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實習帶上ta:《秦皇島柳江向斜地層剖面典型巖石圖冊》

2020-12-03 湘湘愛旅行

內 容 提 要

本書為秦皇島柳江向斜地層層序巖性圖集。書中以地質年代為縱坐標,用5 個典型路線實習剖面展示了自新元古界青白口繫到中生界上侏羅統共計23 個地層組的巖石特徵,按照上下層位關係從老到新順序編排各種巖石類型。其中,採用野外剖面照片42 張、手標本圖片25 張和薄片照片184 張等,每幅圖片均附有對地學愛好者很容易接受和理解的簡要說明。

全書圖文配合、文字簡明流暢,可供大專院校地質專業和其他相關專業實習參考使用,同時可供從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等廣大地質工作者、業餘愛好者及科考、觀光旅遊者為了解秦皇島柳江向斜地層巖石方面的知識需求使用。

柳江向斜位於秦皇島市柳江村石門寨燕山褶皺帶山海關古隆起區,總體呈較平緩的向斜盆地,東瀕太平洋板塊,北依內蒙地軸,西鄰山西斷隆,南以深大斷裂為界。該地區由太古宙綏中花崗巖構成結晶基底,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作為第一套蓋層,古生界—中生界構成後續沉積蓋層。各地層發育齊全,地質現象繁多,被國內外地質學家譽為「地質搖籃」。

秦皇島柳江向斜地區也是國家級地質公園,有十分豐富的地質遺蹟和地質景觀資源,被稱為華北地臺地質演化的教科書。它以獨特的魅力,吸引了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華北科技學院和防災科技學院等百餘所大專院校的地質學、地質工程、資源勘查、水文與水資源等專業的本科生到此實習。本書展示的地層層序剖面為高校教學的經典路線剖面,真實地記錄著距今1000 ~ 20Ma 的地球巖石的演化歷史。本書是一本地學實踐科普圖集,可以滿足大專院校師生教學、廣大地質工作者、業餘愛好者及科考、觀光旅遊者對了解秦皇島柳江向斜地層層序巖石學知識的需求。

本書編寫過程中,自然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與防災科技學院、華北科技學院師生聯合,在經典實習路線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採集了野外路線剖面景觀圖照片和不同時代的地層手標本,同時製作了89 件薄片。本書選用剖面照片34 張、巖石手標本圖片25 張和薄片顯微照片182 張。

全書共分8 個部分,分別為自然地理和人文景觀、柳江向斜地質概況、青白口系—下寒武統張崖子—東部落地層、寒武系東部落—潮水峪地層、奧陶系石門寨西亮甲山地層、石炭系—二疊系石門寨西—瓦家山地層、上三疊統—下侏羅統黑山窯後村—大嶺地層和柳江向斜地質演化歷史。

本書由蘇桂芬、於曉輝、劉鳳民、楊德方、馮俊嶺、任香愛編寫完成,參與整理編輯、圖像採集與集成的人員還有張晨光、周毅、劉向東、馮丹、徐豔秋、孫東洵、陳佳、侯禮富、劉雲浩、滕超、王燕嵐、曹軍、戴玉婷、史忠濤、郭鵬飛、焦港輝、汪嘯、楊天宇。

特別感謝自然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領導及防災科技學院、華北科技學院專家對編寫本書的支持和幫助。

由於時間緊迫、水平有限,本書難免存在疏漏、不妥之處,懇請各位讀者給予批評指正,在後續工作中我們會持續予以改進。

編 者

2018 年7 月

目 錄

前 言

1 自然地理和人文景觀

1.1 地理位置

1.2 氣象與水文

1.3 地貌與植被

1.4 人文旅遊資源

2 柳江向斜地質概況

2.1 構造特徵

2.2 巖漿活動

2.3 礦產

2.4 地層特徵

3 青白口系張崖子—東部落地層

3.1 剖面與巖性

3.2 巖石特徵

4 寒武系東部落—潮水峪地層

4.1 剖面與巖性

4.2 巖石特徵

5 奧陶系石門寨西亮甲山地層

5.1 剖面與巖性

5.2 巖石特徵

6 石炭系—二疊系石門寨西—瓦家山地層

6.1 剖面與巖性

6.2 巖石特徵

7 上三疊統—下侏羅統黑山窯後村—大嶺地層

7.1 剖面與巖性

7.2 巖石特徵

8 柳江向斜地質演化歷史

8.1 太古宙—古元古代基底形成階段

8.2 中—新元古代裂塹發育階段

8.3 古生代穩定蓋層發育階段

8.4 中—新生代濱太平洋構造演化階段

【來源:我愛礦物】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秦皇島柳江向斜地層剖面典型巖石圖冊
    書中以地質年代為縱坐標,用5 個典型路線實習剖面展示了自新元古界青白口繫到中生界上侏羅統共計23 個地層組的巖石特徵,按照上下層位關係從老到新順序編排各種巖石類型。其中,採用野外剖面照片42 張、手標本圖片25 張和薄片照片184 張等,每幅圖片均附有對地學愛好者很容易接受和理解的簡要說明。
  • 難得的地層紀錄:薊縣剖面
    雖然經歷了億萬年,這套厚度巨大的巖層卻近於完美地抵禦住了的各種磨難,不同時間段內形成的地層之間接觸關係極為清晰,各種沉積現象和化石紀錄保存完好,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十分難得的地層紀錄,在中國地質界通常稱其為薊縣剖面。 最早向世人介紹薊縣剖面的科學家是高振西。
  • 沉積巖巖石地層剖面測量的基本要求
    測制沉積巖地層剖面的目的是了解沉積序列的巖石組成和結構,正確建立調查區的巖石地層層序,合理劃分正式和非正式巖石地層填圖單位。沉積巖巖石地層的填圖單位要劃分到組,組內必須劃分到段並進行翔實填繪。測好地層剖面的三點基本要求1、剖面測制中詳細分層描述是關鍵,分層描述要帶著基本層序 和相分析的理念;雲南羅平中三疊統關嶺組二段中部地層劃分基本層序野外描述要點首先弄清楚區域內的基本層序類型
  • 早元古宙巖石的地層和地質年代
    早元古宙巖石的地層和地質年代早元古宙(中前寒武紀)巖石的地層和地質年代學的不同方面的討論是在W.R.範施馬斯等人的領導下進行的。範施馬斯指出,年齡(銣-鍶法)為21億年的尼皮新輝綠巖從底到頂侵入了休倫群,而且是在巖層褶皺期侵入的。
  • 【大河之北·山地高原篇③】巖石訴說
    狼鰭魚、豐寧原羽鳥、華美金鳳鳥……以熱河生物群為代表,封印在巖石中的那些生命,定格了億萬年來河北大地上曾經的生機勃勃。「四次為海,四次為山;彈丸之地,五代同堂」……從95年前開始吸引北大師生前來實習並走出3位院士的秦皇島柳江盆地,而今已成「哺育地學人才的搖籃」。在科學面前,每塊巖石都有自己的故事。
  • 美圖欣賞|地點:河北秦皇島北戴河鴿子窩公園,事件:看紅日浴海
    (地點:河北秦皇島北戴河鴿子窩公園,事件:看紅日浴海)當冬日寒氣逼人的時候,多渴望陽光灑在身上,驅走寒冷,留下溫暖!(地點:河北秦皇島北戴河鴿子窩公園,事件:看紅日浴海)冬天裡的陽光是那麼的可貴,而鴿子窩公園裡就能帶你欣賞這冬日裡的暖陽。
  • 秦皇島北戴河,名字聽上去就很美。這裡的海水很乾淨,沙……
    秦皇島北戴河,名字聽上去就很美。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秦皇島北戴河
  • 地層剖面實測與剖面圖、柱狀圖的繪製
    目錄一、目的和要求二、野外實測剖面的步驟三、室內製作地層剖面圖四、室內製作綜合地層柱狀圖
  • 知識窗▏海底淺地層剖面探測及其作業應用
    航道工程中的埋藏基巖面:具有典型多次拋物線的起伏變化,灰度較黑,聲線無穿越,見下圖。⒊ 單道地震剖面解釋地震剖面解釋建立在聲阻抗理論的基礎上,換能器以一定的時間間隔向海底發射聲脈衝,聲波在遇到聲阻抗特性不同的介質時,在界面上會產生反射。
  • 巖土知識:向斜的地形特點
    向斜地形特點:從形態上看,向斜一般是巖層向下彎曲。因此,從地形的原始形態看,向斜往往會成為谷地。但是,由於向斜槽部受到擠壓,物質堅實不易被侵蝕,經長期侵蝕後反而可能成為山嶺,相應的背斜卻會因巖石拉張易被侵蝕而形成山谷。因此,我們應該根據巖層新老關係來確定一個褶皺是背斜還是向斜(參看褶曲詞條),而不能單憑地表形態來判斷。工程應用向斜是良好的儲水構造。向斜處適合建水庫。
  • 永遠玩不夠的大海 秦皇島 北戴河
    北戴河的自然景觀稍微多一些,而秦皇島比較多的人文景觀,當然景色也很好!我們每天悠悠閒閒地逛些景點,晚上就在周圍的海產品市場買點海鮮自己回民宿做。2、沙雕海洋樂園 沙雕海洋樂園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由秦皇島金沙灣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創辦。是集主題遊樂區、濱海休閒區、海天溫泉度假區為主的綜合性旅遊度假勝地。
  • 【一日一題】(411)地層剖面
    1.地層剖面示意圖中甲時期的大氣環流特點是A. 受西北季風影響增強    B. 受東南季風影響增強C. 受東南信風影響增強    D. 受河陸風影響增強【答案】1. C    2. B   3. B【解析】【1題詳解】讀圖可知,距今1.9萬年時期薩拉烏蘇河流域的地層為湖沼相,因此當時的自然環境可能是氣候暖溼,溼地增加。
  • 每日一題 | 背斜與向斜的區分方法,你掌握了嗎?
    下圖示意某礦區地質剖面。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 如果你愛大海,有生,一定冬天來北戴河看次海
    冬季的1月,河北秦皇島旅遊度假區北戴河迎來了一個新的季節循環,因為離北戴河只有一個小時的車程,每年冬天我都會和攝影朋友們一起去看日出和冰海奇觀,這一次,幾個人在凌晨5點從家出發,7點準時到達太陽升起的虎石灘,今年1月的北戴河,早晨氣溫仍在零度以下,海邊更冷,天賜勤奮,幸運的是,這次我看到了日出
  • 秦皇島親子遊|北戴河遛娃好去處,讓小朋友尖叫的親子主題樂園
    不僅能讓娃酣暢漓淋地消耗使不完的體力更重要的是還能早教益智它就是——集發農業夢想王國全新水樂園戲水樂園是秦皇島娛樂性和趣味性於一體的大型室外親子戲水樂園。交通線路公交出行:秦皇島市區:乘坐34路公交車至海濱汽車站—換乘5路公交車—集發股份公司下車北戴河火車站:乘5路公交車—集發股份公司下車。自駕出行:秦皇島市西部快速路—機場引線導航至北戴河集發觀光園即可崔各莊環島乘車至集發農業夢想王國大約10分鐘路程
  • 秦皇島獲重大發現:8億年前全球大規模海陸變遷地址遺蹟現身
    本文圖均為 微博@河北日報 圖11月13日消息,11月10日,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教授吉羊在秦皇島市海港區長城公路旁指著一段崖壁告訴筆者,這一處保存完好的地質遺蹟就是著名的柳江盆地地質遺蹟「六大不整合面」中的薊縣運動地質運動剖面,位於秦皇島市海港區駐操營鎮莊河村北、長城景觀公路北側有一處保存完好的地質遺蹟
  • 向斜背斜
    褶皺的基本單位是褶曲,褶曲有兩種基本形態,一種是向斜,一種是背斜。褶皺構造中褶曲的基本形態之一,與「向斜」相對。背斜外形上一般是向上突出的彎曲。巖層自中心向外傾斜,核部是老巖層,兩翼是新巖層(這一點是其與向斜的根本區別)。但是,由於向斜槽部受到擠壓,物質堅實不易被侵蝕,經長期侵蝕後反而可能成為山嶺,相應的背斜卻會因巖石拉張易被侵蝕而形成谷地。
  • 背斜與向斜測試題
    (1)圖中A、B、C、D四處,屬於背斜的是_____________,屬於向斜的是_____________。(2)此時,背斜在地貌上是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向斜在地貌上是,原因是_____________。(3)找油區應在圖中的_____________處,找地下水應在_____________處。(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應選擇在_____________處,原因是_____________。
  • 多圖帶你認識背斜與向斜(附創新教學方法)
    地質作用是個緩慢的過程,我們無法直接展現褶皺形成過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用不同顏色的橡皮泥代表不同底層,再對其施加外力,模擬褶皺的形成。位於四川的四姑娘山的一座山峰就是典型的向斜成山。我們同樣可以用橡皮泥模型來演示「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