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的地層紀錄:薊縣剖面

2020-11-23 騰訊網

地球誕生已有46億年。數十億年間地球上到底發生過多少翻天覆地的變化是一個千古之迷,現在還沒有人能夠給出確切的答案。但科學家正在逐漸接近這一千古之迷的迷底,隱藏在遠古大洋中的各種沉積紀錄就是恢復地球歷史最為關鍵的證據。

01.

距今25億年至18億年間,現今的華北地區大部,是一塊較為穩定的大陸,地質上稱為「華北原地臺」或「華北克拉通」。從距今約18億年開始,較為穩定的華北克拉通發生了大規模的裂解,古陸內部形成了多個裂陷槽,克拉通周圍大洋中的海水湧入這些凹槽,其中最具特色的以現今的燕山山脈和太行山脈為主體的一個大型裂陷槽,自北東向南西方向展布,長度大於1000公裡,寬度大於300公裡,面積與現今的紅海相當,在中國地質界稱為燕遼裂陷槽。

這個裂陷槽以天津薊縣為中心,從18億年開始到8億年前結束,持續了將近10億年,接受了來自周圍陸地數千至萬米厚的沉積物,這些沉積物深埋在地下,經過壓實、膠結等地質作用,變成了一層層的巖石。經過後期的地質作用改造(抬升以及漫長的風化剝蝕),形成了現今的面貌,像數千米厚的巨型天書,半遮半掩散露於華北多地。

02.

最完好的出露地點位於天津薊縣(現在的薊州區)。雖然經歷了億萬年,這套厚度巨大的巖層卻近於完美地抵禦住了的各種磨難,不同時間段內形成的地層之間接觸關係極為清晰,各種沉積現象和化石紀錄保存完好,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十分難得的地層紀錄,在中國地質界通常稱其為薊縣剖面。

最早向世人介紹薊縣剖面的科學家是高振西。在前人的基礎之上,經過3年艱苦卓絕而又非常詳細的野外調查,北大地質系的高振西、熊永先和高平於1934年6月在當時的《中國地質學會志》上用英文發表了華北地區中新元古代地層的初步研究結果,系統介紹了北京西山、河北興隆和天津薊縣等地的地層剖面。

基於當時的認知條件,高振西等將這套地層的稱為震旦系,因此他們的論文題目是:Preliminary Notes On Sinian Stratigraphy Of North China(華北震旦紀地層的初步研究)。從此,薊縣剖面名揚海內外地質界,李四光在其介紹中國地質的英文專著中稱「薊縣剖面之佳在中國乃至整個歐亞大陸恐無出其右者」。

晚年的高振西院士

03.

2018年9月,筆者與來自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研究所學所鄧乃恭、彭華、張瑞豐、孫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特聘教授葛肖虹,北京地勘局工程處的陳芃,永定河研究會的劉德泉以及北京工業大學的梁蓮姬等對薊縣剖面進行了簡短的考察,從最底部的常州溝組一直到下馬嶺組,考察了每個組的地層頂底界線、主要巖性和沉積學特徵。

全體考察人員合影

自左到右依次為:孫堯,陳芃,彭華,葛肖虹,鄧乃恭,劉德泉,張瑞豐,蘇德辰,梁蓮姬

常州溝組典型的巖石——砂巖及其層理構造

一步跨越7億年:常州溝組的時代為18億年,其下面基底變質巖的時代為25億年

說明:這張照片是2018年6月份為天津一位大學老師普及地學科普時拍攝。

研究串嶺溝組頁巖表面的沉積構造

研究串嶺溝組頁巖表面的沉積構造

團山子組典型的薄層砂巖與白雲巖互層:請非地質界的朋友告訴我哪層是砂巖,哪個是白雲巖?為什麼?地質界的朋友就不用回答了吧。

葛肖虹老師在團山子組地層前

大紅峪組巖漿巖前討論:大紅峪組巖漿巖中的鋯石精確測年結果為16.25億年。

大紅峪組上面的波痕(距今約16億年)

高於莊組典型的白雲質灰巖,表面風化後的顏色與新鮮面的顏色截然不同,不要被表面現象欺騙喲。

楊莊組典型的巖石

楊莊組典型的巖石

鐵嶺組中的疊層石

鐵嶺組中的疊層石

鐵嶺組與下馬嶺組的分界線,下部為鐵嶺組巖石,上部為下馬嶺組巖石,兩組巖石中間曾經有較長時間的沉積間斷,標誌著鐵嶺組巖石形成之後,由於當時的海平面下降而成為陸地,被稱為「芹峪運動」或「芹峪上升」

鐵嶺組與下馬嶺組的分界線,圖中為劉德泉先生

近百年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專業的地質學家在萬卷天書中尋找著各自關於地球演化的答案,足跡遍布於華北的千山萬水,成果飛揚在各種專業媒體,並且,一幕幕精彩的科學劇仍在不停上演中。

文章來源於網絡。本文僅做學習交流使用不做商業用途,如不慎侵權請聯繫礦小雲。感謝理解~~

相關焦點

  • 地層剖面實測與剖面圖、柱狀圖的繪製
    目錄一、目的和要求二、野外實測剖面的步驟三、室內製作地層剖面圖四、室內製作綜合地層柱狀圖
  • 【一日一題】(411)地層剖面
    1.地層剖面示意圖中甲時期的大氣環流特點是A. 受西北季風影響增強    B. 受東南季風影響增強C. 受東南信風影響增強    D. 受河陸風影響增強【答案】1. C    2. B   3. B【解析】【1題詳解】讀圖可知,距今1.9萬年時期薩拉烏蘇河流域的地層為湖沼相,因此當時的自然環境可能是氣候暖溼,溼地增加。
  • 沉積巖巖石地層剖面測量的基本要求
    測制沉積巖地層剖面的目的是了解沉積序列的巖石組成和結構,正確建立調查區的巖石地層層序,合理劃分正式和非正式巖石地層填圖單位。沉積巖巖石地層的填圖單位要劃分到組,組內必須劃分到段並進行翔實填繪。測好地層剖面的三點基本要求1、剖面測制中詳細分層描述是關鍵,分層描述要帶著基本層序 和相分析的理念;雲南羅平中三疊統關嶺組二段中部地層劃分基本層序野外描述要點首先弄清楚區域內的基本層序類型
  • 天津薊縣疊層石地質公園近期將接待遊客
    新華網天津12月8日電 目前,天津薊縣正在加緊建設中的鐵嶺疊層石地質公園接近收尾,近期將向社會開放。據介紹,中上元古界是袒露在薊縣城北府君山至下營鎮常州村的標準地層剖面,全長25公裡,記載距今18.5億至8億年的地質演變史,被譽為「世之瑰寶」和「大地史書」,1984年被國務院列為我國第一個國家級地質自然保護區。
  • 秦皇島柳江向斜地層剖面典型巖石圖冊
    書中以地質年代為縱坐標,用5 個典型路線實習剖面展示了自新元古界青白口繫到中生界上侏羅統共計23 個地層組的巖石特徵,按照上下層位關係從老到新順序編排各種巖石類型。其中,採用野外剖面照片42 張、手標本圖片25 張和薄片照片184 張等,每幅圖片均附有對地學愛好者很容易接受和理解的簡要說明。
  • 知識窗▏海底淺地層剖面探測及其作業應用
    ⒈ 海底剖面儀的主要分類⑴淺地層剖面測量是利用聲波在海底以下介質中的透射和反射,採用聲學回波原理,獲得海底0m~80m淺層聲學剖面的一種地球物理調查方法。⑵單道地震測量是利用地震波在海底以下介質中的透射和反射,採用聲學回波原理,獲得海底0m~800m淺層聲學剖面的一種地球物理調查方法。
  • 北戴河實習帶上ta:《秦皇島柳江向斜地層剖面典型巖石圖冊》
    書中以地質年代為縱坐標,用5 個典型路線實習剖面展示了自新元古界青白口繫到中生界上侏羅統共計23 個地層組的巖石特徵,按照上下層位關係從老到新順序編排各種巖石類型。其中,採用野外剖面照片42 張、手標本圖片25 張和薄片照片184 張等,每幅圖片均附有對地學愛好者很容易接受和理解的簡要說明。
  • 薊縣東營坊遺址碳14測年 4萬年前就有"天津人"
    國際權威檢測機構美國貝塔放射性碳測年實驗室日前對取自薊縣東營坊遺址發掘區地層內的動物骨骼樣本採用加速器質譜碳―14測年法進行了分析檢測,測定薊縣東營坊舊石器遺址絕對年代為超過距今43500年。 2005年3月,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對薊縣北部地區開展了舊石器考古專題調查,發現石器地點27處,分布範圍涵蓋薊縣6個鄉鎮,採集到大量石製品。2007年,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聯合組隊,對2005年調查時所發現的舊石器地點之一――東營坊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面積200平方米,共出土石製品90餘件,石器埋藏層位清楚。
  • 區域地層的研究!
    塔普萊山組是分布極廣的一個單位,覆蓋在下冰磧層上,為明顯的整合或假整合接觸,主要是暗灰色極薄而均勻的薄層狀粉砂巖,在所有剖面中都有分布;同時,有許多酸鹽夾層。塔普萊山組底部(廷得爾皮納頁巖段)黑色頁巖的穩定性多半被誇大了,因為許多地區(如德波特溪)的塔普萊山組,除近底部夾薄層狀灰色白雲巖之外,全都是粉砂巖。
  • 中國的11顆「金釘子」剖面分布
    黃泥塘金釘子——1997年批准的浙江常山縣奧陶系達瑞威爾階達瑞威爾階層型剖面黃泥塘「金釘子」剖面園區,以早中奧陶紀地層剖面和保存完好的筆石和牙形刺動物群化石為特色,再現了距今4.35億-5.1億年間地球海洋環境和生物群的演變歷史,是我國獲得國際地科聯組織確認的首枚「金釘子」,具有極高的地學科考價值,被譽名「地質史上的活教材」。
  • 中國的11顆「金釘子」剖面,你見過幾個
    「金釘子」是全球界線層型剖面和點位(GSSP)的俗稱。「金釘子」一旦在世界某個地方「釘下」,該地點就變成一個地質年代的「國際標準」,對照它,便可以對應標出其他巖層的「年齡」,是年代地層統一的「度量衡」。
  • 地質圖是怎麼畫出來的,明明只有很少剖面能顯露出來?
    根據這一基礎,按相應的標準對不同的地層填塗上不同的顏色,繪製出相應的地層柱狀圖,圖切剖面等要素,再經過一系列修飾,你就可以得到一幅五彩繽紛的地質圖啦。一、繪製地層剖面示意圖 1、地層剖面示意圖內容 地層剖面示意圖是表示地層在野外暴露的實際情況的概略性圖件。
  • Geological Journal:寒武系年代地層劃分新方法——碳同位素變化型...
    吳亞生等-GJ:寒武系年代地層劃分新方法——碳同位素變化型曲線我國多個沉積盆地深部寒武系以白雲巖為主,且缺失可用於地層對比的化石信息,因此如何對這些白雲巖地層進行年代地層劃分是國內外研究的重點與難點。新疆柯坪的蓬萊壩發育了一條完整的近千米的寒武系白雲巖剖面,前人曾對這條剖面開展了大量的地層學研究,由於中上統數百米地層不含化石,此前一直無法進行階一級的精細年代地層劃分。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吳亞生副研究員與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國石油塔裡木油田公司、美國蒙特克萊爾大學的專家合作,對蓬萊壩剖面495個樣品開展了碳同位素研究,獲得了一條高質量的碳同位素曲線(圖1)。
  • 地質剖面測量的這些知識點,值得收藏!
    地質剖面測量屬於工程中的基礎操作,現階段一般情況下會選擇在地質填土工作的開始階段進行,只有少數因為實際情況的不同而放在工程後期進行。它是指測定剖面線上地形點以及工程點的位置和高程,嚴格按照規定的正確比例尺繪製成的圖。
  • Geological Journal:寒武系年代地層劃分新方法——碳同位素變化型曲線
    我國多個沉積盆地深部寒武系以白雲巖為主,且缺失可用於地層對比的化石信息,因此如何對這些白雲巖地層進行年代地層劃分是國內外研究的重點與難點。新疆柯坪的蓬萊壩發育了一條完整的近千米的寒武系白雲巖剖面,前人曾對這條剖面開展了大量的地層學研究,由於中上統數百米地層不含化石,此前一直無法進行階一級的精細年代地層劃分。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吳亞生副研究員與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國石油塔裡木油田公司、美國蒙特克萊爾大學的專家合作,對蓬萊壩剖面495個樣品開展了碳同位素研究,獲得了一條高質量的碳同位素曲線(圖1)。
  • 浙江安吉發現地層"天書":記錄5億年前海綿生物演化
    中新網杭州11月18日電(記者 王逸飛 通訊員 陳毛應)18日,全國地層委員會25名專家在浙江省湖州市確認,位於當地安吉縣的杭垓剖面,揭示了4.44億年前較深水相的底棲生物群落面貌,為研究海綿生物演化揭開了一個重要窗口。專家將其喻為地層「天書」,在此基本可以領略地球演變史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