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發布《直播就業測算》報告表明,一季度直播行業的招聘需求同比大漲132%;直播人才的平均月薪達到了9845元。行業人士坦言,直播電商與其它直播不一樣。
在直播中,團隊的選品和運營等商業能力至關重要,這本質是一場創業,因此選品師、運營、場控等新型人才非常搶手。
作為立志成為直播應用之都的重慶,目前專業直播人才和MCN機構卻相對缺乏。業內人士坦言,重慶要對症下藥,加大政策支持,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重慶直播人才需求劇增
快手帳號「MiMi童裝源頭工廠」的主播王昕,2013年研究生畢業後,曾做了兩年房地產公司的總裁助理,後又自己創業推出培訓機構,2018年10月,她開始正式成為快手主播。
王昕對記者表示:「開始接觸快手時,我的培訓機構實際上做得也很好,但是我當時覺得快手直播帶貨一定是個風口,是一個顛覆性的購物模式,而且培訓機構的擴張速度會很慢,直播電商卻是爆發式的生意。」
目前,王昕的快手帳號已有123.8萬粉絲,品牌專場直播的單場成交額穩定在150萬至200萬,一個月最多推出10場專場直播,月成交額超千萬。
像王昕一樣徹底轉行、從零起步成為電商主播的人不在少數,很多人看到直播背後的風口。一時間,直播人才也成為「搶手貨」。
智聯招聘發布的《2020年春季直播產業人才報告》顯示,疫情期間,直播行業人才需求量逆勢猛增,招聘職位數在1個月內同比上漲83.95%,招聘人數增幅更是達132.55%,並且在二三線城市擴張明顯。
「直播工作崗位,企業對人才的學歷與工作經驗硬性要求較少。」智聯招聘重慶分公司總經理康怡介紹,智聯招聘全平臺崗位學歷要求主要集中在大專(43.2%)與本科(26.78%),而這兩數字在直播相關崗位中則為18.54%和7.11%;近7成崗位對直播人才的學歷水平無要求。
康怡說,在工作經驗方面,智聯招聘全平臺的要求分布均勻,其中「1-3年」與「3-5年」合計佔比近5成。而直播相關崗位不要求工作經驗的佔比接近全平臺的2倍,要求「1-3年」的佔比18.03%。
專業直播人才和機構缺乏
2020年伊始,疫情催生的「宅經濟」讓直播帶貨徹底火了。來自第三方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重慶全市直播場次超2萬場,累計觀看人次近6000萬,參與直播的商品數4.1萬餘個,參與直播的商品實現零售量2500多萬件,銷售額11.6億元。
重慶已經成為進擊的直播之都。不過,與此相對應的是,重慶本土MCN機構較為缺乏,來自機構調查顯示,重慶MCN機構在前全國前100名只佔據5席,大量頂級的MCN機構聚集在北上廣深。所以,從目前實際上掛網對外招聘的「直播」「短視頻」領域的職位數來看,重慶仍然有缺口。
對此,業內人士坦言,MCN機構缺失,導致的結果就是重慶本土專業直播人才缺乏。
「直播行業核心崗位中,主播為第一剛需。」 重慶優拓傳媒有限公司負責人坦言,目前一般的主播很容易找,但是專業主播比較少,尤其是具備相關工作經驗,自身有一定流量積累的主播,以及具有專業性大主播,比如化妝品帶貨主播,就需有化妝品專櫃等相關工作經驗。
上述負責人表示,為了留住專業主播,公司曾開出年薪百萬的待遇,去市場挖主播,但是依然難以找到滿意的專業主播。「隨著直播的持續爆發,對主播綜合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那種能夠掌握直播間與用戶的互動技巧,不斷提升人氣和熱度,並通過自身專業性,將產品賣出去的主播很吃香。」
實際上,直播帶貨行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這個行業需要大量的基礎性人才。
快手相關負責人坦言,市場規模、賽道玩家快速增長的同時,直播電商產業鏈各端的崗位也愈加細分,除了帶貨主播之外,還包括前端的場景包裝師、直播講師、直播內容編輯、選品師等,後端的技術、產品生產、運營、倉儲、物流等,各崗位的人才需求均隨著直播電商的高速發展而呈現爆發態勢。
重慶人才吸附力漸強
《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5.60億,佔網民整體的62.0%,其中電商直播用戶規模達2.65億。這意味著在中國超9億的網民群體中,將近1/3通過電商直播渠道購物。
面對直播帶貨帶來的巨大商機,不僅僅是重慶,全國多地也已各顯神通搶奪直播新經濟的紅利。
日前,阿里巴巴集團與重慶日報報業集團舉行「淘寶大學電商直播西南分校」籤約揭牌儀式,阿里巴巴淘寶大學在西南地區唯一一所電商直播培訓分校正式落戶重慶。阿里巴巴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淘寶大學電商直播西南分校將精準定位於電商直播生態,引入「電商直播+農產品」「電商直播+美妝」「電商直播+旅遊」等新零售業態,培養直播帶貨達人,孵化網紅品牌。
「直播人才正在向重慶聚集,未來是值得期待的。」康怡認為,首先,重慶作為中國最大的工業生產基地之一,擁有大量的著名品牌,視頻直播等手段將是這類企業進行業務規模擴大化的首選方案,此外隨著成渝地區經濟圈融合程度加深,將會有更多的直播行業從業人員來到重慶,提供更優質更具性價比的服務,實現更快速的本土孵化和擴張。
就在前不久,總部位於兩江新區的博拉網絡全資控股企業重慶博拉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入駐海王星,主要運營「博拉5G視頻產業園」。該項目定位為打造重慶最大的5G視頻&直播電商產業生態園,以產業園為基地,吸引、培養、扶持、孵化出一批重慶本土專業的MCN機構、網紅品牌、帶貨達人、視頻產業鏈專業人才、配套服務企業,構建「區域網紅經濟產業生態圈」,推動渝品賣全國、賣全球。目前,博拉網絡與重慶市江津區、武隆區、奉節縣等多個區縣合作,通過孵化「三農」帶貨達人、設立農產品「選貨官」等角色,幫助當地特色農產品走出大山。「我們與京東共建直播培訓基地,持續培養人才,解決人才輸出問題。」博拉網絡相關負責人介紹,博拉網絡擁有豐富的品牌商家客戶和貨源,可進一步優化提升直播電商供應鏈。
人才培養需持續扶持
大力拓展直播電商領域的就業空間獲得國家政策的鼓勵與支持。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3部門發布《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其中明確指出積極培育新個體,支持自主就業,支持微商電商、網絡直播等多樣化的自主就業、分時就業。
電商人才的加速培養,需要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前不久,重慶市商務委發布的《重慶市加快發展直播帶貨行動計劃》提出,到2022年,重慶市將打造20個以上產地直播基地,至少發展100家具有影響力的直播電商服務機構,孵化1000個網紅品牌,培育10000名直播帶貨達人,力爭實現直播電商年交易額突破百億元,將重慶打造成為直播應用之都、創新之城。在此發展背景下,重慶無疑更要加快培養主播的步伐,多多培養出直播達人。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特別助理、集團市場公關委員會總經理顏喬表示,當前,對於各行各業而言直播電商已成風口。去直播是追風,培養人是造風。打造數字新基建需要自上而下的政策落實,也需要自下而上的人才成長與供給。淘寶大學正在成為銜接大勢和人才的紐帶。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分析師蒙慧欣坦言,直播人才既要引進、培養,也要管好人才、規範主播帶貨行為,維護電商直播人才群體的形象。政府部門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需要針對市場的變化,加強校企融合,為人才就業提供良好環境,才能更有力助推「直播經濟」快速發展。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孫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