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物理系肖志剛研究團隊在核反應同位旋動力學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1-02-15 材料人

【成果簡介】

最近,清華大學物理系的肖志剛研究小組在束流能量為30MeV/u的40Ar+197Au原子核反應中,首次通過出射粒子同位旋性質在大範圍內的角分布行為給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定性的答案。在大角度範圍內,輕粒子的中子豐度隨角度增加而減小。由於同位旋效應的長時間累積,該角分布可以作為對稱能密度依賴行為的一個敏感觀測量。這一工作最近以快訊(Rapid Communication)形式發表在期刊Physical Review C 上,題目為「Long-time drift of the isospin degree of freedom in heavy ion collisions」。

【圖文導讀】

圖1 同位素比隨Θlab的變化

在30MeV / u(左)和光束能量(右)下,同位素作為實驗室角度的函數,Z = 1(上)和Z = 2的同位素比(下)。

圖2 同位旋分餾過程

(a) 30MeV/u Ar+Au反應中出射粒子的相對中子豐度隨角度的變化關係;

(b) 0°-90°內該角分布斜率k與對稱能隨密度的變化率參數γ之間的關係。

【研究內容】

特定自由度的弛豫是所有輸運過程研究中的一個基本物理問題。兩個原子核的碰撞反應,是一個典型的輸運過程。同位旋作為一個描述中子和質子數量差異的自由度,在核反應中的弛豫到底有多快,一直沒有確定的結論,然而它對於核反應的輸運性質與核物質狀態方程的研究而言都至關重要。

在核反應中可形成高激發的熱核體系,並可能發生核物質的液氣相變。中子和質子作為體系的兩種組分,具有不同的化學勢。它們之間的差異同對稱能及其密度依賴緊密相關。由於這一差異,中子和質子從熱核體系中「蒸發」出來的機率不同,呈現出「分餾」效應。這一現象和我們的生活經驗非常類似,當我們開啟酒瓶聞到的撲鼻酒香,其實也是源於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揮發性(化學勢)不同。

同位旋分餾過程到底多快?最近,清華大學物理系的肖志剛研究小組在束流能量為30MeV/u的40Ar+197Au原子核反應中,首次通過出射粒子同位旋性質在大範圍內的角分布行為給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定性的答案。在大角度範圍內,輕粒子的中子豐度隨角度增加而減小。這表明同位旋在不同密度區之間的輸運過程,從早期的動力學發射一直持續到後期的統計蒸發過程,呈現出長時標的輸運特徵,如圖2(a)。由於同位旋效應的長時間累積,該角分布可以作為對稱能密度依賴行為的一個敏感觀測量。藉助核反應輸運模型和熱核統計蒸發模型的計算,給出了對稱能在飽和點處的密度依賴參數以很好的約束,如圖2(b)。 

該實驗是在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HIRFL)的放射性束流線終端(RIBLL)上完成的。文章的第一作者是清華大學物理系2012級博士生張嫣,共同通訊作者是肖志剛副教授,清華物理系的訪問學者(2015-2016年度)、安陽師範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的田俊龍教授。

原文連結: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phy/10552/2017/20170426130752702179634/20170426130752702179634_.html。

文獻連結:Long-time drift of the isospin degree of freedom in heavy ion collisions。(見下方「閱讀原文」)

本文由材料人編輯部王冰編輯,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材料牛報名加入編輯部。

投稿以及內容合作可加編輯微信:xiaofire-18,吳玫,我們會拉各位老師加入專家群。

儀器設備、試劑耗材、材料測試、數據分析,找材料人、上測試谷!

長按二維碼訂閱材料人了解更多科技服務

商務合作:15120014412  

材料測試:kefu@ceshigu.com 

投稿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相關焦點

  • 物理系江萬軍課題組在拓撲量子磁性方面取得研究進展
    清華新聞網7月13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物理系江萬軍課題組在拓撲磁結構的旋性布朗運動方面取得進展,在2020年7月美國物理學會出版的國際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以「拓撲數相關的斯格明子旋性布朗運動」(Topology-Dependent Brownian Gyromotion
  • 重離子核反應與核物質狀態方程
    作者:肖志剛 (清華大學物理系)摘要  核物質狀態方程描述核物質結合能、壓強、密度和中子—質子數差異等宏觀量之間的關係。核物質狀態方程不僅僅與核力屬性、核結構性質以及重離子核反應的動力學過程緊密相關,還與緻密星體如中子星的結構、演化、輻射與併合等天體過程緊密相關。
  • 清華物理系實驗團隊合作在電場調控質子化控制磁性研究中取得進展
    清華物理系實驗團隊合作在電場調控質子化控制磁性研究中取得進展清華新聞網1月15日電  1月10日,清華大學物理繫於浦、楊魯懿等人的實驗研究團隊和上海交通大學羅衛東的理論研究團隊合作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發表《電控質子過程對SrRuO3磁態的調控》(Reversible manipulation of
  • 清華大學物理系在光學非互易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物理系劉永椿副教授等人提出基於熱原子碰撞實現高性能光學非互易的方法,實驗實現了同時具有高隔離度(~ 40dB)、寬隔離帶寬(> 1.2GHz)和低插入損耗(< 1dB)的光學非互易。該工作為高性能光學非互易器件的設計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在集成光學和量子網絡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 清華大學物理系研究團隊發現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
    清華大學物理系研究團隊發現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清華新聞網6月20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物理系何珂、薛其坤等人的實驗研究團隊和徐勇、段文暉等人的理論研究團隊合作首次發現了一種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MnBi2Te4,為提升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溫度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並為多種新奇拓撲量子物態和效應的研究提供了一個理想平臺
  • 科學網—水分子光化學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水分子光化學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本報訊(記者劉萬生 通訊員陳志超)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袁開軍和楊學明院士團隊在水分子真空紫外波段光解動力學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工作發表在《物理化學快報》上。
  • 蘭州大學研究團隊在氣候動力學理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氣候預測不準的根本原因在於氣候動力學基礎理論的欠缺。「Three-pattern decomposition of glob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中文:全球大氣環流的三型分解)是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胡淑娟教授與我國著名氣象學家醜紀範院士多年合作,在大氣環流動力學理論研究方面取得的原創性研究成果。
  • 磁重聯擴散區動力學過程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聯合奧地利科學院空間研究所,在磁重聯擴散區內部動力學過程及其能量釋放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證實了磁重聯擴散區內部多磁通量繩相互作用並最終演化為湍流的物理過程
  • 有機太陽能電池超快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蘇州大學合作,在有機太陽能電池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研究團隊利用飛秒瞬態吸收技術研究了有機太陽能電池活性層材料,解釋了DIO添加劑對電池效率提升的貢獻,相關成果發表在《納米材料》(nanomaterials)上。
  • 拓撲絕緣體實驗研究取得新進展
    、陳曦和賈金鋒等組成的研究團隊,在拓撲絕緣體的實驗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三維拓撲絕緣體的量子薄膜的實現為理論預言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巨大熱電效應、激子凝聚等新奇量子現象的研究提供了基礎,是在拓撲絕緣體材料製備方面的一個重要進展。
  • 清華大學張強團隊:在鋰電池電解液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最近,清華大學化工系張強團隊基於鋰鍵化學理論,深入理解了電解液組分間相互作用關係及其對電解液性質的影響,實現了高效電解液體系的理性設計,並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研究進展。在電解液中,電解液微觀相互作用可以分為鋰離子、溶劑分子、鹽陰離子之間的作用。一方面,這些作用直接決定電解液的結構,從而影響其物理化學性質;另一方面,這些作用受電解液溶劑化作用調控。
  • 大連化物所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大連化物所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2017-09-05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組研究員韓克利團隊在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清華江萬軍團隊在拓撲磁結構的熱電操控和探測方面取得進展
    清華新聞網10月27日電 物理系江萬軍課題組在拓撲磁結構的熱電操控和探測方面取得研究進展。研究者發現,利用晶片原位加熱技術,可以在磁性器件中產生出納米尺度大小的斯格明子(skyrmion);且斯格明子會沿熱流方向從高溫區域向低溫區域單向擴散;同時可以通過熱電探測的方式原位檢測單個斯格明子。
  • 清華物理系研究團隊在新型的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2M-WS2中發現馬約...
    清華物理系研究團隊在新型的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2M-WS2中發現馬約拉納束縛態清華新聞網7月11日電 尋找馬約拉納束縛態是當前凝聚態物理研究的熱點問題。馬約拉納束縛態是實現拓撲量子計算的基礎。近日,清華大學物理系李渭副教授、薛其坤教授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的黃富強研究員及南京大學的張海軍教授合作,在一種新型的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2M-WS2中發現了馬約拉納束縛態存在的證據,這是科學家首次在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中觀測到馬約拉納束縛態存在的證據。
  • 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軟物質表面浸潤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現實生活中,流體界面在固體表面的運動普遍存在,其涉及氣-液-固三相物質間的相互作用和三相接觸線的動力學行為,是力學、物理、材料等學科致力解決的基礎性問題之一。三相接觸線在非理想表面運動時通常呈粘滑運動(釘扎-脫釘)特徵,該動力學特徵存在於各種失衡的無序系統中,如磁疇壁和渦旋線的動力學、固體摩擦、晶體和玻璃態材料的塑性變形、斷層地震和雪崩現象等。
  • 物理系凝聚態物理研究所第一黨支部舉行青年骨幹教師張定入黨發展會
    物理系凝聚態物理研究所第一黨支部舉行青年骨幹教師張定入黨發展會清華新聞網6月18日電 6月13日,清華大學物理系凝聚態物理研究所第一黨支部在理科樓物理系「黨員之家」舉行了青年骨幹教師張定入黨發展會。發展會由凝聚態物理研究所第一黨支部書記宋燦立主持。
  • 中科大超導研究團隊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科大超導研究團隊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我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物理系中科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實驗室陳仙輝、吳濤等人組成的超導研究團隊近日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中國科大膜蛋白界面振動能量轉移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大膜蛋白界面振動能量轉移研究取得進展 2017-09-20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字體:>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量子創新研究院、化學物理系羅毅教授研究團隊研究員葉樹集小組在膜蛋白界面振動能量轉移方面取得進展。
  • 大氣汙染物光化學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劉玉柱博士與瑞士ETH/Paul Scherrer Institute實驗室的Thomas Gerber博士、Gregor Knopp博士在大氣揮發性有機物的光化學動力學的合作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