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學學院邀請天津大學陳亞楠、胡適教授作學術報告

2021-01-10 青島大學新聞網

新聞網訊 8月21日下午,天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陳亞楠教授、化學系胡適研究員應邀來物理科學學院,在博逸樓401會議室分別作了題為《Extreme-environment enabled advanced nano-manufacturing and energy applications》、《基於液態金屬界面的二維材料研究》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物理科學學院三層次特聘教授李洪森主持。

報告中,陳亞楠從HighTemperature Technology(高溫技術)、Cryo-EM(冷凍電鏡)、Energy(能源)等方面詳細介紹了所研究領域、典型性工作以及當前研究進展。其中,High Temperature Technology是一種新型納米材料合成技術,可以在超短時間內合成小尺度納米顆粒或納米片等,同時可應用於超快、高質量石墨烯的合成。裝置的搭建也相對簡單且不受場地限制。課題組還在冷凍電鏡樣品製備困難的問題上取得了突破性研究進展,並利用其對材料的功能化表面和界面科學等作了深入探索。此外,陳亞楠就能源存儲方向,如鉀離子電池等體系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作出了分享。報告結束後,同學們踴躍提問,內容包括納米材料超快速合成方法、設備搭建以及所合成納米顆粒的粒徑控制等問題,陳亞楠都耐心作了解答。相關專業方向的同學和教師還就各自關心的讀博問題和未來合作事宜與陳教授進行了討論。

胡適從其前期實施的超細納米顆粒、二維超細納米帶等工作講起引出目前進行的重點性課題-液態金屬界面的二維材料研究。胡適從《Science》雜誌的一篇關於二維金屬氧化物製備的工作中引發思考,通過探索含不同官能團的極性溶劑,自下而上地製備了不同的液態金屬二維材料,並對其性能進行了相關表徵及測試。胡適表示接下來會以熔融鹽作為新型極性溶劑,進一步改善氣泡在溶劑中的擾動,提高體系穩定性,從而合成更高質量的二維材料。報告會後,老師同學們也針對性地提出了各自的困惑,胡適一一耐心解答。在問到胡適教授轉換科研方向的問題時,他表示,轉換研究方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要勇於挑戰,敢於探索,更重要的是要兼具吃苦耐勞的精神。

陳亞楠,2012年取得北京科技大學學士學位,2017年北京科技大學/美國馬裡蘭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畢業,現任天津大學「北洋學者」,清華大學「卓越學者」。主要從事新型材料製備及其在能源、環境、生物中的應用,師從美國馬裡蘭大學胡良兵教授和清華大學王宏偉教授。研究興趣包括:納米材料超快速合成,能源存儲(鋰/鈉/鉀離子電池,空氣電池等),能源轉換(電催化),冷凍電鏡。現已在Nature Energy、Nature Comm.、Science Advances、JACS、PNAS、Materials Today、Adv. Mater.等高影響力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50餘篇,以第一/通訊作者(含共同)在Nature Comm. (2),JACS, Adv. Mater.,Materials Today (2), Nano Letters (3),AEM (5),AFM (1), ESM (2), JMCA (2), Small (2), Nano Energy,NML等頂級期刊發表研究論文30餘篇,論文引用3000餘次,4篇論文入選高被引論文。申請美國專利4項,國內專利10餘項。承擔/參與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等多項課題。擔任多種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如Matter, Adv. Mater., Nano Letters, AFM, ESM, Small, Nano Research, ACS AMI, Electrochimica Acta等20多個學術期刊的審稿人,以及雜誌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Frontiers in Energy Research客座編輯,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Rare Metals青年編委。中國最大的科技傳播平臺"科研雲"發起人之一。

胡適,天津大學化學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長期致力於納米合成方法及非均相催化體系的研究,累計發表學術論文40篇,包括J Am Chem Soc(3篇)、Nano Lett(2篇)、Chem Soc Rev、Nano Res、Sci China Mater等刊物上發表的一作和通訊作者論文19篇。曾入選2017年度天津市高層次青年人才項目,2019年度天津大學北洋青年學者,並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石化重大研究專項以及天津大學啟動經費等項目的支持。擔任Nano Research、Science China Materials、ACS Applied Nano等期刊審稿人。主講天津大學全英文基礎課《Inorganic Chemistry & Chemical Analysis》,大三/研一通修課《材料物理與化學》(B站回放)。國內最大的科研直播平臺「科研雲」發起人之一。

相關焦點

  • 武漢大學教授劉正猷來物理科學學院作學術報告
    新聞網訊 5月13日下午,武漢大學教授劉正猷應邀在博逸樓401會議室為物理科學學院師生作了題為《聲子晶體的Dirac態、谷態及谷邊緣態》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盧朝靖教授主持,陳沙鷗教授、雲茂金教授等20餘名師生聆聽了報告。
  • 燕山大學教授柳忠元來物理科學學院作學術報告
    新聞網訊 11月9日上午,燕山大學亞穩材料製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柳忠元教授應邀來我校交流訪問,並在博逸樓401會議室為物理科學學院師生作了題為《Strain-related phenomena in CVD-grown WS2 monolayer crystals and film on
  • 物理科學學院邀請中山大學副教授王慧超作學術報告暨研究生招生宣講
    新聞網訊 8月18日下午,中山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王慧超應邀為物理科學學院師生作了題為《狄拉克材料中的對數周期量子振蕩》的線上學術報告,並介紹了中山大學物理學院的基本情況,作了研究生招生宣講。報告會由物理科學學院應用物理系主任溫崢主持,學院部分老師、本科生及研究生參加了報告會。
  • 西澳大利亞大學教授Lorenzo Faraone來我校作學術報告
    新聞網訊 11月17日下午,西澳大利亞大學教授Lorenzo Faraone應邀在博逸樓401室作了題為「Optical MEMS Technologies for Infrared Spectroscopy, Sensing, and Imaging」的學術報告。
  • ...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劉中灝博士來物理科學學院作學術報告
    新聞網訊 10月10日下午,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中灝博士應邀來物理科學學院作題為《角分辨光電子能譜對物質材料的研究(Study of Materials by Angle-Resolved Photoemission Spectroscopy (ARPES))》的學術報告
  • 南京大學教授都有為來我校作學術報告
    新聞網訊 9月4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磁學與磁性材料學家、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都有為,應邀在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博學廳作了題為《創新是科學的靈魂》的學術報告,這是物理科學學院高端學術報告第十四講。報告會由李山東教授主持,來自全校的400餘名師生聆聽了報告。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邀請上海交通大學王開學教授作高端學術報告
    新聞網訊:8月28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王開學教授應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邀請,在博知樓102教室為我校學生作了題為《多孔材料在儲能領域的應用》的夏季學期高端學術報告,報告由副院長李洪亮教授主持。王教授著重介紹了納米孔材料的基本概念,製備方法以及在各種領域(吸附、氣體分離、催化以及新型的二次電池等)的重要應用,展開介紹了近些年組內優秀成果。報告內容精彩豐富,展示的圖片精美絕倫,語言通俗易懂,將晦澀的專業理論知識淺顯的表述出來。在報告中對老師和同學們的提問知無不言,營造了一個較為舒適的學術交流氛圍,讓大家暢所欲言,給在場的師生們上了生動且極具意義的一課,讓與會的師生們收益頗豐。
  • 資環誠邀浙江大學徐建明教授作學術報告
    資環誠邀浙江大學徐建明教授作學術報告 11月16日上午,應青島農業大學資環學院邀請,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土壤學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徐建明博士在學術會館第三報告廳做了題為《中國農田重金屬汙染問題的若干思考》的學術報告,副院長王凱榮教授主持報告會,學院全體教師以及相關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聆聽了報告
  • ...倪明康教授授應西北師範大學邀請作學術報告:《奇攝動微分方程...
    華東師範大學倪明康教授學術報告:《奇攝動微分方程中的漸近理論》  9月3日下午,華東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倪明康教授應西北師範大學邀請作了題為《奇攝動微分方程中的漸近理論》的學術報告。該校數學與統計學院教師及研究生80多人參加了報告會。
  •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邀請中國農業大學沈重陽教授作學術報告
    新聞網訊 9月4日,應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邀請,中國農業大學土地科學與技術學院沈重陽教授通過騰訊會議平臺做了題為「土壤中膠體的吸附和解吸行為研究進展」的高端學術報告。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徐紹輝教授主持,學院60多名師生傾聽了此次報告。
  • 國家傑青劉正猷、馮世平、李建新、王孝群、吳晨旭來校作學術報告
    新聞網訊 近日,國家傑青、武漢大學教授劉正猷,國家傑青、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馮世平,國家傑青、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李建新,國家傑青、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孝群,國家傑青、廈門大學旭教授吳晨旭,應物理科學學院邀請分別為師生分別作了題為《拓撲聲子晶體》《高溫超導電性機理研究簡介》《Emergent Quantum Spin States and Excitations in Correlated Electron Systems》《拓撲超導中的近藤效應》《軟凝聚態理論
  • 物理科學學院2020年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立項取得突破
    新聞網訊 近日,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2020年省自然科學基金立項結果,物理科學學院在項目立項方面實現突破,立項總數達到11項,其中傑出青年項目2項、面上項目7項、青年項目2項。溫崢教授申報的《鐵電信息存儲器件》和張軍教授申報的《半導體氣體傳感器》獲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項目資助。溫崢,畢業於南京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現為青島大學物理科學學院教授、應用物理系主任、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新型功能薄膜與信息器件的設計、製備和性能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青年項目3項,省部級等項目6項。
  • 物理科學學院舉辦2020年研究生秋季論壇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怡瞳 白璐)12月19日,「開放融合·互助共享」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2020年研究生秋季論壇在南開大學八裡臺校區省身樓二樓報告廳成功舉辦,150餘位師生參會,為物理學科各專業研究生帶來了一場全新的學習體驗。
  • 【學術視頻】南京師範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 中國科大趙政國院士
    趙政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粒子物理實驗研究。全面負責BES實驗和τ-粲物理的研究,輕強子譜學、粲偶素物理和粲物理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ψ(2S)及其它粲夸克偶素物理研究」獲2000年中科院自然科學一等獎,2001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998年-2001年,在BES主持完成了R值測量課題,將2-5GeV能區的R值精度提高2-3倍。
  •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邀請華北電力大學王祥科教授作高端學術報告
    新聞網訊 8月18日,應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楊東江教授邀請,華北電力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王祥科教授在騰訊會議為全院師生作了題為「氮化碳材料在光催化中的研究」的高端學術報告。報告會由楊東江主持,60餘名師生在線參加。
  • 北大校友張益唐教授回校訪問並作學術報告
    8月26日下午,應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和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的邀請,我校傑出校友張益唐教授在北京國際數學中心報告廳作了題為「Problems from the Distribution of Primes」的學術報告。報告會之前,王恩哥校長親切會見了張益唐,對張益唐校友回校訪問表示熱烈歡迎,對他關心和支持學校的發展表示衷心的感謝。王恩哥邀請張益唐今後多回母校看看。
  • 華中師範大學張禮知教授為學院師生在線作學術報告
    新聞網訊 7月9日,應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楊東江教授邀請,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計劃、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華中師範大學化學學院副院長、環境與應用化學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張禮知教授,在騰訊會議在線平臺作了題為《基於鐵循環的環境修復策略及材料》的學術報告。
  • 同濟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生國際學術論壇圓滿落幕
    本次研究生國際學術論壇由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工學院電氣與計算工程系聯合舉辦,旨在促進雙方研究生交流學習,並拓展兩校在超構材料領域的人才培養與科研合作。來自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李果、呂渴強、吳瓊、陳旭、王宇倩、胡勇亮、曾超、吳家駒、範才富、房鑫盛10位研究生以及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的碩士研究生何逸輝一行參加了論壇。
  • 物理科學學院召開教學工作研討會
    2017年8月25-26日,中國科學院大學物理科學學院在雁棲湖校區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了教學工作研討會。此外,肖老師還從實際工作出發,做了題為《探索物理實驗教學與科學研究的融合》的報告。通過教學中的新發現、生活中的創新實驗,推動實驗教學與科學研究的有機結合。並以多名學生的成長發現為例,介紹了以「學術」為核心,倡導研究式教學,消融教學與科研的壁壘的一些探索。
  • 如何評價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張裕卿被實名舉報學術造假?
    近日,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碩士研究生呂翔以一篇長達123頁的舉報信實名舉報其原導師張裕卿學術造假。研究生實名舉報舉報臺料長達一百二十三頁裡面通過各種數據案例,分篇章詳細而又嚴謹地列舉了導師老張裕卿師學術造假的實錘讓人震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