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固廢網訊: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實現了三化處理,但是農村和鄉鎮的生活垃圾處置水平較落後,或者得不到處理,對周邊環境造成二次汙染。農村和鄉鎮生活垃圾經過多年的累積,已經成為美麗中國、新型城鎮化的最大障礙之一。
村鎮的生活垃圾處理,是現階段我國城鎮環境最薄弱最落後的環節。
本文以山西省臨猗縣村鎮垃圾收集轉運項目為例,討論了村鎮生活垃圾收集轉運技術。該項目村鎮生活收集轉運採用流動車收集收運模式並配備先進的收集清運處理信息化管理系統。
村鎮化生活垃圾處理現狀
目前,我國村鎮垃圾的收運和處理情況比較差,除了東部地區的少部分村鎮,我國絕大部分地區的村鎮生活垃圾未得到無害化處理,中西部大部分村鎮甚至沒有收運措施。
這種現象一方面和我國大部分村鎮經濟還不發達有一定關係,另一方面,我國村鎮垃圾非常分散,若要進行集中處理,其長途運輸費用甚至超過處理的費用。
總結我國目前村鎮垃圾收運處理體系的特點如下:
(1)面積大、運距遠、量少
我國到現階段還有約50%的農村人口,再加上20%的鄉鎮區人口,村鎮人口佔到70%,這些人口分布分散在我國4萬個鄉鎮及270萬個農村,造成垃圾量分散、運距遙遠。由於垃圾處理設施的特殊性,規模過小的處理設施不可能環保達標也不經濟,若需要無害化處理,只能依靠大量的長途運輸。以我國現階段大部分村鎮的經濟能力,無論是長途運輸還是處理,都是困難重重。
(2)回收差
我國的廢品回收體系非常龐大,但都集中在大中城市。事實上,村鎮一級的廢品回收系統是非常缺乏的。由於垃圾量分散,運費較貴,且垃圾中的可利用物相對較少,從事村鎮廢品回收和利用的人員和企業均較少。
(3)可利用地方多
我國村鎮目前的主要產業還是分散的農業,具有一部分消化垃圾中有機物的潛力,但由於村鎮垃圾並未進行分類,因此這部分能力也並未得到有效利用。同時,我國廣大的村鎮地區環境容量也比城市大的多,勞動力成本較低,也可以承接區域性的廢品回收和再利用加工。
村鎮化生活垃圾轉運處理模式
(1)源頭垃圾直接運輸收運模式
該收運方式主要適合於垃圾產量較大且相對集中的大型企事業單位或商貿集市產生的垃圾,而對居民區、小型企事業單位或商貿集市產生的垃圾由於垃圾產生量相對較小,某一產生源的垃圾不夠裝滿一車,採用該運輸方式會造成運輸車輛運力的極大浪費,從而增加收運成本,因而該收運方式不適合於垃圾產生源分散的居民區或垃圾產量相對較小的小型企事業單位或商貿集市的垃圾收運。
(2)流動車收集收運模式
該模式的垃圾收運過程如下:採用3噸、5噸或8噸後裝壓縮式垃圾車定時定點將門點、街道、居民或社區的垃圾運送至處理處置場。這種方式是目前相對清潔、先進、環保,在發達國家有較多應用,針對國內的社會經濟水平,與國外的流動車輛收集環保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同時也存在以下特點:
圖1流動車收集收運模式
延伸閱讀:
湖北江陵縣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紀實 繪就潔淨鄉村新畫卷
徐海云:何時實現生活垃圾收集服務全覆蓋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