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北漂即人在來京初期都很少有固定的住所,搬來搬去的,給人漂乎不定的感覺,其自身也因諸多原因而不能對於北京有更多的認同感,故此得名。
有的人是從北京高校畢業後,沒有去所分配的外地而在北京找到工作,有的人則是從外地高校畢業後,離開最初的工作單位而前來北京尋得崗位。
儘管他們實現了就業,但是,從就業所在地與戶籍所在地相分離這種視角來看,他們仍然屬於「漂」的一族。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流動人口總數自2014年達到峰值2.53億以來,已經連續五年下降,2019年只剩下2.36億人。「北漂」時代即將結束。在一線城市房租和房價的壓力下,更多的人選擇回老家或者去二三線城市工作。
甚至一些有留學經歷的人開始選擇回國就業。據《21世紀經濟報導》,英國畢業生李明(化名)選擇離開北京,在廣西一家國企工作。相比之前在北京的工作,他承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壓力要輕鬆很多。
2019年,南寧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7675元,北京市為67756元,是南寧市的近兩倍。但是南寧的平均房價只有北京的五分之一。很多二線城市和一線城市的差距在逐漸縮小,包括就業機會和基礎設施建設,這讓北京等大城市吸引力下降。
另一方面,北京人才豐富,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人口比例接近40%。如果扣除一些還在讀書的學生和60歲以上的人,北京勞動年齡人口的平均學歷是極高的。所謂在北京出不去的普通人,來到二三線城市,學歷的「溢價」更高。由於各種因素,大部分應屆畢業生沒有去大城市的想法,即使有,也會更加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