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千年文化展背景素描(一):千年秘魯

2020-11-25 中國新聞網

  秘魯領土廣袤,位於美洲大陸的西南部。秘魯有三種地形:太平洋、安第斯山脈和廣闊的亞馬遜地區。地理因素使這裡氣候多樣差異顯著,也使豐富繁多的動植物在這裡得以生長。

  艱難的地理條件、與大自然的抗爭正成為秘魯過去與現在的居民們永遠面對的現實。挑戰使這裡的人類出現、增長、發展,他們像鏈條上的環節。不斷更新建設了今日的秘魯:一個混血多元文化的國家,它是千年歷史的本土文化與西班牙文化的結合後,又融合了歐洲、亞洲及非洲文化的結晶。

  根據一些考古發現,在秘魯,人類活動出現於公元前14000年。根據發現的巖畫,大約在公元前10000年左右,一些人類小群體生活在沿海和部分山區。

  大約在公元前4000年,出現了農業和動物馴養。這些生產活動使小型群體轉化為定居群體。這一演變促使了棉織業的出現、建築業的發展並推動了制陶業的誕生。

  最早出現在神權社會體制下的陶器作坊,屬於古拉亞古文明,它位於秘魯沿海中部,根據朗寧的描述,該文明的陶器特點是,棕色陶器上繪製紅色圖案,打磨的橙色與白色相間。

  公元前1250至850年,出現了查文文化.通過藝術形式,文化向統一邁出了第一步,這種文化被稱作「早期文化極盛期」。這個社會的宗教政治中心位於查文的環踏爾地區。那裡有許多被現代人稱為「城堡」的建築,這些石建築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金字塔狀的高樓、廣場、通道、門、石階。建築的主要特徵,是用被稱做「釘頭像」的石像裝飾建築物的部分外牆。

  查文文化發展同期,在秘魯南部沿海地區,帕拉卡斯文化也發展了豐富的陶藝和紡織傳統。這個文化的足跡是在被稱為「洞穴」的集體墓地及內戈羅波利斯墓地中發現的。在這些地下建築中,發現了上百個墓棺。在洞穴和墓地中珍藏著許多文物寶藏,對研究公元前900至200年的文化提供了寶貴的歷史遺產。

  本次展覽展出的「洞穴」陶器顏色灰暗,在亞光,晦澀的顏色之上突出多種色彩。這種用樹脂粘上的顏色在黏土未乾,未被送入指定的陶器烤場之前用鋒利的器械切開陶器表面注入顏色。墓地的陶器主要表現蔬菜的形狀,呈單色,並沒有任何裝飾。但黏土的質量,透明度及燒制的精細程度上已經達到了一定水平。

  公元四世紀,隨著查文文化的衰落,新的技術和藝術形式出現,它們鞏固了宗教文化,使文明向中早期階段邁進了一步。莫奇卡即莫切人文化在北部沿海地區突起,他們建造了重要的建築物,作為行使權利的中心,如雄偉的金字塔式的建築「太陽神殿」、「月亮神殿」以及農業灌溉系統。莫奇卡人最突出的藝術貢獻是冶金和制陶。其陶刻藝術的技巧在古代秘魯舉世無雙,現存的這些陶器,向我們展示了當時的部分生活、習俗、活動、植物、動物、建築群等等。另一種精美的實用陶器「陶製肖像」,即今天在此展示的陶器,曾被深埋在墓穴之中,其擁有者曾經是莫奇卡社會的實權人物,他的血緣和政治職務使他曾經定期主持競賽儀式。

  納斯卡文化發展區域為今秘魯南部的沙漠地帶,突出的成就是「納斯卡地畫」。一些觀點認為,地畫是天象觀測站。納斯卡還擁有高超的水利設施建設水平,留存至盡的一些水利工程,向我們展示了水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意義,說明當時的人類已經掌握了利用地下水的方法。他們的陶器也引人矚目,其突出特點是色差明顯、光澤度強。納斯卡陶器還顯示了工匠的繪畫才能,在描繪動植物世界的同時,創造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同期發展的還有比庫斯文化,其鼎盛時期在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後500年間,地處現在的皮烏拉省。

  60年代初期人們挖掘出的精緻陶器與款式各異的金屬品與至盡人們以往發現的截然不同。比庫斯的制陶者傾向於製作雙體罐,在製作中追求器皿的使用功能與雕刻的裝飾功能的結合。

  與此同時,在北部山區出現了利庫艾文化,發展於公元前100年至公元後600年,地處現在的ANCASH省。利庫艾時期的陶器製作是其文化突出的藝術之一;黏土(CAOLIN)質量上乘;溫度控制得當;因為此經濟的黏土須經過1000多度的高溫才能燒製成陶器。石雕藝術在利庫艾文化中尤為突出,是其文化的最主要藝術之一。我們可以欣賞橢圓型擬人石碑,過梁,表現戰俘頭顱,貓科動物,鼠類的石碑。

  第二次文化極盛期因瓦麗文化的影響而出現,瓦麗的政權中心位於現在的阿亞庫喬省,並在卡哈馬哈、蘭跋耶克、庫斯科和阿雷基帕地區發展。瓦麗的制陶業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以製作多色和儀式用的制陶及大的器皿為主;第二階段,主要以製作多色,表現人型的大陶罐為主。

  隨著各地區之間的頻繁交往,公元100年的卡哈馬哈文化沒有受到很大影響,而是繼續在其古老的歷史上發展。但是,該文化的陶器裝飾藝術經歷了很大的變革;這種變化並不意味著這些傳統技術及製作方式的消失,而是被同化為一種嶄新的、賦有生機的並影響了鄰近地區陶器的文化。所以,卡哈馬哈陶器的主要特點是它的持續性和和統一風格,展現出一種持續的發展,一個長期生存於外來分裂因素的民族的整體性。

  公元1000年左右,人們放棄了瓦麗中心,邁進一個被稱做中晚期的新時代,這個時代的特徵是政治不穩定,這個時期出現了奇穆文化,她的建築堪稱前殖民時期的標誌。這個王國的首都是神奇昌昌城,這個以世界上最大的泥制城牆著稱的城市興盛時期是公元十三世紀至十五世紀。奇穆人的制陶、冶金和紡織業的成就也很突出。他們製作的陶器,從形態上看,最突出的特點是雙體球形瓶,瓶體周圍裝飾有動物或果實圖形。瓶體的裝飾多為浮雕和印花。由於陶器在封閉的窯內燒制,經煙燻瓶體呈黑色。奇穆人的金銀銅器很卓越,儘管該沿海地區不出產這些金屬,但這裡的金銀銅器的製作工藝非常先進。

  其他一些文化也在這時興起,其中包括羌凱文化,它的興盛時期為公元1100年至1400年之間。羌凱文化中心位於利馬北部。墓穴中發掘出的隨葬陶器屬於社會發展中的兩個不同時期。較古老的陶器屬於第一個時期,繪有三色幾何圖形,產於瓦麗統治時代;第二個時期的陶器,做工比較粗糙,圖案模糊,顏色為白、乳白、棕色。然而,這個時期的一種陶器極具代表性,即被稱為「古企米科」的陶傭,這些陶傭表現為裸體男子或女子的形象,腿部併攏,雙臂很短,向兩邊展開。在紡織領域,羌凱文化有許多新貢獻。織物的生產技術工序各不相同。值得一提的技術有:薄紗、羅紗織物、網狀織物、掛毯、雙層布、三維圖案織物、網、錦緞、羽毛藝術、彩繪布、鑲有金銀銅等金屬的披風等。(來源:長春信息港)

相關焦點

  • 湖南博物館看古秘魯展,真實的千年木乃伊
    這兩個特展其中一個是來自太平洋彼岸南美洲西部的神秘國度——秘魯,很多人提到秘魯,第一時間想到秘魯的瑪咖,保健品,其實秘魯古代文明源遠流長。自15000年前,亞洲蒙古人種穿越白令海峽,來到這片土地後,經過漫長發展歷程,最終創建印加帝國,把秘魯古代文明推向發展最高峰。
  • 秘魯一卡車闖入「世界未解之謎」 兩千年古蹟被破壞
    原標題:一輛卡車闖入「世界未解之謎」兩千年古蹟慘遭破壞  近日,一輛卡車闖入秘魯南部著名的「納斯卡地畫」 (也稱「納斯卡線條」),導致珍貴的遺址遭到破壞。  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納斯卡地畫」  這是位於秘魯南部納斯卡沙漠一處荒原上的  800多個巨大的神秘圖案
  • 秘魯考古驚現 印加帝國千年前的神秘圖騰
    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一件未解之謎,也許會顛覆了我們所有認知,早在恐龍化石被第一次發現之前的1000多年,人類就知道了恐龍的存在。卡巴雷拉博士拿著石頭看了看,這一看,真就看出了極為詭異的一幕。 這一挖,還真的挖出了驚人的秘密。
  • 南美之行,必去秘魯
    如果您計劃利用短短幾天時間認識南美其中一國,秘魯絕對是您最佳選擇:其生態美景、美食美酒、人文歷史、以及享譽全球的千年古蹟,都是鄰國無法比擬的。秘魯,時空交錯的文明。在這充滿想像空間的神秘大地,璀璨數千年的古印加文明在此生根茁壯,也在此沉落消失,留下了豐富多彩、奇詭奧妙的圖騰、文物和鬼斧神工般的建築遺蹟,其中還有連科學家都無法解釋的神秘現象。
  • 秘魯一卡車闖入「納斯卡線條」遺址 兩千年古蹟遭破壞
    納斯卡線條圖案據瑞士資訊2月1日援引法新社報導,秘魯官員日前表示,秘魯南部著名的「納斯卡線條」(Nazca Lines)遺址近日遭到一輛卡車闖入,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秘魯文化部表示,這輛卡車在大約長100米、寬50米的範圍留下很深的輪胎印,破壞了3個直線地面圖形區域。「納斯卡線條」是描繪動植物和幻想生物的巨大地面圖形,位於秘魯南部的納斯卡荒原。據測算,它有約2000年的歷史,其創作方式至今仍是一大謎團。
  • 秘魯旅遊超好玩!搭小飛機俯瞰「納斯卡線」驚見外星人千年之謎
    2018年11月,我來到秘魯這片擁有古老大地的國度,印加帝國離我如此遙遠,然而踏上這塊土地卻深深被它吸引,人文、風土、無所不在的謎樣故事,就此陷進無數的傳說之中。行程來到納斯卡的這天,已經是抵達秘魯行的第10天,每一天都過得很精彩。而我,從沒料想到,一個古老文明的國度能帶來如此多的驚嘆,更渾然不知秘魯還有個令全球驚豔的「納斯卡線」(Nazca Lines)。前一天晚上躺在酒店舒適的床上滑著手機,找尋「納斯卡線」資料,有網友寫道:「這是秘魯行最特別的行程。」才驚覺:「可不能小看明天,必須做足功課。
  • 恐怖地獄丨地震災難 之 秘魯欽博特大地震
    1970年5月31日下午3時23分,秘魯大地震爆發,其強度達到了裡克特震級,這次地震起源於秘魯欽博特海港的海床斷裂層,離海岸約有30英裡遠。美國地理學調查顯示,「這次地震有可能是西半球有史以來所發生的最具破壞性的大地震。」欽博特市是秘魯最大的漁港,地處地震帶上。
  • 秘魯納斯卡地畫 顯現千古巨貓像
    南美洲秘魯南部沙漠裡神秘的納斯卡線,最近又發現一幅新的圖案,看起來應該是一隻貓。考古學家估計有超過2000年的歷史。這一幅圖案的畫風樸拙充滿了童趣,跟以往發現的作品風格不太一樣,所以也引起了許多不同的猜測。透過空拍機鏡頭俯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貓咪的尾巴,接著便看見貓咪張嘴的笑臉,全身長度約37公尺。整幅貓咪圖案,充滿了樸拙的童趣。
  • 秘魯奧揚泰坦博,令人不解的神秘瑪雅高科技
    請點擊上方「人生茶館」↑↑↑,立即「關注」航億葦公眾號奧揚泰坦博(Ollantaytambo)是大型廟宇的複合體,它位於秘魯南部山脈海拔
  • 秘魯:赤道另一邊的神奇
    想到這裡,不由得覺得文化真是一層一層的油彩,彼此覆蓋融合,最後形成一幅絢麗的圖畫。估計羅馬人怎麼也不會想到,他們對廣場的定位會影響到一個遙遠的南美城市吧。  傍晚時分,我們走到利馬的海邊。懸崖之下,車流的燈光匯成一條光帶。
  • 揭秘兩千年前的神跡,秘魯新發現的巖畫比納斯卡線更古老!
    比起擁有兩千多年歷史,被世人列為世界十大謎團之一的納斯卡線條(Líneas de Nazca),同樣來自南美洲秘魯的帕爾帕地區(PALPA)的標誌性的人物巖畫擁有更加古老的歷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4年更是宣布其為世界遺產地區。
  • 秘魯死藤水之旅:在蠻荒雨林中赴一場致幻夢境
    在秘魯叢林地帶,有一個名叫Nuevo Egipto的小村莊,由於地處偏遠區域基礎設施匱乏,加之印第安族長期信奉薩滿教,和許多亞馬遜流域部落一樣,這裡的族人數千年來延續使用一種名為「死藤水」的植物湯藥治療疾病。在南美洲印加人蓋邱亞族語中,Ayahuasca意思是「死亡之藤」或「靈魂之藤」,俗稱死藤。
  • 秘魯再現神秘「納斯卡線」,長達37米的巨貓圖形,為2000年前作品
    而秘魯文化部日前宣布發現新的「納斯卡線」,他們在沙漠找到了一個「巨貓」古代圖騰,其歷史距今超過2000年。難道這又是外星人的傑作?據悉,這隻「千年巨貓」位於首都利馬以南400公裡的伊卡沙漠(Ica Desert)裡,為秘魯文化部在制定旅遊新路線時意外發現。
  • 點燃秘魯聖木,焚燒鼠尾草,真的能轉運嗎?
    雖然他只是三兄弟的僕人,但隱藏身份——克裡族族長,為這部影片蒙上了一重濃濃的神秘感。上 電影《燃情歲月》中,老印第安人「一刀」用煙霧淨化自己。無論是煙霧,還是香氣,都能起到淨化作用。每次上課前,《能量水晶療愈全書》的作者——思逸老師總會提前用精油噴霧為課堂提前清除負能量,而秘魯聖木總是他的最愛。
  • 秘魯人生活離不開草藥 第C02版:文化廣場 20150721期 濟南日報
    從清晨喝的草藥熱飲,到無聊時嚼的草藥柯卡葉,可以說,草藥在秘魯人的生活中有著無法替代的地位。菜市場就能買到草藥  秘魯的多種氣候條件和不同的地理環境,使它成為一個大型珍稀植物的倉庫。在秘魯大約有2.5萬種各類植物,其中1400種具有藥用價值。秘魯草藥不在藥房出售,而卻在菜市場、早點攤、街邊小攤隨處可見。
  • 秘魯地畫,外星人侵略地球之坐標,還是地球人的水利工程?
    近日聽聞秘魯又有重大發現,在納斯卡地畫附近發現了幾十幅新型地畫,是一些簡潔的動物圖像。這是秘魯二次大規模的發現地畫,據傳是一位遊客去秘魯南部沙漠探險在航拍時偶然發現地面有大型圖案,探險結束後這位遊客把自己拍攝的圖片放到了個人臉書上並發文稱自己在納斯卡附近沙漠探險時發現了新的地畫,網友看後陰謀論者認為這是外星人侵略地球的秘密前進基地,有認為是遠古農夫灌溉農田的水渠;後秘魯專家在該區域相繼發現了幾十幅大型地畫
  • 秘魯農業化工產業簡況
    2014年秘魯的農業化學品(化肥,除草劑,殺菌劑等)的出口總額為6400萬美元,比上一年增長8.4%。在過去十年,秘魯的蔬菜水果出口平均增長18%, 這大大促進了農藥和肥料的生產和進口。2014年,複合肥的產量達到21.75萬噸,同比增長22.5%,菌劑估為6253噸,同比增長90.9%,營養劑達到36.09噸(39.3%),農藥646萬升(-12.3%)。
  • 秘魯篇丨相約秘魯,你準備好了嗎?
    這是2013年10月17日拍攝的秘魯昌昌古城遺址。新華社記者張傳奇攝  秘魯位於南半球太平洋東岸,北鄰厄瓜多和哥倫比亞,東與巴西和玻利維亞接壤,南接智利。與大多數拉美國家一樣,秘魯也曾淪為西班牙殖民地,成為西班牙在南美殖民統治的中心。因此,你能輕鬆地在秘魯各地看到印加文明和西班牙文化之間衝撞、交融的歷史遺存。
  • 美國歸還秘魯一具兒童木乃伊
    新華社利馬2月8日電(記者張國英)秘魯文化部8日宣布,美國科珀斯克裡斯蒂科學歷史博物館歸還秘魯一具距今約2000年的兒童木乃伊。  這是一具2歲至4歲幼兒的木乃伊,性別尚未確認,其身體被裝在用植物纖維繩編成的裹屍袋裡,只露出面部和腳。其頭骨直徑約6釐米,雙顎的幾顆牙齒保存完好。
  • 秘魯沙漠發現「巨貓」圖騰,長37米,2000年前留下!
    而秘魯文化部日前宣布發現新的「納斯卡線」,他們在沙漠找到了一個「巨貓」古代圖騰,其歷史距今超過2000年。難道這又是外星人的傑作?據悉,這隻「千年巨貓」位於首都利馬以南400公裡的伊卡沙漠(Ica Desert)裡,為秘魯文化部在制定旅遊新路線時意外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