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趟北極之旅遠不止冰雪和北極熊,已經美哭在滿滿一路的繽紛裡啦!

2020-12-05 美國國家地理中文網

斯奈山半島日出下的瀑布流水

撰文、攝影:李想

北極在哪兒?北極地區包括整個北冰洋,以及格陵蘭島、加拿大、美國阿拉斯加州、俄羅斯、挪威、瑞典、芬蘭和冰島的部分地區。儘管維基百科裡的「北極」範圍廣闊,但那些風光攝影師或者老道的旅行者依然將目光投向更北的北方:去俄羅斯、阿拉斯加、加拿大,或是冰雪覆蓋的斯匹次卑爾根、格陵蘭,在那裡領略夢幻和荒涼的北極之美。

北極的氣候終年寒冷。北冰洋是一片浩瀚的冰封海洋,周圍是眾多的島嶼以及北美洲和亞洲北部的沿海地區,也就是北緯90°的那一點。冬季,太陽始終在地平線以下,大海完全封凍結冰。夏季,氣溫上升到冰點以上,北冰洋的邊緣地帶融化,太陽連續幾個星期都掛在天空。

4月份去北極,此時已經是極晝,沒有黑夜,完全是靠時鐘的提醒才能入睡。北冰洋周圍的大部分地區都比較平坦,沒有樹木生長。冬季大地封凍,地面上覆蓋著厚厚的積雪。夏天積雪融化,表層土解凍,植物生長開花,在那裡會看見很多稀有的植被。

北極之行需要乘坐海達路德郵輪,目的地主要包括挪威,冰島,斯匹茨卑爾根和北極。在挪威,海達路德是西海岸航運唯一之選;一百多年來擔負著從卑爾根到希爾科內斯34處港口之間的旅客、郵件和貨物運輸,其中許多港口從未有其他商業遊輪到訪,是名副其實的挪威海上生命線。

挪威

挪威是挪威王國的簡稱, 意為「通往北方之路」,也是這次北極之行的必經之地。挪威領土南北狹長,海岸線漫長曲折,沿海島嶼很多,也被稱為「萬島之國」。挪威的海岸線極其蜿蜒曲折,構成了它特有的峽灣景色。這裡有美麗的羅弗敦群島,神奇的北極光,壯觀的約斯特谷冰原,還能體驗午夜陽光,這裡也是理想的滑雪、徒步和垂釣的聖地。

去挪威不可錯過的景點有:奧斯陸市政廳和維格蘭雕塑公園,一個是頒發諾貝爾和平獎的地點,也是唯一一個在瑞典以外的諾獎頒獎場所;另一個則是反映出人類從出生到死亡全程的雕塑公園,紛繁複雜的表情姿態發人深省。

挪威市政廳

挪威市政廳是這座海洋城市的政治中心,大大的落地窗外就是美麗的海景,斜陽下的大廳格外的安靜和柔美,從建築到藏品皆是藝術!

市政廳由挪威的藝術家們從1900年至1950年不斷的裝飾和潤色才得以完工,牆外是歐洲少見的磚塊結構,建築內是由藝術家創作的各式各樣的圖案,美輪美奐!即是辦公場所也是諾貝爾和平獎頒獎的場所。莊重的紅磚外牆,內有大幅反映歷史神話的壁畫。

挪威美術館

挪威的美術館重點自然是蒙克,這裡收藏了他的主要作品,瀏覽下來,感覺他的生命是痛苦的,但作品是震撼的。一位老人在一副聖母的油畫前駐足很久。

在各個角落都珍藏了不同時期大師的作品,觀眾,特別是中國遊客極少,可以在每幅作品前無限制地揣摩細節,凝神靜思。很多大師的原作,我都是第一次見到,卻無需看作者的名字。

維格蘭雕塑公園

維格蘭雕塑公園在挪威奧斯陸西北角,公園以挪威著名雕塑大師古斯塔夫·維格蘭的名字命名,它的另一個名字叫弗龍訥公園。用青銅、花崗巖以及鑄鐵製成雕像,是維格蘭20年心血的結晶,個個栩栩如生,寫盡人生百態,又稱此園為「人生旅途公園」。作品都以生命為主題,其中尤以《憤怒的小孩》最為著名。雕像無聲,神態逼真,仿佛在訴說著自己對身邊人的不一看法和對生活的熱愛。

冰島

冰島靠近北極圈,有著與眾不同得天獨厚的冰川、極光等大自然的勝景,令人驚嘆。同時其又位列發達國家之列,享有極高的生活水準,是一個現代文明與自然風貌完美融合的國度。冰島雖然位於北極圈邊緣,但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氣候適宜。同時也是攝影愛好者自駕愛好者的旅遊勝地,整個島國由一條環線組成,且多數景點都在路邊上,方便遊客觀看。

斯奈山半島

冰島旅遊景點眾多,對攝影師來說都有著「致命」的吸引力,每一個攝影師來冰島必拍的草帽山,他的名字翻譯成英文是「Church Mountain」,(教會山)也許是它的外形讓人們聯想起教堂塔,又由於在某一角度看上去就像一頂草帽,所以名字有好幾個。在開車去斯奈山半島的路上感覺天氣應該過會兒會很給力,但是到了湖邊剛拍一會,就一點雲都沒有了,沒辦法,等等吧,通宵等,終於有回報了,在太陽快升起的時候撲捉到了上面的畫面。

換個角度捕捉,別有一番風味,在遠山俯視整個草帽山,心聲敬畏,幸運至極,在日出時能看到這個景色!

這是冰島西部的一個高山,在從草帽山機位拍完趕過來拍全景的時候意外發現了身後的這個山,火紅的日出把整個山照的通紅,雪也變成了紅色,雲也被照紅,場面非常感動,「斯奈山半島日出下的瀑布流水」這張裡面的瀑布流水就是從這個雪山上流下來的,趕快用相機記錄了下來了。

維克鎮

冰島最南端有一座維克小鎮,維克鎮的標誌性「筆架山」礁石,在任何時候都盡顯妖嬈,儘管黑沙灘黑得天然、黑得通透,而海水依然清澈,倒映著彩色的微光。

維克鎮的黑沙灘是世界十大最美沙灘之一,獨特的黑色使維克小鎮展現出媚人的誘惑力;通透的黑色沙灘好似維克小鎮那迷人的眼眸,深邃而又神秘,它的目光似乎能直射到你的心底,讓人迷戀和琢磨不透;遼闊的黑色海灘綿延在蜿蜒的海岸邊,清澈的海水輕輕地滌蕩著黑色的通透的沙石,它又好似維克小鎮這個美麗少女的烏黑的秀髮,在海風中柔柔地飄蕩,散發出迷人的氣息。黑海灘和「筆架山」礁石隔海相望,遙遙呼應,那是一種天荒地老的守候和忠貞。事實上,這些砂礫是火山噴發的熔巖,經海風和海浪侵蝕而成的玄武巖顆粒。黑沙白浪,也成為了眾多外星電影的取景處。

這是我們乘坐的海達路德遊輪(Fram前進號),是現今世界上最先進的抗冰船,也是豪華遊輪,關於這艘船的歷史和大家多講點:

19世紀末,挪威造船師柯林·阿切爾(Colin Archer)為北極探險先驅弗裡喬夫·南森特別設計建造了一艘三桅帆船——Fram號(挪威語意為「前進」),38.9 米長、10.36米寬的船體顯得異常短粗,這種與眾不同的造型能夠有效抵禦浮冰的擠壓,船舵和螺旋槳也能收回到船內。船上還配有一臺為照明提供電力的風力發電機,加之船艙良好的隔熱處理,使船員可以在船上生活長達五年之久。總之,這都是為了實現南森將船凍結在北極浮冰中,並隨洋流漂向北極點的探險計劃。

維克鎮黑沙灘

儘管洋流沒能將南森帶到北極點,但在長達三年的探險歷程中,首次出徵的前進號經受住了種種考驗且平安返航,其卓越的極地海域航行能力有目共睹,得到了此後眾多探險家們的青睞。在1910至1912年人類首次抵達南極點的偉大探險競賽中,前進號是羅爾德·阿蒙森登陸南極大陸的得力座駕,並最終載著勝利者們凱旋而歸。她在南北兩極創造了比任何其他木質船都更接近極點的記錄:北緯85°57′和南緯78°41′。

1935年,前進號博物館在挪威首都奧斯陸建成,這艘滿載榮譽的探索之船得到了妥善保護,接受眾人的瞻仰直至今天。而她的探索精神,正在2007年建成的第二代前進號上延續著,依舊馳騁於南北極的狂風、巨浪與堅冰之中。

揚馬延島

遠離挪威王國本土的屬地島嶼,位於北冰洋的格陵蘭海,整個島嶼為海底火山露出水面的一座高峰,貝倫火山構成島東北部的北延地區,南部的南延地區為低地和丘陵。島無港灣,荒蕪隔絕;氣候比較惡劣,寒冷多霧、偶爾會有風暴。氣溫12月份平均在-32度左右,7月份在10度左右。4月的揚馬延氣候比較適中,由於整個島嶼的地質均有火山噴出的巖石構成,所以我們都是穿著遊輪上特製的橡膠鞋下島,以免破壞了島上稀有的礦物質。

海達路德號遊輪行駛在北冰洋上,剛剛發現了在岸邊的北極熊,接下來看到了這一幕,兩個山峰中間透出金黃色光...

海中遠觀貝倫貝格火山

斯瓦爾巴

斯瓦爾巴群島,意為寒冷海岸,隸屬於挪威,是最接近北極的可居住地區之一。遊輪航行在北極圈內,總是給人太多驚喜!

行駛在北冰洋上

北極熊的夏天

中國北極科考站黃河站的年輕站長說,「北極冰川數量正急劇減少,如果人們再不加以保護,再不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在20年時間內,北極冰川將在炎熱夏季完全消失,地球會失去「白帽子」。到2020年夏季時,輪船將能夠通過開闊水面航向北極。」

一隻飢腸轆轆的北極熊失望的朝天嘆了口氣,夏季的北極熊已經落魄到翻檢石頭找零食吃了。

一年需要吃40頭海豹,在夏季的北極,冰雪消融之後,它就無法繼續捕獵。在以前,夏季要比如今晚來一個月,而現在因為大氣汙染,人們對環境的破壞,不斷變暖的氣候,讓北極最頂尖的獵食者,面臨嚴峻的考驗。

我們的探險隊在發現北極熊時,因為有個隊員沒有來及撤退,不得不爬到屋頂,遠遠地等著北極熊走遠,可想北極熊的攻擊速度是非常快的,重量也是很大。

斯匹茨卑爾根

全副武裝前往斯瓦爾巴群島的主島斯匹茨卑爾根圍觀冰川,Esmark冰川令人印象深刻。它們先是在寒冷的季節往外推進,把沙土推向大海;然後在溫暖的季節後退,留下推進後的塵土。雖然冰川融化斷裂的聲音極富魅力,然而100年來冰川總體上正在逐年後退消融,也是不爭的事實。斯匹茨卑爾根也意為寒冷海岸。是挪威的屬地,位於北冰洋上。

我們的旅程總有飛鳥相伴

北極苔原地區動物具有較高的繁殖能力,例如鳥類產卵的數目較其他地區更多,並在極晝時不停地覓食及育雛。有些動物冬季體毛變白,如北極狐、雪兔、雷鳥等。最令人驚嘆的是北極燕鷗,它們每年7、8月份在北極圈內繁殖、育雛,當極晝將要結束時,則一路向南,飛向南極大陸過冬!有幸在這次極晝的時候遇見了很多鳥類。

紅喉潛鳥

它們非常機警,可以不用在水面助跑就從水中直接飛出,飛行很快,並且是潛水高手,在水下可以呆一分半鐘,分布於近北極地區。

北極燕鷗

分布於北極及附近地區,是候鳥,每年經歷兩個夏季,從其北部的繁殖區南遷至南極洲附近的海洋,之後再北遷回繁殖區,全部行程達多公裡,這是已知的動物中遷徙路線最長的。

白頰黑雁

中等體型,為典型的冷水性海洋鳥,耐嚴寒,喜棲於海灣、海港及河口等地。

黃腹鷚的幼鳥

是雀形目鶺鴒科的鳥類,屬小型鳴禽,體長約15釐米。似樹鷚但上體褐色濃重,外側尾羽具白,野外停棲時,常會做有規律的上、下擺動,腿細長,後趾具長爪,適於在地面行走。冬季喜沿溪流的溼潤多草地區及稻田活動。

北冰洋

攝影本身記錄的是光,我覺得黑白更能體現北極風光的恢弘與大氣,突出光影、層次、細節和質感。中國人自古以來對於北極有著自己的觀念。幾十年來,一代代來自華夏大地的科學家也對這片白色的土地展開了科學考察和研究,從最初的艱難考察到現在成規模的駐站科考,傾注了一代代極地科學家的心血。

無論是作為故鄉,還是作為科學的淨土,一代代人們走過這裡,讓積雪留存了他們的足跡,也記下了每個到訪者的故事。他們在地球的白色穹頂上,守望著人類共同的家園。在北極點,站在原地就環遊世界。試著划過北極圈鐘盤般的表面,記錄那些超越時間和語言的,這個世界最後的白色。大自然給與我們美,但也是需要我們共同去保護。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加劇,北極冰川消融:北極「寶藏」遠不只有北極熊
    全球氣候的變暖,讓北極再次回歸到大眾的視野之中。因為全球變暖,北極的海平面上升,許多的北極動物也面臨著生存危機。然而,許多人對於北極的印象大多都集中在極光和北極熊這兩樣北極出名的「寶藏」上。的確,它們也吸引了大多數人們的目光。
  • 沈梅華、張律老師新書《勇闖冰雪極地》籤名版來啦!
    就在前段時間沈梅華、張律老師的新書發售啦在上海書展上還舉辦了籤售會呢這是繼《追蹤非洲五霸》後又一動物科普大作《勇闖冰雪極地》將帶大家來到南北極兩位老師寫的動物圖書深入淺出還不趕緊去拉拉票~接下來讓我們有請沈梅華老師,和大家聊聊她和張律老師打造這本《勇闖冰雪極地》的初衷和感想吧~*下文中「小虎」指的是張律老師,「小豹」指沈梅華老師。繼《追蹤非洲五霸》之後,小虎小豹又要帶大家去極地啦!為什麼是極地呢?
  • 北極熊已經開始吃「自己」了
    ,冰水裡倒映它的身影。 攝影:Paul Nicklen,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每年2月27日被定為「國際北極熊日」,這一國際主題日的設立,旨在提醒全社會關注北極熊的生存環境和北極熊的生態問題。
  • 「冰雪北極科學探險」書系 科學家寫給孩子的探險書
    科研與科普,兩項工作,一個目的嚴肅、講究邏輯、與公眾接觸少,這是科學家給人的一般印象。然而,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員、「冰雪北極科學探險」典藏書系的作者位夢華,也是這樣的嗎?他,迄今為止,是發表和出版有關南北極的科普文章和科學專著最多的中國科學家。他,曾兩次應邀到《百家講壇》,為全國聽眾介紹南極和北極。
  • 北極熊吃魚卡刺了怎麼辦,為什麼北極熊毛是透明的?
    卡刺這件事除了帶來喉嚨痛的煩惱,同時也讓我產生這樣的疑問:北極熊也吃魚,它們不吐刺,難道就不擔心卡刺的風險嗎?作為當今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陸地肉食動物,北極熊高大威猛,戰鬥力極強,在北極地區幾乎沒有天敵,被江湖人推選為「北極霸主」。
  • 撩北極熊?北極點硬核打卡竟然這麼玩……
    但從我們踏上這段旅途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我們勢必要斬開風浪,破除一切阻礙必須到達北極點,才算不枉費這一路行來所遇到的人和美景,即使接下來的旅程有再多困難,極果君也一定會到達終點。意外的是我們還沒到北極點,就已經見到了北極熊!在這冰雪世界頑強生存的北極霸主和之前在電視上看到的一模一樣,雪白的皮毛和寬大的腳掌看上去就讓人心生親近,但這樣的外表下卻蘊含著巨大的力量。
  • 問吧精選丨那片32℃的北極地區並無北極熊,真相是什麼?
    近日,朋友圈裡「北極圈罕見32℃高溫,在我們有生之年,或許再也看不到北極熊了」,「這個地球的空調正在癱瘓」等這類信息幾乎每條都有很高的點擊率。因為在常人眼裡,32℃與印象中冰天雪地的北極,並不搭邊。但在北極地區做連續觀察的自然科學工作者們眼中,這個溫度記錄好像來得並不那麼突然。
  • 北極車門為什麼不能鎖死?死活都想不到,竟然是因為北極熊
    提起北極,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無邊的冰雪和漫長的冬季。那裡是不折不扣的冰雪世界,可謂是「千裡冰封,萬裡雪飄」。但即使北極環境如此惡劣,仍是有不少人嚮往著北極,希望親自去領略北極獨特的風光。這裡要講的是去北極的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在北極,車門不能鎖死。這究竟是怎麼會回事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 北極熊在冰洋上捕獵企鵝!
    悲劇卻在現實中誕生了:全球變暖造成北極海洋冰層持續融化,北極熊的棲息地正在日漸萎縮,它們將被迫搬往南極生活了。到了南極大陸,北極熊還是純種的北極熊嗎?從此,北極熊「王子」與南極企鵝「灰姑娘」的故事版本將改成……?它們和諧地生活在一起還是相互殘殺呢?小夥伴們,是不是都哭得稀裡譁啦的啦?▲編者註:南極大陸是世界上最為寒冷的地區,年平均氣溫為零下25度,其平均氣溫比北極要低20度。
  • 【重慶動物園冰雪樂園1月30日盛大開業】小編已經準備好128G的內存了~
    這個冬季,相約重慶動物園-冰雪樂園滿足您對冰雪的所有想像準備好踏上這場冰雪奇幻之旅了嗎?冰雪樂園項目介紹,動物應有盡有更關鍵是的即將開放整個冰雪樂園冰雕城堡迷宮、冰川北極熊、冰上八字過山車雪上轉轉、雕刻街頭鼓手、小型兒童滑梯、雪鄉玩雪區雕刻龍之夢、
  • 距離北極最近的城市:禁止死亡和出生?北極熊數量比人多!
    在旅途中感知世界,在生命裡感受奇趣。歡迎大家來到旅遊與攝影頻道。為了維護公共生活的安全和秩序,我們需要遵守許多禁令,比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禁止攜帶易燃易爆物品乘車等。在挪威的最北端,有一條聽起來匪夷所思的禁令:「禁止出生和死亡」。這個地方叫做朗伊爾城,位於北極地區的斯瓦爾巴群島之上。由於這座小城距離北極點只有1300多千米,是世界上距離北極最近的城市,所以全年都可以看到極光。每年都會有絡繹不絕的遊客前來欣賞極光,在這裡留下美好的心願和真誠的祈福。朗伊爾城中只有1800多名居民,60%的土地被冰川覆蓋。
  • 與創投界大咖一起徵服北極!
    結莫逆之交,賞極地之美,打造人生大格局2015創業家黑馬學院北極遊學之旅集結當今中國最有激情、夢想、活力的創業者、投資人,高舉創業火種,一路向北!此後不斷有人試圖徵服這片茫茫的冰雪海域,卻大多折戟沉沙無功而返。這是遠古維京時代的神話戰場。這片冷酷的冰雪世界,對人類的生命意志是一次絕對考驗。甚至可以說,徵服了北極,就徵服了世界。讓我們在地球之巔,極地之北,這片殘酷又安寧的冰雪世界裡,復盤人生、喊出未來,獲得破土而出的生命力量!
  • 氣溫不斷升高,北極海冰持續融化,北極熊恐在80年內滅絕
    缺乏海冰生存,北極熊轉向陸地近年來,北極熊在陸地甚至人類居住區頻頻出現,從一開始的零星幾隻,到每年周期性成規模地出現,去年俄羅斯一小鎮被50多頭北極熊集體入侵,表明北極的環境正在日益發生改變,北極熊們已經越來越難在北極生存,紛紛轉戰陸地。
  • 北極有燕子嗎?裝死,能逃過北極熊的法眼嗎
    作者段熙乘坐的破冰船,已經在冰海裡航行了一整天。儘管已經進入盛夏,可空氣中的水分子,還是結成了小冰晶。太陽倒是大大的,但彩虹卻是慘白慘白的。作者究竟到了哪兒?為什麼周圍是這番景象?原來,他來到了一個奇妙的群島——斯瓦爾巴。
  • 為什麼北極只有北極熊沒有企鵝,而南極卻只有企鵝沒有北極熊
    北極為何沒有企鵝呢?北極和南極的氣候同樣酷寒、同為冰天雪地北極為何沒有企鵝呢,?實際上,很久以前,「北極大企鵝」曾在北極生存過,只是現在滅絕了。「北極大企鵝」身高60釐米,頭部棕色,背部羽毛呈黑色,紳士風度翩翩。
  • 地球變蒸籠,北極高溫預警,當北極熊無處可逃時,人類該何去何從
    這還是人們印象中冰天雪地的北極嗎?事實上隨著地球的溫室效應加劇,北極的冰塊一直在融化,我們可以從一張圖上面看到這種的變化▲北極冰川對比北極圈的高溫現象,也加劇了冰川的融化速度。這對那些生活在北極的動物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最近一張圖片火爆了朋友圈照片中的這隻北極熊,因為浮冰的不斷融化而無法獵食,變得瘦骨如柴讓人看著心疼,這還是我們所熟知的北極霸主嗎?
  • 我在北極,遇到了北極熊……
    最早,我是在電視裡聽一位扛著機器闖進北極的攝像大哥說的。他曾得到的"權威"答案是,如果你遇見北極熊,一定不要跑,正確的方法是--躺在地上,因為一躺下,它就認為你慫了,你慫,它就不會攻擊你了。我敢斷定,這位大哥的北極之行,一定沒有親自實踐過這個做法,如果他真的用了這個方法,那他一定是回不了家的。
  • 北極到底有多冷?
    【夏夜裡的因紐特女孩】這在北極,就成了極端。夏天太陽高,高到一天二十四小時可能都不下地平線,這就是「晚上」睡覺得拉窗簾的極晝。冬天太陽低,低到一天二十四小時可能都升不起來,這就是中午十二點得開著路燈才能走路的極夜。沒有太陽的北極冬天,那是相當的冷。更糟糕的是,北極的冷,足夠讓冬天的北極大地和海洋都覆蓋冰雪。
  • 北極熊是如何適應極端的北極環境的?
    說起北極,給人最直觀的就是冷,從表面上看,北極貌似只有冬天,其實不然,北極也是有一年四季的。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4月份屬於北極的冬季,5月和6月是北極的春季,7月和8月是北極的夏季,9月和10月是北極的秋季。北極的全年平均氣溫為-15℃到-20℃之間,即使是最熱的夏季(7.8月份),北極的平均氣溫也僅有-8℃左右。
  • 北極冰下「時間膠囊」提前現身,融化速度將不可控
    北極冰下「時間膠囊」提前現身提到北極,大家都能想到它是冰雪世界,對於很多人來說,北極都是一個遙遠的地方,但是,北極作為地球的一部分,和人類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在2018年,一群來自俄羅斯的遊客和環保組織成員,共同在北極的一處冰下,埋了一個時間膠囊,膠囊裡除了一些物品外,還有他們寫給未來人的一封信,表示如果未來有一天,當人們發現這個時間膠囊,看到這封信的時候,就意味著北極已經沒有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