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追思:那些不能忘卻的分析化學家

2020-12-05 儀器信息網

  儀器信息網訊 又是一年清明雨,分析測試界的已故專家名單上,又添了不少名字。他們的身份,或是為人敬仰的業界泰鬥,或是藹然可親的師長前輩,或是並肩作戰的袍澤弟兄......當故人遠去,留給分析測試行業的是無盡的傷感與思念。在這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清明時節,謹以此文紀念那些逝去的分析化學家。

  盧佩章院士:中國色譜分析的先驅者

  我國著名分析化學家,中國色譜分析的先驅者之一,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盧佩章院士2017年8月23日13時25分在大連逝世,,享年92歲。

  盧佩章院士,我國第一臺體積色譜儀的設計者。他開創了中國色譜科學,被譽為「中國色譜之父」,為色譜技術在我國的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的應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傑出人才,多名學生已成為具有國內外重要影響的學術帶頭人。中國的色譜事業從無到有,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已躋身國際一流。作為先驅者,盧佩章院士曾無限感慨地說:「我只是集體中的一個兵,一個小兵,成績都是集體團結協作,開拓進取的結果,我不過是盡到了一個分析工作者的責任而已。」

  袁承業院士:中國萃取劑化學之父

  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袁承業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1月9日22時17分在上海與世長辭,享年94歲。

  袁承業院士長期從事萃取劑化學和有機磷化學研究,是中國萃取劑化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急國家所急,建立並領導核燃料萃取劑研究組,解決我國國防工業急需,為發展中國的原子能工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他結合中國有色金屬資源綜合利用研究,取得了一批有重大經濟、社會效益的成果,為保護我國的有色金屬資源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他在具有生物活性有機磷化合物的設計與合成方面有獨特的建樹。為我國培養了一批有機化學人才,為我國有機化學發展、「兩彈一星」研製和國民經濟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蘇鏘院士:一生致力稀土事業

  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無機化學家,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蘇鏘因病於2017年2月17日4時50分在廣州逝世,享年86歲。

  蘇鏘院士長期從事稀土化學和物理研究,對稀土的分離和性質變化規律的探尋、稀土材料的研製與應用做出突出貢獻,是中國稀土研究的開拓者之一。蘇鏘院士深知科學的進步離不開傳承和發展,長期致力於人才培育,鼓勵年輕人不僅要「青出於藍勝於藍」,還要「帥出於師優於師」,要有創新意識,打破成規,先後指導、培養了數十名碩士、博士和博士後,桃李滿天下。

  彭少逸院士:著名催化科學開拓者、色譜學者

  中國著名燃料化學家、催化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化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名譽所長彭少逸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7年5月6日凌晨0時29分在美國洛杉磯與世長辭,享年100歲。

  彭少逸先生是我國最早從事色譜研究的人員之一,同時又是我國催化科學的開拓者之一。他創立了柱內顯色指示劑快速測定油品中烴類組成的色譜方法和薄層吸附劑快速分析氣態烴的色譜方法,開創了催化新材料和多項催化動態分析的研究,並取得多項理論性和應用性成果,在國內外產生深遠影響。

  田頌九:為藥品檢驗事業默默奉獻

  我國藥物儀器分析學家田頌九研究員因病醫治無效,2017年9月26日於北京友誼醫院與世長辭,享年76歲。

  30多年來,田頌九研究員在中藥的儀器分析檢定領域及黨政管理等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貢獻。曾任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黨委書記,兼任中國藥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藥物分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和編輯出版工作委員會主任,一生為發展我國的藥品檢驗事業和藥品監督管理事業默默奉獻。

  辭別著名藥物分析學家:張正行

  中國藥科大學張正行教授,著名藥物分析學家、博士生導師,於2017年3月25日因病逝世。

  張正行教授將一生都奉獻給了藥學教育事業,成果豐碩。1980年代初,即獨立開設了我國醫藥院校的首門「藥物波譜分析」課程,緊跟光譜技術最新發展,自編適合醫藥教學和研究參考資料。帶領研究生堅持研究近十年,攻克「黃楊寧」中藥生物鹼多組分的組成、體內代謝、和質量分析控制的問題;攻克具有重要國防意義的防輻射化學藥物「利可君」的多組分工藝優化和質量控制的關鍵技術問題等等,不勝枚舉,功績卓著。

  緬懷清華大學化學系高分子所所長:石高全

  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清華大學化學系高分子所所長石高全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3月1日22時35分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55歲。

  石教授自1992年以來一直從事導電高分子材料/納米結構以及單片石墨的研究,近年來在石墨烯的化學合成與功能化等方面從事了系列研究工作,特別是在石墨烯增強高分子複合材料,石墨烯修飾電極以及共軛分子修飾石墨烯等方面取得了進展。

  悼念中國稀土元素分析化學奠基人:曾雲鶚

  著名分析化學家、稀土化學家和教育家,中國稀土元素分析化學奠基人,武漢大學化學系曾雲鶚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3月1日21時26分在武漢逝世,享年103歲。

  曾雲鶚教授在分析化學,特別是在稀土分析化學領域有高深的造詣,他多次參加或率團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他多次出席由國家科委主持的「白雲鄂博礦產資源綜合利用」重要會議,並組織中青年教師參加全國和科研攻關和會戰,承擔與此有關的稀土分析重大課題,開展稀土分析中的新方法、新技術和新化學試劑的綜合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特色的重要科研成果。

相關焦點

  • 清明節為什麼是陽曆 清明節是幾月幾日農曆
    現在是三月末,十月即將到來,意味著清明節也即將來到。清明節不僅是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而且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固定在4月5日前後,但提起農曆卻很少有人知道。那麼,清明節為什麼是陽曆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把!
  • 文明追思 平安清明|綠色祭祀 從我做起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相關會議精神,忻府區婦聯在清明節期間開展「文明追思 平安清明」主題活動,引導我區廣大婦女和家庭以文明祭掃新風傳承民族文化、緬懷革命先烈、追思已故親友,推動移風易俗、防止火災事故發生,過一個文明、綠色、低碳、安全的清明節。
  • 不負韶華,在奮進中追思先烈
    又是一年清明至,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每到清明節,我們便踏青覓趣,在桃紅柳綠中感受春意盎然。  清明,是祭祀先人的日子。「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行孝盡哀,祭之以禮,清明時節最讓人思念祖先,思念故去的親人,正基於此,「清明祭掃各紛然」表達著我們的心緒,「路上行人慾斷魂」寄寓著我們的哀思,「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則詮釋著我們的情懷。《朱子家訓》云:「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
  • 清明節50個必須注意的禁忌
    11、家庭追思會」、「網上祭奠」、「鮮花祭奠」和「代理公祭」這四種祭奠方式如法嗎?答:傳統的祭祀方式會涉及到燒紙等汙染環境問題,而這兩年新興起的祭奠方式在儀式上面避免了對環境的汙染,是值得提倡的。當然,由於個人接受程度不同,每個人也會有自己不同的見解。12、清明節,誦經超度對輪迴有沒有影響?
  • 清明節寄託哀思的句子 2020清明節掃墓思念親人朋友圈文案
    清明節,作為中國傳統習俗,大家會帶上祭品掃墓,寄託對逝者的哀思。那麼清明節掃墓祭奠親人的話語有哪些呢?永遠活在人民心中,那不朽的靈魂  清明節祭先人,傳人情寄哀思,莫鋪張不迷信,承遺志傳後人,祖先慰笑九泉  風和日麗,小草嫩,山青水秀,感覺新,荒郊野外一堆土,祖先在此當居民,清明時節風光好,陰陽兩界真奇妙,故人一去不復返,如煙往事莫忘了增良  民族的魂,感人的情,清明寄思感恩心,牢記先烈輝煌史,用心用情思先烈,民族文化要發揚,優秀傳統永記心,龍的子孫激情湧,感恩先輩,追思真情天地證
  • 松滋關於清明節期間祭掃服務相關通知
    通 告 (第26號) 為避免集中祭掃引發輸入性和聚集性疫情,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上級有關要求,現將2020年清明節期間祭掃服務有關事項通告如下:
  • 我國著名生物化學家曹天欽先生銅像落成
    2月25日,我國著名生物化學家曹天欽先生紀念銅像落成典禮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與細胞所舉行。本次活動由曹天欽基金會主辦,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協辦。典禮簡樸、肅穆,分座談追思和銅像揭幕兩個部分。
  • 化學家不能太任性
    忽略研究成果的「黑暗面」創造新物質是化學家的重任,兢兢業業的化學家為人類社會貢獻了大量有用的物質和材料,推動社會的進步。但有的時候化學家為某個有益的目標創造新物質,但沒想到它會成為災難。將自己的發明用於殺人顯然不是諾貝爾的本意,不過,這世界上也有故意助紂為虐的化學家。德國化學家Fritz Haber因為在開發合成氨工藝中的傑出貢獻而獲得191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他所創立的合成氨的「哈伯法」沿用數十年。但在一戰中,他擔任德軍化學武器廠的廠長,負責生產氯氣、芥子氣等化學武器,可謂臭名昭著。而利用化學知識製造毒品的犯罪行為在世界各地都時有發生,「絕命毒師」層出不窮。
  • 真的能忘記那些希望忘卻的記憶嗎?
    真的能忘記那些希望忘卻的記憶嗎?時間:2016-05-27 12:43   來源:壹心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真的可以選擇性遺忘嗎? 真的能忘記那些希望忘卻的記憶嗎? 不久前,我遇上一個人,送給我一壇酒,她說那叫醉生夢死,喝了之後,可以叫你忘掉以前做過的任何事。我很奇怪,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酒。
  • 清明節朋友圈怎麼發?清明節詩句古詩大全 清明節寄託哀思的詩句
    關於描寫清明節的經典詩句有哪些?2020年的清明節比較特殊,因為疫情防控,很多人都不能返鄉祭祖,也不能去陵園掃墓。但是清明節這一天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清明詩句寄託哀思。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清明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 追思先父高瀚香
    每當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來之時,作為晚輩的我們都要攜家人為已故先人們祭掃墓碑,瞻仰追思,以勵其志也。清明節前,我在整理父親遺物時,發現在他的日記裡記載著這樣一首歌詞,歌詞曰:「萬裡長徵雲和月,一生槍彈載星辰;嗚呼呼為吾民族,黃土埋吾骨。戰戰兢兢為我民生。不成功便成仁!身雖死而名不死,骨雖朽而志不朽,壯義哉!
  • 清明節用火丨神池縣婦聯和團縣委就「文明祭祀」聯合發出倡議書
    清明節用火丨神池縣婦聯和團縣委就「文明祭祀」聯合發出倡議書 2020-04-03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國著名化學家張乾二院士逝世
    光明追思【我國著名化學家張乾二院士逝世】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張乾二,於2020年 5 月 3 日逝世,享年 93歲。張乾二,1928年8月15日生於福建惠安。
  • 清明節,那一墳墳無人過問的荒丘,男女到底能不能平等?
    山裡最熱鬧的時候,就是清明節。來掃墓祭拜的人們絡繹不絕。都是一大家子抬禮擔肉,前後呼應!鞭炮衝天炮聲聲不絕於耳。清明五六天,沒有一天是清淨的。山頭都是附近村裡的,葬地都是自己村的人。山頭要防火,所以要經常巡視,也免不了和他們打交道!久而久之,也琢磨出了自己的一點發現。來祭拜的後人,都是往生者的直系後裔。兒子,孫子輩,兄弟輩,堂兄弟輩。沒有一家是外孫輩,表兄弟輩!
  • 化學家夢寐以求的五個化學反應
    許多藥物具有非常相似的結構,如果你去研究那些最常見的藥物,就會發現它們有一些共同點:都具有密集的官能團,有至少一個環狀結構和一些裸露的氨基或羥基,通常還有一個散落的氟原子。造成這種共同之處的部分原因是,化學家只能利用已知的化學反應和那些可用的構建模塊來研發藥物。
  • 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
    徐滿庫後代祭掃烈士陵園。
  • 創新應用人臉圖像識別技術 讓追思更便捷
    本報記者 路建英 朱婕妤  生命,在紀念中永恆……  為了便於人們隨時隨地追思緬懷選擇海葬、自然葬等節地生態葬式的親人,北京八寶山禮儀公司新近推出「生命晶石」項目,並將人臉圖像識別技術應用於該服務中。  ●「生命晶石」讓思念永恆  「海葬不能是把骨灰一撒了之,我們要讓念想能夠得到延續,而『生命晶石』就是很好的載體。」 北京市殯葬協會會長、北京八寶山禮儀公司總經理王佔勇說,「2016年清明前夕上海首推『生命晶石』服務項目,創新了骨灰保存方式和紀念方式。這次在北京推廣『生命晶石』,是順應新時代倡導生態節地、移風易俗綠色殯葬的全新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