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新技術被稱為微引力透鏡技術,科學家估計銀河系中就存在...

2020-12-08 遊俠網

  科學家改進微引力透鏡技術,未來發現的類地行星數量或高達1000億顆,銀河系中擁有170億顆類地行星。

  據國外媒體報導,來自奧克蘭大學的科學家提出了一種新的技術來尋找類地行星,預計我們將發現1000億顆與地球非常相似的星球。這項新技術被稱為微引力透鏡技術,目前科學家在日本與紐西蘭合作的約翰山天文臺使用該技術進行觀測,奧克蘭大學的菲爾•約克博士是該論文的第一作者,他認為這項工作需要將微引力透鏡觀測數據與NASA的克卜勒望遠鏡數據相結合,配合凌日法可以發現更多的類地行星,科學家估計銀河系中就存在大約170億顆這樣的行星。

  當然,這些行星中大部分的表面溫度都比地球高,這並不意味著不存在適宜人類居住的表面環境,如果它們圍繞的是一顆紅矮星,穩定的輻射環境可為宇宙生命提供非常長時間的發展期。科學家將克卜勒探測器的數據與微引力透鏡觀測相結合,我們就可以發現更多紅矮星周圍的系外行星。早在1995年,日內瓦大學科學家首次發現了主序星周圍公轉的系外行星,由於系外行星對於恆星而言非常小,並不發光,因此探測系外行星主要通過間接的方法。克卜勒系外行星探測器主要使用凌日法發現系外行星,觀測恆星盤面的微小亮度變化發現行星的蹤跡。

  而微引力透鏡的原理是基於愛因斯坦在1936年預測的「光線扭曲」效應,當遙遠恆星光線從系外行星附近通過時會受到行星引力場的幹擾,這時我們就可以察覺到系外行星的存在。微引力透鏡已經被用於探測類海王星和類木行星這樣的天體,約克博士和他的同事在這基礎上提出的新微引力透鏡技術可以探測到類地行星級天體引力場導致的光線偏轉。目前,加那利群島天文觀測站、位於智利高原的1.3米徑的望遠鏡,還有位於塔斯馬尼亞的天文臺都將開展微引力透鏡的觀測任務,預計未來將發現更多的類地行星。

相關焦點

  • 藉助「微引力透鏡」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藉助「微引力透鏡」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2020-11-06 06:50:41」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導,美國和波蘭天文學家在最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在線版上撰文指出,他們藉助微引力透鏡,可能發現了迄今已知最小的「流浪行星」,其「體重」約為地球的10%,不受任何恆星約束,在銀河系內自由遊蕩。
  • 科學家通過引力透鏡技術發現一顆罕見的類地行星
    紐西蘭的天文學家利用引力透鏡技術,在太空深處發現了一顆極其罕見的行星,這顆行星被命名為"ogle -2018- blg -0677",行星和它的主恆星距離地球25000光年之外。這不僅是目前人類新發現的大小和軌道都和地球接近的類地行星,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遠的行星之一。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坎特伯雷大學的埃雷拉馬丁博士(Dr.
  • 藉助「微引力透鏡」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導,美國和波蘭天文學家在最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在線版上撰文指出,他們藉助微引力透鏡,可能發現了迄今已知最小的「流浪行星」,其「體重」約為地球的10%,不受任何恆星約束,在銀河系內自由遊蕩
  • 人類終於發現銀河系外的行星了?!微引力透鏡效應立功
    近日,俄克拉荷馬大學(簡稱 OU)的天體物理研究小組利用微引力透鏡效應首次發現了銀河系以外的行星群。這一發現是由 OU 霍默·道奇 (Homer L.如果在觀測者到光源的直線上有一個大質量的天體,則觀測者會看到由於光線彎曲而形成的一個或多個像,這種現象稱之為引力透鏡現象。微引力透鏡則引力透鏡的縮小版,是由前景運動的天體產生的透鏡現象。它與發生在星系尺度上的引力透鏡現象相比,微引力透鏡的源天體質量很小,因此光的偏轉也小得多,通過微引力透鏡能觀測到光度的瞬間增亮現象,表明有系外行星存在。
  • 銀河系中可能存在大量流浪星球
    在我們的銀河系中,流浪星球可能極其常見。根據《天文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美國宇航局即將發射的南希·格蕾斯·羅曼太空望遠鏡將探測到至少250顆這樣質量和火星差不多的流浪星球。流浪星球是質量相當於行星的宇宙中的流浪者,我們至今尚不清楚它們的起源。與那些常見的被主恆星綁定的行星類似,流浪星球可能也是在年輕恆星周圍的氣體盤中形成。
  • 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外遙遠行星 距地球38億光年
    >   北京時間3月1日消息,藉助類星體微引力透鏡技術,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的一個天文學家小組宣布發現了一群流浪行星,它們的質量小到月球,大到木星。發現這些行星的地點是在強引力透鏡系統RXJ 1131-1231的前景星系中。   RXJ 1131-1231是一個類星體星系引力透鏡系統,其背景上存在一個類星體,這是一類體積很小,但是光度驚人的天體,其成因可能與黑洞作用下的強烈活動星系核有關。這個類星體發出的光線在我們的視線方向上被前方的大質量星系彎曲了,從而形成這個背後類星體的多個「鬼影」。
  • 科學家在銀河系發現一顆「流浪地球」
    對於人類現有技術水平而言,微引力透鏡法是搜尋流浪行星的最佳方式。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論,天體會對周圍時空造成彎曲,如透鏡一般對背景星光起到扭曲增強作用,這就是所謂的引力透鏡效應。流浪行星質量相對較小,但也會產生微弱的引力透鏡效應。光學引力透鏡實驗(OGLE)和韓國微透鏡望遠鏡網絡(KMTN)正是利用微引力透鏡法搜尋流浪行星的兩個項目。
  • 英科學家:銀河系中可能至少存在36個外星智慧文明,但人類技術目前...
    從古至今,人類一直在追尋一個問題的答案:宇宙中還有其他智慧文明存在嗎?據外媒報導,根據諾丁漢大學的一項最新計算,銀河系中可能存在36個能夠互相交流的智慧文明,只是目前技術探測不到。專家稱,這項研究不僅讓人類了解外星生命的可能性,還能夠讓我們洞悉人類文明的未來及在宇宙中的地位。
  • 愛因斯坦的引力透鏡可以解除對宇宙膨脹的爭論
    其中一項涉及監測屬性科學家能夠理解的附近物體,例如稱為超新星的恆星爆炸和稱為造父變星的脈動星,以估計它們的距離。另一個側重於宇宙微波背景,即大爆炸的剩餘輻射,研究它隨時間的變化。然而,這對技術對哈勃常數的值產生了兩種不同的結果。
  •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一顆飄蕩的「流浪行星」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0月29日報導,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在我們銀河系飄蕩的「流浪行星」,它不受任何恆星約束。報導稱,這個「自由飄蕩」的星球略小於地球,是已經發現的此類行星中最小的。報導還稱,銀河系中可能有很多這樣的流浪行星,科學家表示其數量甚至會多於我們銀河系中的恆星。報導指出,科學家利用名為「微引力透鏡」的天文現象發現了這顆行星。它因為扭曲了更遙遠恆星的光線而暴露了自己。報導還指出,由此產生的效果非常像一個巨型放大鏡,強化了背景中「源」恆星的光,從而暴露出大型物體的存在。
  •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一顆自由飄蕩的「流浪行星」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新媒體專電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0月29日報導,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在我們銀河系飄蕩的「流浪行星」,它不受任何恆星約束。報導稱,這個「自由飄蕩」的星球略小於地球,是已經發現的此類行星中最小的。
  • 科學家:銀河系或擁有數十億適居行星
    科學家經長期研究發現,銀河系內可能存在數十億顆恆星擁有繞其軌道運行的適居行星。經過長達6年的研究,科學家得出這一結論。根據他們的研究,適於人類生存的行星在銀河系內非常普遍。據科學家估計,銀河系內可能有多達100億顆恆星擁有處於適居區或者說「金髮姑娘區」的行星。
  • 天文學家利用「微引力透鏡」效應發現褐矮星
    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在一次史無前例的合作中,NASA的斯必澤(Spitzer)太空望遠鏡和雨燕(Swift)太空望遠鏡協力觀測到了一起微引力透鏡現象,也就是一顆遙遠的恆星受到其前方天體的引力場作用而發光的現象。微引力透鏡現象有助於發現圍繞恆星運轉的小質量天體,例如行星。在本次觀測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顆褐矮星。
  • 通過X射線掩食法在渦狀星系RX J1131-1231中發現銀河系外行星M51-ULS-1b
    中間的紅色圓點是前景星系,這個星系中估計包含有萬億以上的行星。白點圓點代表了遙遠背景天體經過前景星系時的成像。圖片來源: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官網(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技日報:9月25日,在預印本網站arXiv.org上刊載的一篇論文引發關注,美國哈佛大學史密森尼天體物理中心的天文學家羅珊娜·迪斯蒂法諾及其研究團隊利用錢德拉X射線天文望遠鏡獲得的數據,通過X射線掩食法在距離地球2800萬光年外的渦狀星系(Whirlpool Galaxy)中發現了一顆候選行星,這有望成為一顆新發現的銀河系外行星
  • 科學家利用引力透鏡發現系外行星
    目前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使用了微引力透鏡的方法尋找系外行星,他們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夏威夷W.M.凱克天文臺對恆星OGLE-2005-BLG-169進行了觀測,發現其周圍存在一顆天王星大小的系外行星,這是微引力透鏡技術的又一個發現案例。這一發現打開了一個新的時空,即在恆星周圍更大的軌道半徑上發現行星。
  • ...得出結論,但人類技術尚無法探測銀河系中至少存在36個外星智慧...
    從古至今,人類一直在追尋一個問題的答案:宇宙中還有其他智慧文明存在嗎?據外媒報導,根據諾丁漢大學的一項最新計算,銀河系中可能存在36個能夠互相交流的智慧文明,只是目前技術探測不到。專家稱,這項研究不僅讓人類了解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還能夠洞悉人類文明的未來及在宇宙中的地位。
  • 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外行星證據X射線不光能拍胸片還能找星星
    中間的紅色圓點是前景星系,這個星系中估計包含有萬億以上的行星。白點圓點代表了遙遠背景天體經過前景星系時的成像。圖片來源: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官網9月25日,在預印本網站arXiv.org上刊載的一篇論文引發關注,美國哈佛大學史密森尼天體物理中心的天文學家羅珊娜·迪斯蒂法諾及其研究團隊利用錢德拉X射線天文望遠鏡獲得的數據,通過X射線掩食法在距離地球2800萬光年外的渦狀星系(Whirlpool Galaxy)中發現了一顆候選行星,這有望成為一顆新發現的銀河系外行星。
  • 在我們的銀河系中,離群的行星比恆星更多
    研究者認為在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中,這樣遊蕩的行星比恆星還要多。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大約有1000億到4000億顆恆星。科學家們認為可能有同樣多甚至更多的系外行星或者圍繞著那些遙遠的恆星的行星存在。這令人難以置信,但卻引人深思。
  • 在我們的銀河系中,離群的行星比恆星更多
    一項研究顯示,與我們所在銀河系的恆星相比,有更多的不受約束自由飄蕩的行星存在,它們與任何恆星都沒有聯繫。美國宇航局即將推出的南希-格雷斯-羅曼太空望遠鏡計劃預計將發現大量的此類行星。流氓行星的藝術概念圖。研究者認為在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中,這樣遊蕩的行星比恆星還要多。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大約有1000億到4000億顆恆星。
  • 智能文明可能存在於我們的銀河系中
    但是,如果生命存在於我們銀河系中的某個地方,那可能就是不少綠色生物。這項新研究由諾丁漢大學領導,並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研究人員估計,我們銀河系中可能存在30多個智能文明。那是假設智能生命在其他星球上形成的方式與地球上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