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新一代減毒活疫苗 西南大學取得突破

2021-01-19 金臺資訊

1月8日,重慶日報記者從西南大學獲悉,該校動物醫學院人畜共患傳染病與人類健康研究團隊在新型多糖疫苗及疫苗載體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國際綜合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了該團隊在多糖疫苗研究中的重要成果論文——「減毒沙門氏菌疫苗合成及遞送來源於肺炎鏈球菌的多糖抗原」。該研究構建了全新的減毒沙門氏菌疫苗載體平臺,免疫方便且成本低廉,為將來快速、高效的構建多糖疫苗奠定了基礎。

據了解,目前部分人用疫苗如腦膜炎雙球菌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等屬於細菌多糖疫苗。該類疫苗生產工藝複雜,價格高昂,如預防肺炎鏈球菌13價蛋白結合疫苗,價格在600元到1000元一劑。因此,如何開發免疫方便、效果好的疫苗,以及快速開發疫苗來預防各種突發傳染病,是需要優先考慮的科學問題。

由於減毒沙門氏菌能誘導宿主產生黏膜,體液和細胞的免疫反應可以有長期免疫記憶,被許多科學家用來開發成遞送其它疫苗的載體。西南大學動物醫學院孔慶科博士課題組通過現代遺傳學技術,對減毒沙門氏菌進行靶向定點突變及基因調控,利用延遲減毒及延遲裂解和內毒素脫毒等系列現代疫苗技術,結合抗原延遲及靶向表達,構建了新一代減毒活疫苗和疫苗載體。(記者 李星婷)

相關焦點

  • 國際首例大菱鮃鰻弧菌基因工程活疫苗誕生
    近日,針對弧菌病研發的大菱鮃(俗稱多寶魚)鰻弧菌基因工程活疫苗(MVAV6203株)正式獲批國家一類新獸藥證書。該疫苗與2017年誕生的針對腹水病的大菱鮃遲鈍愛德華氏菌活疫苗聯用後,多寶魚的養殖死亡率有望被控制在10%以內,並有效降低養殖用抗生素的使用。 這一成果是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張元興教授團隊歷時18年探索取得的。
  • 鼠傷寒沙門氏菌減毒活疫苗的應用
    本研究評估了自繁自養豬群鼠傷寒沙門氏菌減毒活疫苗的效果。每個豬群120頭仔豬在3和24日齡時,經口免疫,同時有120頭仔豬作為未免疫對照。檢測糞便,回盲腸淋巴結和盲腸內容物的鼠傷寒沙門氏菌分離株,通過ELISA分析血清的鼠傷寒沙門氏菌抗體。對所有仔豬在斷奶和屠宰時稱重以確定日增重。
  • 國際首例大菱鮃鰻弧菌基因工程活疫苗誕生—新聞—科學網
    2017年,大菱鮃遲鈍愛德華氏菌活疫苗的誕生,使得腹水病得到有效防治。據悉,「兩苗聯用後,多寶魚的養殖死亡率有望被控制在10%以內,並有效降低養殖用抗生素的使用。」張元興教授團隊用歷時18年的探索,在為我國現代水產養殖業的綠色發展提供核心技術與產品支撐的同時,也為我國水產疫苗的產業化開發提供了技術體系與標準模式。
  • 西南大學這一研究讓口服疫苗預防傳染性疾病或治療腫瘤成為可能
    近日,國際頂級綜合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西南大學動物醫學院孔慶科博士課題組在多糖疫苗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成果「減毒沙門氏菌疫苗合成及遞送來源於肺炎鏈球菌的多糖抗原」。「打個比方,我們所構建的減毒沙門氏菌的疫苗遞送系統是一輛車,而且是一輛豪華汽車,能越過高山深水(在口服免疫時遇到的不利因素如胃酸等),達到目的地,過去這輛車只能運送一些蘋果香蕉(蛋白疫苗、DNA疫苗等),但是現在我們不僅將這輛車的運輸項目擴大了,還擴容了,不僅可以運輸蘋果香蕉,現在還可以運輸更大更難的目標如大象(革蘭氏陽性細菌來的多糖)。」西南大學動物醫學院孔慶科博士向記者介紹道。
  • 既然有感染者病例,科學家們為何還要構建活的新冠病毒?
    近日,一項研究使用了反向遺傳學方法,依靠已知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在酵母菌中快速構建出了活的新冠病毒。該研究來自瑞士的一個科研團隊,研究人員認為,快速構建出活的新冠病毒,可以成為向衛生部門和實驗室提供傳染性病毒毒株的替代方法,從而爭取時間對疫情暴發做出快速反應。該研究中所用的反向遺傳學技術是什麼?在生物科技領域有哪些應用?
  • 三價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在滬全面停止使用
    :記者從上海市衛計委獲悉,經國務院同意,自2016年5月1日起我國實施新的脊髓灰質炎(以下簡稱「脊灰」)疫苗免疫策略,停用三價脊灰減毒活疫苗(tOPV),用二價脊灰減毒活疫苗(bOPV)替代tOPV,並將脊灰滅活疫苗(IPV)納入國家免疫規劃。
  • 三價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在滬全面停止使用[圖]
    東方網5月6日消息:記者從上海市衛計委獲悉,經國務院同意,自2016年5月1日起我國實施新的脊髓灰質炎(以下簡稱「脊灰」)疫苗免疫策略,停用三價脊灰減毒活疫苗(tOPV),用二價脊灰減毒活疫苗(bOPV)替代tOPV,並將脊灰滅活疫苗(IPV)納入國家免疫規劃。
  • 默沙東減毒活疫苗ERVEBO(V920)年底將獲歐盟...
    2019年10月23日訊 /生物谷BIOON/ --默沙東(Merck & Co)近日宣布,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人用醫藥產品委員會(CHMP)已發布一項積極意見,推薦有條件批准V920薩伊伊波拉疫苗(rVSV∆G-ZEBOV-GP,減毒活疫苗)。
  • 西南交通大學:交通+建築,新突破!
    項目的成功獲批,充分展示了西南交通大學在交通綜合體建築設計與規劃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業界影響力。該項目由西南交通大學作為主持單位,聯合同濟大學、東南大學共同申報,西南交通大學研究單位總體負責,同濟大學研究單位主要負責交通綜合體站城集聚和站城融合的研究,東南大學研究單位主要負責交通綜合體全程出行鏈和活動鏈的研究,項目研究周期為四年。
  • 西南交通大學積極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機制
    西南交通大學積極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機制 2018-10-12 來源:西南交通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緊密圍繞課程教學,系統布局、科學探索、積極實踐
  • 天津大學在鋰電池電極材料取得突破成果,電池可能變得更小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楊全紅教授研究團隊提出「硫模板法」,通過對高體積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設計,最終完成石墨烯對活性顆粒包裹的「量體裁衣」,使鋰離子電池變得「更小」成為可能。該成果1月26日在線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2018, 9, 402)上。作為當下使用最廣泛的二次電池,鋰離子電池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
  • 西南大學構建全球首個家蠶全基因組編輯篩選平臺
    5月19日,國際生物學領域知名期刊《基因組研究》在線發表了西南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夏慶友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該研究首次構建了家蠶全基因組編輯篩選平臺,並運用該平臺建立了全基因組家蠶基因編輯文庫,篩選鑑定出家蠶具有代表性的必需基因等。這一研究對於功能基因組學和動植物品種改良具有重要價值。
  • 養豬人灰暗一年已過,非洲豬瘟疫苗研發取得哪些進展?
    最新研究表明,根據一個或兩個ASFV抗原構建的DNA疫苗並不能誘導較高免疫保護,而免疫ASFV基因組DNA質粒表達文庫能夠提供60%的保護力,說明有待於發掘更多保護性抗原,以提高核酸疫苗的保護水平四、病毒活載體疫苗目前集中在誘導免疫應答方面,通過選用痘病毒、腺病毒、偽狂犬病病毒等載體,表達ASFV保護性抗原基因(p72、p54、p30、CD2v、p12、EP153R),使用
  • 西南交通大學主持的兩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啟動實施
    10月22日,西南交通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潘煒教授和閆連山教授主持的兩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寬帶微波光子信號調控核心器件與技術」(「光電子與微電子器件及集成」重點專項)和「新型光纖傳輸系統架構與關鍵技術研究」(「寬帶通信和信息網絡」重點專項)啟動。
  • 我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我國建成新一代人造太陽 並實現首次放電
    聊點科技【我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我國建成新一代人造太陽 並實現首次放電】記者從國家原子能機構獲悉,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太陽之所以能發光發熱,靠的是其內部發生的核聚變反應。
  • 西南大學973項目文章改進RNAi實驗方法
    西南大學973項目文章改進RNAi實驗方法 來源:生物通 2006-11-29 10:41         構建hpRNA(hairpin  RNA)高效克隆和表達載體用於特定基因表達調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