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的優勢在區位,出路在開放。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時指出,希望雲南發揮沿邊開放區位優勢,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努力建設成為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
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考察雲南,明確指出雲南要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加快同周邊國家互聯互通國際大通道建設步伐。加強同周邊國家文化交流工作,促進民心相通。
殷切囑託,成為全省幹部群眾將開放藍圖轉化為美好現實的不竭動力。雲南全省幹部群眾上下同心,在開放的大道上只爭朝夕、篤定前行。
如今,雲南把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同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有機銜接起來,以建設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為引領,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開放,全力構築對外開放新高地,奏響和合新樂章。
更大的氣魄 越山跨海
2020年12月20日,由滇老共同投資建設的寮國首都萬象至中老邊境磨憨磨丁口岸高速公路萬象至萬榮段建成通車,結束了寮國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
2021年1月10日,中緬合作開展緬甸曼德勒-皎漂鐵路項目可行性研究諒解備忘錄籤署儀式在緬甸內比都舉行,中緬鐵路建設邁出重要步伐。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圍繞一個「通」字,雲南深入推進內引外聯的基礎設施建設。
不懈奮鬥,成績斐然。
雲南「八出省五出境」鐵路通道建設加快推進,中老鐵路預計今年建成通車;「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主通道基本成型;面向南亞東南亞空中運輸通道布局逐步形成,航線基本實現南亞東南亞國家首都全覆蓋;水路「兩齣省三出境」通道加快構建;與周邊國家的能源、通信互聯互通持續拓展。
一個山區面積佔國土總面積94%的省份,何以如此奇蹟般地創造了聯通世界的大通道。
這裡,既有「優勢在區位,出路在開放」給予雲南的信心和決心,更有「我們要攜起手來,共同應對風險挑戰,共同加強合作溝通,共同擴大對外開放」的中國方案激發出的創新活力。
雲南與南亞東南亞的互聯互通水平大大提升,成為支撐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血脈和經絡。隨之而來的是,區域內生產要素的流動更加自由便利。
2020年1至9月,全省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較2017年分別壓縮86.46%和96.26%。國家5A級物流企業由1戶增加至8戶,全省「走出去」從事跨境物流的備案企業達20戶。
2021年,圍繞加快建設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以及《中共雲南省委關於制定雲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加快互聯互通國際大通道建設」的目標,雲南各級幹部群眾激揚雄心壯志、繼續奮鬥、勇往直前。
當雲南的互聯互通網絡不斷延伸,寮國姑娘宋朋正抓緊時間接受專業培訓,為成為中老鐵路上第一位女火車司機而準備著;尼泊爾商人拉瑪盼望當地的特色商品更快地進入中國市場……雲南將繼續以「路」的暢通,推動與各國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實現更深度的融合以及與各國朋友的民心相通。
更寬的視野 合作共贏
「我的人生規劃裡,有一個不變的關鍵詞是『雲南』。」在雲南生活多年的孟加拉國人納什爾·尤玎,另一個身份是昆明跨橋諮詢有限公司執行長。他密切關注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正在打造服務於雲南及東南亞、南亞農戶的線上農產品平臺。
立足雲南的強烈合作意願,來自於對雲南的開放和雲南市場的看好。
雲南,是「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交匯點,是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交流交往的開放門戶。隨著《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籤訂,雲南更是聯結中國與協定成員國之間的便捷通道。
接續奮鬥,亮點頻現。
更加主動地擴大開放,成為雲南的新姿態。
目前已形成以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引領,以昆明、曲靖、蒙自、嵩明楊林和大理5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帶動,以瑞麗、勐臘(磨憨)2個國家級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為核心,以中越、中老、中緬3個跨境經濟合作區為重點,以昆明、紅河2個綜合保稅區和瑞麗、河口、臨滄等9個邊境經濟合作區為支撐的全方位、立體化開放平臺體系。
更加積極地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成為雲南的新行動。
全省貿易夥伴拓展至206個國家和地區,東協長期保持雲南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
全省邊境貿易創新發展,推出「網際網路+邊民互市」創新模式,提升邊民互市結算效率。
服務貿易規模增至近百億級,自2015年至2019年,年均增長15%。
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昆明、德宏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步伐加快;昆明、瑞麗2020年9月獲批市場採購貿易試點,在全國17個新獲準試點中率先完成「首單」業務。
雙向投資量質齊升,截至2020年10月,我省設立境外投資企業882家,投資涉及61個國家和地區。截至2020年10月,雲南共吸引來自全球90個國家和地區的5396家外資企業投資發展,累計實際到位外資217.8億美元。
2020年,疫情背景下,「永不落幕的南博會」在線展展會品牌依然閃耀,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的萬餘家企業註冊報名參展,「雲」上赴會;中越(河口)邊交會、中緬邊交會線上開展,企業拿訂單、拓市場的熱情,驅散嚴冬寒意。
面對近年持續的全球化「逆風」和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雲南危中尋機、應勢而謀、迎難而上,面向南亞東南亞乃至環印度洋經濟圈市場吸引力不降反升。
同時,堅定信念、擔當作為、創新開放,雲南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際合作夥伴,大家攜手推進合作共贏、合作共擔、合作共治的共同開放。
更強的信念 命運與共
2020年,在輻射中心建設徵程上,是一段不平凡的經歷。一年來的風雨,雲南和周邊區域內國家更加深切體會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襲來,無數朋友情牽雲南。
來自越南、寮國、尼泊爾等國家的我駐外使領館、地方政府、同鄉會、企業、友好組織和愛心人士積極行動,一批批抗疫醫療物資及時送到雲南戰疫一線。
當疫情持續蔓延,外國朋友的抗疫故事裡,有了一份雲南溫暖。雲南向寮國、緬甸、越南等20多個國家捐贈價值3000多萬元的防疫物資和設備,向寮國、緬甸派遣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援建核酸檢測實驗室,為周邊國家攜手抗擊疫情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團結戰疫的過程中,雲南和各方越來越清晰地聆聽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心聲——「幸福不應該是一個獨立單元的享受,而應該是全人類共同的感受。」
6年來,命運共同體意識不斷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中柬命運共同體、中老命運共同體、中緬命運共同體成為最好的例證。
6年來,雲南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積極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雲南-寮國北部、雲南-曼德勒、中國-南亞合作論壇、滇緬合作論壇等多雙邊區域合作機制建設,在推動我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中的主體省份地位進一步凸顯。國際友城關係從2015年的61對增至目前的100對,遍布5大洲36個國家。
6年來,雲南成立了中國-南亞技術轉移中心、中國-東協創新中心等科技合作創新平臺,與寮國、越南、柬埔寨等國合作建立了農業科技示範園區。
6年來,「光明行」公益醫療活動成為我國對周邊國家衛生合作的典範;「中國-南亞東南亞智庫論壇」「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國家文化藝術節」「中老越3國丟包狂歡節」等成為與周邊國家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2021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將在昆明舉辦。
世界將再次聚焦雲南。
心有所向,必能行遠。站在「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雲南建設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迎來新使命。努力走好輻射中心建設的每一步,我們必將推動建成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記者 韓成圓 劉子語)
責任編輯:董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