很髒,種很嫩,只有零星分布的一點點翠色,想要起死回生也是難度極大的。
但是,雕工師傅的思維很巧妙。
佛祖的形象是大愛,博愛,所以,越是身殘越是志堅,心裡的信念也依然不渝,依然心存大愛,毫不動搖。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入眼即是搖搖欲墜的斷崖,但卻有堅貞不拔的生命倔強地向上生長。
再觀下面這件作品。
自然界真真是最最神奇的,越是小的生命越是倔強地生長,越是不放棄生命,也越是相互守護,即使是跨物種又有何妨?
倔強生長,至死堅持的又何止自然界的動植物。
同樣倔強,一身傲氣的還有我們無數的先輩們,拼盡全力也要挺立在看得見光的地方。
生命呀,真是奇奇怪怪,可可愛愛。
其實,從上面的所有作品,我們不難看出,沒有一塊原石是應該被廢棄的,邊角料可以物盡其用,切垮的料子又何嘗不是呢?
是的,每一塊原石都是有生命的,它們不該被拋棄,而賦予他們怎樣的生命,也取決於雕工師傅們對於生命的理解。
毫不誇張地說,每一塊原石都是雕工師傅的孩子,而他們對孩子的愛不會因為這塊原石的形狀、成色、種水而受到影響。
賦予一塊看似無用的原石生命,讓它起死回生就像父母對誤入歧途的孩子的教育和引導。
如何教育引導,如何雕刻取決於雕工師傅對生命的理解。根據整體形狀,成色和種水構思,設計,再雕刻。
也許,每一步都是在冒險,但是每一步都是對生命最深刻的思考和理解,都是對生命的負責。
所有的驚豔都離不開雕工師傅們的辛勤付出,所以,在翡翠界,每一個優秀的雕工師傅都是一個優秀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