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學什麼?有人說是學佛的智慧,有人說要學佛的慈悲。
這是一個很大議題,古往今來還沒有一個統一答案,七葉君同樣答不上來。不過,佛法中有這八種德行。佛說:學佛人都應該知道、且在學佛過程中貫徹這八點!
據《大正藏·法海經》記載:有一次,佛對上首弟子、神通第一尊者大目犍連說:「吾自今後,不復說戒。汝等可自共說戒。」
原來,那日佛欲向弟子宣說戒律之時,其中有一個不守戒的弟子混入其中。佛覺得,如果有幸得面授佛法戒律的弟子都不能守戒,那將來佛於大眾中說法,會更為不易,真正信、行、願的佛弟子會更少。
所以,佛當下做了一個決定:佛從今以後不在說戒,將來每月十五說戒慣例由大目犍連等弟子主持!
大目犍連謙讓道:「如來猶天雨,百穀草木,無不仰榮。弟子德淺道小,人不服信。」願佛哀愍眾生,繼續宣講戒律,「使一切獲安,得信得正。」如此,再三懇請。
佛見大目犍連尊者殷勤懇切至此,亦為增加弟子們向眾生弘法的信心,佛乃為群弟子宣說佛法八德。在佛看來,只要弟子們能認真領悟、貫徹這種德行,便能度己度人!
具體哪八種德行呢?在佛看來,世間萬物唯大海有類似佛法的品德。因此,佛以大海為喻,以大海八德來對比佛法八德。這德行具體包括:
1、「無滿不滿」
佛法與大海一樣,能匯納百川,永遠沒有容納的上限。這就要求學佛人永無止境,萬不可自以為窮盡佛法真理。
2、「不失常法」
大海潮起潮落,皆有規律可循。學佛弟子的言行也要始終如一,學會堅守,不犯禁戒,不失常法。
3、「唯有一味」
海水廣不可量,卻只有一種味道。佛法也是如此,學佛之人要惟精惟一,不可摻雜外在的東西。
4、「無能限者」
佛認為,世間沒有任何一種能阻止海水的力量。同樣在人心中,也沒有一種能阻止僧法的力量。
5、「無不備有」
大海之中,金、銀、琉璃、摩尼珠等七寶匯聚。而佛法之中,有三十七種修行方法,稱之三十七助道法。世間道法無不包含其中。掌握三十七品道寶,佛弟子就能「化導群生,淨己佛土」。
6、「妙德難量」
在佛眼中,大海之中有龍王,那是海族敬仰的對象。而在這三千大千世界之中,諸佛菩薩同樣是眾生所敬仰的對象。「教化之功,彌茂彌美」,沒有任何其餘身份之人可比擬。
7、「無不受之」
大海納萬川,無止無休。佛法亦如是,任何種姓之人,不論你是貴是賤,是尊是悲。只要你「來入正化,服習大道」,不管你此前是王族,還是賤奴,都「同為一味,無非釋子」。佛菩薩面前,眾生平等。
8、「無諸穢濁」
佛認為,「大海清淨,不受死屍,無諸穢濁。」學佛人應該入大海一樣,清淨無礙。「非清淨梵行者,一不得受,棄之遠之。」
在佛看來,佛弟子只有謹守這八種德行,正法就不會有毀;貫徹這八種德行,才能不忘學佛初衷,修得淨業,不墮魔道,度己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