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LF·藍澈夫人
序
魯迅曾言:『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吃人」一詞在魯迅《狂人日記》中共出現28次,「吃人」是魯迅諷刺和批判民國時期的陰暗世態。既然有「吃人者」那麼就有「被吃者」,「被吃者」大都是一些充滿奴性的人。
近日,我發現一部鮮為人知的電影《榮耀蝕刻》,這部電影與魯迅口中的「吃人與被吃」極為相似。《榮耀蝕刻》於2017年上映,這部影片有兩個主題;一是「吃人」,二是「生人」。
前者主要講述人性陰暗面,以及受盡凌辱的特贊科(主人公),決定重新拿回屬於自己珍貴的榮耀與尊嚴;而後者則講述,一對中年夫妻的「生養」問題。不得不說《榮耀蝕刻》的選題非常新穎,通過「吃人和生人」兩條脈絡,折射出以下三種價值觀。
01、無論別人怎麼說,都要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特贊科一個線路工人,工作期間特贊科在鐵路擰軌道螺絲時,發現了一張50美金紙鈔,他毫不猶豫的撿起來,吹著口哨繼續工作。沒走幾步特贊科又發現一張100美金紙鈔,他遲疑了,似乎很不開心,不過他還是撿起來放兜裡。
不一會兒,特贊科又發現前方不遠處的軌道左側有散落一地的美金,從未見過如此多錢的特贊科毫不猶豫的報警。特贊科也因此成為了拾金不昧的英雄,隨之而來的是各種採訪,以及榮譽證書。——但特贊科的故事從這開始就被當作一件「謀利」的工具。
一天,特贊科回到破爛不堪的蝸居後,向往常一樣去酒館歡娛,特贊科看見電視中正在報導他的故事,忽然一旁的同事們開始嘲笑他,同事們認為傻子才做拾金不昧的事情。但特贊科對同事的惡意言辭不予理睬,失落的回到蝸居休息。
特贊科一個月的工資只有350美金,而散落一地的金錢,足夠他一生無憂,哪怕他據為己有也不會有人知道,可是,特贊科偏偏選擇上交。——就這樣,一件本值得尊敬和學習的品質,卻被嘲笑。
電影《長江七號》有這樣一句臺詞:『我們雖然窮,但不屬於我們的東西不拿』——特贊科雖然窮也不是什麼大人物,但他深知這些錢不屬於他,因此如數奉還。
從旁觀者角度論:特贊科的拾金不昧的確很傻,同時也值得尊敬和學習,因為不屬於他的東西,他沒有據為己有,在無人知情的情況下,他毫不猶豫的報案上交
從特贊科自身角度論:特贊科心裡也不是沒有想過把這筆錢據為己有,但對於他而言,目前的生活已經很好,不需要怎麼多錢。哪怕是需要,也要自己去勞動,這何嘗不是一種骨氣呢?
特贊科之所以不把錢據為己有,是他的人格不允許他哪樣做,面對同事的嘲笑,特贊科並不在意,心裡始終沒有感到後悔。在特贊科眼裡把錢上交是一件正確的事,儘管他後續遭受嘲笑、凌辱、誣陷,也始終固守自己的價值觀。
在我們的生活中當中,我們有很多時候會面臨如特贊科一樣的事情,也做著與他同樣的抉擇,但換來的不是發自內心的尊敬,而是嘲笑、罵聲。
很多人就會覺得自己做的是好事,為什麼要如此對我呢?這只能用「黨同伐異」來解釋,他人的價值觀與我們不同,亦或是沒有按照他們心裡所預判的方向去做,自然會嘲笑我們。
其實,我們不應該被這些「詆毀語言」擾亂心神,從而認為一件好事,被自己弄成了壞事,亦或是這樣做是錯誤的。無論我們在做什麼事時,只要不偏離正確的價值觀趨向,就不會犯錯——正如馬克吐溫所言:『做正確的事,你永遠不會出錯』
02、屬於我們的「榮耀」必須拿回來
特贊科有一塊懷舊的手錶,是他父親送給他的禮物,特贊科視這塊手錶為自己一生的榮耀,手錶上刻了一行字(送給我的兒子特贊科)
當特贊科參加頒獎典禮時,尤麗亞把特贊科的手錶拿走了,因為頒獎典禮上會送給他一塊新的手錶。尤麗亞答應特贊科,在典禮結束後,會把原本的手錶還給他,然而典禮結束後,尤麗亞並沒有把手錶還給特贊科。
後來,特贊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聯繫上尤麗亞,可是尤麗亞把手錶弄丟了,於是,找了塊相差無幾的手錶搪塞特贊科。奈何,特贊科還是發現這手錶不是自己的,便開始質問尤麗亞,但尤麗亞卻痛斥他,「不就是想要錢嗎」?
看過《榮耀蝕刻》的讀者應該都知道,電影中的部長、尤麗亞、記者、媒體,對特贊科拾金不昧的人格根本毫不在意。從特贊科第一次接受採訪時,就把他當作一個「傻子」一樣愚弄,當特贊科告知部長底層員工偷火車燃料時,部長也毫不在意。
電影《英雄本色》中有這樣一個片段:小馬哥和好友被手下陷害,好友入獄,小馬哥則從老闆變成了小卒。好友歸來告訴小馬哥準備過與世無爭的生活,然而小馬哥堅持要拿回屬於自己的一切:「我等了三年,就是想等一個機會,我要爭一口氣,不是想證明我了不起,只是要證明我失去的東西,我一定要奪回來」——最後小馬哥在拿回榮耀的路上犧牲了。
小馬哥和特贊科都有一個特點,不是他們的東西他們不會多看一眼,他們只在乎自己曾經或是現在擁有的。對於特贊科而言,他根本不在乎道貌岸然的榮譽證書和不屬於自己的金錢,他需要的是父親給予的「榮耀」。小馬哥則想拿回曾經失去的東西。
不知有多少讀者注意到《榮耀蝕刻》影名中的「蝕」字,這個字簡單明了的指出特贊科的榮耀是如何一步步被侵蝕得體無完膚。——有部分人或許如特贊科一樣,自己最珍貴,最有意義的榮耀,被人踐踏、被人摧毀,但特贊科敢於拿回自己的榮耀,儘管沒有成功,也知道令人由衷的敬佩;反觀,那一部分人卻沒有勇氣重拾榮耀。
特贊科的榮耀是父親給予的,這種榮耀不僅珍貴,也是無暇的。如果,一個人失去了榮耀,只不過是一堆鍍金的糞土,染色的泥塊。——如果你失去了榮耀,請像特贊科和小馬哥一樣,勇敢的去拿回,不必在意最終的結果,只求拿回榮耀的過程。
03、尊嚴需要捍衛
《榮耀蝕刻》又名《尊嚴》在本文第二段我有講到,特贊科向尤麗亞索要手錶時,反被尤麗亞痛斥「你不就是想要錢嗎?」
尊嚴本就是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觀念,我在文中幾度提到「特贊科」並不在乎錢,而是父親給予的「榮耀」,而尤麗亞的語言,很顯然是在侮辱特贊科的人格,更是在踐踏特贊科的尊嚴。
因此,特贊科非常惱怒,隨即聯繫上了一名記者,準備曝光尤麗亞以及尤麗亞公司的種種行為,以此尋求一個公道。通過記者曝光尤麗亞的行為後,引起了尤麗亞的報復,尤麗亞利用人際關係,誣陷特贊科還有一部分錢沒有上交,以此威脅特贊科公開道歉。
假如特贊科不道歉,就會面臨幾年的牢獄之災,特贊科被逼無奈,只能公開道歉,維護自己榮耀與尊嚴的歷程,最終未能達成所願。我個人認為,當有人試圖踐踏我們的尊嚴,摧毀我們那僅有的榮耀時,我們不應坐以待斃,而是應該去維護我們的尊嚴和榮譽。
特贊科並沒有妄想尤麗亞會歸還他的榮耀,亦或是對「侮辱他的人格,踐踏他的尊嚴」的事道歉。而是選擇自己的方式去拿回唯一的榮耀,儘管沒有得償所願,但特贊科至少去爭取過、捍衛過。
小學課本上《尊嚴》一文就講述了尊嚴需要自己爭取的故事
《尊嚴》一文的開頭給我們描繪這樣一個畫面:一群難民受到善良的沃爾遜人的款待,狼吞虎咽地吃著食物。
接著,故事裡的難民群體中出現了一個例外的年輕人。與其他難民不同的是,他要求鎮長給他活幹,如果不讓他幹活,就不吃不勞而獲的食物,鎮長最後只得答應讓他為自己捶背,之後年輕人才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故事的結尾是富有戲劇性的,鎮長的一雙慧眼發現哈默美好的人品,並留他在莊園,還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
並告知女兒:「別看他現在什麼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20多年後,這個年輕人果然成為了富豪。他就是石油大王哈默。
特贊科和哈默捍衛尊嚴的方式不同,但他們都是處於逆境時,只不過特贊科的環境是陰暗的,而哈默的環境是光明的。誠然,環境不同捍衛尊嚴的方式也不同,無論我們身處怎樣的環境,都要捍衛我們的尊嚴,因為尊嚴是靠自己爭取的,而不是他人施捨給你的。
尊嚴到底是什麼?
尊嚴是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的灑脫,是鄭板橋蔑視權貴「難得糊塗」的坦蕩,是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氣節…·…我們要保有尊嚴,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堅持。
——完——
我是LF藍澈夫人,專注影視解讀、品讀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