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之所以坦蕩,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善忘」,忘記一些不該記住的東西;小人之所以悲戚,也是因為他總是會記住許多不該記住的東西。「善忘」從字面意思上講,並不是什麼好詞,在生理學上,甚至是一種病態。但是,如果放到為人處世,以及成就事業方面,「善忘」很多時候反而是大格局、大智慧的體現。
具體而言,做人,真正的聰明人,在以下三件事上反而很「善忘」,或者說反而善於忘記這三樣東西,是有大智慧的表現。
一、忘記恩怨,在恩恩怨怨的事情上很「善忘」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世上的恩恩怨怨比比皆是,因為是人組成了社會,而人與人之間是通過各種形式的交往而發生關係的。在這種交往過程中,矛盾衝突是經常發生的,這就是恩怨的由來。
世上的恩恩怨怨實在太多了,假如一個人老是把恩怨記在心裡,伺機報復,那麼,他的整個心靈就會滿裝了怨恨,那他的整個人生就是為怨恨而存在,好像他來到這個世上就是為結怨而來,又是為報復而去。他的生活必然就充滿了灰色,從而把社會看成一個充滿險惡的地獄,不能自我排解,也不能享受人生的快樂。像這樣活在恩怨中的人,即便是機關算計,也不算是真聰明,更不能說是有大智慧。
二、忘記成績,對自己的得意之事很「善忘」
不居功自傲,忘記自己過往的成績和功勞,常常反省自己的過失,這才是真正的聰明人。作為一個人,尤其是一個已經有一定成績的人,要做到鋒芒不要太露,不可得志就猖狂,而是要相時而動,適可而止,眼睛要盯著前方,而不是活在過往的功勞簿上。如此,既能有效地保護自我,又能進一步發揮才華,取得更高的成就,早日實現自己的抱負和理想。
所謂「花要半開,酒要半醉」,花兒盛開的最嬌豔的時候,往往就是衰敗的開始,也最容易引人採摘。做人也是如此,當你志得意滿時,切不可太過得意以至於趾高氣揚、不可一世,否則,就會為自己埋下了禍患的種子。
三、忘記貪婪,對錢財之事很「善忘」
對待金錢也應該採取善忘的態度。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錢財確實給人帶來不少快樂,但把錢財看得太重,反而會給人帶來不少煩惱,甚至是災難。相反,忘記對前錢財的貪婪,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卻不痴迷於金錢,別人有錢不眼紅,自己有錢則樂善好施,回報社會,這才是有大智慧的表現。
在社會上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同樣多的錢。由於個人能力、社會環境等各種條件的限制和差異,人與人之間是存在貧富差距的,有些人也會因此出現心理上的不平衡。如何正確對待這種現象,最是考驗一個人智慧。
其實,錢財本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又何必那樣斤斤計較,為此傷了和氣,自己受罪。據說古代的有錢人死後把棺材兩邊挖兩個洞,把雙手伸在棺外,表示不帶分文,這難道不是對人生的大悟嗎?(百家號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