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獲重大發現:8億年前全球大規模海陸變遷地址遺蹟現身

2021-01-07 瀟湘晨報

本文圖均為 微博@河北日報 圖

11月13日消息,11月10日,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教授吉羊在秦皇島市海港區長城公路旁指著一段崖壁告訴筆者,這一處保存完好的地質遺蹟就是著名的柳江盆地地質遺蹟「六大不整合面」中的薊縣運動地質運動剖面,位於秦皇島市海港區駐操營鎮莊河村北、長城景觀公路北側有一處保存完好的地質遺蹟。這一距今8億年——5.4億年間形成的地質遺蹟的再次發現,不僅為地球大規模海陸變遷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佐證,也填補了柳江盆地地質遺蹟研究的一項空白。為尋找這一遺蹟,吉羊教授和東北石油大學姜耀儉、柳成志三位教授苦苦尋找了三十年。

來源:河北日報

轉自:澎湃新聞

【來源:生活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重慶主城現2.5億年前的波痕遺蹟 發現者建議修地質公園
    經專家初步判斷,這是2.5億年前海洋波浪形成的波痕。而在重慶主城境內,五處波痕遺蹟集中存在的情況尚屬罕見,也證明著重慶曾是汪洋大海一說絕非空談。經實地考證,張鋒給出了他的初步判斷:這確為2.5億年前的波痕遺蹟;而佐證物,就是眼前這種「貌不驚人」,四周隨處散落的石塊。「你看這塊灰色石頭的表面,像不像有小蟲子在爬?」根據張鋒的介紹,記者得知,這就是蠕蟲狀灰巖,它因其表面含有形似蠕蟲的粒狀體而得名。作為三疊紀早期的標誌性巖石,它給了我們更準確的斷代信息:三疊紀早期,約2.5億年前。
  • 2020年中考地理複習資料:海陸變遷
    海陸變遷     一、 地表形態變化:處於不停息的運動變化之中     海洋——陸地: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海洋生物化石;地中海不斷縮小     陸地——海洋:臺灣海峽森林林遺蹟;東非大裂谷將形成海洋     二、 大陸漂移假說:魏格納和假說內容(
  • 《海陸的變遷》說課稿
    《海陸的變遷》說課稿 http://www.hteacher.net 2018-04-02 11:53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2019年中考地理海陸變遷複習資料總結
    中考地理海陸變遷複習資料總結 一、 地表形態變化:處於不停息的運動變化之中 海洋——陸地: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海洋生物化石;地中海不斷縮小 陸地——海洋:臺灣海峽森林林遺蹟;東非大裂谷將形成海洋 二、 大陸漂移假說:魏格納和假說內容(P33) 三、 板塊構造學說
  • 20 億年前化石訴說石家莊滄桑巨變!晚報記者帶您零距離走近太行山前寒武紀古生物遺蹟
    河北地質大學教授馬寶軍和他的團隊,在千年古縣石家莊市井陘縣境內,新近發現距今 20 億年之前古生物遺蹟層,以及疊層石礁體群。這兩處遺蹟的發現,可以作為地質工作者進一步研究前寒武紀沉積環境及早期古生物的一個窗口。他們所研究的地層屬於中元古界長城系趙家莊組(地質學術名)。該組可劃分為 4 段,包括粗碎屑巖層、砂巖頁巖互層、頁巖層和疊層石藻礁層。
  • 難點解析(3) 大洋的生成、消失與海陸變遷
    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標題下方的藍色「初中地理寶典」關注我們~            大洋的生成、消失與海陸變遷  一.難點解析海陸變遷就是指海洋變成陸地、陸地變成海洋,即「滄海桑田」的變化。海陸變遷是由地殼運動引起的。
  • 河北井陘發現距今20億年前古生物遺蹟層及疊層石礁體群
    河北地質大學教授馬寶軍和他的團隊,在千年古縣石家莊市井陘縣境內,新近發現距今20億年之前古生物遺蹟層,以及疊層石礁體群。這兩處遺蹟的發現,可以作為地質工作者進一步研究前寒武紀沉積環境及早期古生物的一個窗口。他們所研究的地層屬於中元古界長城系趙家莊組(地質學術名)。該組可劃分為4段,包括粗碎屑巖層、砂巖頁巖互層、頁巖層和疊層石藻礁層。
  • 中國發現14.3億年前古海底「黑煙囪」 - 新聞回顧
    中國發現14.3億年前古海底「黑煙囪」 2003年6月6日         華聲報訊:中國科學家經過長期不懈的野外「追蹤」,終於在世界上首次發現完整的古海底「黑煙囪」,這些億萬年前生長在海底的「黑煙囪」不僅能噴「金」吐「銀」、形成海底礦藏,而且很可能和生命起源有關。
  • 井陘一地發現距今20億年前古生物遺蹟層,加以規劃將不可限量!
    河北地質大學教授馬寶軍和他的團隊,在千年古縣石家莊市井陘縣境內,新近發現距今20億年之前古生物遺蹟層,以及疊層石礁體群。這兩處遺蹟的發現,可以作為地質工作者進一步研究前寒武紀沉積環境及早期古生物的一個窗口。 他們所研究的地層屬於中元古界長城系趙家莊組(地質學術名)。
  • 發現神秘的水下遺蹟,一萬年前遺蹟,真的是史前文明嗎?
    發現神秘的水下遺蹟,一萬年前存在過更發達的史前文明嗎?根據科學家的推算,地球已經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了40多億年,至於地球上的統治者更替了多少次,就不得而知了。不過,人類通過研究歷史遺蹟和化石,能夠了解到的是,在6500萬年前,地球的霸主是恐龍,統治地球長達1.6億年,但是由於一場全球毀滅性的災難,恐龍也沒能逃過一劫。雖然我們通過考古等方式,發現了不少歷史遺蹟,但是世界上依然有很多我們沒有發現的秘密,我們的歷史也就能夠追溯到300萬年前,而這也僅僅是我們了解的皮毛。至於猿人是如何進化人類的?
  • 2020山東教師招聘面試:《海陸的變遷》說課稿
    為了大家能夠更好的備戰山東教師招聘考試,中公教育小編特整理了山東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備考資料,今天給大家帶來:2020山東教師招聘面試:《海陸的變遷》說課稿,希望可以幫助大家,預祝大家考試順利!
  • 5.8億年前「八臂仙母蟲」化石現身貴州(圖)
    5.8億年前「八臂仙母蟲」化石現身貴州(圖) 2008年02月01日 09:25 來源:科技日報 發表評論 (科技日報圖)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所新元古代研究組在貴州江口縣翁會村的一個小山坡上,發現了大約5.8
  • 河北1地重大發現!
    河北地質大學教授馬寶軍和他的團隊,在千年古縣石家莊市井陘縣境內,新近發現距今20億年之前古生物遺蹟層,以及疊層石礁體群。這兩處遺蹟的發現,可以作為地質工作者進一步研究前寒武紀沉積環境及早期古生物的一個窗口。他們所研究的地層屬於中元古界長城系趙家莊組(地質學術名)。
  • 發現8億年前撞擊地球的小行星雨!是毀滅恐龍那次的30-60倍
    其中一些可能引發了一些重大事件,塑造了如今我們的家園。8億年前的小行星雨規模巨大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8億年前,一場大規模的小行星雨襲擊了地球和月球。研究人員認為,在這場可怕的小行星雨中,與地球相撞的小行星比66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大很多。
  • 2.5億年前重慶是一片汪洋大海?重慶首次發現三疊紀波痕遺蹟
    第1眼-重慶廣電消息,近日,古生物愛好者在北碚境內發現一面巨大的條紋石壁。據專家判斷,這是海洋波浪形成的波痕,可以推測2.5億年前重慶是一片汪洋大海。這也是我市首次發現三疊紀時期的波痕遺蹟。據古生物愛好者市民伍定金介紹,他們當時登山的時候發現了這面石壁,它與周圍的環境明顯不同,像波浪一樣,醒目壯觀。波痕遺蹟本身並不罕見,但是海洋的波痕卻不多見。重慶市地勘局208地質隊正高級工程師、古生物學專家張鋒博士告訴記者,這是重慶地區經歷最後一個海洋時期的直接證據,從周圍的巖石形態可以判斷,這一面波痕石壁距今2.5億年,屬於三疊紀早期。
  • 縉雲山首次發現「似木賊」化石 1.8億年前它是片巨大的湖邊森林
    在1.8億年前,這座雄偉挺拔的高山其實是一個巨大的湖邊森林。近日,北碚市民伍定金在縉雲山生態環道的一處石壁上,發現了一塊「奇石」,後經專家鑑定為1.8億年前的「似木賊」化石。結合今年6月在北碚自然世界公園內發現的遠古湖泊沉積所留下的流水波痕遺蹟,一個個關於歷史變遷的細節逐漸串聯在一起,勾勒出縉雲山的「前世」畫面——浩瀚無際的古巴蜀湖,湖邊分布有綠色森林。
  • 掰開石頭,他發現一朵1.8億歲的「雛菊」
    張鋒博士查看發現化石的石壁。化石上的圓點就像一朵「雛菊」。縉雲山是重慶主城「四山」之一,每年都有大量市民、遊客來踏青賞綠。但你知道嗎?在1.8億年前,這座雄偉挺拔的高山其實是一個巨大的湖邊森林。近日,市民伍定金在縉雲山生態環道的一處石壁上發現了一塊「奇石」,後經專家鑑定為1.8億年前的「似木賊」化石。
  • 南沙發現國內最大海蝕遺蹟(組圖)
    記者近日獲悉,在南沙區黃閣鎮發現了一種奇特地質地貌——海蝕遺蹟,五千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汪洋,一些礁島不斷被衝蝕逐漸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巖洞,怪石嶙峋,從而形成了目前國內最大的海蝕遺蹟群和最大的海蝕穴。地質專家表示,這對研究廣州以及珠三角的地殼形成、珠江口古海灣的變遷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 【重磅】20億年前!井陘最新發現
    20億年之前古生物遺蹟層,以及疊層石礁體群。 【發現】 20億年前疊層石礁體群和古生物遺蹟層現身 馬寶軍所任教的河北地質大學,是自然資源部、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學,是原地質部直屬五大院校之一。在河北地質大學資源學院任教期間,他長期深入野外進行地質調查和地質構造的研究。
  • 2020山東教師招聘面試:海陸變遷《板塊的運動》教案
    2020山東教師招聘面試:海陸變遷《板塊的運動》教案 為了大家能夠更好的備戰山東教師招聘考試,中公教育小編特整理了山東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備考資料,今天給大家帶來:2020山東教師招聘面試:海陸變遷《板塊的運動》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