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遺傳就胖,運動大抵是沒效果的』
有一些人,在健身遇挫時,心中會常常浮現這樣的念頭:「健身沒有效果,大概是我遺傳就胖」
緊接著是一連串的兵敗如山倒:將失敗合理化、自暴自棄、放棄先前努力的成果。最終體重恢復到原點,心情更加沮喪,進入永無止境的惡性循環中....
事實上,遺傳會影響人的胖瘦體態,不過它絕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最近,一項芬蘭的同卵雙胞胎研究報告進一步證實了「人定可以勝天」,遺傳不如人絕不能當作自我放棄的藉口。
芬蘭學者從他們國家的人口資料庫中抓出202對男性同卵雙胞胎進行長期追蹤,雙胞胎因為基因相同,又通常住在同個屋簷下,生活習慣往往極為類似。幸好,研究者找到5對運動習慣相差極大的雙胞胎,一個熱愛運動,一個是沙發馬鈴薯,運動習慣不同的雙胞胎,會產生什麼樣的差異呢?
▲ 雙胞胎平均活動量差三倍以上(LTMET :1.2 VS 3.9)
LTMET3.9約等於慢跑半個小時或者快步走1小時
▲ 胰島素敏感度低會使體內血糖升高
長此以往還會伴有糖尿病的危險
〄. 人醜不能怪父母
「 基因說,終於可以卸掉這口鍋了」
研究成果表明:我們的樣貌除了來自父母的基因外,也受後天因素影響,飲食、運動習慣、教育水平、工作環境等條件共同塑造每個人的最終樣貌,因此,以後再也不要將自己美不美的問題推卸給父母啦,那是因為你沒有一個健康的運動習慣。
〄. 人笨不能怪社會
「 社會說,終於我也可以卸掉這口鍋了」
研究還發現,運動者常使用大腦內控制與規划動作(motor-planning)的神經,使得這個區域比普通人發達,反應更加靈敏、迅捷。年輕時這種差異現象表現還不是很明顯,等到老年後,經常不運動的人就等著「老年痴呆」吧....
最後的十年如何度過,完全取決於現在的你
▲ 加拿大心臟基金會用分割畫面的方式提醒人們
要從當下開始注重運動
What will your last 10 years look like
看完這篇文章,還不趕緊給媽媽道歉
這些年你都錯怪她啦!
人醜就要多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