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薩斯攜手現代傳播將於2020年10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華熙LIVE·五棵松帶來第五屆「天工開物」匠心展「智能何為——從AI到IA的時代猜想」。本次展覽邀請近20位中外藝術家、設計師、建築師,以攝影、影像、藝術裝置、設計和概念建築項目等作品,敘述智能科技從夢想到現實的多元嘗試,聚焦科技新浪潮下AI與IA的交集與對話。旨在與觀眾共同探討智能如何超越想像,構建科技與人、情感的聯結,體會人本的意義。
2020年,人們迎來世界的變革。AR和VR娛樂化及現象級的浪潮、5G話題席捲全球、無人駕駛和智能交通的臨近,智能技術如淘金熱般極速加劇。在觸手可及的近未來,AI除了以機器為中心,高效處理大量簡單、高重複性的任務之外,將如何「以人為本」,讓自動化和人性化改善每個人的生活?今年以「智能何為」為主題的匠心展與雷克薩斯智・混動家族巡展相結合,以雷克薩斯發布面向未來出行的電氣化(Lexus Electrified)願景為契機,展現了雷克薩斯對未來的思考——關於人與科技、與世界的關係和連接。
今年以「智能何為」為主題的匠心展與雷克薩斯智・混動家族巡展相結合,以雷克薩斯發布面向未來出行的電氣化(Lexus Electrified)願景為契機,展現了雷克薩斯對未來的思考——關於人與科技、與世界的關係和連接。展覽以「智能何為」為題,沿著東方匠心之道,探討人、人本和人文在智能時代中的意義。從「智能夢想」、「創新生活」、「智能24小時」、「賦能未來」四個篇章以及雷克薩斯「未來之境」特別單元展開內容敘述,與觀眾一同探究「智能」在科技領域之外,如何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更廣泛的影響。
始終致力於關注工藝、技術與人文精神的「天工開物」系列展覽,此次特別帶來克洛伊·維尼爾(Chloé Verneuil)、德克·范德·庫伊(Dirk Vander Kooij)、Humans since 1982、MAD建築事務所、馬海平、尼爾斯·霍布斯(Niels Hoebers)、開放系統實驗室(Open Systms Lab)、施政、史蒂芬·博格納(Stephan Bogner)、菲利普·施密特(Philipp Schmitt)、喬納斯·沃格特(Jonas Voigt)、王耀華(基礎研究所)、王欣、伊夫·吉列(Yves Gellie)、張周捷,以及Patrick WANG、王展、趙鵬等近20位國內外當代知名藝術家、設計師、建築師及團體,以跨學科的多樣化創作為展覽注入深度與活力。
展覽獨家贊助:雷克薩斯
主辦方:現代傳播《周末畫報》
策展:曹丹、黃珍妮(Modern Art)
展覽空間設計:張朔炯
展覽信息
展覽名稱:智能何為——從AI到IA的時代猜想
展覽日期:2020年10月23日至25日
展覽地點:北京華熙LIVE·五棵松中心廣場
【展覽篇章簡述】
時間之軸,追溯「智能夢想」
展覽以第一篇章「智能夢想」 開啟,來自20世紀的藝術和電影等作品,如莫裡茨·科內利斯·埃舍爾(Maurits Cornelis Escher)的多維空間表達,《銀翼殺手》、《鐵臂阿童木》等影視創作對智能未來的無盡想像,引領觀眾在時光之軸上回溯人類對時空、機器人以及智能的時代猜想。荷賽獎獲得者法國攝影師伊夫·吉列(Yves Gellie)的代表作品《人類版本》(Human Version)和《機器人之年》(The Year of Robot)模擬近未來的視角,邀請公眾觀看和傾聽人類與機器人之間猶如摯友互動的關係。
全球化與可持續概念,激發當代「創新生活」
展覽第二篇章「創新生活」聚焦當代,以設計探討最新科技和智能革新所激發出的新生活方式。荷蘭設計師德克·范德·庫伊(Dirk Vander Kooij)將來自中國的工業機器人改造成3D印表機,以循環利用的合成材料打造世界首款多維列印的3D列印椅子。而中國設計師張周捷則以計算機運算為工具,創造充滿未來感與實驗性的數字家具。技術、工具和資源的無國界流動,為傳統與工藝帶來更多元化的可能性。以全球分布的CNC製造資源及網際網路的創客社區為基礎,維基房屋(WikiHouse)通過開放共享的房屋結構設計圖紙,為全世界各地的建造者提供快速且低成本的房屋方案。展覽更以開放體驗的形式,讓觀眾走入開源設計,體驗數位技術與社會議題融合的當代秩序。
從AI到IA,新人文主義開啟「智能24小時」
智能系統已如同魔法融入生活周遭,成為生活夥伴:手機、照明、家電能聽懂人們說話,完成指令任務;導航系統為人們出行規劃最佳路線、建議出發時間和穿戴指數;多元的穿戴設備陪伴人們上班、健身、出行、甚至睡眠的每一秒…… 展覽第三篇章「智能24小時」在林林總總的智能消費品之外,以概念化的藝術作品呈現智能時代下的人文思考。中國當代藝術家王欣以多媒體作品《八赫茲靈性護理》創造VR虛擬「靈性護理治療師」,為來訪者提供靈性護理服務。德國及美國創意研究組合史蒂芬·博格納(Stephan Bogner), 菲利普·施密特(Philipp Schmitt)和喬納斯·沃格特(Jonas Voigt)以其裝置作品《養育機器一代》(Raising Robotic Natives)呈現機器人照顧嬰兒的模擬場景,探索人們在機械化和自動化的智能時代下,與機器共生、陪伴成長的詩意暢想。
科技之上,以人文「賦能未來」
人們的生活正走向與科技天衣無縫地融合,而城市空間將如何在更智能、更自主、更機器化的時代下回歸以人為本,回應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時空暢想? MAD建築事務所2020年最新創作的深圳灣文化廣場方案《遠古/未來》,以超現實氛圍構建了建築融於自然的市民空間。而青年建築師王耀華和他的基礎研究所(Preliminary Research Office)則以捲軸形式展開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虛擬建築空間。展覽「賦能未來」篇章,著眼近未來,讓觀眾在觀看之間,仿佛穿梭於時間的演算和複製中,編織出不受任何派系和空間約束的人文想像。
雷克薩斯特別單元
未來之境
雷克薩斯「未來之境」集合CG動畫、漫畫及攝影等多種視覺作品,試圖建構一個探索未來的想像空間,探討雷克薩斯對於未來生活的暢想,讓未來的車與人的連接更加緊密、更富情感。曾在2020北京車展雷克薩斯展區特別創作的空間裝置作品《鏡亭》也在本次展覽中展出。以透明、鏡面的磚型陣列組合,聯成一幅當代像素圖景,為觀眾帶來一段奇幻與詩意的旅程,在體驗中穿越物質與時空,發現科技、情感與未來相遇的多重風景。
【展覽重點作品】
展覽第一篇章「智能夢想」展品:《銀翼殺手2049》藝術海報,Chris Skinner,絲網印刷。電影展現了導演對人類社會30年後的科技幻想,並討論了關於科技永生問題,對全新投影技術的另類聯想,人機意識互傳等未來暢想。
展覽第一篇章「智能夢想」展品:荷賽獎獲得者法國攝影師伊夫·吉列(Yves Gellie)作品《人類版本》(Human Version)。藝術家選擇仿真機器人作為研究對象,在虛構與真實之間建立聯繫。被拍攝的機器人邀請觀者思考人類的命運,並理解機器人看自己的方式——意識,進化和未來。
展覽第二篇章「創新生活」展品:RVR椅子是全球第一款3D列印椅子。德克·范德·庫伊(Dirk Vander Kooij)利用循環使用的材料,及自主開發的3D列印程序,這把椅子一體成型過程只需花費半個小時即可完成。他的作品被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The Museum of Modern Art)、法國巴黎蓬皮杜中心(Centre Pompidou),澳大利亞墨爾本維多利亞國立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等多家著名美術館及藝術機構永久收藏。
展覽第二篇章「創新生活」展品:由開放系統實驗室(Open Systems Lab)開放的維基房(WikiHouse)是一套開原始碼,在線合作的房屋設計和建造體系,初衷在於探索如何利用網絡改變住宅施工方式。這件作品的概念利用本地製造商組成網絡,藉助網絡技術共享通用解決方案,發現了靈活的分布式供應鏈,即「工業4.0」的時代的施工新方式。特別鳴謝:度態建築Dot Architects
展覽第三篇章「智能24小時」展品:《ClockClock 24》來自瑞典和德國的設計師組合Humans since 1982。這既是一件動態雕塑作品,也是一臺時鐘。它是一個將模擬信號(時鐘指針指示)和數位訊號(時鐘數字顯示)巧妙的結合,將時間重新語境化的作品。鳴謝藏家:黎曉(HI5FUN)
展覽第三篇章「智能24小時」展品:《養育機器一代》(Raising Robotic Natives),由設計師創意組合史蒂芬·博格納(Stephan Bogner)、菲利普·施密特(Philipp Schmitt)和喬納斯·沃格特(Jonas Voigt)共同完成。作品探究了兒童與機器人的互動方式,由機器人撫養長大的兒童可能成為與機器人共同成長的第一代人類。
展覽第四篇章「賦能未來」展品:MAD建築事務所最新作品《遠古/未來》( 深圳灣文化廣場項目)。試圖通過設計把「遠古」和「未來」這兩個無法觸及的時間尺度並置在一起,營造一種超現實的場景,讓人們回歸想像。
展覽第四篇章「賦能未來」展品:《無處不在》(All over the Place),該作品由王耀華(基礎研究所)創作,運用了粗獷的基本圖形,將建築元素如同戲劇人物般擺上舞臺,打造出一座想像中的劇場,等待著觀眾自願填補缺失的比例數字。
展覽雷克薩斯特別單元「未來之境「展品:《夢的預兆》由CGI藝術家王展和視覺傳達設計師Patrick聯合創作。每個男孩,都有一個賽車夢。在他充滿想像力的夢境中,飽含著對一輛車的所有期待,速度、科技、性能、駕駛場景……我們將這些關鍵詞凝練成具有象徵意義的元素,用蒙太奇手法構建出一場超現實的奇幻之旅。當夢境醒來,時間已經走過30年,男孩成為男人,LF-30正在窗外等待。
展覽雷克薩斯特別單元「未來之境「展品:《自在》由當代漫畫家藝術家趙鵬創作。從仰望星辰到探索太空,人類經歷了無數次技術革新,而一輛充滿未來感的LF-30,同樣能夠滿足對宇宙的無限遐想——青藍色車身變幻光彩,緩緩漂浮,一個簡單的手勢,即可讓人置身璀璨星辰之間,漫遊太空。