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江萬軍團隊在拓撲磁結構的熱電操控和探測方面取得進展

2020-11-05 量子之聲

清華新聞網10月27日電 物理系江萬軍課題組在拓撲磁結構的熱電操控和探測方面取得研究進展。研究者發現,利用晶片原位加熱技術,可以在磁性器件中產生出納米尺度大小的斯格明子(skyrmion);且斯格明子會沿熱流方向從高溫區域向低溫區域單向擴散;同時可以通過熱電探測的方式原位檢測單個斯格明子。

磁性斯格明子是一種具有準粒子特性的手性自旋結構,圖一(A)為奈耳構型斯格明子的自旋結構示意圖。在磁性金屬薄膜中,電流或電流產生的自旋軌道轉矩可以用來產生和驅動斯格明子。但利用熱效應產生和驅動斯格明子的研究工作尚未見報導。江萬軍團隊在早期研究中發現,隨機熱漲落下斯格明子會發生與其拓撲數相關的旋性布朗運動,揭示了斯格明子拓撲相關的非平衡熱動力學,為研究熱產生和熱操控斯格明子奠定了基礎。

圖一:(A)奈耳構型磁性斯格明子的自旋結構示意圖;(B)以清華大學二校門為原型的磁性納米結構和原位加熱電阻絲組成的器件的掃描電子顯微鏡圖片;(C)在室溫、–20mT的面外磁場下,利用軟X射線全場透射式顯微鏡,在二校門構型的磁納米結構中觀察到條紋狀磁疇形態;(D)通過器件上的電阻絲原位加熱後,磁納米結構內呈現密堆積的斯格明子。

近日,利用美國勞倫茲-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同步輻射光源的軟X射線全場透射式顯微鏡,在磁性多層膜[Ta/CoFeB/MgO]15、[Pt/CoFeB/MgO/Ta]15和[Pt/Co/Ta]15中,江萬軍團隊通過晶片原位加熱技術成功觀測到了納米尺度斯格明子的產生和運動。圖一(B)所示為該類器件的掃描電子顯微鏡照片,它由清華大學二校門為構型的磁性多層膜納米結構與原位加熱電阻絲組成。在−20mT垂直於器件平面的磁場下,多層膜磁納米結構的磁疇形態為條紋狀(圖一C)。當向電阻絲施加一個脈衝電流,即給多層膜納米結構施加一個脈衝熱流後,條紋疇劇變成為密堆積的斯格明子(圖一D)。

圖二:(左上)實驗器件照片及脈衝熱流施加方法的示意;(左下)利用軟X射線全場透射式顯微鏡對矩形磁納米結構的成像結果。隨著電阻絲中脈衝電壓的增大,發熱溫度升高,更多的斯格明子可以通過從樣品熱端缺陷處和條紋疇的拓撲形變中產生,並伴隨著向冷端單向擴散。(右)為隨時間演化的反常能斯特測量結果,從中可以看到單個斯格明子的湮滅產生約90nV的反常能斯特電壓信號。

為了能更準確地研究斯格明子的產生及運動過程,該團隊在矩形磁納米結構中,通過增加電阻絲的發熱溫度,清晰地觀測到斯格明子從納米結構熱端邊界處產生、條紋磁疇受熱後形變成為斯格明子、斯格明子從熱端向冷端做單一方向擴散運動這一過程(圖二左)。理論分析與數值模擬表明,原位加熱導致具有低能量勢壘的位置,如多層膜邊界、缺陷、或通過條紋疇的形變可以產生出斯格明子。斯格明子從高溫區向低溫區單向擴散起源於斯格明子之間的排斥力、熱自旋軌道轉矩、磁振子自旋轉矩以及的熵梯度的等效作用力。在該集成器件中,團隊進一步利用反常能斯特熱電探測技術原位檢測到了約為90nV單個斯格明子的熱電信號(圖二右)。這種熱產生、操控和熱電探測斯格明子的方法既可以與現有的電學操控方案集成,還可以用於到無法施加電流的絕緣斯格明子材料中。因此,這項研究不僅有助於斯格明子動力學的研究,而且也為設計新型拓撲自旋電子學器件提供了新的思路。

上述相關研究結果於10月26日以「磁性斯格明子的熱產生、熱操控及熱電探測(Thermal generation, manipulation and thermoelectric detection of skyrmions)」為題發表在《自然·電子學》(Nature Electronics)上。

清華大學物理系博士後王子東、微電子所博士後郭明華、物理系博士後周恆安和2018級物理系博士生趙樂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清華大學物理系江萬軍副教授和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林士增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論文合作者包括清華大學微電子所吳華強教授、材料學院宋成副教授、北京大學量子材料中心韓偉研究員、韓國蔚山科學技術院Ki-Suk Lee教授、義大利巴裡理工大學Mario Carpentieri教授、義大利墨西拿大學Giovanni Finocchio教授和美國勞倫茲伯克利國家實驗室Mi-Young Im研究員。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北京自然科學基金、清華大學自主科研計劃理科專項、北京市高精尖晶片中心(ICFC)等項目的支持。

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038/s41928-020-00489-2

相關焦點

  • 物理系江萬軍課題組在拓撲量子磁性方面取得研究進展
    清華新聞網7月13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物理系江萬軍課題組在拓撲磁結構的旋性布朗運動方面取得進展,在2020年7月美國物理學會出版的國際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以「拓撲數相關的斯格明子旋性布朗運動」(Topology-Dependent Brownian Gyromotion
  • 看清華最新科研進展~
    地學系徐芳華研究組揭示北歐海高密度溢出流水體的來源與上遊路徑物理系江萬軍課題組在拓撲磁結構的熱電操控和探測方面取得進展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050-y清華大學物理系江萬軍課題組在拓撲磁結構的熱電操控和探測方面取得進展物理系江萬軍課題組在拓撲磁結構的熱電操控和探測方面取得研究進展
  • 物理學院在拓撲絕緣體納米材料的光熱電效應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新進展
    拓撲絕緣體的材料製備和量子輸運特性是近年來國際研究前沿的一個熱點。在眾多拓撲絕緣體材料中,Bi2Se3是拓撲絕緣體家族中一種重要的三維強拓撲絕緣體。拓撲絕緣體納米結構因其巨大的比表面積和增強的表面電導貢獻非常有利於探索拓撲絕緣體奇異表面態的物理性質和開發拓撲絕緣體在自旋電子學等方面的潛在應用。
  • 拓撲絕緣體實驗研究取得新進展
    ,在拓撲絕緣體的實驗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三維拓撲絕緣體的量子薄膜的實現為理論預言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巨大熱電效應、激子凝聚等新奇量子現象的研究提供了基礎,是在拓撲絕緣體材料製備方面的一個重要進展。
  • 清華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量子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量子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5月7日電 4月30日,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張廣銘課題組近期在量子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在美國物理學會出版的國際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以「自對偶拓撲張量網絡態中演生出無能隙庫侖氣體態
  • 馮晶教授團隊在鉍系熱電材料領域取得研究進展
    近日,昆明理工大學馮晶教授團隊在鉍系熱電材料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工作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和Nano Energy上,昆明理工大學是第一作者單位。兩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分別是2018級碩士研究生朱鈺可、2018級博士研究生郭俊。葛振華教授、馮晶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
  • 南科大何佳清團隊在熱電半導體材料的熱輸運機理方面取得研究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講席教授何佳清團隊在熱電半導體材料的熱輸運機理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First-Principles Study of Anharmonic Lattice Dynamics in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 進展|磁性熱電半導體耦合輸運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因此,如果可以利用熱電材料的溫度梯度來驅使玻色子,比如鐵磁體和反鐵磁體中的磁振子(熱驅動的自旋進動有著和晶格相同的周期性,這種周期性的相干波被稱為磁振子),然後讓磁振子通過電子-電子(s-d)相互作用進一步作用於導電電子,這將產生非常規熱電效應。這種相互作用正是自旋塞貝克效應和磁振子曳引效應的根源。
  • 進展 | 拓撲半金屬的大橫向熱電效應和潛在應用
    作為新型能源和製冷材料,熱電材料具有無振動,無噪音,無需維護,可集成化等一系列優點,在空間技術,微電子與信息技術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但是,當前熱電材料的轉換效率仍然較低,限制了其應用範圍。傳統熱電材料主要是摻雜的窄帶隙半導體,其效率受制於若干基礎物理原因。其中兩個方面尤其重要:一方面,電子空穴的熱電效應符號相反,二者相互補償降低了材料的總熱電效應。
  • 南科大團隊在熱電材料領域取得重要新進展
    南都訊 記者朱倩 通訊員黃綺夢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講席教授何佳清團隊在熱電材料能量轉換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 「在n型Bi2Te3基熱電材料中實現創紀錄的高性能」為題在能源和環境領域頂級期刊《能源與環境科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在線發表
  • 「拓撲絕緣體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入選201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1月18日上午,科技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1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清華大學薛其坤、陳曦研究組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馬旭村研究組,方忠、戴希研究組,孫慶豐和謝心澄,在拓撲絕緣體領域實驗和理論兩個方面取得的系列研究成果在國際學術界引起廣泛影響,該成果以總選票排名第一入選「201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進展|拓撲半金屬的大橫向熱電效應和潛在應用
    傳統熱電材料主要是摻雜的窄帶隙半導體,其效率受制於若干基礎物理原因。其中兩個方面尤其重要:一方面,電子空穴的熱電效應符號相反,二者相互補償降低了材料的總熱電效應。另一方面,Wiedemann-Franz定律決定了電導和熱導的大致比例,二者無法獨立優化。熱電輸運係數是一個張量,而目前的熱電材料設計僅僅考慮了縱向效應,即溫差和電壓平行的熱電輸運。
  • 大幅提高熱電轉換效率!南科大團隊在熱電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6月28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金洪竹)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講席教授何佳清團隊在熱電材料能量轉換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進展 | 磁性二維晶體中拓撲磁性斯格明子的發現
    磁性斯格明子(Magnetic Skyrmion)是一種具有手性自旋的納米磁疇結構,它具有拓撲保護性、低驅動電流密度,以及磁、電場和溫度等多物理調控的特性,是未來高密度、高速度、低能耗信息存儲器件的核心理想存儲單元。開發更多優異性能的磁性斯格明子新材料是目前磁電子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也是推進磁性斯格明子實用化的關鍵。
  • 進展|磁性二維晶體中拓撲磁性斯格明子的發現
    磁性斯格明子(Magnetic Skyrmion)是一種具有手性自旋的納米磁疇結構,它具有拓撲保護性、低驅動電流密度,以及磁、電場和溫度等多物理調控的特性,是未來高密度、高速度、低能耗信息存儲器件的核心理想存儲單元。
  • 張文彬課題組在拓撲蛋白質的合成和表徵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發現了越來越多具有非線性結構的天然拓撲蛋白質。它們通常具有與其拓撲結構相對應的功能優勢,在生命活動中行使著重要的角色,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這引起業內對蛋白質拓撲結構調控的廣泛興趣。近年來,發展拓撲蛋白質的製備方法,並探究其結構性能關係和相關應用,已經成為蛋白質工程的熱門方向。北京大學張文彬課題組近期在拓撲蛋白質的合成和表徵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華中科大楊榮貴教授團隊在柔性熱電器件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近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子刊《科學進展》發表華中科技大學楊榮貴教授團隊
  • 清華大學物理系研究團隊發現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
    清華大學物理系研究團隊發現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清華新聞網6月20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物理系何珂、薛其坤等人的實驗研究團隊和徐勇、段文暉等人的理論研究團隊合作首次發現了一種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MnBi2Te4,為提升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溫度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並為多種新奇拓撲量子物態和效應的研究提供了一個理想平臺
  • 中科院大化所新型光熱電探測器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姜鵬研究員、包信和院士團隊在新型光熱電探測器開發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
  • 中國科大在金剛石量子模擬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杜江峰、王亞等人與理論合作者北京大學劉雄軍等合作,在金剛石氮-空位(NV)色心體系的量子模擬實驗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們利用量子淬火動力學在實驗上模擬了凝聚態體系中尚未觀測到的三維手性拓撲絕緣體,並第一次對體內和表面的拓撲物理進行了全面的實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