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時代終結?我國流動人口總量5連降,去北京不如回老家?

2021-01-09 中都焦點資訊

眾所周知,北漂即人在來京初期都很少有固定的住所,搬來搬去的,給人漂乎不定的感覺,其自身也因諸多原因而不能對於北京有更多的認同感,故此得名。

有的人是從北京高校畢業後,沒有去所分配的外地而在北京找到工作,有的人則是從外地高校畢業後,離開最初的工作單位而前來北京尋得崗位。

儘管他們實現了就業,但是,從就業所在地與戶籍所在地相分離這種視角來看,他們仍然屬於「漂」的一族。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流動人口總數自2014年達到峰值2.53億以來,已經連續五年下降,2019年只剩下2.36億人。「北漂」時代即將結束。在一線城市房租和房價的壓力下,更多的人選擇回老家或者去二三線城市工作。

甚至一些有留學經歷的人開始選擇回國就業。據《21世紀經濟報導》,英國畢業生李明(化名)選擇離開北京,在廣西一家國企工作。相比之前在北京的工作,他承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壓力要輕鬆很多。

2019年,南寧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7675元,北京市為67756元,是南寧市的近兩倍。但是南寧的平均房價只有北京的五分之一。很多二線城市和一線城市的差距在逐漸縮小,包括就業機會和基礎設施建設,這讓北京等大城市吸引力下降。

另一方面,北京人才豐富,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人口比例接近40%。如果扣除一些還在讀書的學生和60歲以上的人,北京勞動年齡人口的平均學歷是極高的。所謂在北京出不去的普通人,來到二三線城市,學歷的「溢價」更高。由於各種因素,大部分應屆畢業生沒有去大城市的想法,即使有,也會更加謹慎。

相關焦點

  • 中國流動人口總量連降5年:二三線引才力度大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中國流動人口總量連降5年: 二三線引才力度大流動人口減少背後,還有一部分在大城市念書的學生們,正在積極爭奪相對更偏遠地區的公務員選調生名額。2019年8月份,「北漂」三年的李明(化名),離開北京,回到老家廣西南寧的一家國企上班。
  • 開放人口自由流動宜循序漸進
    該文基本觀點是:(1)人口密度越大的省份,人均GDP越高,所以人口是第一生產力;(2)中國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國家權力集中,北京應該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自然均衡人口是3700萬,現在人口規模太小了;(3)北京不缺水,北京的交通也不擁堵;(4)人口控制讓北京損失了一萬億元以上的GDP,損失2000億元的稅收;(5)限制人口是阻礙經濟優化,應完全取消戶籍政策。
  • 中國臺灣的經濟總量,相當於大陸的哪一個省?
    此外,臺灣人均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僅就臺北人均GDP來看,常住人口275萬人,人均GDP為19.68萬元,僅次於深圳(20.45萬元),全國排名第二,碾壓北京、上海和廣州。而最重要的是,臺灣的其他城市的人均GDP都達到了國內一線城市的水平:臺中:GDP總量3774.95億元,常住人口270萬人,人均GDP為13.981萬元臺南:GDP總量2378.27億元,常住人口188萬人,人均GDP為12.650萬元新北:GDP總量5470.33億元,常住人口397
  • 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李希如:我國人口總量平穩增長 勞動年齡人口...
    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李希如表示,過去一年,我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繼續減少,就業人口總量首次出現下降,但勞動年齡人口總量仍近9億人,就業人口總量仍達7.8億人,勞動力資源仍然豐富
  • 【七人普】人口總量是怎樣得到的(四)
    今年,我國將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11月1日零時是本次人口普查的標準時點,每一個中國人,都會在這次大國點名中,驕傲地回答「到」!例如:2018年末,我國大陸總人口為139538萬人,通過調查推算2019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別為10.48‰和7.14‰,使用公式計算出2019年末我國總人口為140005萬人,同時,計算出當年我國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和自然增長人口。
  • 2019年全國人口大數據:人口總量突破14億 老年人口佔比達18.1%(圖)
    中商情報網訊:2019年末,我國人口總量達到14億人,受出生人口減少影響,人口總量增長略有放緩。城鎮人口比重超過60%,城鎮化水平繼續提升。勞動年齡人口有所減少,勞動力資源依然豐富。一、人口總量繼續增加,增速放緩2019年末,我國總人口(註: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人口,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為140005萬人,與2018年相比,人口淨增467萬人,自然增長率為3.34‰。
  • 我國人口排名前十的省份是哪些?這些省份經濟總量是否也排前十
    全球有236個國家和地區,全世界的人口大約在76億,我國擁有14億的人口,世界排名第一,除了港澳臺三個特別的行政區域大約有3000萬人口外,我國絕大多數的人口都在大陸的31個省市區,那麼,這31個省市區的人口排名前十的是哪些省份呢?這些省份的經濟總量是否也排在前十?
  • 人口流動出現「盆地效應」大城市人口嚴重「超載」
    編者按:近年來,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在極大激發我國經濟活力的同時,也給城市的管理與發展提出了嚴峻挑戰,由此伴生的一系列問題如流動人口管理、戶籍制度、城鄉結合部等也逐步成為我國城市管理與發展的新課題甚至新難題,處置不當,甚至可能成為社會矛盾的爆發點、激發點。
  • 搖擺的北漂:外面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想出去
    但在瀋陽,經營以讀書為主題的書店並不賺錢,他們從北京移植而來,主打安靜、無攝影、文藝小眾的書店文化遭遇水土不服,每月虧掉5、6萬是常有的事。 是的,在艱苦的北漂生活裡,能留下的都是這些有能力、敢吃苦、有必須選擇北京之原因的人。李乾益戲稱自己為PSD(poor,smart,desire)——貧窮、能幹、渴望北京。在北京苦幹拼搏的時候,自己也成為這個龐大城市裡一張隱形的PSD格式圖層,成千上萬的PSD疊加在一起,價值貶值、看不到厚度,卻奮力地爭著向上遊浮去。 永遠的金字塔尖?
  • 北京PM2.5圈出指標 常住人口劃定「天花板」
    約束性指標,則主要包括常住人口規模、用水總量、PM2.5濃度、全市汙水處理率等等,這些指標要求控制在一定的數值內。   但與往年不同的是,這份蘊藏著全市總體發展的指標總表,增設了一項「2016年計劃」,指的是去年年初時的任務安排。增列這項指標,可以更清楚地比對去年本市各項指標的完成情況。
  • 勞動力異質性視野下的人口流動
    目前我國人口分布的不合理影響著城鄉和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是導致經濟非均衡發展的重要因素。《國家人口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指出:「引導人口有序流動,促進人口合理布局」是我國人口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然而,該如何引導人口流動?何為有序、何為合理?
  • 流動人口數量40強城市:深圳超北京,溫州超武漢
    在人口統計中,有三個比較容易混淆的名詞:戶籍人口、常住人口、流動人口。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某人戶口在A市,在B市工作並居住,經常去C市出差,那麼他就屬於A市的戶籍人口、B市的常住人口、C市的流動人口,當然現實中也存在一些情況比較複雜的情況。
  • 控不住的人口:從國際經驗看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人口發展趨勢
    2)人口規模與城市空氣汙染的相關性很弱,因為單純人口增長對空氣品質的影響遠小於產業結構、生產生活方式及環境保護力度的影響。3)城市並非封閉系統,且技術可變,即資源承載力可變。1986-2017年,北京市用水總量從36.5億立方米變至39.5億立方米,常住人口從1028萬增至2171萬。從當前情況估算,北京水資源可支撐人口增至3000萬人以上。  北京上海人口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
  • 關注流動人口的「盆地效應」
    作者:侯文學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以農民工為主體的流動人口已達1.8億人,但時下在布局上卻越來越呈現嚴重的不平衡性,即過度集中於大城市的問題非常突出。這種大城市對流動人口吸引的「盆地效應」,導致不少城市不堪重負。(2月13日 《瞭望》)如何化解這種「盆地效應」,需要引起我們的關注了。
  • 聯合國:本世紀末世界人口總量可達110億
    中國網8月13日訊 據西班牙媒體8月11日報導,根據聯合國人口司近日在西雅圖舉辦的聯合統計會議上提供的預估數據可知,世界人口總量還在不斷增長。如今世界人口總量已達到73億,到2050年將可達到97億,這一數據在本世紀末還能達到112億。
  • 任澤平:從國際經驗看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人口發展趨勢
    當前北京、上海的軌道交通路網密度約0.10公裡/平方公裡,遠低於紐約都市區、東京圈、首爾圈。2)人口規模與城市空氣汙染的相關性很弱,因為單純人口增長對空氣品質的影響遠小於產業結構、生產生活方式及環境保護力度的影響。3)城市並非封閉系統,且技術可變,即資源承載力可變。1986-2017年,北京市用水總量從36.5億立方米變至39.5億立方米,常住人口從1028萬增至2171萬。
  • 去年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4.79‰
    下降了1.66個千分點;平均每年增加人口644萬人 2012年08月18日 星期六 新京報 分享:   新京報訊 (記者蔣彥鑫)昨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1年末,中國大陸人口總量為
  • 英語新聞:北京常住人口、外來人口雙雙下降
    北京市委黨校北京人口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日前共同發布《北京人口藍皮書·北京人口發展研究報告(2019)》。
  • 2015.10:中國人口的多邊流動與再分布均衡(曾相嵛等)
    另一方面,從流出地因素來看,房屋施工面積越大,居住條件越寬鬆,流出人口反而越多,這反映出我國獨有的城鄉二元結構,省際流動人口中農村戶籍人口佔80%,房屋施工面積更多表現為宅基地上建設的住宅面積,因而反映出農業佔比較高的特徵,因而房屋施工面積與流出人口正相關。
  • 聚焦第七次人口普查:人口數據背後的「秘密」
    今年展開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結果不僅將勾勒出我國人口總量與人口分布的「全貌圖」,而且將為未來我國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的投資布局、各項政策的制定與規劃的編制提供基礎數據支撐。在普查短表登記結束後,我國每100戶家庭中有10戶家庭再次收到一份人口普查長表,這是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按照隨機等距的原則,抽取10%的家庭開展的更詳盡普查。在普查長表中,針對流動人口的普查登記進一步細化,增添了出生地、5年前常住地(5周歲及以上人群填報)等普查項目。 「人口流動影響著人口分布,人口分布影響著城市空間、農業空間和生態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