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福州7月23日電(謝曦)由福建省檢驗檢疫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主持制訂的2項行業標準《地中海白蝸牛檢疫鑑定方法》和《尖頭旋蝸牛檢疫鑑定方法》順利通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委員會專家評審。
據介紹,這兩項標準在廣泛調研和驗證實驗的基礎上,對地中海白蝸牛和尖頭旋蝸牛的檢疫鑑定方法進行了明確和規範,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可操作性和創新性。標準的實施,對福建省乃至全國提高疫情檢出率,有效防止生物入侵,保護農業生產安全,促進對外貿易都有重要意義。
一份來自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通知函中顯示,普通白蝸牛是一種危害特別嚴重的雜食性軟體動物,適應性強,可危害糧谷作物、水果、種苗,易隨國際散裝糧食等及運輸工具遠距離傳播。
尖頭旋蝸牛是國際上備受關注的檢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對禾穀類作物、柑橘類和葡萄類水果以及豆科牧草危害特別嚴重,已被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列為檢疫性有害生物。近年來,福建廈門等口岸多次從進境植物檢疫中截獲該蝸牛,表明該蝸牛傳入中國的風險較高。制定檢疫鑑定方法標準,對於滿足口岸檢疫工作的迫切需要,保護國內農業生產安全和人畜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