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大愚若智」:真正的聰明人,會遠離這些人

2020-12-04 新咖聊情感

作者:新咖聊情感

點擊上方「關注」,和我一起,說出故事。

老祖宗有四個字特別精闢——大智若愚。想想我們身邊,那些真正的聰明人往往都符合這四個字,看起來簡單容易相處,似乎也沒有什麼心機,更加不會在生活中處處計較。當所有人都認為他們笨、他們傻的時候,其實他們才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

聰明人,從來不會說自己聰明,他們更願意用自己「又笨又傻」的方式,面對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考驗。遇上同類人的話,相處就比較融洽與簡單了,如果遇上「異類」人,真正的聰明人不會勉強自己,而能做到獨善其身。

是不是聰明人都沒有關係,每個人註定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和軌跡,只要對自己有信心,永遠也不放棄對人生追求,這一生過的就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

如果能夠做到李嘉誠說的那樣就更好了,李嘉誠說過,「每天告訴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錯。」以此作為每天的開始,天長日久,即使你無法成為一個聰明的人,也一定是一個對未來、對明天充滿信心的人。

也許你曾經想過,讓自己學著成為一個聰明人,學來學會,終究一無所獲。應該說,聰明人不是學的,而是自己內心的一種狀態,更能看清這個世界的明暗黑白,更能看清人與人之間的利害關係,更能看清他人內心沒有說出的秘密。

所以真正的聰明人才能夠明白,這些人一定要遠離。

不孝順的人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如果一個人對他的父母都做不到孝順,對生他養他的人都做不到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那麼,對待身邊那些沒有血緣、沒有親情的人,又如何能夠做到心地善良呢?不孝順的人很自私,他們的心裡只有他自己。

真正的聰明人不會和這樣的人交朋友,在心底對他們的言語及行為是不屑的。但是聰明人也懂得,這樣的人很難改變,他們骨子裡的思想根深蒂固,以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不允許任何人對他們品頭論足。聰明人會對這樣的人敬而遠之,表面上和和氣氣,甚至有說有笑,但是,他們從來不是真正的朋友,充其量只能混個臉熟。

朝三暮四的人

對待感情專一的人,可以把他的這種品質延伸到生活中、交際中,甚至為人處世中。在感情上朝三暮四的人,他們既然能夠傷害自己身邊最親愛的人,也就能狠下心來傷害身邊的每一個人。很多人都認為,朝三暮四不是問題,哪個男人不這樣呢?這樣的女人也不少見啊。

我們無法要求任何一個人對待感情從一而終,我們只能用這個要求來約束自己。不過,我們有權利不和這樣的人交往,避免有一天自己受他們的影響,也變成了自己曾經最不屑成為的人。真正的聰明人,他們對自己的交友標準十分明確,對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也劃分得十分明確。道不同,不相為謀,實在不必與某些人、某件事有太多的交集。

滿嘴謊言的人

習慣說謊話的人,他們說謊話就像說真話一樣,認識的最初你根本無法分辨他的真偽。只有接觸的時間久了以後,才能漸漸發現,原來他竟然是這樣的人。聰明人懂得,說一句謊話,就需要無數個謊話去圓,謊話說得多了總有忘記的一天,彼時也就是自己人設崩塌的時候。

遠離愛說謊話的人,無論他說謊話的原因是什麼,抑或是他口中的「善意的謊言」。這個世界上,善意的謊言並不多見,所以我們經常聽到的,不過都是出於保護自己利益而說出的哄騙世人的理由與藉口罷了。與這樣的人為伍,只怕謊言也會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一旦形成習慣之後,你也就不再是你了,而是你曾經最憎恨的樣子。

我們都無法判斷,自己是不是真正聰明的人,但是,相信每個人都願意向著那個方向去靠攏。懂得如何佔便宜的人不是聰明人,而是耍小聰明的人。

真正聰明的人,是擁有大智慧的人。

劉墉這樣說過,「成熟的人不問過去,聰明的人不問現在,豁達的人不問未來。」

我們是不是聰明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這一生是否能夠對得起自己的青春、自己的付出、自己的收穫、自己的艱辛。

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想要了解一個人,只要了解他身邊的朋友就可以了。和怎樣的人在一起,自己也會成為怎樣的人。或許,這就是聰明人不與某些人來往的原因吧。

—END—

話題互動:你們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呢?

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大愚若智與大智若愚:只會耍小聰明,不願付出實際行動,是無法解決...
    有些人講話特別精明,但家庭經濟不如人,因為這種人只會耍小聰明,不願意付出實際行動,可是嘴皮功夫是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的,空談不幹只會一事無成。 「大愚若智」與「大智若愚」。
  • 「蒙卦」大智若愚,還是大愚若智 - 醉讀周易
    但反過來說,古時候的人認為,童子是可以連接宇宙WIFI的,與天地神明交流。有一個流傳久遠的職業「乩童」便是如此。而且古代要進行舉兵打仗、興兵造反、發動政變之類的人類學活動,都會有「童謠」問世。比如隋朝末年的那一句:楊花落,李花開;桃李子,有天下。導致隋朝的統治者楊廣對李姓之人頗為忌憚,並且大規模無差別誅殺了許多李姓之人。
  • 黃奉鐸談智:大智若愚的內在邏輯
    孔子說,當然有啊,比較討厭說人壞話的人,比較討厭在下位而毀謗上面的人,比較討厭勇敢而不知禮節的人,比較討厭固執己見而頑固不通的人。孔子說完,反問子貢:你厭惡的的事情呢?子貢說,我厭惡抄襲別人以為是己知的人,厭惡不懂謙虛卻當作勇敢的人,厭惡揭發別人隱私卻當作直率的人。可見,作學問不誠實,是為子貢所厭惡的三種人之一。
  • 真正的聰明人,往往很少交朋友
    一談起所謂的人脈,好多人就會誇誇其談地說,我認識了多少多少了不起的人物。但請問一下,如果你有什麼事情需要別人幫忙時,你口中這些「大人物」,真的會伸出手來幫你嗎?認識人多,並不代表你的人脈就廣。人脈關係」的根本就在於你的「可交換價值」有多高。人脈不在別人的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 唯有讓自己變得強大,才能獲得更多有效的人脈!
  • 一個真正的聰明人,身上都有這4種特點,你有說明你也是聰明人
    無論是在職場中還是在生活中,很多人發現,那些平時看起來很聰明的人,都未必是真正聰明的人。而那些看起來很普通,甚至有些呆的人,往往才是最厲害最聰明的人。正所謂「悶聲發大財」,真正的聰明人往往是低調的,不容易被發現的。一般來說,一個人聰明人身上都有這4種特點,如果你也有的話,說明你也是聰明人。
  • 識人術:有這三種「心機」的人,大智若愚
    再說到深不可測的智者,則是將一個人的智慧神化了,真正的智者不會給人一種高深莫測的感覺,反倒是平易近人的慈祥溫和。老子曰:「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真正厲害的人,就像是「無花果」,雖然別人看不到它曾開出嬌豔的花朵,但在收穫的季節,繁茂的枝葉間會垂出碩果纍纍。正所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真正的智者是從表面看不出來的,有這三種「心機」的人,往往大智若愚。
  • 有一種人看似「糊塗」,實際上是「大智若愚」的聰明人
    03如果讓一些人給上面兩個女人提建議,肯定會有人說「你們不能不顧自己的尊嚴,不能讓自己看起來很卑微,不能總想著別人會算計你」之類的話,因為這是常規的聰明人固有的思路。但這些建議真的對嗎?上面那兩個女人的做法真的錯了嗎?
  • 真正的聰明人,都有這四個特徵
    作為一個真正聰明人,我覺得,他們和人接觸的時候,應該給人一種安心,愉悅,不給人家帶來壓力的感覺。否則,智商再高,卻成為他人厭惡的對象,這樣的人,算不上啥聰明,頂多算個聰明過頭的人,是一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人,這樣的人,不是真正的聰明,只是一個笑料而已。那麼,一個真正的聰明人,究竟有哪些特徵呢?
  • 真正聰明的人,都喜歡做這三種「傻」事
    卷首 老子曾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這兩句話很有哲理,意思就是說,真正聰明的人往往都在外表看起來有些愚笨,真正靈巧之人表象看起來有笨拙。善於藏拙才是有大智慧之人必備的入世功底。
  • 《道德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是升華人生的真理
    道德經本章,透視劉備:知人善任,大智若愚。呂布:力勝群雄,敗給本性。道德經三十三章。老子本章重點倡導:人要自我修養,豐富自己的人生知識。從「知人」和「自知」,「勝人」和「自勝」,引伸至「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以此升華自己的人生格局。老子這幾句經典,在人生中,立身處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 社會潛規則:真正大智若愚的人,無論對付誰,都悄無聲息,警惕了
    成年人的世界裡,大多人明面上都如同火焰一般熱情,可背地裡,卻是冷酷無比。有一句話說得好,叫做「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在這個社會,越是對你熱情的人,他們的心也許會越冷漠。為什麼這麼說呢?那麼,當我們看透了生活的本質之後,當我們知曉了成年人世界中的規則後,我們也就會明白,一腔熱情,一廂情願,往往會讓人陷於困境之中。正因為這樣,所有人都會進行「偽裝」。而這裡的「偽裝」,說得現實一點,便是我們所說的「城府」。你的城府如何,將會對你的生活和工作產生不可替代的影響。
  • 看了《天道》才明白:聰明人會一敗塗地,多半是不懂這兩點
    電視劇《天道》裡有很多聰明人,比如葉曉明還有林雨峰,聰明到作繭自縛,自己挖坑自己跳。一般來說,聰明的人比其他人更有可能勝出,但事實上,許多人因為太聰明而失敗。有句話叫「聰明反被聰明誤」就是個人意思。由此可見,做人光有聰明是不夠的,還有記住兩個規則,人生才能少走彎路。
  • 傻瓜與聰明人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輕信如此草率的解釋。但是,愚蠢會不會是最高等級的智慧呢?不然大智若愚從何而來?被判定為蠢人,有一個好處,可以避免受到更糟糕的指控。現代醫學用神經化學介質或神經傳遞受體的變化來解釋各種精神異常病人的疾病和狀態,也是有些片面的。
  • 真正「大智若愚」的人,都是披著「偽老實」外衣的狠人
    前者是從內到外心口一致的「忠厚誠實」之人。而後者,則是帶有隱藏意味的「心口不一」的「智慧」之人。每個人都認為老實人會被人看不起,會被人嘲笑。可就是在這種看法下,有些人甘願去成為一個老實人,甘願被人看不起,甘願被人嘲笑。可是,他們是真的「傻」嗎?說實話,自動自覺去成為老實人的人,他們骨子裡根本就沒有這樣的「品質」。這不過是一種隱藏,一種蓄力罷了。
  • 在職場上怎麼去看待「大智若愚」和「大愚若智」
    大智若愚,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人,他看起來就應該像個糊塗蛋,是這樣解釋嗎?我們先看一個例子,就是老子的政治觀點,「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什麼意思呢?就是愛惜自己多過愛惜別人的人,我們可以把天下託付給他。什麼意思,是說我們應該以自私治理天下,凡是先己後人的觀點嗎?
  • 壯奇神思 萬象生輝——大愚《創世之柱》的畫面布局
    「創世之柱」星雲圖藝術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在《創世之柱》中,大愚以藝術手法對宇宙時空進行了重新組合《創世之柱》未裝裱版初看此畫,一片自然和諧,生機勃勃,黑密厚重的山峰給人以不動如山的穩定性;然而再看,恍惚之中會覺得左邊雲霧繚繞的石峰已漂浮於空中,中間的石峰也似欲從山的主體上飄離而去;若再於遠處求其仿佛,則中右兩個石峰似如飄蕩的雲團,甚而有著解體的趨向,這些豐富而變幻的意象與畫中山林的靜謐、人物的安閒形成強烈的對比,而藝術的魅力正在於似與不似之間;在於對矛盾的平衡、把握和體現;在於逍遙容與,遠逝而返的不盡意象。
  • 古拙渾厚——大愚《創世之柱》中的金石氣
    在大愚的畫作中我們總能感受到一股濃鬱的金石氣撲面而來,《創世之柱》亦不例外。《創世之柱》未裝裱版《創世之柱》給人的整體感覺是高古渾厚,意態天成,不浮躁、不媚俗。之所以能達到如此的藝術效果,其秘密就在大愚用心繪就的一根根線條之中,線條是畫家內心情感意識的真實表達,也是技法與學養的綜合展現。
  • 色不礙墨,墨不礙色——大愚《創世之柱》中的色彩創新
    水墨丹青是人們對中國畫的傳統代稱,中國畫自唐代就開始分為青綠山水和水墨山水兩大派,但當我們從水墨畫的發展角度考察,自黃賓虹提出「七墨」,可以說墨法已趨完備,當墨色想要追求進一步的豐富與多變時,必然會尋求藉助於其他色彩以豐富其表現性,這也就是墨與色的融合。
  • 鬼谷子:真正的聰明人,從不交這4種人,假仁假義,以免惹禍上身
    天下難事,數識人最為難得。人心險惡,人心複雜,即使是沉浮數十年的老手,也不敢保證次次都看對人。凡人心險於山川,難知於天。古雲「道心惟微,人心惟危」,人心是非常危險的,與生俱來就有很多的劣根性,欲望驅使,會讓人們去偽裝自己。
  • 生活中有三種「聰明人」,尤其第三種,深不可測
    聰明人這個詞肯定不陌生,有人經常會議論,這個人怎麼樣的聰明。如果有一天這光環蓋在自己身上時候,是內心感覺很爽,嘴角微微上揚呢?或者是不好意思的臉紅呢?你感覺你是哪一種。生活中聰明人很多,以下三種最常見,尤其第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