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

2021-01-08 生化與細胞所蘇研院

基因編輯技術是一種通過使用靶序列特異性工程核酸酶來操縱真核基因組的新興治療手段,包括模型細胞系的開發、疾病機理的發現、疾病靶標的確定、轉基因動植物的開發和轉錄調節。

由於基因編輯技術在促進基因組中序列的正確校正方面所具有的特殊優勢,基於基因編輯的療法正被積極地開發為治療多種疾病的下一代治療方法。到目前為止基因編輯系統歷經 3 代,包括鋅指核酸酶(ZFN)、轉錄激活因子樣效應子核酸酶(TALEN)和 CRISPR/Cas9。

1、鋅指核酸酶(zinc-finger nuclease,ZFN)

通常基因插入/刪除步驟包括:(1)基因組的某確定區域雙鏈斷裂(DSB),(2)修正缺陷內源基因或引入外源基因,(3)DSB 修復。

真核生物中的 DSB 修復有兩種內源性修復機制:非同源末端連接(NHEJ)或同源直接修復(HDR)。NHEJ 在生物體內發生頻率高,但準確性低。為了降低非特異性突變,提高基因編輯保真度,研發人員開發了一種工程核酸酶——鋅指核酸酶(ZFN)。

ZFN 技術誕生於 1996 年,直到 2002 年,Bibikova 等第一次用 ZFN 的方法通過在果蠅中成功突變了 yellow 基因。ZFN 是 Cys2-His2 鋅指蛋白(ZFP)和衍生自 FokI 核酸內切酶的非特異性 DNA 限制酶的融合蛋白,可靶向的 DNA 裂解試劑,已被用作基因靶向工具,ZFPs 在真核細胞中很常見,並與轉錄調控和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相關。

ZFN 的 DNA 結合域通常含有 3 個獨立的 ZF 重複結構,每個 ZF 結構能夠識別 3 個鹼基,因而一個鋅指 DNA 結合域可以識別 9 bp 特異性序列,ZFN 二聚體(含 6 個鋅指)可以識別 18 bp 長度的特異性序列。ZFN 誘導的雙鏈斷裂易受細胞 DNA 修復過程的影響,從而導致靶向誘變和靶向基因的替換均以非常高的頻率進行。目前最常用的 ZF 結構為 Cys2 His2 鋅指。

ZFN 技術雖然實用,但易產生脫靶現象,因為 ZFN 作用需要兩個 FokI 切割區域的二聚化,且至少需要一個識別單元結合 DNA,一旦形成異源二聚體,就很可能造成脫靶效應,並最終導致 DNA 錯配和序列改變,當斷裂的數目超過了 DNA 的修復能力會產生較強的細胞毒性。

ZFN 另外一個缺點是親和力不高,雖然經過優化設計後,用較短接頭連接 ZF 模塊可以提高其特異性,但利用此技術來獲得高質量基因編輯產品還有較長路要走。

ZFN 誘導雙鏈斷裂修復示意圖

2、轉錄激活子樣效應子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 TALEN)

繼 ZFN 後,第二代人工核酸酶技術——轉錄激活子樣效應子核酸酶(TALEN)於 2009 年誕生。TALEN 作為 ZFN 的替代品與 ZFN 類似,包含與目的 DNA 結合域融合的非特異性 FokI 核酸酶域,該 DNA 結合結構域由高度保守的胺基酸重複序列組成,這些重複序列來自由黃單胞菌細菌分泌的蛋白——轉錄激活子樣效應物(TALE),包含 33~35 個胺基酸。

該技術利用 TALE 重複結構域中胺基酸序列與其靶位點核酸序列之間有著對應的「胺基酸—DNA」關係,從而能快速設計出特異性結合目的 DNA 的蛋白模塊。目前,幾乎所有工程 TALE 重複序列都使用四個具有高變殘基 NN、NI、HD、NG 的域,分別識別 G、A、C、T。

與 ZFN 相比,兩者的成本都較高,TALEN 的設計和使用相對簡單,用時更短,雖然也存在脫靶效應,但 TALENs 比 ZFNs 特異性更高且細胞毒性更小。但值得一提的是,TALEN 比 ZFN 大,大概 3 kb 的 cDNA 編碼一個 TALEN,而編碼單個 ZFN 僅需 1 kb,這使得 TALEN 的遞送更具挑戰性。

a. TALEN 示意圖;b. TALEN 結合併切割為目標 DNA 位點上的二聚體

3、規律間隔成簇短回文重複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

CRISPR/Cas 系統是第三代基因編輯工具,是一種原核生物的適應性免疫系統,是細菌和病毒進行鬥爭產生的免疫武器,用來抵抗外源遺傳物質的入侵,如噬菌體病毒和外源質粒等。

簡單來說,病毒感染細菌後將自己的基因整合到細菌基因組內用以繁殖,並通常在複製完成後殺死宿主細胞,為了迴避這個致命的威脅,細菌進化出了強大的適應性免疫系統—CRISPR/Cas,它由一系列高度保守的短 DNA 重複序列組成,通常為 21~48 bp 的迴文序列或短的反向重複序列,這些序列之間被稱為間隔子的可變序列片段間隔開,通常介於 26~72 bp 之間,CRISPR 陣列的第三部分是前導序列,其位於第一個重複序列上遊,富含 AT,約為 200~500 bp,包括必需的啟動子序列。

Cas 的全稱是 CRISPR associated,是 CRISPR 基因座相鄰基因,編碼 Cas 蛋白,Cas 蛋白提供了從入侵元件中獲取新間隔子並靶向入侵元件所需的酶促機制。

基於系統發生機制和特定 Cas 蛋白,CRISPR / Cas 系統目前分為六種類型,I~III 型是研究最多的。每種類型可進一步細分為不同子類型,如類型 I 由 IA 到 IF 類型組成。每種類型都由所謂的特徵蛋白指定,該蛋白以特定類型保守,但 Cas1 和 Cas2 基因似乎是通用的,被發現存在於大多數 CRISPR/Cas 系統中。Cas3、Cas9 和 Cas10 分別充當 I,II 和 III 型的標誌蛋白。

相關焦點

  • 一文讀懂MEMS傳感器(必須收藏)
    【點擊藍色標題,獲取文章】 1
  • 一文讀懂基因測序技術的前世今生
    隨著人們對自身基因遺傳信息的了解和掌握,使得基因檢測技術不斷發展和完善,基因檢測技術也得到了迅猛發展,下面就和小編一起看看這些年測序技術的發展歷程。測序技術的每一次變革,都是對基因組研究,疾病醫療研究,藥物研發等領域的巨大推動作用。
  • 一文讀懂電容傳感器
    混合信號技術的近期發展,不僅使得觸摸式傳感器的成本在各種消費類產品中降到了具有成本效益的水平,而且還提高了檢測電路的靈敏度和可靠性(因為增加了覆蓋層的厚度和耐用性)。電容式觸摸傳感器成為機械式開關元件的一種實用型替代方案。
  • 一文讀懂磁傳感器(必須收藏)
    【點擊藍色標題,獲取文章】 >、一文讀懂接近傳感器 3、一文讀懂磁傳感器 4、一文讀懂流量傳感器
  • 基因編輯技術及其在中國的研究發展
    本文對基因編輯技術的原理、技術發展及其應用進行了闡述,對我國在基因編輯機制研究及技術發展、基因編輯動植物模型構建、基因治療等領域的研究進展進行了回顧,並對基因技術的發展前景及趨勢進行了展望。2013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Feng Zhang和哈佛大學George Church研究組首次在哺乳動物細胞系中利用CRISPR/Cas9實現了基因編輯[39, 40]。自此,全球各地的實驗室開始投入到對這一新型基因編輯工具的研究中。
  • 基因領域:最重要的是讀懂「天書」
    左手技術,右手資本,毫無疑問,基因科技已經成為生命科學領域最熱門的寵兒。從最近十幾年的發展來看,人類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已經超越了「摩爾定律」:上世紀啟動的「人類基因組計劃」項目計劃花費30億美元,用十三年時間完成一個人類全基因組的測序,繪製出人類基因組圖譜。
  • 基因編輯技術:進展與挑戰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基因編輯技術:進展與挑戰 發布時間:2018-11-16 17:15:50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生命科學的迅速發展使得我們從生物遺傳信息的「讀取」階段進入到後基因組時代,基因組的「改寫」乃至「全新設計」正逐漸成為現實。
  • 一文看懂基因編輯和基因療法七大最新進展
    4、基因編輯新銳克睿基因獲1700萬美元A輪融資專注於開發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平臺的公司——蘇州克睿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1700萬美元A輪融資,用於公司技術平臺完善、生產研發中心建設和推進新藥項目IND申報,以及產品線的擴充。本輪由啟明創投領投,清松資本、盛鼎投資共同投資。
  • 基因編輯技術及應用發展戰略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近期,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組織召開了基因編輯技術及應用發展戰略研討會。其主要目的是全面梳理國內外基因編輯技術及主要研究的最新進展,認真分析對比,並結合我國實際,提出相應的發展戰略建議。
  • 基因編輯方法獲諾貝爾化學獎 一文詳解這項劃時代的新技術
    2011年,杜德納開始與沙爾龐捷合作發展CRISPR技術。一年後,兩位女生物學家在《科學》雜誌發表論文並首次指出,CRISPR-Cas9系統在體外實驗中能「定點」對DNA進行切割,顯著提升了基因編輯的效率,為該領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兩位科學家被《時代》周刊評為2015年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並收穫了包括生命科學突破獎在內的多項生命科學大獎。
  • 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文/陳根基因編輯是當下生命科學領域的理論前沿與研究熱點,近二十年來基因編輯得到了迅猛發展,特別是新技術的發現,不僅重新定義了生物學研究邊界,更是引起了生物醫學研究領域的大變革。
  • 2分鐘讀懂今年的諾貝爾獎化學獎:基因編輯是什麼?
    2分鐘讀懂今年的諾貝爾獎化學獎:基因編輯是什麼?Doudna),因她們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的方法。接下來,我們用2分鐘時間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基因編輯。這是細菌和病毒間的作戰故事。
  • 一文讀懂所有的鹼基編輯器技術!
    很少有科學技術發現能像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這樣,在一夜之間改變了整個生命學科領域的進程。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可以說是百年不遇的顛覆性技術之一,打個比方,就相當於人類從泥板刻字的年代突然飛躍到了使用Word編輯的年代。因此,一經發現就引來全球的強勢圍觀,且研發熱度不減。
  • 陳根: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文/陳根基因編輯是當下生命科學領域的理論前沿與研究熱點,近二十年來基因編輯得到了迅猛發展,特別是新技術的發現,不僅重新定義了生物學研究邊界,更是引起了生物醫學研究領域的大變革。事實上,CRISPR研究的飛速發展,已經超越了基礎DNA編輯。2017年12月,Salk研究所設計了CRISPR-Cas9系統的不成熟版本,能夠在沒有編輯基因組的情況下激活或關閉目標基因。這種技術更可能在未來解決基因編輯永久性的問題。
  • 陳根: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文/陳根基因編輯是當下生命科學領域的理論前沿與研究熱點,近二十年來基因編輯得到了迅猛發展,特別是新技術的發現,不僅重新定義了生物學研究邊界,更是引起了生物醫學研究領域的大變革。基因編輯的研究對象也從非人類基因擴展到人類基因,與此同時,伴隨著的人們是對基因編輯技術的倫理質疑。
  • 基因編輯技術——以色列TargetGene公司能否成為王者?
    隨著技術的發展,人類已經明白,基因是生命的密碼,是生命發展演化的驅動力。有觀點認為,所有的生物體一切生存活動,不過是完成基因的發展和延續。解讀基因,讀懂DNA,就成了科學家窺探生命奧秘的不懈追求。隨著環境挑戰的日益嚴峻以及全球人口的持續增長,該項技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 基因編輯的「雙城記」:總結展望基因編輯技術的創建與應用
    與於早期的ZFN和TALEN系統將差異來源的定位組分與內切酶功能組分相結合對基因組DNA進行操作不同,利用細菌的免疫系統發展起來的新一代CRISPR/Cas基因組編輯技術本身既可以行使與基因組DNA序列相結合的功能,同時也具備了切割基因組DNA序列的功能。
  • 一文詳解基因編輯真菌原理-源井生物
    Red/ET重組系統是微生物基因編輯最經典的方法,可以實現對DNA分子的敲除、點突變、敲入等多種修飾。該技術已被廣泛地用於基因組DNA,如細菌人工染色體、大腸桿菌染色體等的遺傳修飾研究以及基因工程藥物的研究和開發中。
  • 基因編輯幹細胞基因編輯技術-源井生物
    為了生成健康的患者源細胞,一種基於短回文重複序列(CRISPR)/Cas9的細菌系統(簇狀分布)的基因編輯技術可用於修復突變,從而產生不需要患者免疫抑制的新型植物。儘管該基因具有重複序列和富含GC的序列,但RPGR基因拷貝中有13%顯示出基因突變糾正和轉化為野生型等位基因。這是首次使用CRISPR糾正患有感光細胞變性患者的iPSC中的致病突變。這一重要的概念驗證發現支持針對視網膜疾病的個性化基於iPSC的移植治療的發展。
  • 基因編輯技術是人類的災難/福音
    1月14日超級聯賽初賽A組第二場比賽辯題:基因編輯技術是人類的災難/福音正方:克萊登大學神學院辯論隊上場隊員:一辯:陸麒麟;二辯:王澤宇; 三辯:葉子反方:獨角獸活潑兒童派上場隊員:一辯:孫藝函;二辯:端木利琬; 三辯:曾慶熹獲勝方:反方(正方得票1:反方得票2)最佳辯手:反方三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