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快速關注我們
本文內容摘自《中國測繪》2020年第3期
2020年春節前後,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日趨嚴峻,全國舉上下之力開始「武漢會戰」。武漢疫情牽動全國人民的心,而作為大後方的全國各省市也相應進入各級緊急響應狀態。前方正酣戰,後方需穩定。而與武漢遠隔900公裡的溫州成為了「除湖北四市外確診人數最多的地級市」,1月24日起,溫州迅速動作,在全國各省市中最先施行「封閉管理」,隨後疫情防控作戰方式層層推進。「至2月29日,溫州全市實現連續12天確診病例零新增,治癒出院率達85.71%;除負面清單企業外,規上工業企業、限上服務業企業、重點外貿企業和省市重點建設項目復工率均達100%,口罩日生產量超過百萬隻。」
從「奮戰十天、拿下拐點!」到「再戰十天、鎖定勝局!」,再到「決戰十天、力奪雙贏!」,這是一整座城市的傾力之戰,其激烈程度與顯著成果都可見一斑,溫州戰「疫」方法也被肯定為「這是現代化社會應有的戰『疫』打法」。採訪溫州設計集團(以下簡稱設計集團)勘察測繪研究院副院長徐剛後,由地理信息在疫情的立體空間防控作戰中的應用與作用,可窺見溫州戰「疫」兵法一二。2020年1月23日(農曆二十九)臨危受命,設計集團組建「防疫攻堅隊」以來,33名技術骨幹已連續作戰一月有餘,與時間賽跑,以技術戰「疫」,高效率、高強度、高責任、高水平地奮戰在疫情防控作戰圖背後,為科學、專業、實時、精細、全面阻擊疫情奮力一搏。
孤懸之城:
設計集團臨危受命踏上戰「疫」之路
溫州為什麼會成為孤懸湖北之外的疫情「重疫區」?作為浙江的人口大市,溫州常住人口925萬,溫州人善於經商,據資料顯示,溫州常年有200萬人在世界各地經商,其中,有18萬溫州人在作為「九省通衢」的武漢經商、務工、求學。在疫情初期,溫州累計排查出武漢及周邊重點地區返溫人員約3.3萬人,而「發病曲線與這部分回溫的人流高潮成正比」。1月末2月初,溫州每日新增50多例確診病例,2月初,溫州累計確診肺炎病例已達300例以上。正是在此種危機重重形勢之下,溫州迅速行動,與疫情對壘作戰。
溫州戰「疫」,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重要講話的精神》開展,環環相扣、步步推進、全面動員,在溫州市委市政府的積極部署下,在溫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指導下,設計集團快速成立以黨員幹部為核心的防疫攻堅隊,主動擔當、敏捷行動。防疫攻堅隊分為數據組、製圖組、系統研發組,主要工作以溫州市基礎測繪成果為基礎,以天地圖·溫州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為框架,充分發揮地理信息空間分析以及大數據挖掘技術,利用疫情信息、精準定位與分析決策方面的優勢,為溫州市以及縣市區疫情防控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信息保障。
溫州戰「疫」時間線如下:
1月24日,取消宗祠聚餐,大型公眾聚集等活動;
1月25日,溫州首批20名醫護人員出發,馳援武漢;
1月26日,全面實施鄉自為戰、村自為戰;
1月27日,暫停省際班車客運、包車客運和市際班線;
1月29日,臨時關閉14個高速出口;
1月31日,全面實施疫情防控25條緊急措施;
2月1日,實施居民出行管控措施;……
多措並舉,至2月7日,每日確診病例開始下降,2月18日,不再有新增病例。
自農曆二十九以來,設計集團的來自全國各地的33位技術骨幹,線上、線下集結,放棄節假日,自願加班加點,攻克難關,成為硬核疫情防控作戰圖的背後力量之一。根據不斷變化的抗「疫」作戰需求,防疫攻堅隊先後完成各類疫情地圖編制、防疫管控指揮系統研發、縣級疫情防控數字作戰地圖平臺開發、基於天地圖·溫州移動端的微信應用等工作,滿足溫州戰「疫」中各階段、針對性的實際需要。奮戰一月有餘的防疫攻堅隊,馬不停蹄地投入到復工復產的相關工作中去,現已開發完成復工復產監管系統。
溫州特色:
各類疫情防控作戰圖緊急上線
農曆二十九,當所有人準備迎接節日的到來,徐剛接到了信息要為抗擊疫情提供技術支持,他立刻返回工作崗位,成立「疫情監測地圖技術組」(以下簡稱地圖組)。大年三十,小組成員即集結投入工作。以溫州市基礎測繪成果為基礎,利用專題地圖快速編制技術,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分縣市區、分鄉鎮來編制各類疫情監測、作戰圖。
徐剛(右二)與溫州市領導討論「溫州新冠肺炎防控阻擊戰地圖系統」研發工作
地圖組所編制的各類防疫、抗疫地圖,立足溫州實際情況,具有十足的溫州特色。地圖組先在溫州衛健委的指導下,根據衛健委提供的疫情數據,對數據進行空間化處理,製作了溫州疫情動態監測地圖。然後通過市應急局、溫州發布、溫州新聞網等官方媒體發布,第一時間向公眾公告最新的、形象的疫情信息。
如何直觀了解防疫攻堅的持續變化情況?在溫州大數據局指導下,地圖組又編制了紅白旗作戰地圖。如何理解紅白旗作戰呢?溫州的鄉鎮、街道,如果連續三天沒有出現確診病例,即掛紅旗,如果三天之內出現了確診病例,即換做白旗,加大戰「疫」力度。每日掛旗,防疫攻堅。在溫州市公安局指導下,他們還編制了隨訪人員的分布圖和密切接觸者的分布圖,這又與公安局的人口控制相關聯。
此外,參照浙江省全國首創的疫情管控五色空間圖,地圖組也制定了溫州疫情管控五色空間圖。也就是按照疫情嚴重等級將各縣市區、鎮街分為紅色、橙色、黃色、藍色、白色,如果一個鄉鎮確診病例達到某一數量,地圖顏色就採用相應顏色。疫情越嚴重的地區,地圖顏色越深。
溫州戰「疫」工作的分類、分級、精準管控,由攻堅隊地圖組的工作便可一目了然。疫情監測圖的精細化編制,還體現在地圖組編制的三返人員公布圖,在對返工、返崗、返學人員情況進行監測的同時,還能摸清復產情況。此類地圖還可再細分為根據電力數據進行評估的企業復產圖、返工企業分布圖、重點建設項目復工圖、全市產能五色地圖、全國在溫靈活就業參保人數統計圖、全國在溫企業參保人數統計圖、溫州市境外輸入疫情風險預警圖等,可謂十分精細。
「
「我們地圖組的成員,從農曆二十九開始實行二十四小時值班,兩班倒。時間緊,任務重,有時候無法實現兩班倒,連續兩天只能睡四五個小時。」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除了要編制大量各類地圖,還因為大部分數據要在凌晨12點至1點鐘才可匯總到各委辦局,隨後各委辦局將統計數據發送至地圖組,地圖組首先進行數據處理校核,再進行統計分析,之後才可進行地圖編制,工作環環相扣,還要保證第二天八點鐘之前將各類地圖反饋到市委市政府與相應委辦局、各縣市區,以支持第二天的防疫工作開展。
到2月22日,也就是地圖組連續作戰的第31天,他們已經編制了各類地圖509幅,同時每天還要對509幅圖進行更新、編制。攻堅隊所編制的「疫情動態監測地圖」每天定時發布,受到公眾廣泛關注,每日訪問量突破3萬,並被各大媒體積極轉載,將疫情信息快速及時傳導給市民,引導市民關注真實信息。
落大落小:
疫情防控阻擊戰地圖系統與全國首創天地圖的微信應用
疫情期間,設計集團研發的溫州新冠肺炎防控阻擊戰地圖系統為政府提供決策支持。為了方便老百姓及時獲取疫情的準確信息,攻堅隊研發了基於天地圖·溫州移動端的微信應用,這是全國首個天地圖的微信應用。攻堅隊工作,落大落小,全面支撐。正月初七,設計集團按照市委市政府指示,基於天地圖、溫州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研發出了溫州新冠肺炎防控阻擊戰地圖系統,用以支持市委市政府分析疫情擴散態勢與決策部署防疫工作。攻堅隊的十幾位技術骨幹兩天兩夜無休,正月初九,系統正式上線。
漫長又短暫的48小時,十幾位技術骨幹是在不斷攻克難關、解決問題中度過的。十幾位技術骨幹分散在全國各地,線上辦公時首先要解決數據獲取問題,工作涉及數據量大且保密性高,各地技術骨幹通過臨時授權讀取數據。防疫工作中收集到的數據,種類多、格式多,需要專人對數據進行收集、處理、校核,這也是防疫攻堅隊設立數據組的原因。長時間高強度工作,防疫攻堅隊成員的精神與身體都面臨著巨大壓力。「因為連續加班,我們有同事病倒,直接送到了急診。還有同事,家人作為醫務工作者在一線戰鬥,他奮戰在防控阻擊戰作戰指揮地圖系統幕後,長時間見不上一面。」回憶起來,徐剛覺得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該系統具有防控作戰、病例分布、疫情趨勢、區域風險、復工復產、三返人員6個模塊,將溫州市疫情動態、復工復產相關數據與天地圖進行了統一的空間化整合。為了實現人員的精準定位(在保證個人信息安全的基礎上),尤其是確診人員、密切接觸者與湖北回溫人員,該系統還結合手機信令數據進行定位分析,以達到找對人、找到人、找全人。通過「技防+人防」,有效實現全市一盤棋,統一掛圖作戰。
與政府部門不同,公眾的防疫應用則要從細從小,設計集團也順利提出了解決方案:基於「天地圖·溫州」移動端,充分利用大數據、人群實時位置信息,研發了150m×150m的密切接觸風險網格系統。用不同顏色標識網格的疫情密切接觸風險程度,老百姓出行時,可提前進行查看並規避高風險區域。根據溫州一戶人家只能派出一人去菜市場的規定,該應用開發出了菜市場實時人流熱力圖系統,公眾查看信息,避開人流高峰錯時採購。
該項工作於大年三十啟動,根據疫情防控進展,不斷調整、增加新功能。老百姓通過微信即可直接訪問,隨之天地圖·溫州移動端訪問量也大大增加。
此項工作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完成且發揮作用,得益於天地圖·溫州的建設與應用。天地圖·浙江連續七年獲評「五星級」,而天地圖·溫州則獲得2019年考評全省第一名。天地圖·溫州官方網站,作為公益性網際網路地圖服務網站,向社會公眾開放多年,同時也是「數字溫州」地理信息公共平臺的組成部分。它擁有溫州海量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已在在自然資源、城市管理、社會服務等多個領域得到應用,有PC端與移動端兩種方式為社會公眾提供權威、可靠、統一的在線地圖服務。其移動端特有的「每周一圖」活動,每周推送溫州特色地圖,如非遺戲曲地圖、賞花地圖、文化禮堂地圖、戲水地圖等,豐富了群眾生活。通過此次防疫工作,天地圖·溫州在走進公眾生活、服務民生等應用中又大大邁出了一步。
定向阻擊:
全國首個疫情防控精細數字作戰指揮地圖平臺
1月22日,溫州鹿城區第一名確診病例出現,這時正是購置年貨期間,關於確診病例的「在銀泰世貿店工作」「去過武漢」等信息,讓銀泰世貿店成為溫州疫情防控的「風暴中心」。鹿城區當即關停銀泰世貿店,並要從10萬人中找出與銀泰世貿店有關近30名的患者,這是一場真正的爭分奪秒的戰「疫」。
1月27日,設計集團受鹿城區人民政府委託,攻堅隊部分技術骨幹駐點鹿城區府,研發出全國首個疫情防控精細數字作戰指揮地圖平臺,此後,樂清、洞頭等疫情較為嚴重的縣市區也採用了該平臺,輔助縣市區政府對疫情進行精細管控。
鹿城區疫情防控指揮地圖
與溫州新冠肺炎防控阻擊戰地圖系統所需要的宏觀把控不同,縣級疫情防控數字作戰地圖平臺要實現對疫情的精細有效布控及監控,以「大戰場、大網絡、大系統、大防控」為要求,精細管控、精準調度,技術人員通宵達旦,四天後,也就2月1日,系統投入使用。
目前,系統由9個模塊組成,包括宏觀態勢分析、疫情人員跟蹤、人員關係圖譜、多級網絡管控、重點疫情監管、重要疫點監管、密集場所管控、醫療資源配置、卡口值班值守、三返對象監管。立足於大數據、地理空間分析、對象關聯識別等技術,精準定位跟蹤確診人員、疑似人員、留觀人員、密切接觸人員、三返人員等分布信息,精細化全天候管理交通卡口、疫點社區、超市菜場、宗教場所、建築工地、工廠、學校等人員密集場所,為疫情監測管控、指揮決策提供信息化支撐,實現「一個平臺控全局,一張地圖管到底」。
提及該系統,不得不說它的人員關係圖譜模塊,它利用大數據及時梳理感染者的生活軌跡,追蹤人群接觸史,建立人物關係算法模型,利用時空地理信息、人工智慧技術成功鎖定感染源及密切接觸人群的關聯關係和空間位置,建成了全國首張新冠肺炎管控人員關係圖譜,可謂實現了「大海撈針」般的目標鎖定,有效防控疫情擴散。在全面摸清疫情重點監管對象的基礎上,該系統還實現了對街道、社區、小區三級網格管理,對商貿、農貿市場等人員密集場所進行精準管控。可以明確每個高速、區內道路、小區的卡口位置、值班人員排班情況,對每個卡口的社區分管領導、小區物業責任人等人員的值班情況進行表格化管理。落實「定人、定責、定事、定崗」的責任防控方針,實現以物理空間場所限制人流活動,全方位切斷疫情傳播途徑,確保閉環管理全到位。
該系統醫療資源配置模塊能夠獲取每個定點醫院的位置和空餘醫療資源,發熱門診的位置和接診情況。實時監控集中隔離點剩餘房間數量、將要解除隔離人員數量、結合每日重點防控人員增長趨勢,分析未來隔離點需求趨勢,第一時間做好疫情監測、排查、預警等工作,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充分發揮系統信息整合優勢,便於第一時間調配、安置人員,保障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
為了使研發的系統平臺更加切合基層防控工作實際需要,攻堅隊駐點人員經常深入街道,了解基層防疫工作模式、收集疫情信息。
該系統也實現了高效化數據共享,掌控疫情發展態勢;大數據挖掘信息,輔助監管特殊人群;網格化防控重點,助力政府精準管控;精細化部署防控,實現高效指揮作戰。針對抗擊疫情工作的不斷推進,系統不斷進行完善與升級,現在,該系統在復工復產中繼續發揮著作用。
戰「疫」之餘:
實戰中的地理信息發展之思
從大年二十九至今,設計集團防疫攻堅隊的每一位成員竭盡全力奮戰在疫情防控作戰圖幕後,溫州的硬核戰「疫」中,他們以地理信息技術為鑄就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而不舍晝夜。溫州「戰況」,有目共睹。攻堅隊所在的黨支部也被溫州市委組織部通報表揚,獲得「防疫先進優秀支部」榮譽。讓他們倍感欣慰的是,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所有的累與難都變成值得與驕傲。
高負荷運轉奮戰之餘,設計集團不斷總結思考地理信息技術在此次戰「疫」發揮的作用,攻克的難關、今後的發展。設計集團也與《中國測繪》分享了一些思考。
在人才培養與隊伍建設方面。要加大人才培養與能力積累,遇到難題才不至掣肘,關鍵時刻能夠應對各種挑戰。還要注重本土化隊伍的培養,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在城市的個性化與精細化服務中,本土化隊伍在日常工作中可實現事半功倍,在類似疫情等緊急情況下,能迅速反應、開展工作。隊伍的地理信息綜合能力的培養同樣十分重要,在服務重點項目與工程時要注重鍛鍊自身能力。產、學、研、政、企合作也需進一步加強。
在地裡信息發展與應用上,需拓展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領域。此次設計集團能夠在抗「疫」中配合各部門、單位短時間內完成相應工作,得益於在平時工作中不局限地理信息技術的傳統應用,擁抱自然資源懷抱的同時,還對智慧城市建設進行了大量研究,增強實力才能把路走寬。其中,尤其要發揮地理信息的新興服務能力,充分發揮地理信息在未來社區、健康社區等方向的服務、指導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戰「疫」中,設計集團開發的多個系統、完成的多項配合工作是以天地圖為基礎進行的,天地圖作用不可小覷,要進一步挖掘天地圖的應用。在城市的個性化建設與精細化管控工作中,天地圖可以做一個「底盤」,其它各類應用可在此基礎上開發,服務政府與公眾。
「學而不思則罔」,實戰中的經驗,總能對未來之行多少有些啟發。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就有拼命硬幹的人,就有捨身求法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2020年的疫情,是對全國的考驗,有人前線衝鋒陷陣,有人幕後默默付出……無數人在為拯救生命付出,無數人在期待春天的到來。勝利號角最終吹響之前,還有無數人在堅定跋涉。
文/ 本刊記者公海燕 圖 / 溫州設計集團勘察測繪研究院
聲明:本文為《中國測繪》原創文章,授權合作請在本公眾號留言,或致電:010-63881401。
《中國測繪》期待您的來稿
《中國測繪》
測繪地理信息發展變遷的
記錄者、思考者、傳播者
自然資源部主管
中國測繪學會主辦
面向測繪地理信息行業的全國性綜合刊物
投稿信箱(只接受電子投稿):
letters@sino-survey.com
《中國測繪》全年徵訂中,長按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可在線訂閱
原標題:《溫州塵戰:硬核疫情防控作戰圖的背後力量——訪溫州設計集團勘察測繪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