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萬年前響徹銀河系的尖叫再出現:持續半秒耗費太陽50億年能量

2020-09-03 科學探索之路

有報導曾指出,來自歐空局的天文學家在銀河系內,捕捉到了一次神秘的快速射電暴,與以往不同的是,此前的快速射電暴都找不到其來源,而此次,人們居然確定了來源,釋放出它的對象,是一顆磁星,它來自於銀河系,也是科學家們首次在銀河系內,捕捉到來源已知的快速射電暴,什麼是磁星?磁星就是恆星的殘骸,當恆星走到生命的尾聲後,會根據自身質量的不同,從而使得恆星的最終演化目標也有所不同。


比如,大質量的恆星會變成黑洞,而中小質量的恆星,會演化成中子星或是黑洞,可以說,磁星是具有極強磁場的中子星,比地球的磁場強1千萬億倍以上,順帶一提,磁星中磁場的衰減,可為高能電磁輻射的發射提供動力,例如,以X射線或無線電波的形式,簡單來說,磁星是宇宙中磁場最強的恆星殘骸,擁有宇宙中最強的磁場,當它們變得「活躍」時,會產生短時間的高能輻射。


通常情況下,這種輻射的持續時間不足一秒,令人詫異的是,其亮度竟然是太陽的數十億倍,快速射電暴(FRB)的特點是什麼?簡而言之,它可以在極短的時間裡,發射出相當於太陽一天輻射的能量,普遍持續時間僅為幾毫秒。


2001年,科學家們在帕克斯射電望遠鏡首次發現了FRB,之後也多次觀測到這一現象,其中還包括一些重複的射電爆,由於這些爆炸都發源在離我們十分遙遠的星系,因此人們很難確定爆炸發生的原因,當然,其罪魁禍首很有可能是猶如銀河系內SGR 1935+2154一樣的磁星,這顆磁星由NASA的尼爾蓋勒斯斯威夫特天文臺於2014年發現,它是一個磁化彈,顯示出頻繁的爆發活動。


有數據表明,該磁極具有偶極磁場,其極點的強度約為440萬億G,特徵年齡約為3600年,首次發現這種快速的電磁輻射是在2007年,這些事件均以無線電波的形式在短短幾毫秒後消失,並且很少再被看到,因此,被一些人誇大、以訛傳訛後,變成了來自外星人的交流信號,有天文學家曾在論文中寫道,SGR 1935 + 2154被發現是磁星的幾年後,於2020年4月27日,踏入了一個新的爆發活躍階段,同時,其X射線的持久性發射也得到了大大增強。


4月28日,當地球自轉掃過一架加拿大射電望遠鏡的天空時,它觀察到了一種名為快速射電爆發的神秘毫秒級閃光,當地時間早上7點34分,一個巨大的黑洞出現了,尷尬的是,它出現在了其視野外圍,多倫多大學的天文學家兼加拿大氫強度映射實驗的成員保羅肖爾茨說,該現象已經遠遠地超出瞭望遠鏡的極限。


根據它的亮度來看,該研究小組得知了它的來源在附近,要知道迄今為止人們所見的其它FRB,都在遙遠的星系中爆發,距離太遠、速度太快,導致人們無法弄清究竟是什麼產生了它們,尤蒂科夫相信這一活動發生在離磁星表面更近的地方,2002年,也就是在發現第一個FRB的前幾年,他提出了一種基於磁重連的發動機,在這種發動機中,磁場線會斷開,然後以新的結構重新連接,在太陽表面,這種現象會產生強烈的耀斑。


2014年,發現的SGR J1935+2154自旋周期為3.24秒,自旋減速為14.3皮秒/秒,從它被發現以來,共經歷了100多次爆發,幾乎每年都會發生,由中國北京師範大學林琳率領的天文學家團隊,利用費米衛星和斯威夫特宇宙飛船對此進行了研究,其觀測的重點是2014年至2016年間發生的127次短爆發,根據研究結果來看,97%觀測到的爆發,發生在4個活躍爆發事件中,這使得SGR 1935+2154成為了迄今為止最具活躍的磁性瞬變事件。


自重新激活以來,它就產生了許多X射線突發跡象,並且還產生了兩個類似於所謂的快速無線電突發的明亮的無線電毫秒突發,新的觀測結果檢測到,X射線脈動呈現出可變的形狀轉換,發現脈衝分數在大約10天的時間裡,從34%左右下降到11%,而後,義大利米蘭國家天體物理學研究所的科學家查明了它的起源,它距離地球約為3萬光年,這意味著SGR 1935 + 2154的「尖叫聲」在3萬年前就已響徹銀河系,這也是至今為止,人類從該磁星探測到的最強大的爆發。


當天,加拿大地面天文觀測站,使用射電望遠鏡發現了從SGR 1935+2154方向發出的短暫且極其明亮的無線電波,時間與x射線發射的時間相同,幾小時後,美國瞬變天文射電望遠鏡也證實了這一點,與此同時,加拿大的CHIME射電望遠鏡在相同方向上,也探測到了短而十分明亮的射電爆發,幾小時後,位於美國的瞬態天文射電調查2計劃也確認了這起事件,多個天文臺通過多個手段均探測到它在3萬年前的爆發信號,因此我們可以確定,這個源是真實的,並非幹擾源。


有科學家指出,SGR 1935 + 2154源的射電爆發與當前非常熱門的快速射電暴幾乎一致,最終科學家們確認,這是第一個在銀河系內爆發的快速射電暴,它也是目前最新發現的一個快速射電暴,持續半秒就耗費了太陽50億年的能量,對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感謝觀看本期視頻,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3萬年前響徹銀河系的尖叫再次出現:持續半秒耗費太陽50億年能量
    證明了磁星和快速射電暴是有聯繫的,它們會產生極短時間的高能輻射,不到一秒鐘,釋放的能量相當於太陽50億年產生的能量。義大利米蘭國家天體物理學研究所的科學家查明了它的起源:距離地球大約3萬光年,這意味著SGR 1935 + 2154的「尖叫聲」在3萬年前就響徹銀河系,今天再次出現則說明剛剛傳遞到地球這裡,被我們的探測裝置接收。
  • 1秒鐘釋放能量,等於100個太陽燒100億年!
    萬物的規則就是從生至死,沒有任何東西能超越這個終極法則,即使壽命看起來近乎於永恆的太陽,其實也有自己的壽命,太陽的終點也只不過是一場巨大的爆炸,只不過在人類的視角來看,太過於漫長罷了,同樣的銀河系也不能避免大爆炸的結局。
  • 50億年後太陽滅亡前,人類文明能達到什麼程度?科學家給出參考答案
    即使我們地球內部不出現問題(如戰爭等),也不遭遇外部的威脅(如小行星撞擊地球等),留給地球的時間其實也是有限的。因為世間萬物都需要依靠太陽光照滋養,如果太陽滅亡了,意味著世間萬物也將不復存在。問題是,如此碩大的太陽,會有毀滅的一天嗎?
  • 科學家發現宇宙中最危險的天體,1秒能釋放太陽35億年的能量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分析,太陽每秒向外發射的能量,如果被地球全部吸收的話,大概夠我們使用20萬年的時間,由此可見,太陽的能量是多麼的龐大。前段時間,科學家們通過觀測,發現在遙遠的宇宙之中,存在著一種最危險的天體,它每秒鐘所釋放出的能量,可以抵上太陽35億年不間斷所釋放出的能量,簡單來說,太陽的壽命大約是100億年,而這種天體只需要3秒鐘的時間,就可以將太陽的全部能量給消耗殆盡,大家想一下,是不是真的非常可怕?
  • 科學家發現宇宙中最危險的天體,1秒能釋放太陽35億年的能量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分析,太陽每秒向外發射的能量,如果被地球全部吸收的話,大概夠我們使用20萬年的時間,由此可見,太陽的能量是多麼的龐大。前段時間,科學家們通過觀測,發現在遙遠的宇宙之中,存在著一種最危險的天體,它每秒鐘所釋放出的能量,可以抵上太陽35億年不間斷所釋放出的能量,簡單來說,太陽的壽命大約是100億年,而這種天體只需要3秒鐘的時間,就可以將太陽的全部能量給消耗殆盡,大家想一下,是不是真的非常可怕?
  • 太陽現三年來最強耀斑爆發,50億年後太陽滅亡?人類文明怎麼辦
    相信大家也知道,我們地球的能量主要來自太陽光的照射,而太陽的能量來自源源不斷地核聚變反應。由於太陽並不是穩定的,所以也會出現一些有規律或者無規律的太陽活動,當太陽活動爆發時,我們地球多多少少也會受到一些影響,因為有時候太陽活動爆發時,釋放的能量、輻射都可能會相對較多。
  • 太陽現三年來最強耀斑爆發,50億年後太陽滅亡?人類文明怎麼辦
    相信大家也知道,我們地球的能量主要來自太陽光的照射,而太陽的能量來自源源不斷地核聚變反應。由於太陽並不是穩定的,所以也會出現一些有規律或者無規律的太陽活動,當太陽活動爆發時,我們地球多多少少也會受到一些影響,因為有時候太陽活動爆發時,釋放的能量、輻射都可能會相對較多。
  • 宇宙的延時攝影:10 分鐘展現138 億年,1 秒相當於現實的 2200 萬年,而人類的出現是在最後幾毫秒......
    宇宙的延時攝影: 10 分鐘展現138 億年! , 而人類的出現是在最後幾毫秒.
  • 太陽誕生在哪裡?50億年前銀河系與矮星系的「親密接觸」
    目前,西班牙科學家表示,太陽的誕生是由於50億年前銀河系與體積較小的人馬座矮星系近距離碰撞所致,這一事件為後續地球生命的孕育拉開了帷幕。對太陽系鄰近恆星年齡的分析表明,銀河系至少3次碰撞人馬座矮星系,每次碰撞事件不久在銀河系形成了恆星爆炸式孕育,此類宇宙碰撞引起一系列漣漪事件,其中之一導致了47億年前太陽的形成。
  • 太陽每2.5億年圍繞銀河系中心公轉一圈 與地球生態大滅絕有關嗎?
    地球近6億年來,已經經歷了5次生態大滅絕,現在正值第6次大滅絕時期,這些與太陽公轉有沒有關係呢?我們來討論一下。時空通訊認為地球物種大滅絕與太陽公轉沒有什麼關係。太陽50億歲了,地球也有45億歲了,不過這都是按照地球年來計算的,太陽一年應該怎麼計算呢?
  • 2.3億年前,下了持續200萬年的暴雨,形成原因或再次出現
    在有些時候,地球非常冷,例如,6.5億年前的成冰紀,幾乎整個地球被冰凍成「大雪球」。有些時候,地球又非常熱,例如,5億年前的寒武紀,地球平均溫度達到21 ℃,比現在高了7度。而在2.3億年前的卡尼期,地球上不但非常熱,而且還下了持續200萬年的暴雨,這就是卡尼期洪積事件[1]。那麼,這次事件的起因是什麼?持續不斷的暴雨給地球生態系統帶來了什麼後果?目前的地球與當時有何共同之處?
  • 它和銀河系有3次碰撞,使得太陽星雲瓦解,太陽誕生了
    銀河系在過去的60億年裡,和一個星系發生了三次碰撞,太陽就這樣在碰撞中誕生了。125億年前,那太陽系的起源是什麼?46億年前的一天,原始太陽星雲迎來了轉折點,星雲結構開始解體,中心區域的溫度不斷上升,氣壓增強。解體時釋放出來的物質在引力的作用下被擠壓到了一起,形成了球體。它在氣壓和引力的作用下高速自轉,又吸收了其他物質,最後就形成了太陽。
  • 等不到50億年了,太陽留給人類的時間只有10億年
    經過數十億年後,一系列的小概率事件相繼發生,地球海洋中出現了高級動物。再經過漫長的時間,海洋中的生物登上陸地。直到240萬年前,人類進化出來,並一直繁衍至今,成為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物種。宇宙中沒有什麼是永恆的,太陽也有壽終正寢的那一天。過去46億年,太陽為地球不斷提供熱量,讓地球上的水保持液態,地球上的生命直接或者間接依賴於太陽能量。根據天文學家的預計,太陽還能再為地球繼續提供50億年的能量。
  • 2.3億年前,地球上下了一場持續200萬年的雨,以後還會再下嗎?
    那我們再來看看這場2.3億年前持續下個不停的大雨,持續了200萬年,相當於貫穿了整個人類發展起源至今的時間,現在才大概能夠理解這個時間有多長了吧?介紹完了這場暴雨持續時間到底有多長後,我們再來具體講講這場暴雨發生的原因,以及之後是否還會再出現這種情況。
  • 太陽壽命或只剩50億年,如果太陽消失,人類還能生存多久?
    只要有太陽存在的一天,那麼地球上的萬物就能夠繼續繁衍下去,但是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數據來看,目前太陽的壽命或許只剩下50億年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如果到了未來太陽消失後,人類又能夠撐多久呢?太陽的誕生在45億年前,銀河系邊緣有一片巨大的氫分子雲,在受到引力的影響後發生了坍塌,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物質開始聚集,於是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球體,隨著宇宙的演變和時間的推移,這個巨大的球體質量也變得越來越大,也就是說內部的核心受到的壓力也越來越高。
  • 4.45億年前,一顆恆星死亡,釋放的能量恰好擊中地球
    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在地球上生活了一億多年的恐龍被迫飛上了天空,那些沒有飛起來的恐龍都已經滅絕,小行星撞擊地球最可怕的不少是撞擊產生的爆炸,而是因為撞擊產生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地震,海嘯,大規模長時間的火山爆發才是壓倒恐龍的最後一根稻草。
  • 太陽最初是怎麼形成的?從50億年前銀河系被撞說起
    ,它只是茫茫宇宙中1000億億顆恆星裡普通的一員,然而太陽對我們卻尤為重要,沒有太陽就沒有地球上熙熙攘攘的生命。有一些科學家關心太陽將來會發生什麼,另一些科學家則關心太陽是怎麼誕生的。近日,西班牙科學家在《自然·天文學》上發表論文,講述了一個50億年前星系碰撞的故事。
  • 2.3億年前,下了持續200萬年的暴雨,形成原因或將再次出現
    過去幾千年來,全球氣溫總體上起伏不大,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然而,隨著人類開啟工業化進程,全球氣溫在逐漸升高。尤其是從20世紀初以來,全球變暖愈演愈烈,目前的全球平均氣溫已經比工業化前升高了1 ℃。2.3億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過多,導致地球下了一場持續時間長達200萬年的暴雨,使得相當多的物種走向滅絕,這就是卡尼期洪積事件。卡尼期處於晚三疊紀的最早期,那時距離第三次物種大滅絕事件已經過去了2000萬年。在2.5億年前,時值二疊紀與三疊紀的更替,超級火山大爆發,導致全球氣候劇變,引發了地球史上最嚴重的物種大滅絕事件,多達96%的物種消失。
  • 科學家發現宇宙中最可怕的天體,3秒就能釋放出太陽100億年的能量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人類的科技發展和生態是離不開能源的,而在太陽系中,沒有什麼能量比太陽更強大,太陽每秒向外輻射的能量,如果能夠全部被我們吸收應用的話,足可以讓人類使用20萬年。可見,太陽的能量有多麼的龐大。 那麼如此強大的恆得星能源在宇宙中是否就是最厲害的呢?
  • 把138億年的宇宙時光壓縮到1年 最後一天晚上10點半才出現人類...
    如果138億年的宇宙歷史壓縮到一年,人類出現在哪個月?5月?9月?著名科普作者、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在《伊甸園的龍》中提出的宇宙年曆,會讓你驚掉下巴。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宇宙、地球和人類的大事件,都出現在什麼時刻吧!    如果把138億年的歷史壓縮到1年裡,很明顯時間加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