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點解析(3) 大洋的生成、消失與海陸變遷

2021-02-13 初中地理寶典

感謝您關注初中地理寶典微信公眾號!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標題下方的藍色「初中地理寶典」關注我們~            

大洋的生成、消失與海陸變遷  

一.難點解析

海陸變遷就是指海洋變成陸地、陸地變成海洋,即「滄海桑田」的變化。海陸變遷是由地殼運動引起的。大陸漂移──海底擴張──板塊構造,這是人類對地殼運動認識過程不斷深化發展的三部曲。

板塊學說認為地殼是有生有滅的。由於海底擴張,大洋底部不斷更新,大陸則只是隨著海底的擴張而移動。板塊在相對移動的過程中,或向兩邊張裂,或彼此碰撞,從而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或者大洋的生成發展伴隨著大陸的分合實現了海陸變遷。

大洋的發展階段可分為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衰退期、終了期、遺痕(地縫合線)等階段。大陸裂谷如東非大裂谷、貝加爾裂谷等被視為大洋的發展的胚胎期,它們正處於產生新地殼、兩側陸地將要外移的前夕。當兩側陸地完全斷開,大洋洋殼湧現並有海水進入,這就是大洋發展的幼年期,如紅海、亞丁灣等。幼年大洋進一步擴張,兩側大陸越漂越遠,期間逐漸形成開闊的深海平原和和宏偉的大洋中脊,大洋發展進入成年期階段,如大西洋、太平洋和北冰洋。太平洋在幹在各大洋中年齡最大,為過去泛大洋的收縮,這是大西洋、印度洋擴張的結果,說明太平洋已經進入大洋發展的衰退期。此時大洋兩側陸地相向運動,大洋進一步縮小成一個海域,就進入大洋發展的終了期,如地中海。最終海域消失兩板塊相撞,兩側陸地合二為一成一塊大陸,形成一條地縫合線,並由於板塊擠壓在地縫合線上形成高大的山脈,如世界最年輕的喜馬拉雅山脈,這便是大洋發展的遺痕階段。總結如下:

海陸變遷的過程:陸地斷裂(如東非大裂谷)—新的海域(如紅海)—青壯年的大洋(如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衰退的大洋(如太平洋)—古老海域(如地中海)—新的陸地山脈(如喜馬拉雅山脈)。

 

二知識鞏固

1.相傳有兩位仙人麻姑和王遠,一次麻姑對王遠說:「自從得了道接受天命以來,我已經親眼見到東海三次變成桑田。剛才到蓬萊,又看到海水比前一時期淺了一半,難道它又要變成陸地了嗎?「滄海桑田」在地理科學上的正確含義是(    )

A. 填海造陸種田

B. 比喻世事的變遷

C. 比喻海陸的變遷

D. 在海邊種植桑樹

2. 地處亞洲東南部的馬來群島地震火山頻繁,原因是(    )

A.大陸漂移造成的   B、海底擴張  C、海陸變遷的原因    D、板塊擠壓形成的

3.關於引起海陸的變化原因敘述不正確的(    )

A、 人類的填海造陸活動             B、地殼的運動

C.海平面的升降                     D、地球的運動

4.下列可以作為海陸變遷科學依據是的(   )

A.仙女麻姑曾三次看到東海變成陸地

B.地質工作者在喜馬拉雅山的巖石中發現有海洋生物化石

C.赤道地區的高山上有冰川

D.沿海地帶的地勢都很低

5.南極洲地處地球最南端,氣候嚴寒,蘊藏著豐富的煤炭(地質歷史時期的森林埋藏地下形成),對此解釋正確的是(    )

A.南極洲其後曾經溫暖溼潤           B.南極洲地區曾有茂密的森林

C.南極洲曾在溫暖地區,後因大陸漂移到達南極附近    D.地處板塊內部

 

答案:CDDBC

如果您想獲取其他相關信息,或者遇到什麼疑難問題需要幫助,請留言。也可掃描下面二維碼聯繫葉子老師諮詢,聯繫時可以說來自初中地理寶典。

相關焦點

  • 《海陸的變遷》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海陸的變遷》。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一、說教材教材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紐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先談談對教材的理解。《海陸的變遷》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二節的內容。
  • 2020山東教師招聘面試:《海陸的變遷》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海陸的變遷》。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一、說教材教材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紐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先談談對教材的理解。《海陸的變遷》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二節的內容。
  • 2020山東教師招聘面試:海陸變遷《板塊的運動》教案
    2020山東教師招聘面試:海陸變遷《板塊的運動》教案 為了大家能夠更好的備戰山東教師招聘考試,中公教育小編特整理了山東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備考資料,今天給大家帶來:2020山東教師招聘面試:海陸變遷《板塊的運動》教案,
  • 海陸變遷《板塊的運動》教案
    海陸變遷《板塊的運動》教案 http://www.hteacher.net 2018-04-20 15:49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世界的海陸分布》教案
    一、教學目標1.運用海陸分布圖和相關數據,描述世界的海陸分布特點;通過讀圖掌握世界七大洲的名稱、分布及各州的分界線。2.通過學習世界的海陸分布及七大洲,培養學生的觀察、想像、動手能力、填圖識圖的能力。3.通過對地球表面的認識,進一步認識我們生活的星球,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探究精神。
  • 大洲和大洋 說課稿
    三、說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通過閱讀海陸分布圖和海陸面積比較示意圖,知道海陸面積比例及全球海陸分布。2.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及大洋、海和海峽,並能在世界地圖上說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布特徵。
  • 《世界的海陸分布》說課稿
    《世界的海陸分布》是湘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二節的內容,主要介紹世界的海洋與陸地的概況。是學生在學習了《認識地球》的基礎上,初步認識世界海陸的分布和七大洲、四大洋分布。是前一節內容的拓展和延伸。同時也是以後世界地理等有關章節,解釋諸種地理現象分布的關鍵知識的準備階段,是世界地理知識系統的重要板塊和初中地理的重點內容。它既是學好世界地理的基礎,又是學習世界地理所必需具備的知識。
  • 《大洲和大洋》~說課稿~初中地理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地球和地圖》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地球的海陸分布特徵及七大洲四大洋,並為後面《海陸變遷》的學習打下基礎。【知識與技能】利用地圖說明全球海陸分布特徵,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和分布特徵。
  • 2020年中考地理複習資料:海陸變遷
    海陸變遷     一、 地表形態變化:處於不停息的運動變化之中     海洋——陸地: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海洋生物化石;地中海不斷縮小     陸地——海洋:臺灣海峽森林林遺蹟;東非大裂谷將形成海洋     二、 大陸漂移假說:魏格納和假說內容(
  • 2019年中考地理海陸變遷複習資料總結
    中考地理海陸變遷複習資料總結 一、 地表形態變化:處於不停息的運動變化之中 海洋——陸地: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海洋生物化石;地中海不斷縮小 陸地——海洋:臺灣海峽森林林遺蹟;東非大裂谷將形成海洋 二、 大陸漂移假說:魏格納和假說內容(P33) 三、 板塊構造學說
  • 2020山東教師招聘面試:大洲和大洋 說課稿
    三、說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通過閱讀海陸分布圖和海陸面積比較示意圖,知道海陸面積比例及全球海陸分布。2.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及大洋、海和海峽,並能在世界地圖上說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布特徵。
  • 秦皇島獲重大發現:8億年前全球大規模海陸變遷地址遺蹟現身
    本文圖均為 微博@河北日報 圖11月13日消息,11月10日,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教授吉羊在秦皇島市海港區長城公路旁指著一段崖壁告訴筆者,這一處保存完好的地質遺蹟就是著名的柳江盆地地質遺蹟「六大不整合面」中的薊縣運動地質運動剖面,位於秦皇島市海港區駐操營鎮莊河村北、長城景觀公路北側有一處保存完好的地質遺蹟
  • 教師招聘考試筆試地理《大洲和大洋》模擬題
    1.地球上的海陸分布有「三分陸地,七分海洋」之說,其中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圍繞的大洲是( )。A.亞洲 B.大洋洲 C.南極洲 D.非洲2.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 )。A.大洋洲 B.亞洲 C.南極洲 D.南美洲3.下列大洲中既位於北半球又位於西半球的大洲是( )。
  • 2018中考地理衝刺複習大綱:海陸分布
    一、海陸面積對比與分布: (1) 海洋佔71% ,陸地佔29% ,即通常所說的「三分陸地、七分海洋」(陸地面積佔1.49億平方公裡)。 (2)海陸分布: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東半球。 (3)世界之最:①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北美洲);②最大的半島: 阿拉伯半島 。 ③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④最小的大陸:澳大利亞大陸; ⑤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 三、七大洲與四大洋的位置: (1)七大洲與四大洋的面積排序:(亞、非、北美、南美、南極、歐、大洋)洲。
  • 大洲和大洋學案設計
    第二章 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學習目標利用地圖說明全球海陸分布特點,說出海陸所佔比例。2.運用地圖識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大洋、海和海峽。3.在世界地圖上說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布特徵。
  • 2018下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試題及答案解析:高中地理試講及答辯...
    (3)講清楚季風環流的成因。答辯題目:1.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是什麼?2.印度和我國東部季風區相比,季風的成因有什麼異同?(3)為什麼亞洲東部形成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風?【學生回答】(1)亞洲東部冬季風風向為西北風,夏季風為東南風。(2)亞洲東部季風的主要成因是海陸熱力差異。(3)亞洲東部有世界最大的海洋和最大的陸地,海陸熱力差異最為典型。
  • 兩大雨雪區,西南東北為重點,海陸又不消停?JTWC:1號颱風生成
    雪在東北雨在西南,全國大暖3天,拉尼娜又失效?分析:反彈受阻兩大雨雪區,西南東北為重點,海陸又不消停?
  • 2020年中考地理複習資料:世界的海陸分布
    世界的海陸分布     一、 海陸分布大勢:     七分海洋,三分陸地(71 %/ 29% );     無論怎樣把地球分成出兩個半球,都是水半球面積大於陸半球面積     二、 七大洲和四大洋     1、 幾人概念
  • 學霸必會:大洲和大洋
    2.世界海陸分布特點(1)陸地主要分布在東半球、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西半球。(2)地球上任何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積都大於陸地面積,陸半球的海洋面積同樣大於陸地面積。(3)半島:指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如我國的遼東半島、山東半島等。世界上最大的半島是阿拉伯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