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1842字,閱讀時間約3.5分鐘
粉絲@小熊大熊一起跑最近當了媽媽,月子期間氣溫逼近30℃,家裡也很熱。她自己穿件薄長袖睡衣,也給孩子穿著涼爽的小紗布衫。但最近因為穿衣服的問題和姥姥起了爭執。
姥姥覺得小寶寶剛出生,非常脆弱,當然要穿得厚一點,而且家裡能不開窗就不開窗,連睡覺時都要給娃穿上襪子。媽媽認為寶寶已經穿的夠多了,而且生娃前也總聽朋友說起,新生寶寶怕熱。似乎兩方都有道理,那麼新生寶寶到底是怕冷還是怕熱呢?
新生兒怕冷還是怕熱?
我是一名育嬰師,自己也有兩個寶寶,作為一個專業人士外加過來人。總有很多媽媽來詢問我寶寶到底怕冷還是怕熱。一般而言我都會告訴她們:寶寶既怕冷,也怕熱。這是由三點原因決定的。
1、調節體溫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全
胎寶寶在出生前,一直待在恆溫恆溼的子宮「房子」內,中樞神經並不需要調節體溫,因此刺激不夠發育也不完全。一旦從母體分娩而出,才開始面對冷熱變換的環境,調節體溫以逐步適應。這也是需要時間的,月齡較小的寶寶調節能力自然比較差。
2、寶寶皮下脂肪層薄
姥姥說的不無道理,認為嬰兒怕冷,往往因為他們的皮下脂肪層太薄,不耐寒。就像比較瘦的我每年冬天很早就要穿上冬衣,而孩子他爸穿著短袖就出門了。比較薄的脂肪層,再加上體表面積和脂肪比例大約是成人的三倍,因此如果不注意保暖,更容易流失熱量。
3、汗腺發育不全
雖然寶寶脂肪層比較薄,但一般情況下,新出生的嬰兒不會生活在過於冰冷的環境中。尤其現在生活條件普遍比較好,@大熊小熊一起跑的寶寶又出生在初夏季節。因此更需要注意寶寶汗腺發育不全,如果太熱則可能導致體溫快速升高。
寶寶不冷為啥手腳冰涼?
@大熊小熊一起跑在私信中提到,當她和姥姥爭論孩子到底是該多穿點,還是少穿點時,姥姥有個殺手鐧就是反問:「你說孩子不冷,為啥他手腳冰涼?」這樣的問題,即便作為育嬰師的我,也經常能被質問。判斷寶寶冷不冷,單單摸後頸部的溫度好像不足以說服別人,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做個詳細說明。
上面這張表體現的是不同年齡段的收縮壓、心率和呼吸狀況。從數據上我們明顯能看到的是,3個月的小嬰兒呼吸頻率和心率都比成年人要高,但收縮壓非常低,有些寶寶甚至高壓只有80,對比一下成人的血壓,就能明白,在這個壓力下把血液輸送到手腳有多難,這就是寶寶手腳冰涼的根本原因,而並非他們覺得冷。
寶寶穿太厚容易引起這些問題
坐月子時,婆婆也經常在我耳邊念叨,孩子穿太薄容易感冒。而事實上我的兩個孩子,在室溫22°左右的情況下,都只穿一件衣服。他們並沒有像婆婆說的那樣生病,而是練就了一副「不怕冷」的好身板。
給寶寶穿得薄一點,不僅僅是因為冷更容易看得出,熱容易被忽視,還因為如下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涼爽一點讓寶寶有個好睡眠
美國《Brain》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發現:裸睡有助於人體核心溫度降溫,讓人更容易入睡。
體溫降低有助於更快速地進入深度睡眠,提高睡眠質量。月子裡的小寶寶最重要的兩項任務就是吃和睡。涼爽的體感有助於寶寶的睡眠。因此在炎熱的夏天,可以在肚子做好保暖的前提下,讓寶寶適當裸睡。
另一方面,適度刺激有助於鍛鍊寶寶免疫力。
每次帶大寶二寶出門,都會收到街坊鄰居的"親切問候",給孩子穿這麼薄別感冒啊。但是兩個孩子感冒的次數少之又少,甚至感冒之後三五天內都能自愈。這應該和他們從小「三分飢與寒」有很大關係。
人體覺得冷時,會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保暖上,因此免疫力會降低,增加感染的機會,這就是「凍感冒」的原因。但這就像一個國家東西區同時作戰的能力一樣,如果我們總是替寶寶擋住東區的敵人,那麼當有一天他必須腹背受敵時,自然沒有抵禦能力。
夏季穿衣記住「一涼二暖」
既然凍一凍這麼好,是不是夏天就可以給娃脫光了呢?在工作中,也遇到過這樣心大的媽媽。然而越是炎熱,反而越要注意不能讓娃過於清涼,那麼究竟該如何穿衣呢?媽媽們只需要記住這「一涼二暖」即可。
推薦下面這套衣服給你們哦
一涼:足部保持涼爽。
寶寶足部血管神經密布,是重要的散熱和排汗部位。如果氣溫比較高,不妨讓寶寶光著小腳丫,這樣不僅能幫他降溫,更能讓足部接受觸感刺激,讓嬰兒更加聰明。
二暖:肚子和後背要暖。
一些家長在炎熱的夏天,覺得寶寶太熱,會讓娃光著上身。但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嬰兒最應該保暖的地方恰恰是背部和腹部。腹部著涼容易導致消化系統出現問題,造成拉肚子、肚子痛的狀況。而背部受寒,則會影響脊柱神經,造成咳嗽等反應。
枕邊育兒寄語:
新生寶寶看似很脆弱,但是卻蘊含著生命自身的巨大能量。老話「若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並非沒有道理。然而了解了適當養育背後的道理,才能用更恰當的方式呵護新生寶寶。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新生兒出生剪臍帶時,媽媽和寶寶誰比較痛?答案和你想的不同
新生兒滿月後有什麼變化?三張圖對比明顯,寶寶的變化很喜人
兩類衣服不適合新生寶寶穿,媽媽喜歡買,孩子身體卻很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